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特寫|油墩子重又飄香,阿婆小店的煙火氣回來了

2021-01-10 新民晚報

呲啦呲啦,伴隨著一陣陣油爆聲,麵糊快速定型。阿婆拿著勺子輕敲鍋沿,油墩子在鍋中翻滾,不一會兒一隻外脆裡嫩的油墩子就被放在濾油網上了。「油伐好太熱,否則油墩子會炸得太老,油太冷了,油墩子會散掉,油不能用得時間太長,否則會把油墩子炸黑。」阿婆經常會跟等候的顧客講起炸油墩子的秘訣。

圖說:阿婆的油墩子店。方翔 攝

位於局門路的「阿婆油墩子」,是一家名副其實的網紅店。口味地道、價格實惠,曾經讓許多人慕名而來。雖然阿婆姓胡,但是大家更願意親切地直接叫她「阿婆」。因為有30多年在食堂燒飯的經驗,阿婆做油墩子有著自己的一套「絕活」。在一些美食網站,甚至百度地圖上,都能查到阿婆這家店。阿婆不做外賣,但是這裡經常可以看到外賣員來排隊幫客人買油墩子。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阿婆的生意還好嗎?

阿婆油墩子曾經一年365天,天天都在營業。然而此次受到疫情影響,也停業了一段時間,好在不久前又恢復了營業。雖然目前的顧客相比之前少了很多,但是在雙休日依然可以看到長長的隊伍,還時不時可以看到開著豪車過來排隊的顧客,大家還會和阿婆聊上幾句,用自己的方式來鼓勵阿婆。

「這段時間,生意明顯好起來了,特別是周邊不少辦公室的白領復工之後,下午快下班的時候,會一下子買個二三十個。」阿婆一邊說一邊把濾好油的油墩子交給老伴。老伴則熟練地將這幾個油墩子分裝入兩個袋子,交給一位白領。

這位白領拿起其中一個還冒著熱氣的油墩子,迫不及待地嘗了起來,「我是在附近八號橋2期創意園區上班的,阿拉上海小囡從小就喜歡吃油墩子,阿婆這裡的油墩子外脆內軟。我們復工之後,經常來買油墩子做下午茶點心,兩隻油墩子加上一根面拖火腿腸,基本上是阿拉這裡的標配。」

已經80多歲的阿婆和90歲的老伴,每天上午開始就要刨蘿蔔絲、和麵糊,下午2點到7點一起在店裡賣油墩子。當問起開這家小店累不累時,阿婆回答倒是很直接:「當然累了,我們兩個人都有養老金的,如果不是因為給兒子還債,誰不想舒舒服服安享晚年。」

過去,阿婆做的油墩子非常熱銷,每天很快就賣完了,可以說是生意非常不錯。但是受到疫情的影響,外地遊客大幅減少,「阿婆油墩子」的生意下降了大約三分之一。「現在雙休日的生意還可以的,排隊的人數比疫情剛開始的時候增加了很多。這段時間,我們這條街上開了不少的新店,像我們對面就要新開一家熟食店。店多了,消費者也會多,我們的生意也會越來越好的。」阿婆說。

與其憂慮明天,不如把今天過好,這是阿婆給其他小店做出最好的表率。雖然其中的心酸和辛苦也只有阿婆自己知道,但是為了自己的目標,她一直在堅持。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或許會讓一些小店退出我們這座城市,但是更多像「阿婆油墩子」這樣的小店,憑藉著店主們的執著以及各方的鼎力相助,會逐漸走出難關。申城的街頭小巷,熟悉的煙火氣正在一點點回歸,而這正是人們愛上這座城市的理由之一。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方翔

相關焦點

  • 「阿婆油墩子」熱賣,上海街頭的煙火氣又回來了
    呲啦呲啦,伴隨著一陣陣油爆聲,麵糊快速定型。阿婆拿著勺子輕敲鍋沿,油墩子在鍋中翻滾,不一會兒一隻外脆裡嫩的油墩子就被放在濾油網上了。「油伐好太熱,否則油墩子會炸得太老,油太冷了,油墩子會散掉,油不能用得時間太長,否則會把油墩子炸黑。」阿婆經常會跟等候的顧客講起炸油墩子的秘訣。
  • 又見「油墩子」
    前兩天,在定西路上的老上海蔥油餅店又吃到了久違的油墩子,真是讓我又驚又喜,滿滿的童年回憶又回來了。說起油墩子,恐怕是過去上海冬天街頭最常見的小吃了。誰沒在冬日的馬路上吃過幾口呢?下午放學後,我總能在校門口的圍牆下見到那個熟悉的攤頭。
  • 說說油墩子
    他住的是五星級酒店,可一日三餐,卻是清一色的油墩子。他的住處離我家有相當一段路,按說,本不必每日過來,他卻天天光臨,風雨無阻。後來,我才弄明白,他是迷戀我家門口那個炸油墩子的。小攤炸出的油墩子,外焦裡嫩,出鍋時,上面一隻香酥的河蝦,把人醉倒。他說,上海的油墩子乃天下第一美食,我一輩子吃這個就非常幸福了。
  • 這家復古小店每天只做100個油墩子,藏著上海人才懂的老味道!
    小儂立馬就懷念起了油墩子、香酥雞、裡脊肉、年糕串……那時候,每天放學不知道有多少學生簇擁著老闆,大部分零花錢也都揮霍在吃的上面了。店裡的人氣美食當屬老上海小吃、老弄堂砂鍋、放學後炸串~香酥雞、童年小肉、綠豆刨冰、小年糕、老上海油墩子都是點擊率很高的美食。
  • 八九十歲的老夫妻,賣油墩子幫兒子還債已經有十年!
    雖然現在的阿婆油墩子  已經不是路邊攤了,有個正兒八經的門面了  但老夫妻賣油墩子幫孩子還債的故事  總還是會時不時在網上看到  不管是退休金,還是賣油墩子賺的錢  都要用來還債  自己的日子就緊緊巴巴了啊...
  • 小店,帶你重溫童年味道!
    人均:14元 地址:雲南南路79號(近金陵東路) 阿婆油墩子油墩子是兒時美食中抹不去的記憶,童年印象中,放學後校門口的那個油墩子攤頭,總是圍著很多人。
  • 油墩子——街頭叫賣的蘿蔔絲餅
    江浙滬等地有一道很多人難以忘懷的街頭小吃,那就是油墩子。蘇州、上海人管這小吃食叫油墩子,蘇北叫油端子,杭州叫油墩墩兒,寧波叫油餉,到了江西則叫油炸倮……名稱各異,卻是同一個東西,從形態到內容都差不多。油墩子根據餡兒料的不同可分成三種:蘿蔔絲油墩子、紅豆沙油墩子和肉餡兒油墩子。據說,上海地區的人偏愛的是蘿蔔絲餡兒的,而蘇州地區的人多喜歡肉餡兒的。和油條、大餅、粢飯糰相比,油墩子製作時需要拉開的架勢要小得多也簡單得多,往往一個小爐子和一口小鐵鍋就足以撐起一下午的買賣。
  • 天冷了,我的快樂回來了,廚房裡充滿了煙火氣!
    天冷了,我的快樂回來了,廚房裡充滿了煙火氣!蠔油花菜。花菜洗乾淨分成小朵,鍋裡加鹽加水,燒開之後把花菜倒進去。再次燒開之後,焯水一分鐘左右撈出來過涼水瀝乾備用。起油鍋,蒜泥爆香倒入花菜之後加一點兒薑汁進去,大火翻炒。炒至花菜明顯變軟為止。倒入蠔油,翻炒均勻。
  • 蘿蔔絲餅,油墩子,清新美味,簡單易學
    【蘿蔔絲餅】我今天的做法借鑑了江浙滬一帶的油墩子,原因是剛買了一個準備炸浮粿的勺子,浮粿是泉州泉港地區的特色美食,喜歡的就請關注我,過幾天做起來。蘿蔔絲油墩子的做法很簡單,但要有一個油炸勺子,這樣炸出來的款式才會好看,但你也可以用常我們家常的炒勺,我曾經做過泉州人很喜歡的煎堆,一樣用普通的勺子,也做得很漂亮,可以參考我的文章《端午煎堆補天,泉州老阿姨教你如何煎出美味的蠔堆》。
  • 延津人物:墩子叔
    我的二叔黑不溜湫,個子矮矮的,胖胖的,看著很壯實,人送綽號墩子,我也就順嘴叫他墩子叔。墩子叔平時話不是很多,但他幹活從不偷懶,可下力氣了,還特別能吃,說出來別人都不信,可這卻是我親眼所見。那一天,墩子叔清早起來喝了碗稀玉米粥,上午去蓋房班打小工,正好那天上頂,主家管飯。開飯時,主家端來一籃子、一簸箕熱騰騰的饃。
  • 品嘗燒賣、油墩子需排隊,上海召稼樓古鎮恢復開放啦
    品嘗燒賣、油墩子需排隊,上海召稼樓古鎮恢復開放啦 2020-04-01 12: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老北京的蘿蔔絲餅 PK 江南街頭小吃油墩子 想要好吃就得下油鍋
    蘿蔔絲餅早被老北京納入到傳統小吃的序列,不過我驚喜得發現,在江南一帶竟然有一種叫油墩子的美食,和老北京蘿蔔絲餅是「雙胞胎」。在吃的方面特別細膩和講究的江南人,在油墩子這種街頭美食上也是認真得很。如果你走在蘇州街頭,可能你會找到賣油墩子的小攤兒。現擦絲的蘿蔔一定要本地出產才對,而且是個頭越大越給力。把白蘿蔔刨成細絲,加上蔥花和鹽,就不需要別的調料了。
  • 多部門印發《通知》促進小店經濟發展——暖暖煙火氣 最撫百姓心
    ,卻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是人間的煙火。一家家小店為「六穩六保」作出了巨大貢獻——它們創造的就業崗位達2700萬個。  近日,商務部等7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開展小店經濟推進行動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形成人氣旺、「煙火氣」濃的小店集聚區1000個,達到「百城千區億店」目標,意在促進小店經濟健康繁榮發展,推動形成多層次、多類別的小店經濟發展體系。
  • 朗誦:秋日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喜愛秋,迷戀秋,不單單因為秋色迷人,秋景如畫,秋韻依依,秋高氣爽,更因為秋日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到了秋天,隨意到田間地頭走走,就會看到碩果纍纍,豐收在即。肥沃的土地上,金燦燦的稻穀、紅彤彤的高粱,在田地裡迎風起舞。飽滿的玉米,挺直了脊梁,精神抖擻,更有豐盈充實的紅薯和花生,悄無聲息在泥土裡醞釀甘甜,等待採收。
  • 夏天的南京,煙火氣回來了
    @dpuser-67838656010鴨血粉絲湯的湯頭很是鮮香濃厚,口味比別家要重一點。粉絲煮的比較軟,和我一樣喜歡吃硬一點粉絲的可能會不滿意。配料都很軟糯入味,淋上辣油,一碗粉絲湯下去很是酣暢淋漓!地址:金粟庵路來鳳小區倉頂44號101室📍金陵楊家餛飩
  • 成都青白江:街頭巷尾重現「市井味」與「煙火氣」
    人民網成都4月3日電 當前,隨著消費市場的逐漸放開,成都青白江的「市井味」「煙火氣」逐漸重現。近幾日,記者走進青白江區的花鳥市場、特色街區和部分餐飲企業,帶大家一起感受城市復甦的「脈動」。於是,人群中走來了懷抱鮮花的女孩,拎著菜籃子的阿婆,吃著糖油果子的小男孩……簡單的幸福就這樣蕩漾開來。一家花店門前擺滿了各種鮮花和綠植。「老闆,這花兒怎麼賣?」「30元一株,花盆另算。」「便宜點嘛!」「可以送花肥,不能再少了。」老闆一邊忙著招呼顧客,一邊忙著打包收錢,忙得不可開交。
  • 南京西路上的白蘭花阿婆
    攤小得可以申請吉尼斯紀錄,但白蘭花阿婆還是會研究點生意經。記得有一年,開春好多天了阿婆才出攤,她後來解釋說,「今年天熱得晚,花長得不好,收不到」;而酷熱的日子,阿婆也不來,倒不是她自己怕熱,而是「收來的花一變黃,就賣不掉了。太熱,大家走動也少」。要是無意問到「阿婆,你這個花是蘇州批來的嗎?」阿婆肯定笑眯眯的,不作回答。
  • 魔都的夜市回來啦!思南夜市、安義夜巷都來了!好吃好逛,還可以拍拍拍
    有餈飯糕、油墩子、傳統糖畫……還有大大的棉花糖!童年的記憶又回來了~美術館夜派對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你有多久沒看展了?在思南公館的老洋房裡,海內外20多位藝術家聯手呈現了一場免費的藝術展!開放時間:每周六、日及節假日12:00-23:00今年夏天,魔都的煙火氣和文藝範都要回來啦!你想去哪一站打卡?周末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