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線日記|「護士妹妹,你的頭別挨我這麼近,我怕傳染你」

2020-12-27 紅星新聞

2月9日,四川省攀枝花市首支馳援湖北醫療隊出徵,醫療隊由40名業務精、素質高的醫護人員組成。2月11日開始,攀枝花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進駐漢陽「方艙醫院」救治患者。攀枝花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的醫護人員廖祥莉寫下了在武漢的前線日記:

【2020年2月15日 星期六】

「護士妹妹,你的頭別挨我這麼近,我怕傳染你」

———我在武漢一天的紀實

廖祥莉(右)在方艙醫院↑

來武漢1周,我已經習慣了這裡的生活,習慣了每天家人的視頻問候,習慣了隊員間的隔空交流,習慣了一個人面對孤獨……作為英雄攀枝花醫護人員,我必須堅強起來,還有太多的任務等著我們去完成。

凌晨6點,我已經整裝完畢。在就餐處吃了一個雞蛋,喝了一瓶酸奶,行了,接下來我就開始「絕食了」,加油!

剛一出門,我被眼前的美景驚呆了!昨夜的大雪,已經把外面的一切裝扮成了童話的世界。坐在車上,看著一路的雪景,我簡直忘了是去方艙醫院工作。好想下車去堆個雪人,打個雪仗,像白雪公主一樣無憂無慮地玩耍。司機師傅的吆喝聲,把我從夢中喚醒,下車,投入戰鬥!

有了第一次的工作經驗,這一次我比之前熟練了很多,自己穿著,隊員間互相檢查。最後,院感老師檢查合格,上午8點,我準時進艙。

走到926床一位50多歲女病人身旁。她戴著口罩,費勁兒地喘著氣。見我們過來,她突然把頭側過去,嘴裡說著「護士妹妹,你的頭別挨我這麼近,我怕傳染給你」。我的心突然一震,她戴著口罩,我穿戴著厚重的防護服,她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心裡想到的事情不是向我們提問:我的病怎樣?我的體溫正常嗎?我缺氧嗎?而是我們的安危。我瞬間心裡一陣暖流。發現她呼吸困難的樣子,我匯報給了當班醫生,醫生決定給她吸氧治療。我趕緊跑去準備氧氣瓶,推氧氣瓶是絕對的體力活,我剛剛推到一半距離的時候,已經被厚實的口罩憋得喘不上氣了。但是,為了患者的這份善良,為了緩解她的病痛,我咬牙把氧氣瓶推到她身旁。看著她吸氧後喘憋症狀漸漸好轉,我的心裡感到無比的輕鬆。有時候,病人的理解,是對我們醫務工作者最大的安慰。

廖祥莉(右一)和同事們↑

中午2點,該我們下班了。我很詳細的交班之後,安全地脫下防護服,走出艙外,外面依然是漫天飛雪,我和隊友們都在雪地裡歡呼雀躍,上班的疲憊好像突然消失了。

下午5點,我回到了住宿地,院感老師清理消殺完我身上的衣物,我才進了房間。到房間的首要任務,仍然是隨身物品的消毒處理,洗澡,換洗衣服,房間清理消毒。等一切處理完畢,我發現自己已經不吃不喝12個小時了!

晚上8點,我用開水把已經冰涼的飯菜熱了一下,就開始狼吞虎咽地補充體力了,人餓的時候,吃什麼都香!

晚上10點,我躺在床上,發現手腳都不屬於我了,一身酸痛無比。不過,今天病人帶給我的感動,依然讓我覺得,我所做得一切都是值得的。我們和患者的共同敵人是病魔,每多拯救一名患者,我們就離回家又近了一步。

不知不覺,我進入了夢鄉。我看見了櫻花和攀枝花開得如此嬌豔,人們在花的海洋裡盡情嬉戲,歡唱……

加油武漢,加油中國!

紅星新聞記者 江龍 編輯 楊珒

相關焦點

  • 「謝謝護士,但請你不要離我太近」浙大一院護士抗疫日記讓人淚目
    近日,浙大一院感染科護士傅佳丹1月21日的病房抗疫日記在浙大一院流傳,打動許多同事。而我們也希望能將這樣的溫暖繼續傳遞。下午17時今晚是我們樓層收治新型冠狀病毒的第一夜!準備上班前,一定要去衛生間,這是我們的集體強迫症,因為後面時間沒機會去。
  • 前線日記——最動人的誓言不是「我愛你」,而是全國人民「在一起」
    1月26日,遼寧省首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啟程,137名醫護人員深入抗擊疫情最前線展開工作。2月2日,遼寧省第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118名醫護人員再赴湖北。遼寧省委網信辦與人民網遼寧頻道聯合推出系列報導《前線日記——遼寧醫療隊的故事》。
  • 獨家:護士小董的武漢日記0213—我就是那朵堅強的小茉莉
    獨家:護士小董的武漢日記0213—我就是那朵堅強的小茉莉遼寧衛視 前天今天是我的小夜班,上午不在醫院,心裡卻始終放不下照顧的患者。臨近中午,在醫療隊微信群裡看到患者病情穩定的消息,我才輕舒了一口氣。午飯的時候,我家楊小胖(小董愛人)發來一張照片,窗臺上我養的那盆茉莉,居然開花了。就那麼小小的,在兩片葉子中間努力地展開了花瓣。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畢竟,我養了它快一年,不但一直沒開花,「身材」還日漸消瘦,甚至在我來武漢之前幾乎被宣判了「死刑」。
  • 青聽|見字如面:我最親的人去了「前線」
    今天分享的日記和書信,撞進人最柔軟的心窩。見字如面,字字動情,句句淚目。吾兒當自強恕媽媽不能為你繼續遮風擋雨親愛的寶貝:你好。媽媽給你寫這封信的時候,正是全國人民與新冠肺炎戰鬥的特殊時期,你被留在還算安全的甘肅外婆家,我獨自回渝,肩負屬於自己的使命,恕媽媽不能為你繼續遮風擋雨。
  • 9歲小妹妹拉著方艙醫院護士跳手語舞:聽我說 謝謝你
    在這裡,她和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醫護人員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活潑開朗的小妹妹喜歡吃小零食,喜歡拉著護士小姐姐跳舞,喜歡看護士小姐姐做耳穴壓豆、打八段錦,喜歡幫忙提盒飯……2月26日,小妹妹的媽媽提前出院了。這個堅強而又天真的孩子一會兒拉著醫生哥哥說:「我媽媽都好了,我也快好了,我每天吃這麼多,病毒肯定早被打趴下了,明天我就可以見到媽媽了。」
  • 沒上「前線」耿耿於懷,宣武醫院急診室護士劉翠青:我得「看好家」
    本報記者 鄧偉 攝下班時間一推再推護士劉翠青穿著綠色的防護服,戴著透明的護面,濃密的睫毛彎彎翹著。47歲的她,當年是宣武醫院第一批進入非典病房的護士,還曾經參加過汶川地震傷員轉運,歷經大戰,她特別理解疫情來襲,普通市民的忐忑。
  • 戰「疫」一線日記|爺爺別怕,我是護士小劉,放心我不走,我一直在這!
    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25日訊 「作為一個護士,無論何時只有一個心願,病人能快點好起來,早日出院,每次交接班時看到老人呼吸機參數設置的越來越低,生命體徵越來越好,越來越平穩,甚至比看到新增病例越來越少的新聞,都更真真切切地讓我感到踏實,充滿希望和力量。」
  • 戰疫護士日記:為緩解焦慮,我數紅豆慰相思
    今天2月14日,我休息。在此之前,作為一線戰疫護士,我在武漢船舶職學院隔離點連續值守4天,沒有回家。我這樣說不是我連續工作4晝夜,那樣的話不等病毒打倒我,自己也把自己放倒了,而是我們4個醫護人員24小時在負責的病區輪流值班,每個人還是能休息休息的。
  • 急診科護士的肺炎日記:發現感染那天,本來約好丈夫來拍我這個...
    「一路上,她還一直在跟我說,不想讓我去,怕我被感染,沒想到,她先被感染了。」 對於發現被感染的過程,李婷在日記裡這樣記錄:「8點左右的搶救室不算太忙,只躺著夜班留下來的四個病情還算穩定的病毒肺病人,一個同事建議大家再去掛號做一個ct,原本我不太願意去,一是因為下夜班,二是因為兩天前才做過ct,結果顯示一切正常,但為了安全起見,還是跟著同事一起掛號繳費排隊去了。
  • 每一次疼痛都離寶寶更近一步:我的在美生產日記
    結果護士一聽我的描述,叫我不要去醫生的診所,而是立馬去醫院的產房。我抱有僥倖心裡地問了一句:「明天剛好預約了醫生產檢,可不可以明天去啊?」「No!」護士義正言辭地打斷了我的話,「你必須馬上去產房!因為你可能羊水漏了,會有感染的風險!」聽到護士那麼嚴肅的要求,我嚇得立馬叫上老公,拎著待產包,胡亂吞了一片全麥麵包就往醫院趕去。
  • 抗疫前線日記刷爆朋友圈
    在接到廣東省衛健委組建支援湖北醫療隊的通知後,不到10分鐘就有近百位醫護人員報名。截至目前,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已累計輸送89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他們是家中的頂梁柱,是父母眼中的「小棉襖」,是孩子眼中的好榜樣;他們還是隨時聽從國家召喚,使命必達的先鋒「戰士」。這些醫護人員從大年初一開始,把自己的親身感受,用日記的方式記錄下來,發給醫院宣傳科工作人員,上傳到今日頭條。
  • 國際護士節|我看不見你的樣子,但我知道你是誰
    有人說,在口罩和防護服後面,我看不見你的樣子,但我知道你是誰;我不知道你的名字,但我知道天使就在身邊……「5·12」國際護士節來臨之際,我們通過採訪幾位來自不同領域的護士,感受天使的溫情和大愛。「以前從來沒有一次性來過這麼多患者,只叫不明原因肺炎,還要求我們做好三級防護,肯定不是一般的患者,我心裡其實特別害怕。」這是武漢市金銀潭醫院護士梁順(資料照片)。新華社發從那天開始,梁順就沒閒下來過,每天都超負荷工作。最初是一組3人照顧12名患者,人手嚴重不足,工作強度大,最長的班得上足8小時。
  • 抗擊疫情浙江在行動:你在「前線」救人治病 我在「後方」加油鼓勁
    今年30歲的丁秀瑩是3位護士中年齡最小的,作為上虞人民醫院ICU主管護師,她雖然年輕卻有著豐富的經驗和精湛的護理技術。此次「出徵」武漢,她最放心不下的是兩歲的兒子。「除了上夜班,兒子從來都沒離開過我,這次去我也不敢跟爸媽說,就說去外地出差了,但我跟姐說了,姐是醫生,她支持我。我老公和公公婆婆也尊重我的決定。」
  • 你是我的天使,我是你的英雄
    護士和消防員,是守護生命的職業。每當有突發事件來臨時,他們總會堅守崗位,衝在最前線。冰雪融消,萬物復甦。我國疫情防控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在這疫情防控的背後,是千千萬萬的「逆行者」不顧自身安危、英勇奔赴疫情最前線的身影。
  • 《護士日記》王丹鳳轉型塑造勞動人民 一曲"小燕子"傳唱至今
    護士日記》(1957)劇照,王丹鳳和李緯比如,當她剛分配到包頭時,由於對新環境還不習慣,晚上一個人值班,心裡感到害怕;在處理愛情問題上,她對男友的自私、怕艱苦感到不滿,但當男友真的要離開她時,又很矛盾,很痛苦。
  • 武漢「95」後護士李慧:關鍵的時候我不會退縮
    「95」後護士李慧,面對疫情主動請纓到抗擊疫情最前線。她說自己雖然不是很優秀,但關鍵的時候她不會退縮。對於李慧,大家這樣評價↓↓武漢科技大學天佑醫院放療中心物理師 方宜婷:有點兒奇怪,但又有點兒好玩的一個女孩。武漢科技大學天佑醫院腫瘤科醫生 肖榮: 口罩一戴,誰都不認。
  • 我身邊的抗疫故事|我的妹妹在小湯山定點醫院歷經45天
    但是,有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毅然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積極投身到抗疫最前線,那就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我們的白衣天使們!我的妹妹劉慧慧,就是她們中的一員。她是北京婦產醫院一名普通的護士,疫情期間隨醫院醫療隊,奔赴小湯山定點醫院,歷時45天,出色地完成了支援任務。
  • 前線日記|妻子寫信給丈夫:你的歸期就是送我最好的生日禮物
    3月4日晚,她提筆含淚寫下這封給前線丈夫的信。↑出徵現場,她和丈夫在一起以下是全文:親愛的曉平:你到武漢前線已經20多天了。這是我們自結婚以來分開最長的時間。當你2月9日凌晨兩點接到通知要去弛援武漢時,你都不需要和我商量,立刻就答應了。而我為你擔心了一夜,問你需要準備什麼,你怕影響我第二天上班就說不需要準備,你甚至都沒來得及與熟睡的兒子告別。你帶領我院援助湖北醫療隊的15名勇士奔赴武漢,很快就投入戰鬥。
  • 一封家書|致父親:我失約了,我在武漢金銀潭醫院ICU當護士
    穿上防護服的朱戀護士。親愛的老爸:從2019年年底我們就約好,2020年這個春節我會帶著老公孩子一起回汨羅相聚。很可惜的是,我失約了。從武漢暴發新冠肺炎開始,身為醫務人員,我們一直在關注著前線消息,為武漢人民的情況而焦急。
  • 「戰地」日記(報告文學)
    在上海,即將第三批馳援武漢的林凡菊,向中共曙光醫院黨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申請書裡有這麼一句話:「一直想入黨,但怕自己不夠優秀;也怕自己回不來,再也沒有機會入黨。」1月27日,黃鳳寫道:「從昨天中午12:30培訓,培訓後直接去醫院,交接,上班,整整16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