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如果沒有夢想,跟鹹魚有什麼分別?」
這句話就算你沒說過,也一定聽別人講過;它的使用場景非常廣泛,可以在人生低谷時勉勵自己,可以用來揶揄別人沒有理想,也可以用來自嘲是條鹹魚。
這段話的出處,是周星馳2001年的電影,《少林足球》。
印象中在星爺更早的電影裡,也有過同樣的臺詞,但具體是哪部已經記不清了
好了,那麼問題來了——在星爺的這句經典臺詞裡,為什麼把沒有夢想的人比作「鹹魚」,而不是鹹菜、腐乳、臘腸或者別的什麼?
我也是最近才意識到,這件在廣東人看來理所當然的事情,其實大部分北方的小夥伴們,是不太明白其中含義的。
在粵語(確切來說是廣府話)的語境裡,鹹魚除了是一種醃製食品,還可以指代……嗯,我們先來做一道大學粵語四級考試(CCT4)的選擇題。
「呢位A君,人稱南海十三郎,因為佢試過一星期見左十三條鹹魚,破曬記錄。」從這句話分析,A君的身份最可能是:
A.高中教師 B.魚檔老闆
C.交通警察 D.極品宅男
正
確
答
案
請
往
下
翻
沒錯,答案是C,交通警察,到這裡你當然猜出來了,在粵語裡,鹹魚還可以指代——屍體。
把遺體稱為鹹魚,可能稍有不敬,但這確實是粵語俚語的一種說法,這裡不作討論。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做人如果冇夢想,咁同條鹹魚有乜分別呢?」這句臺詞其實一語雙關,可以理解為:做人如果沒有夢想,那跟一具屍體有什麼分別?
或者意譯成:人活著如果沒有夢想,那跟死了有什麼分別?
這樣一來,就很科學、很合理、很合乎邏輯了吧。
同理,香港電影裡還經常聽到一句話,「鹹魚翻身」,用來形容一個人時來運轉,否極泰來。許多人會感到不理解,鹹魚翻身還不一樣是鹹魚嗎?其實這四個字原本的說法是「鹹魚返生」,也就是死得透透的又活了過來,聽上去是不是厲害多了?
好了,這次不務正業的」周星馳經典臺詞欣賞解析「小課程,就到此結束。
希望所有看到這篇課程的同學,尤其過去的2016對你不太好的,都能在2017年「鹹魚返生」,滿血復活。
然後,為了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夢想,你要像星仔、五師兄、尹天仇、凌凌漆——所有星爺飾演過的、不甘平凡的小人物那樣——去搏命奮鬥。
*電影截圖來自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