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超有歷史的「明星菜場」回來了!老陳大腸、華太公魚圓、小缽頭甜酒釀…網紅老店全都有!

2021-02-15 杭州免費生活

說到杭州的幾大「明星菜場」

大家肯定對 茅廊巷農貿市場 這個名字不陌生

整裝改造三個月之後

前天,茅廊巷農貿市場正式開業

改造之後的茅廊巷農貿市場有什麼變化?

那些老底子交口稱讚的鋪子都怎麼樣了?

圖源杭州吃貨

茅廊巷農貿市場位於上城區豐家兜10號

在豐樂橋東、解放路南

距離西湖的距離也很近

位置可以說是得天獨厚

市場的外立面還在建造中 / 圖源19樓

市場內部空間明亮且整潔

一層主要是魚鮮海產、肉類和一些網紅小吃店

二層主要經營蔬菜水果、豆製品、調味料

還有幾家專做廚具和五金的門店

大家推薦的老陳大腸、華太公魚圓、

陳姐糟滷、小缽頭甜酒釀

位置都在一樓

老陳1989年就在這附近賣大腸了:

「那會兒還是馬路市場呢,

大家在馬路邊支個攤子就可以做生意了。」

2000年茅廊巷農貿市場落成

「老陳大腸」也從路邊搬到了室內

擁有屬於自己的攤位號「242」

圖源杭州吃貨

這次改造升級,市場重新調整了攤位號

老陳的攤位變成了「132」

但是他在招牌上依舊印著242:

「少了這個數字,怕尋過來的食客覺得不正宗」

圖源杭州吃貨

這次改造提升之後,老陳的攤位比原來長了一截

為此,他特意準備了一些新菜

糯米藕、涼拌菜、豆腐包

以及正宗的蕭山梅乾菜扣肉

圖源杭州吃貨

老陳家老客很多

有些從下沙、城北趕過來買

最多的時候一天能賣出800斤

圖源杭州吃貨

華太公魚圓就在老陳家的對門

已經在不少農貿市場都有了分店

而茅廊巷農貿市場的這家可是打頭第一家

甚至比茅廊巷農貿市場的年紀還大

已經三十多年了

圖源19樓

魚圓還是從前那個價格

中魚圓1元/只,大魚圓1.5元/只,肉圓2元/只

圖源19樓

秉持著「萬物皆可糟」的原則

鳳爪、鴨胗、門腔、豬蹄、雞翅、豬肚一應俱全

加上招牌蝦油雞,去太晚還會買不到

圖源19樓

糟滷其實就是把煮熟的食材放進黃酒裡浸泡

泡的時間長,味道就重一些

圖源19樓

陳姐的糟滷店算是茅廊巷市場裡的「年輕人」

經營不過五六年

已經成了名副其實的「網紅店」

圖源19樓

5元一份,賣了十來年價格就沒變過

老闆娘說這幾天都加班加點半夜在做

「一天500份是上限了,再多真的做不出」

圖源19樓

最一開始,老闆娘的甜酒釀是做來自家吃的

有時候分給左鄰右舍

有時候給來買凍貨的顧客嘗嘗

結果時間一長,就被大家催著開賣了

圖源19樓

有關於茅廊巷農貿市場的歷史,可以一直追溯到1927年,那時候還是國營的「茅廊巷菜場」。2000年,「退場入市」的政策開始落地,茅廊巷菜場變身成為茅廊巷農貿市場,到今年,走過了整整20個年頭。

圖源19樓

目前每一戶商家都在攤位上方裝配了智慧電子屏,等系統調試好後,電子屏上會顯示營業執照、產品價格、質檢結果等等。市場入口也會安裝大屏幕,顯示當日菜價、人流量等。

除此之外,茅廊巷農貿市場也增添了不少人性化設施,比如升級的公廁、服務臺,逐步建設中的殘疾人通道,還會有共享雨傘和充電寶

來源:杭州本地寶、馬蜂窩

▼  更多精彩  ▼

(點擊圖片可直達)


相關焦點

  • 杭州地鐵1、2、4、5號線超全美食地圖,趕緊收藏!
    上周,杭州地鐵1號線三期、6號線一期和杭富線在實現「洞通」「軌通」「電通」目標後,全部完成「熱滑」試驗。杭州人民出去吃吃玩玩樂樂的時候,更方便了! 既然如此,地鐵沿線的美食可千萬不要錯過!小編整理了一份杭州地鐵沿線的美食地圖,趕緊收好,慢慢打卡!
  • 科巷菜場這家酒釀,喝一口就像回到了小時候!
    ,桂花酒釀,酒釀小元宵——」即使長大了,只要一聽到這一句吆喝也還是會懷念起那個無憂無慮的的年紀。南京的科巷菜場可是一個臥虎藏龍的寶藏地點,不少老店在這裡紮根,度過了十幾二十年的時光。今天金小妹找到的這家讓你瞬間回憶起童年味道的「三姐酒釀」,就是在這一個小小的屋子裡開了二十多年的小店。現在的三姐酒釀,大部分時候還是阿姨一個人忙碌,但是生意特別好的時候,家裡的人也會來幫忙,但也常常忙得沒時間休息。
  • 網紅菜場裡的美味
    對於美食達人來說,地道的美味往往隱藏在市井味十足的菜場裡。在這裡,很多老店傳承了好幾代,味道也是「祖傳秘方」,老顧客們為此始終追隨它。本期「淘淘幫」的美食達人周揚如阿姨,是一位資深「馬大嫂」,她有一本「秘笈」,上面記載著每一家菜場的經典美食。今天,就讓她帶著大家探秘「網紅」菜場——彩香一村菜場,尋找連劉嘉玲都惦記的老味道。
  • 杭州菜場「變身」網紅打卡點
    最近,她發現菜場又有了不少新變化:「裡裡外外都精心設計、重新裝修了,頗有點網紅打卡點的感覺了呢,我看到好多年輕人在這裡拍照打卡!」 作為一個「明星市場」——全杭州第一家「網上菜場」,萬壽亭農貿市場位於市中心繁華中央商務區,營業面積4796平方米,攤位300個,經營戶242人,服務周圍約20萬人口。
  • 「老網紅」科巷菜場再次改造升級,歸來後是菜場更是生活街區
    「科巷菜場要改成什麼樣?」近日,位於南京主城最大的老牌農貿市場、擁有近70年歷史的科巷菜場宣布重新改造,引發不少網友熱議。時隔8年,科巷菜場又一次翻新改造,為何再一次進行改造,未來究竟要改成什麼樣?交匯點記者進行了一番調查。
  • 魚圓,分子料理的先鋒
    在蘇錫菜裡有松仁魚米,四川菜裡則有小煎魚米,廣東菜裡還有炒生魚絲,似乎一條完整的、修長的、英俊的魚被碎屍萬粒,才能證明廚師藝高膽大。再比如溫州人做敲魚,將魚拆骨後敲成薄餅,切粗絲後爆炒,別有風味。有人敲成半透明的薄面一張,橫豎切片,包豬肉餡餛飩,稱為燕皮餛飩,是一款不錯的小吃。
  • 甜酒釀的製作
    足足有5釐米厚啊。我想想還是繼續刊發小樂有趣的暑假作業吧,這次是做甜酒釀,話說味道真的很不錯,剛剛看照片又很想吃了。等小樂外面happy回來讓她能再做一次。一、 甜酒釀甜酒釀,江南地區傳統小吃。是用蒸熟的江米(糯米)拌上酒酵(一種特殊的微生物酵母)發酵而成的一種甜米酒。酒釀也叫醪糟。甜酒釀屬於徽州風味。
  • 網紅酒釀饅頭,到現在還沒吃過?
    富陽文村的酒釀饅頭好吃,離不開「饅頭強」。       建築大師王澍,捧紅了富陽的文村,洞橋山貨節捧紅了文村的「饅頭強」!朗渭強和他的酒釀饅頭▲      要問「饅頭強」有多紅?      今年1月19日到26日舉行的洞橋山貨節,現場給他準備的攤位就一直空著沒人來。
  • 酒釀,蘇州人喜歡的這一口醇正已經很難買到了
    ,密閉上蓋子,放入草窠或稍大的木桶內,底及四周用棉絮、棉衣焐實,外面再裹以小棉被等……整個過程蘇州人稱之為「焰酒釀」。雖然做酒釀的過程大致相同,但是酒釀的甜度和辣度全在放酒藥的多少上,放多了,酒釀太兇,放少了,酒釀不夠甜。而即便是同一個師傅每一次做出來的酒釀,味道也都不能保證完全一樣。
  • 逛菜場 | 跟著網紅飯飯姐,體驗崇安菜場每一個忙碌的清晨!
    趕緊和帥帥老闆合影!飯飯姐認真挑選每一隻龍蝦,小編我是不敢抓。下周帶領大家去哪家菜場,趕緊在評論區留言。  原 創 內 容    未 經 允 許    請 勿 轉 載  這些街頭巷尾的老店能這麼多年屹立不倒都是有真本事的那麼崇安農貿市場你最想中意的店是哪家呢?
  • 無錫有一家酒釀,好吃到飛起!
    江南地區有首歌謠很形象地概括了酒釀的營養和受歡迎程度,「浴後喝碗甜酒釀,春解睏乏秋解饞,冬行十裡不覺冷,夏走百家口不幹。」 酒釀的製作技藝自古就有,遍布全國,江蘇省無錫市新區梅村荊心村的「小阿姨」甜酒釀,以其甜、糯、香、醇的特色,以及「酒香不怕巷子深,肩挑酒擔走萬家」的精神勁兒,為無錫地區百姓所熟識。
  • 網紅酒釀饅頭!
    ▲富陽洞橋文村,因為建築大師王澍傾情打造,成了網紅「民宿村」▲粉絲們來這裡後,又帶火了另一個美食「網紅」——酒釀饅頭。滿滿一車子,一下子就被搶購一空▲買過的都好評滿滿我們找到在文村專門做酒釀饅頭的郎渭強他在村裡有個饅頭體驗店他做的酒釀饅頭,一年要賣幾十萬個
  • 煙火氣十足的杭州菜場,竟然藏著這樣的神仙滷味!
    滷味向來不乏市場,杭州人的飯桌上,總少不了滷鴨、烤雞和酥魚,這也幾乎成了杭州每家菜市場的檔口標配。「對杭州人來說,滷鴨啊烤雞啊這些佐餐熟食,就像溫州人的鴨舌和大腸,是飯桌上必不可少的。」武林坊老闆朱晉平說。
  • 甜酒釀的甜
    更待菊黃家醞熟,共君一醉一陶然。熱吃,加水煮開,或加糯米圓子,或打入雞蛋,喝時酒香撲鼻,牙白的糟米或浮或沉,糯米圓子滑利,雞蛋嫩香,這種酒釀湯,解饞止渴,一碗下肚,渾身熱乎,是冬天家常的熱點心。 記憶中,外婆家的酒釀最好吃,酒特別甜,每年寒假,總能吃到那碗香甜的酒釀。到南京後,常找賣甜酒釀的。
  • 外地朋友來杭州,有哪些好吃不貴又地道的餐廳推薦?
    之前總有讀者朋友留言問杭州下館子的好去處,那乾脆選一些好吃且實惠的小餐廳單獨寫一寫,放心沒有外婆家新白鹿綠茶...對於家鄉的吃喝玩樂住,嬉遊自認為還算是有發言權的。來彩娥吃飯也基本不點米飯,對麵食不抗拒的話可以吃吃看他家松鬆軟軟的酒釀饅頭,一口咬下去能看到一個個氣孔,還帶著一點淡淡的酒釀香,用來配紅燒肉,簡直是一絕。
  • 那些生意紅火的菜場商戶,都有什麼「免死金牌」?
    ▲ 下午四點的杭州採荷農貿市場 然而做菜場生意重在熟客資源,老市場來新商戶,老商戶到新市場,都會在熟客資源上顯現弱勢,更別說新市場的新商戶了
  • 大杭州最地道的魚乾醬貨春卷皮醃雞哪裡買?我們整理了超強攻略!
    地址:中山南路亮點:二十年純手工老店參考價:1.5-2.5元一顆這臨街小店大約有5平米大小,只賣清湯魚圓、素燒鵝、卷雞這三個本地菜,已經開了大約二十個年頭。老闆馮文是個地道杭州人,廚師出身,一直堅持純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