舌尖上的蝙蝠

2020-12-23 澎湃新聞

原創 大象公會Elephantia 大象公會

人類與蝙蝠的互相傷害。

文|陳民鎮

蝙蝠是動物界的奇葩。

它小小的身軀簡直是一個大型病毒庫,包括狂犬病病毒在內的一百多種病毒集於一身,儼然活體生化武器。在高度密集的群居狀態和長距離飛行過程中,蝙蝠們互通有無,實現了病毒的集散。而出於其特殊的免疫系統和DNA修復能力,蝙蝠自己卻百毒不侵。

這麼一個會飛的病毒庫,也給病毒的變異提供了溫床。蝙蝠在飛行過程中,代謝率極大提高,體溫升至38℃~41℃,有的病毒被殺死,有的病毒則經受住了考驗。因此,能在蝙蝠身上存活的病毒可以說都是病毒中的佼佼者,當它們轉移到人類身上時,發燒——這一人類對抗病原體入侵的保護性機制也便奈何不了它們了。

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馬爾堡病毒、歐洲蝙蝠麗沙病毒、梅那哥病毒、伊波拉病毒、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冠狀病毒、SARS冠狀病毒乃至最近肆虐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這些令人膽寒、造成人類嚴重損失的病毒都要追溯到蝙蝠。大多數情況下,人類感染這些病毒是通過果子狸、家豬、馬、單峰駱駝等中間宿主,而非直接來自蝙蝠。此次新型肺炎,大抵也是在類似的情況下產生的,某種「野味」扮演了中間宿主的角色。

· 這些「野味」的某一種或多種可能扮演了病毒中間宿主的角色

不過近乎無解的伊波拉病毒,則與非洲某些地區的人直接接觸、食用蝙蝠密切相關。在許多人看來,吃蝙蝠是相當重口的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蝙蝠長相猙獰。如果了解到蝙蝠五毒俱全,想必大家會更加難以下咽。

但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那便是食用蝙蝠在中國是有著悠久傳統的。

吃蝙蝠養生,吃蝙蝠治病

養生與藥用,這是古書對食用蝙蝠效用的基本認識。

古人認為,食用傳說中的白色蝙蝠可以延年益壽,甚至成仙。

根據西晉崔豹的《古今注》,五百歲的蝙蝠是白色的,因為頭重腳輕而喜歡倒掛,吃了可以升仙,故亦有「仙鼠」之名。

東晉的葛洪在《抱樸子·內篇》中說,千歲的蝙蝠是白色的,風乾之後研磨成末,吃了可以延年益壽。

東晉郭璞的《玄中記》也有類似的記載,認為百歲的蝙蝠是紅色的,千歲的蝙蝠是白色的。

《太平御覽》引《水經》,說交州丹水亭下有個極深的洞穴,裡頭的蝙蝠吃了可以超凡成仙。

諸如此類的記述史不絕書。在古人的觀念中,白色的動物是祥瑞。白蝙蝠是高冷的仙物,「八仙」中的張果老,傳說便是白蝙蝠變化而成。因此,食用白蝙蝠有其奇效。

蝙蝠自然不能真的活到五百歲甚至一千歲,但白色的蝙蝠的確存在,中美洲的宏都拉斯白蝙蝠(白外葉蝠)便是白色的,堪稱蝙蝠中的顏值擔當。

· 宏都拉斯白蝙蝠

吃普通蝙蝠,則是因為在中藥體系中,蝙蝠及其糞便可以治病。

如吃蝙蝠可以治瘧疾。《太平御覽》引範注《治瘧方》:「蝙蝠七枚,合搗五百下。發日雞鳴服一丸,乩晷一丸。遇發,乃與粥清一升耳。」

如吃蝙蝠可以治耳聾。現藏法國的敦煌寫卷《五藏論》稱:「天鼠煎膏巧療耳聾。」「天鼠」即蝙蝠。

再如吃蝙蝠可以治眼疾。可能成書於漢代的《神農本草經》和魏晉時期的《吳普本草》都說蝙蝠風乾之後可以治眼盲,尤其是可以增強夜視能力。蝙蝠的糞便被稱為「夜明砂」,它還有「天鼠屎」「石肝」「黑砂星」等雅號,據說吃了可以清肝明目,治療夜盲症等眼疾以及瘧疾。

· 夜明砂

此外,蝙蝠和蝙蝠糞便據說還有其他奇效,李時珍在《本草綱目·禽部·伏翼》中記錄了它們的各種藥用價值和服用方法。

在個別地區,蝙蝠也被作為一種食材看待,以嶺南較為典型。宋人蘇軾被貶嶺南時曾寫下「土人頓頓食薯芋,薦以薰鼠燒蝙蝠」(《聞子由瘦儋耳至難得肉食》)的詩句,說的便是嶺南人「燒蝙蝠」的飲食習慣。根據一份調查報告,廣州常住居民中大概有5.4%的人吃過蝙蝠(另一份報告的數據為8.35%),並不普遍,但也說明吃蝙蝠的現象在嶺南至今存在。

全靠名字取得好

在中國文化的語境中,蝙蝠雖然偶爾有差評,如曹植的《蝙蝠賦》對蝙蝠的描寫就比較負面,但很多時候,蝙蝠是不折不扣的吉祥物。

魯迅《談蝙蝠》一文中說:「(蝙蝠在中國有好的名譽)這也並非因為他吞食蚊虻,於人們有益,大半倒在他的名目,和『福』字同音。以這麼一副尊容而能寫入畫圖,實在就靠著名字起得好。」

由於「蝠」諧音「福」,而且倒懸而睡,有「福倒(到)」的寓意。再加上蝙蝠在小型哺乳動物中屬於壽命極長者,最長可達三四十餘年,而同等身型的老鼠壽命僅有兩三年,它還是長壽的象徵。

尤其是明清時期,蝙蝠的形象頻繁見於建築裝飾、繪畫、陶瓷、雕塑、刺繡等處,恭王府(曾先後作為和珅、永璘的宅邸)更是用了9999隻蝙蝠樣式的裝飾。蝙蝠的通常搭配有:五隻蝙蝠指「五福」,紅色的蝙蝠指「洪福」,與鹿一道出現指「福祿」,與桂花一道出現指「富貴」,與壽星、壽桃一道出現則寄寓「福壽」的期望。

· 五福捧壽

由於蝙蝠吃蚊蟲,故引申出掃蕩奸邪的意義,如蒲松齡寫過一首《驅蚊歌》:「安得蝙蝠滿天生,一除毒族安群民。」在捉鬼之神鍾馗的畫像中,常繪有蝙蝠引路。

· 鍾馗與「紅(洪)蝠(福)」

蝙蝠這種光輝正面的形象卻沒有給自己帶來好運,吃蝙蝠也因此被認為可以去病延年。

與中國相反,蝙蝠在西方的形象一直相當負面。在摩西五經之一的《利未記》中,它就被點名列為「可憎,不可吃」,後來更被視為邪惡、魔鬼的象徵。西方文化裡的惡龍、撒旦和蝙蝠在形象上同構,女巫和更晚近的吸血鬼也都與蝙蝠有緊密聯繫。

· 電影《德古拉元年》劇照

不過,也有人解釋道:西方人之所以幾乎不吃蝙蝠,另一層重要原因在於歐洲的蝙蝠實在太小了。在那些蝙蝠體型較大的地區,如非洲(如幾內亞、奈及利亞、剛果、坦尚尼亞等)、東南亞(如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太平洋島嶼(如關島、帛琉等),一些人也多有食用蝙蝠的現象,中國人其實並不孤單。

互相傷害的人類與蝙蝠

非洲許多地區的人都喜歡食用紅燒或烤制的蝙蝠,令人膽寒的伊波拉病毒便與當地人直接接觸蝙蝠有關。由於蝙蝠是能飛的哺乳動物,一些非洲人認為食用蝙蝠可以獲得蝙蝠的力量。正如一些非洲人認為食用大猩猩可以獲得大猩猩的力量——愛滋病很可能是在人類與大猩猩以及其他猿類親密接觸的過程中開始傳播。

帛琉蝙蝠湯是世界聞名的黑暗料理(類似的烹飪方式也見於印度尼西亞、關島等地)。帛琉人認為蝙蝠能吸取草木之精華,故食用它們也便對人有益,通常的做法是取整隻蝙蝠與椰奶、香料一起烹煮。

最近網絡上流行的一些「重口慎入」的蝙蝠湯照片,其實來自帛琉蝙蝠湯,與中國無關。發布者稱其為「武漢名菜」,並杜撰出「福壽湯」的雅號,其實並無依據。

泰國某些地方的人則將蝙蝠放在木炭上慢慢烘烤,或是將它們切碎放入傳統的泰式菜品中,認為可以增強男性的性能力(這也是一些國人熱衷野味的一個重要理由)。之所以有這樣的聯想,恐怕與蝙蝠極強的繁殖能力有關。

但再強的繁殖能力,也趕不上人類的捕殺。

關島狐蝠是生活於關島的一種蝙蝠,已經滅絕。關島的原住民查莫羅人向來有食用關島狐蝠的習慣,但真正令它們滅絕的,還是美軍的到來。隨著關島成為美軍基地,熱帶雨林被破壞,狐蝠的棲居地被擠壓;關島狐蝠也不再限於原住民的盤中餐,而成為飯店的特色佳餚。1968年,世界上最後一隻關島狐蝠在飯店中被食客享用。

關島狐蝠被認為與一種痴呆症有關,由於關島狐蝠食用蘇鐵種子,蘇鐵種子中的毒素通過狐蝠肉進入查莫羅人的身體,導致查莫羅人患神經退化疾病的概率是全球其他地區人群的100倍。在關島狐蝠滅絕之後,患病的查莫羅人大為減少。關島的本地蝙蝠近乎絕跡,但食蝠之風不絕,只得從其他地區進口冷藏蝙蝠。

· 逝去的關島狐蝠

捕殺狐蝠在臺灣、馬來西亞等地同樣極為普遍,當地的狐蝠因此瀕臨滅絕。1998年馬來西亞尼帕病毒的流行,正是由於森林被破壞,一些狐蝠遷移到一座養豬場附近的果園覓食,豬吃了狐蝠吃剩的芒果而感染病毒,繼而引起了尼帕病毒在人類中的大爆發。為此,馬來西亞撲殺了110萬頭豬。

· 2011年的美國電影《傳染病》,就是以這一現實事件為原型,描述家豬食用了蝙蝠吃剩的香蕉,導致全球傳染病的大流行

人類是歷次疾疫的受害者,蝙蝠又何嘗不是受害者?

蝙蝠雖然外形不討喜,且攜帶了許多可怕的病毒,但大多晝伏夜出,避居洞穴,極為低調,與人類原本沒有多少交集。它們主要以昆蟲和植物的果實為食,在森林中授粉播種,對農業生產和森林生態都至為關鍵,是生態鏈中的重要一環。

通常情況下,蝙蝠可以說人畜無害,我們並沒有必要將它們妖魔化。無論是蝙蝠還是果子狸,抑或其他野生動物,「罪魁禍首」這樣的汙名對它們來說並不公平,它們不應為一些大型的傳染病背鍋。近年來一些可怕的人畜共患疾病,更主要的原因是人類過度打擾野生動物,甚至捕食野生動物。

參考文獻:

[1] 嚴延生:《蝙蝠作為我國人獸共患病病原儲存宿主的意義》,《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2019年第8期,第677—682頁。

[2] Hu Ben; Zeng Lei-Ping, Yang Xing-Lou, et al., 「Discovery of a Rich Gene Pool of Bat SARS-related Coronaviruses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the Origin of SARS Coronavirus,」 PLoS Pathog, vol.13, no.11 (2017), p.27.

[3] Zhou Peng, Yang Xing-Lou, Wang Xian-Guang, et al., 「Discovery of a Novel Coronavirus Associated with the Recent Pneumonia Outbreak in Humans and Its Potential Bat Origin,」 bioRxiv, doi: https://doi.org/10.1101/2020.01.22.914952.

[4] 張成菊、吳毅:《廣州市民對蝙蝠和鳥類的認識及食用狀況分析》,《四川動物》2007年第1期,第97—100頁。

[5] 周全、蔡月玲、吳毅:《廣州蝙蝠與「蝠」文化調查》,《廣東農業科學》2012年第4期,第123—124頁。

[6] 陳文龍:《外貌醜陋的夜行動物,竟也是傳統吉祥圖案的象徵》,「中國國家歷史」公眾號,2018年10月31日。

原標題:《舌尖上的蝙蝠|大象公會》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蝙蝠|大象公會
    在許多人看來,吃蝙蝠是相當重口的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蝙蝠長相猙獰。如果了解到蝙蝠五毒俱全,想必大家會更加難以下咽。但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那便是食用蝙蝠在中國是有著悠久傳統的。吃蝙蝠養生,吃蝙蝠治病養生與藥用,這是古書對食用蝙蝠效用的基本認識。古人認為,食用傳說中的白色蝙蝠可以延年益壽,甚至成仙。
  • 蘇東坡吃蝙蝠!
    這才是高級吃貨,能夠自己製作美食,更能夠把吃變成一門藝術!如果活到今天,央視《舌尖上的中國》節目一定請他做顧問!二是吃了就要寫下來。要是放到今天,如此得瑟,還了得?有關部門早就順藤摸瓜,把他「嘴上問題」調查個一清二楚,水落石出,然後罰他的款、坐他的牢。
  • 十大最恐怖蝙蝠圖片 世界上最可怕的蝙蝠
    蝙蝠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野生動物,經過漫長的進化,蝙蝠的前肢已經完全變化為雙翼,成為世界上唯一一種具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在影視作品中,蝙蝠一直是邪惡的化身,這與它醜陋的外貌和吸血的特性是分不開的。今天小編將帶大家見識十大最恐怖蝙蝠圖片,看看世界上最可怕的蝙蝠是怎樣的。
  • 真人大小蝙蝠的照片走紅網絡,欣賞世界上最大的蝙蝠
    蝙蝠幾乎生活在世界各地,但我們星球上只有少數地方有幸擁有飛狐(狐蝠)。所以,最近一張菲律賓巨型果蝠的照片在社交媒體上走紅也就不足為奇了。「還記得我告訴你們菲律賓有真人大小的蝙蝠嗎?」和許多突然翻紅的事物一樣,他們在推特上發布的照片實際上是幾年前在北美論壇Reddit上發布的一個帖子,當時菲律賓用戶sakundes自稱在自家後院遇到了一隻漂亮的小動物。這張照片的視角讓蝙蝠看起來比它本身要大得多——「飛狐」肯定不是人的大小。
  • 與上百種病毒共存,蝙蝠是怎麼做到的?
    (圖源:pgm.org.cn)蝠禍相依2020年1月23日,農曆除夕的前一天,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研究團隊在bioRxiv預印版平臺上發表文章指出,武漢新型冠狀病毒nCoV-2019的核酸序列與蝙蝠體內的一種冠狀病毒(RaTG13)的核酸序列相似性高達96%,提示nCoV-2019的動物溯源可能是蝙蝠
  • 中醫、蝙蝠、蝙蝠屎!
    今天我們聊聊中醫和蝙蝠、蝙蝠屎!   2、現存的中醫處方中,用蝙蝠屎的還有,用蝙蝠的已經沒有了!其實,食物匱乏的古代,野生動物是最好的一種食物補充,至少在那個年代,這不算什麼違背法律和道德!蝙蝠第一次成為食物,已經無法考證,畢竟誰也不願意餓死,偶爾找不到食物時,吃蝙蝠不是罪!蝙蝠第一次以「藥品」的形式出現在典籍上,是中國最牛的醫書《神農本草經》!
  • 散文佳作|我只是一隻小蝙蝠
    這是高級的自保,晝伏夜行,不給自己找麻煩,不給別人添亂子,雖處於生物鏈底端,卻也有明哲保身之道,蝙蝠家族活得欣欣向榮。可是,就在前幾天,我在「物種連連看」頻道上看到觸目驚心的一幕——在人類的地盤上,有個叫武漢的地方發生了一場病毒大災,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地侵擾著他們,致疫情蔓延,人心惶惶!鏡頭前是人類無助的咆哮,看得我發怵。
  • 甘肅方言裡「蝙蝠」的說法
    正好是春節期間,家家戶戶過大年貼春聯,而春聯上大家見到最多的吉祥語也要數「福」了,如「春滿乾坤福滿門」「五福臨門」「迎春接福」等。光緒礬紅石榴蝙蝠紋多子多福小碟歷史上關於蝙蝠及其文化的記載就有不少。漢代焦贛《易林·豫之小蓄》裡有「蝙蝠夜藏,不敢晝行」的句子。
  • 萌寶探秘:世界上最小的蝙蝠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大黃蜂蝙蝠目前在人類已發現的蝙蝠中大黃蜂蝙蝠是世界上體型最小的蝙蝠它可以像蜂鳥一樣在空中盤旋飛行體長不足3釐米,比人的小指還小大黃蜂蝙蝠體型最大只有1英寸,體重僅為2g體重嘛~大概是兩顆彩虹糖的重量吧~可以說是最小的哺乳類動物大黃蜂蝙蝠的身體呈黑色或者褐色
  • 盤點世界上最大的巨型蝙蝠,有點嚇人!
    關島大蝙蝠鼯猴,是一種攻擊各類牲畜並吸取他們血的動物,鼯猴長得像蝙蝠但不屬於蝙蝠,翼展可達1.5到1.7米。鼯猴皮翼目僅有的一科鼯猴科的通稱。因體側自頸部直至尾部具有大而薄的滑翔膜,狀似齧齒目的鼯鼠,面部又很像靈長目的狐猴而得名。
  • 黑蝙蝠撞上無人機之後竟然……
    黑蝙蝠航拍中隊最初成立的時候,團隊的3個人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但是總覺得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年輕人應該有自己的理想,為了理想去努力。於是,他們為了共同的愛好和理想--攝影,3個年輕人聚到一起為「航拍」奮鬥起來。2016年黑蝙蝠航拍中隊在呼倫貝爾拍攝紀錄片第一步就是起名字。
  • 為什麼又是蝙蝠?
    實際上作為唯一一種飛上天空的哺乳動物,它體內經歷過基因突變。蝙蝠的DNA損傷修復相關基因很不同尋常,可以說修復DNA損傷的能力很高,也就是說蝙蝠通過提升DNA損傷修復,可以對抗體內代謝過高的現象。好了,說人話。我們知道作為恆溫動物,體型越大,心跳越慢,壽命越長。比如最大的哺乳類動物藍鯨,心跳每分鐘大約2次,平均壽命是80年。而老鼠的心跳是每分鐘大約500次,壽命只有2至3年。
  • 形形色色的蝙蝠
    ,但這是一隻蝙蝠,而不是狗。人們稱它「狗頭蝙蝠」Buettikofer的單足蝙蝠是一種巨型蝙蝠,可以在象牙海岸,加納,幾內亞,幾內亞比索,賴比瑞亞,奈及利亞,塞內加爾和獅子山找到。斑點蝙蝠斑點蝙蝠的名稱來自其黑背上三個獨特的白色斑點。它可能是北美任何蝙蝠種類中最大的耳朵,長約4釐米。
  • 夢見蝙蝠 做夢夢到蝙蝠是什麼意思 夢到蝙蝠有哪些預兆
    夢見蝙蝠 做夢夢到蝙蝠是什麼意思 夢到蝙蝠有哪些預兆  蝙蝠給人盲目跟風、愚昧、昏暗、邪惡的印像。它日常生活在黑喑裡,在夢裡黑喑雜亂的場景,象徵心靈深處秘密的自身,蝙蝠則象徵在潛意識中裡這些無法操縱的不理智。一般來說,夢見蝙蝠也不太好意頭。  夢見蝙蝠鳴叫聲,表明你運勢悽慘,會遭受艱辛。  夢到一隻蝙蝠向自身飛過來,暗示著你很有可能會遭受到奸險小人的喑算,要有一定的防備。  夢到成群結隊的蝙蝠,預兆你工作方面很有可能會碰到接二連三的不便。
  • 蝙蝠背鍋史
    1918年的《神學志》雜誌上有一篇題為《喻蝙蝠》的文章,向讀者講述了一個故事:在鳥與獸的戰爭中,蝙蝠一直保持中立,一會兒說「我有二翼」,一會兒說「我有四足」,最後被鳥類野獸「共逐之」。這個故事與馮夢龍所寫其實大同小異,但作者更明白地闡明了內涵,明言這裡的蝙蝠指的就是在南北對立中左右逢源的政客、軍人、「調和人」。中國古代便推崇「忠貞不二」在,民國之後,萬象更新,但許多基本的道德準則仍得以保留。
  • 舌尖上的安徽
    紅遍大江南北的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舌尖上的母校」、「舌尖上的中國」等詞迅速走紅,不少人也開始點評或懷念起「舌尖上的安徽」
  • 專欄 舌尖上的地下城——《迷宮飯》食譜整理&小考據
    不過一旦被用作食材,本質上和普通的螃蟹與食用菇沒太大區別。總體來看這第一頓飯的難度不高(食材獲取和烹飪方式),基本可以視作螃蟹香菇火鍋的變種——後來加入的史萊姆幹更是等同於常規火鍋中的粉條。在日本北海道螃蟹火鍋可是聲名在外的傳統美食,《迷宮飯》如此烹飪倒也合情合理。
  • 蝙蝠的意志
    實際上人類所佔有的只是地球上很小很小的一部分,雖然他們自己認為很多,很大,很全面,很深入,很系統,很刺激,很屌。 蝙蝠不這麼認為,他們忙著繁衍物種,忙著侵佔一片又一片的森林山洞以及更加黑暗的世界。他們有時候會豢養細菌、病毒,作為飛行時候的寵物,來維持他們所認為的一種生物平衡。
  • 《蝙蝠俠》蝙蝠家族集結,夜翼歸來,小丑穿上蝙蝠戰甲!
    最初蝙蝠俠想要自己解決小丑,但是隨著他不斷落入小丑設下的陷阱,他終於明白自己不能獨自打敗所有人,所以蝙蝠俠簡單直接的選擇了「叫人」,蝙蝠家族重新集結,加上哈莉·奎因和貓女帶領的反派陣營
  • 乾隆偏愛紅蝙蝠,和珅家藏了9999隻蝙蝠,蝙蝠真能帶來福氣?
    與蝙蝠有關的吉祥圖飾,也一改現實生活中蝙蝠外形醜陋、行動詭秘的形象,變得美觀起來,成了接福納祥的標誌。千百年來,蝙蝠圖飾備受中國人的喜愛,在傳統吉祥圖飾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蝙蝠圖案不僅出現在書畫、陶瓷等藝術品上,也出現在建築、家具、衣服等日常用品上。兩隻蝙蝠並在一起,寓意「雙重福氣」,五隻蝙蝠稱「五福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