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最熱門的電影就是《金剛川》了,既趕上了當下對援朝戰士的致敬情懷,吳京、張譯和管虎的搭檔下的口碑保證又能成為觀眾的想看理由之一,因此首日播放便破億不是沒有原因的。
前陣子剛看完《八佰》的網友,想必胸腔裡的熱血和眼角的酸澀還沒完全散去,轉眼又在《金剛川》裡感受到了當年援朝戰士的壯烈與英勇。
不過只要是管虎的電影,裡面總有些看不懂的細節。對此觀眾表現出了大量的迷惑與質疑。迷惑對象之一就是《金剛川》裡開篇不久便出現的那匹白馬。
偵察機盤旋頭頂,部隊全連紀律性地偽裝匍匐隱蔽在山林裡,身為連長的鄧超卻騎著一匹乾淨光鮮的白馬,對手下的兵說「注意隱蔽」,可是最顯眼和最暴露的恰好就是那匹白馬。
這匹白馬來的詭異又不合常理,不是說山林裡不能騎馬,但前面的鋪墊已經是鄧超的八連已經隱蔽準備抓住時機全連過橋,那至少白馬在當時的情景之下也應該偽裝出現,而不是赤裸裸地整潔又乾淨地出現。
對於這個迷惑意象,有人把它當做管虎的一個執念和個人的浪漫,好比《八佰》裡從頭活到尾,一會兒出現一會兒消失,在戰火裡逃竄的白馬,它被解讀為希望與自由,是戰爭勝利的希望,是百姓渴望的和平與自由。
而似乎從《八佰》跑到《金剛川》裡的白馬,有了第二層含義,它被指為這場壯烈戰役的觸發點,隨著第一聲炮火的響起,白馬走失,過橋的戰役開始了,他們要在凌晨五點全部過橋,才能取得勝利。
不過也有人找到了這匹白馬疑似出處,一位93歲的抗美援朝老戰士曾被採訪過,這位老戰士曾經正是白馬連的一員,曾支援過朝鮮戰場,連同他自己心愛的白馬在內,一同送往了前線,他曾提到過,他的白馬最後也沒有回來。或許,白馬的第三層含義,是為了致敬。
或許那位老戰士送出的白馬,正如《金剛川》出現的那匹一樣,隨著炮火走散消失了。不過這只是網友的揣測,具體的解釋唯有導演才知道了。
管虎的迷之意象和情懷寄託不只是白馬,還有如《八佰》裡穿著戲服身騎白馬的趙子龍一樣,《金剛川》裡的電影出現了劉關張三兄弟,由吳京飾演的關磊,張譯飾演的張飛和李九霄飾演的劉浩,趙子龍單騎救主,劉關張熱血報國,便從一開始就點燃了整部戲。
關磊和張飛戰死於炮火,劉浩成了浴火重生的橋體,大部隊在五點終於渡過那座橋,為勝利拉開了序幕。
帶著情懷和心血的電影,觀眾是能感受到的,這也是為什麼《金剛川》如此廣受好評的原因,橋的一次次垮塌和重建,血肉橫飛的殘酷畫面,都表現出了戰爭的無情和冷酷,炮兵班全部犧牲,騎白馬的連長也死在修橋的途中,或許,那匹離開戰場的白馬的第四層含義,便是眾人心中對沉痛戰爭的唯一緩解,它消失了,等它再出現的時候可能便是停戰協議的籤訂,而那些英雄戰士,我們永遠也不會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