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婆油墩子」熱賣,上海街頭的煙火氣又回來了

2021-01-10 瀟湘晨報

呲啦呲啦,伴隨著一陣陣油爆聲,麵糊快速定型。阿婆拿著勺子輕敲鍋沿,油墩子在鍋中翻滾,不一會兒一隻外脆裡嫩的油墩子就被放在濾油網上了。「油伐好太熱,否則油墩子會炸得太老,油太冷了,油墩子會散掉,油不能用得時間太長,否則會把油墩子炸黑。」阿婆經常會跟等候的顧客講起炸油墩子的秘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阿婆的油墩子店。方翔 攝

位於局門路的「阿婆油墩子」,是一家名副其實的網紅店。口味地道、價格實惠,曾經讓許多人慕名而來。雖然阿婆姓胡,但是大家更願意親切地直接叫她「阿婆」。因為有30多年在食堂燒飯的經驗,阿婆做油墩子有著自己的一套「絕活」。在一些美食網站,甚至百度地圖上,都能查到阿婆這家店。阿婆不做外賣,但是這裡經常可以看到外賣員來排隊幫客人買油墩子。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阿婆的生意還好嗎?

阿婆油墩子曾經一年365天,天天都在營業。然而此次受到疫情影響,也停業了一段時間,好在不久前又恢復了營業。雖然目前的顧客相比之前少了很多,但是在雙休日依然可以看到長長的隊伍,還時不時可以看到開著豪車過來排隊的顧客,大家還會和阿婆聊上幾句,用自己的方式來鼓勵阿婆。

「這段時間,生意明顯好起來了,特別是周邊不少辦公室的白領復工之後,下午快下班的時候,會一下子買個二三十個。」阿婆一邊說一邊把濾好油的油墩子交給老伴。老伴則熟練地將這幾個油墩子分裝入兩個袋子,交給一位白領。

網絡圖

這位白領拿起其中一個還冒著熱氣的油墩子,迫不及待地嘗了起來,「我是在附近八號橋2期創意園區上班的,阿拉上海小囡從小就喜歡吃油墩子,阿婆這裡的油墩子外脆內軟。我們復工之後,經常來買油墩子做下午茶點心,兩隻油墩子加上一根面拖火腿腸,基本上是阿拉這裡的標配。」

已經80多歲的阿婆和90歲的老伴,每天上午開始就要刨蘿蔔絲、和麵糊,下午2點到7點一起在店裡賣油墩子。當問起開這家小店累不累時,阿婆回答倒是很直接:「當然累了,我們兩個人都有養老金的,如果不是因為給兒子還債,誰不想舒舒服服安享晚年。」

過去,阿婆做的油墩子非常熱銷,每天很快就賣完了,可以說是生意非常不錯。但是受到疫情的影響,外地遊客大幅減少,「阿婆油墩子」的生意下降了大約三分之一。「現在雙休日的生意還可以的,排隊的人數比疫情剛開始的時候增加了很多。這段時間,我們這條街上開了不少的新店,像我們對面就要新開一家熟食店。店多了,消費者也會多,我們的生意也會越來越好的。」阿婆說。

顧客在阿婆油墩子店門口排隊。方翔 攝

與其憂慮明天,不如把今天過好,這是阿婆給其他小店做出最好的表率。雖然其中的心酸和辛苦也只有阿婆自己知道,但是為了自己的目標,她一直在堅持。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或許會讓一些小店退出我們這座城市,但是更多像「阿婆油墩子」這樣的小店,憑藉著店主們的執著以及各方的鼎力相助,會逐漸走出難關。申城的街頭小巷,熟悉的煙火氣正在一點點回歸,而這正是人們愛上這座城市的理由之一。

新民眼工作室 方翔

圖片 | 方翔

【來源:新民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新民特寫|油墩子重又飄香,阿婆小店的煙火氣回來了
    呲啦呲啦,伴隨著一陣陣油爆聲,麵糊快速定型。阿婆拿著勺子輕敲鍋沿,油墩子在鍋中翻滾,不一會兒一隻外脆裡嫩的油墩子就被放在濾油網上了。「油伐好太熱,否則油墩子會炸得太老,油太冷了,油墩子會散掉,油不能用得時間太長,否則會把油墩子炸黑。」阿婆經常會跟等候的顧客講起炸油墩子的秘訣。
  • 油墩子——街頭叫賣的蘿蔔絲餅
    江浙滬等地有一道很多人難以忘懷的街頭小吃,那就是油墩子。蘇州、上海人管這小吃食叫油墩子,蘇北叫油端子,杭州叫油墩墩兒,寧波叫油餉,到了江西則叫油炸倮……名稱各異,卻是同一個東西,從形態到內容都差不多。油墩子根據餡兒料的不同可分成三種:蘿蔔絲油墩子、紅豆沙油墩子和肉餡兒油墩子。據說,上海地區的人偏愛的是蘿蔔絲餡兒的,而蘇州地區的人多喜歡肉餡兒的。和油條、大餅、粢飯糰相比,油墩子製作時需要拉開的架勢要小得多也簡單得多,往往一個小爐子和一口小鐵鍋就足以撐起一下午的買賣。
  • 又見「油墩子」
    小小的油墩子,是許多上海人一段金黃色的童年回憶,曾點亮了多少人放學後飢腸轆轆的回家路。
  • 八九十歲的老夫妻,賣油墩子幫兒子還債已經有十年!
    上海這對賣油墩子的老夫妻  大家總歸多多少少有點印象的  從路邊攤,到網紅店  以及背後的人生故事    雖然現在的阿婆油墩子
  • 說說油墩子
    改革開放初,電影製片廠的一位導演學長來上海與我合作電影文學劇本。他住的是五星級酒店,可一日三餐,卻是清一色的油墩子。他的住處離我家有相當一段路,按說,本不必每日過來,他卻天天光臨,風雨無阻。後來,我才弄明白,他是迷戀我家門口那個炸油墩子的。小攤炸出的油墩子,外焦裡嫩,出鍋時,上面一隻香酥的河蝦,把人醉倒。他說,上海的油墩子乃天下第一美食,我一輩子吃這個就非常幸福了。我的這位學長,身材較胖,喜歡吃油炸食品,飲食與身材互為因果。他在東北,可能不大見到油墩子。至少,我在北京那些年,也是沒有見過的。
  • 老北京的蘿蔔絲餅 PK 江南街頭小吃油墩子 想要好吃就得下油鍋
    蘿蔔絲餅早被老北京納入到傳統小吃的序列,不過我驚喜得發現,在江南一帶竟然有一種叫油墩子的美食,和老北京蘿蔔絲餅是「雙胞胎」。在吃的方面特別細膩和講究的江南人,在油墩子這種街頭美食上也是認真得很。如果你走在蘇州街頭,可能你會找到賣油墩子的小攤兒。現擦絲的蘿蔔一定要本地出產才對,而且是個頭越大越給力。把白蘿蔔刨成細絲,加上蔥花和鹽,就不需要別的調料了。
  • 品嘗燒賣、油墩子需排隊,上海召稼樓古鎮恢復開放啦
    品嘗燒賣、油墩子需排隊,上海召稼樓古鎮恢復開放啦 2020-04-01 12: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些小吃10元封頂,卻撐爆上海人的胃!看到最後一個直接淚奔!
    在阿拉上海,油墩子已經不多見了!在蒙自路430弄弄堂深處,80歲阿婆的油墩子,讓不少吃貨穿越大上海也要來吃!阿婆雖已年邁,但動作利索,調餡、炸油墩子, 嘴上還要招呼顧客!87歲的阿公負責打下手,添料補料,老兩口配合默契。
  • 這家復古小店每天只做100個油墩子,藏著上海人才懂的老味道!
    小儂立馬就懷念起了油墩子、香酥雞、裡脊肉、年糕串……那時候,每天放學不知道有多少學生簇擁著老闆,大部分零花錢也都揮霍在吃的上面了。店裡的人氣美食當屬老上海小吃、老弄堂砂鍋、放學後炸串~香酥雞、童年小肉、綠豆刨冰、小年糕、老上海油墩子都是點擊率很高的美食。
  • 蘿蔔絲餅,油墩子,清新美味,簡單易學
    【蘿蔔絲餅】我今天的做法借鑑了江浙滬一帶的油墩子,原因是剛買了一個準備炸浮粿的勺子,浮粿是泉州泉港地區的特色美食,喜歡的就請關注我,過幾天做起來。蘿蔔絲油墩子的做法很簡單,但要有一個油炸勺子,這樣炸出來的款式才會好看,但你也可以用常我們家常的炒勺,我曾經做過泉州人很喜歡的煎堆,一樣用普通的勺子,也做得很漂亮,可以參考我的文章《端午煎堆補天,泉州老阿姨教你如何煎出美味的蠔堆》。
  • 上海故事(306):花樣點心(下集)
    潘東改良的蘿蔔絲酥餅可與當年油墩子的味道媲美。編導札記│味道未散 點心未遠本期編導:範競秋從上世紀20年代很多外地的點心出現在上海街頭,到今天人們可以品嘗各種美味的上海點心,每一次甜與鹹的拿捏,讓上海點心長成了今天這樣的模樣,大壺春生煎、富春小籠、高橋鬆餅、綠波廊拉糕、王家沙鮮肉月餅、杏花樓豆沙包、老大房綠豆糕、喬家柵八寶飯、綠楊邨素饅頭……在「沈大成」的操作間裡
  • 在上海還能吃到的老味道,且吃且珍惜...
    伴隨著味覺舊日的記憶撲面而來,記得……第一次吃蔥油餅還是爺爺特意排隊給我買來的那年一個油墩子就讓鄰居小夥伴圍著流口水偶爾姆媽做一次炸油條10元以下就能打包帶走這樣的街頭小攤越來越少見小編必須要說:且吃且珍惜了!
  • 大都市中的街頭小店怎麼啦?「孤獨的美食家」 遍尋申城「民間美味」
    一個人,一部手機,一家街頭老店,總是一個人帶著飢餓感去探訪一家能撫慰胃袋的老店,上海罕見的露天大院燒烤,全市僅剩一家的木梨膏,10年、20年的街頭小攤小店都不在話下。2020年,「馬叔尋味」成為了上海小有名氣的美食博主,他心裡有一個特別不一樣的上海。
  • 延津人物:墩子叔
    我的二叔黑不溜湫,個子矮矮的,胖胖的,看著很壯實,人送綽號墩子,我也就順嘴叫他墩子叔。墩子叔平時話不是很多,但他幹活從不偷懶,可下力氣了,還特別能吃,說出來別人都不信,可這卻是我親眼所見。那一天,墩子叔清早起來喝了碗稀玉米粥,上午去蓋房班打小工,正好那天上頂,主家管飯。開飯時,主家端來一籃子、一簸箕熱騰騰的饃。
  • 上海阿婆撿了個寶寶,洗了一星期才發現是「黑娃娃」,結果......
    來源|今日上海熱點 微信號shanghaimans 阿拉上海老人心地善良哦真的是有目共睹的
  • 到上海不能錯過的幾道老上海特色美食
    【生煎】生煎流行於包郵區,最有名的當屬上海生煎。上海人管生煎叫「生煎饅頭」,在上海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曾經最為出名的是「大壺春生煎」,皮香肉嫩,現在出名的有「小楊生煎」等,如今生煎作為上海的一種特色傳統小吃,在上海街頭隨處可見。
  • 上海人才知道的66種經典小吃!哪些是你的最愛?
    20世紀30年代初在上海知名的小吃,被濃重的醬汁包裹著的年糕很有嚼勁,豬排也炸的很香。上南三村排骨年糕,老上海排骨年糕13油墩子實在就是蘿蔔絲裹著面,放入油鍋中煎炸,出來的油墩子黃澄澄的,十分誘人。小時分路邊許多,而今老胡衕也不容易找到了。
  • 連上海人聽了都要去看字幕……
    30年前充滿煙火氣的上海市井,那些存在於記憶裡的「海上繁花」,都訴諸作者的筆下了。上海主持人曹可凡曾說,《繁花》不好朗讀,用普通話朗誦怪怪的,純用上海話讀也拗口。金宇澄覺得這就對了,這是一本「可以在心裡發聲」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