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生意紅火的菜場商戶,都有什麼「免死金牌」?

2020-12-25 騰訊網

本期 ·導讀

前段時間走訪一個新市場,一位幹調商戶從業三十餘年,跟隨著城區菜場改造新建的進程,四次搬遷,但是生意卻越搬越差。經驗沒有和效益成正比,反而不現曾經輝煌,這其中的緣由是什麼?農貿市場商戶生意好不好,又究竟取決於哪些因素?

1

誰是誰的免死金牌?

商戶和市場的命運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商戶想入駐好的市場,市場想招納好的商戶。雙方都想憑藉彼此站穩腳跟,在生鮮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獲得一塊「免死金牌」!

▲ 下午四點的杭州採荷農貿市場

然而做菜場生意重在熟客資源,老市場來新商戶,老商戶到新市場,都會在熟客資源上顯現弱勢,更別說新市場的新商戶了,需要做好市場培育期生意欠佳的心理準備。這就使得商戶和市場的關係變得更為微妙,在客流量普遍下降的趨勢下,搞活生意成了最重要的課題。

2

招商的本質是業態

一鴻市場研究中心董事長吳剛在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說到:農貿市場是圍繞「場」和「市」運行的,「場」即外在形態,「市」即內在靈魂,說白了就是「需求」——消費者需求,而能滿足甚至激發消費者需求的當屬市場裡到底「賣什麼」。

▲ 採荷農貿市場美食街成為亮點

我們常說招商選商對農貿市場的未來存亡至關重要,其實就是在考慮怎樣的商戶組成怎樣的業態,為周邊客群提供怎樣的服務。市場招商的最佳結果就是構成價值最大化的業態組合。

▲ 採荷市場各具特色的商戶攤位

3

採荷的賣菜達人們

新建市場往往注重外立面昭示,希望儘快在周邊區域打響名聲,而採荷農貿市場卻可以憑藉三十多年的運營底氣,酒香不怕巷子深,「隱於嫻靜小區」。

▲ 藏在小區裡的採荷農貿市場

從露天擺攤、退路進室到改造升級,杭州採荷農貿市場憑藉三十多年的市場底蘊孕育出了一批老道的經營戶,他們和市場相互成就也相互依賴。背靠著採荷經久不衰的人氣,摸索出自身的經營之道。

1

老熟客撐起的底氣

老餘杭人柴大爺和採荷的緣分已經有三十多年了,每天清晨從餘杭開車載貨過來,賣的都是良渚直銷的蔬菜。

市場改造後,大爺的蔬菜攤換了位置,但是積累了幾十年的熟客沒有換。「都是認識我的小姐妹,都是老顧客!」。大爺一邊吆喝,一邊理菜,儼然已是一個「銷售高手」,顧客在攤位前停了兩步,目光停了兩秒,基本上都會在柴大爺的熱情推薦下帶上幾樣新鮮菜再走。

2

自己種的菜都有文案

「真的太好吃了」

「露天有機」

「挑的滿意OK」

都說高手在民間,這位蕭山攤主實屬一位「文案高手」,攤位上幾乎每樣蔬菜都有自己的「標籤」,讓人忍不住駐足瀏覽一番,樸實真誠的廣告語透露著對自家菜品的滿滿自信。

3

我是肉攤界的「海底撈」

「絞肉機絞的肉,哪有我用大刀剁得好哦!」

採荷的豬肉西施很多,服務都堪比海底撈。要幾斤幾兩,切片切絲切丁都可以,人力剁肉沫更是把滿足顧客需求發揮到極致。

土豬肉、品牌肉,市場的優質肉攤也挺走俏。「偶爾吃點好的也不錯~」,滿足不同層級的消費需求,進行差異化競爭。

4

為的就是一個「鮮」字

內陸人吃海鮮,最大的要求就是貨夠新鮮。採荷的寧波海鮮攤是幾個同類攤位裡顧客最扎堆的。一對老夫妻招呼著來來往往的熟客,攤上的產品都來自象山石浦,新鮮到似乎還夾雜著絲絲海風。

5

我們賣的美食別處沒有

網紅奶茶店排起長龍大家都見怪不怪了,但你看過菜場裡的滷味店也能吸引大批消費者光顧嗎?

始於1991年的李根富福陽佬牛肉不僅擁有媲美網紅店的客流量,更是不搞噱頭,靠的是幾十年如一日的牛肉品質贏得一眾忠實顧客。

6

現做的東西又香又實惠

比起外賣配送和團購的速凍食品,採荷小吃攤的美食在冬天都冒著熱氣,讓菜市場一躍晉升「菜食場」,在這裡你不僅可以看到買到現做美食,還可以欣賞一位位手藝人的烹飪絕活。

現做的蛋餃、現炸的酥魚、現搓的魚圓、現滷的鴨子、現烤的糕點,杭州美食當屬老菜場的最正宗。年齡大的早就被家門口的美食養刁嘴了,年齡小在外求學和工作的採荷人也總是心心念念兒時的味道。

7

品牌店要的就是手工現包

陽光廚房能有多陽光,採荷品牌餃子店直接隔著玻璃包餃子給你看。雖然是新入駐的,但是位於主入口的優越位置和品牌化的經營實力,足以讓冬日裡的餃子成為暢銷之王。

4

成為優質商戶的沃土

這些憑本事有實力的商戶,自身就為市場帶來了更多養分。而那些尚未成長或者實力欠佳的商戶,除了面對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外,市場方又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呢?

1

從市場定位到商戶定位

近年來,農貿市場改造升級才漸漸重視起市場定位和業態規劃的作用。但再進一步,如果能夠考慮好每一位商戶的定位,甚至挖掘他們的亮點,肯定是事倍功也倍。為其規劃合理的位置、規模、攤位設計、產品組合、平衡同類型攤位的數量大小、位置優劣和競爭關係。

▲ 貫徹紅紅火火的「火鍋」定位

2

助力市場原生品牌生長

有實力的市場方還可以集結行業資源,助力品牌商戶的建設和宣傳。針對市場中產品較為集中和優質的商戶,為他們提煉產品特色,策劃品牌內容,說不定市場就是未來大品牌的發家之地。

▲改造後有了專屬店招的年糕鋪

3

居安思危與奮起直追

老市場熟客資源優於新市場,但需切記在眾方圍剿的狀態下居安思危,特別是加強對市場裡中老年商戶的引導與培訓。而新市場更需奮起直追,基於優良的市場環境、多樣的商戶類型和新潮的營銷活動儘快籠絡周邊消費群體。

▲ 菜場的煙火氣是帶著糖果味的

本期結語

在競爭激烈的當下,商戶和市場更當同舟共濟。市場方需要意識到只有保證商戶的利益長期穩定,市場才有長期發展的機會。並且隨著時間積澱,進一步提升市場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讓社區、菜場和居民的關係更加緊密,讓消費者能由衷地感慨一句:「有這樣一個菜場,太幸福了!」

互動留言

你認為家門口的菜場缺少什麼業態?

說說你印象中的菜場美食和賣菜達人~

分享觀點

贊生活

看菜場

相關焦點

  • 皇帝賜給功臣的免死金牌, 上面都寫了什麼內容? 重點是寫字的材料
    文/小冷相信很多小夥伴都在電視劇,或者小說當中看過有關尚方寶劍的片段,一旦大臣有了尚方寶劍就可以對貪官汙吏、違法亂紀的人先斬後奏。尚方寶劍可以說尚方寶劍是代表皇帝執行「殺」這一大權的,與尚方寶劍相對應的就是免死金牌了,如果一個臣子有尚方寶劍,一個臣子有免死金牌,那麼,他們兩個誰能勝出呢?在這裡,我們不討論此問題,我們來看一下,古代的皇帝賜給有功之臣的免死金牌,它的上面到底寫了些什麼內容?清朝黃馬褂免死金牌又被稱為丹書鐵券。
  • 丹書鐵券:古代皇帝的最高獎賞,免死金牌真的可以免人一死嗎?
    2013年,澳門的一個拍賣公司,曾經拍賣過一個唐代的免死金牌,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丹書鐵券,成交價格為1480萬。可見,在古代還真有免死金牌,而且它的價值在現在看來,還是很高的。最初的這種丹書鐵券並沒有說明可以免死,但是永久永華富貴和免死沒有什麼區別,實際上,在後來,韓信等人的下場悲慘,基本上都被劉邦殺了。在司馬遷《史記》中記錄,在整個漢朝,有一百多人被贈與了丹書鐵券,可只有5人活著,這不免引起了世人的疑惑。
  • 免死金牌VS尚方寶劍 !鹹魚勝?
    當懲奸除惡,先斬後奏的皇家殺人利器尚方寶劍,遭遇懷著一顆拯救蒼生聖母心的免死金牌
  • 冷知識:當尚方寶劍遇上免死金牌
    免死金牌一般指丹書鐵券,是古代帝王賜給功臣世代享受優遇或免罪的憑證。丹書鐵券是用硃砂寫字,鐵製的憑證。始於漢高祖,後代沿之。為了取信和防止假冒,將鐵券從中剖開,左半頒給持有人,右半內藏朝廷府庫。有事就將鐵券勘合,以作為憑據。 南北朝以後,開始具有免罪免死的功用。梁時用銀填字,即銀券,隋時用金填字,亦稱金券金書。
  • 免死金牌和尚方寶劍的歷史丨壹讀精選
    ,父子兩個人為一塊免死金牌搶作一團。歷史上的「免死金牌」,真名叫做「丹書鐵券」,是皇帝賜予功臣的一種莫大獎賞。它既不是金的,也不是個牌子,而是一塊半圓形的鐵板。在這封「丹書」的內容裡,一般都明確地記載著賜劵日期、賜券對象,以及被賜者的功勳和特權。為了防止假冒偽劣,「鐵券」往往還要被分割成左右兩半———右邊的一半留於皇宮,左邊的一半由被賜者保管。
  • 中國博物館有一塊免死金牌,傳承自一牛逼家族,歷代皇帝都想看
    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法)文章分類|歷史明文文章字數|662字,閱讀約2分鐘如今,我們經常在電視劇中看到一樣東西,那就是免死金牌。顧名思義,即使犯了大罪,也能免死。
  • 當尚方寶劍遇到免死金牌,誰會贏?
    (「尚方寶劍」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除了尚方寶劍,還有一個出現頻次極高的物件,免死金牌。顧名思義,一個可以免除死刑的金牌。一提到免死金牌,我總能想到紫薇用免死金牌救了皇后一命,作為一個男的,對還珠格格印象如此深刻也是夠了。
  • 漲姿勢 免死金牌到底長什麼樣?
    :當鼻青臉腫的多隆手握尚方寶劍刺向平西王吳三桂時,吳應熊高舉寫有「免死」二字的金牌,跳到多隆面前,大聲說道:「免死金牌在此,尚方寶劍也不能斬。」且不忘提醒他年邁老爹吳三桂——還有先帝御賜免死金牌這茬事。可惜金牌只能救一人,為了保命,吳三桂、吳應熊、吳氏下人們紛紛亂作一團,爭搶這來之不易的「護身符」。歷史上,吳三桂是否得到過免死金牌?尚且存疑。有一點可以肯定,免死金牌上不僅寫有「免死」二字。2015年5月,中國嘉德春拍上展出的一件名為《草書手簡(並鐵券圖式及宋元明清名賢題跋)》的手卷即是證明。
  • 川普會把「免死金牌」發給誰?
    川普有可能會把「免死金牌」發給自己的家人,也有可能發給與自己有私交的人,或者是發給尋找人脈替自己遊說的人,而川普的這塊「免死金牌」唯獨不能發給自己。因為在美國歷史上,還沒有哪位總統試圖嘗試過赦免自己,而且美國的最高法院也就沒有解決過此類爭議。
  • 從南京科巷菜場看困境與期待:稅費減免雪中送炭
    菜場是比較特殊的「小微企業」,關聯著很多個體工商戶,還涉及到居民的「菜籃子」。近日,記者來到南京科巷菜市場,了解企業疫情期間面臨的困境、期待,以及減稅降費政策落地情況。挺過今年,才敢談發展今年生意不好做,對於科巷菜場210家商戶而言,這是普遍感受。
  • 小菜店開到菜場門口,農貿市場生意如何保障?
    對於農貿市場來說,這些市場競爭格局都不算是什麼好信號。 農貿市場被小菜店衝擊 如果你有留意商業店鋪的話,會發現疫情過後,街邊小菜店愈發多了起來。
  • 古時的免死金牌,真能保全身家性命?
    壹 從丹書鐵契到金字鐵券  在一些歷史題材的戲文或電影電視劇中,有時會出現這樣的橋段:某王侯將相家的後人犯了死罪,依律當斬時,就會拿出祖上傳下來的「免死金牌」,以求躲過殺頭之罪。戲文中的「免死金牌」實在是讓老百姓既感興奮又頗覺神秘的物件!那麼,歷史上果真有所謂的「免死金牌」嗎?有的!
  • 菜場門前,攤主、保安、市民都忙著賣魚,咋回事?
    近日,浙江嘉興海寧一菜場門前滿地是魚顧客們紛紛掏錢搶購為啥在菜場門口賣魚?菜場裡45戶水產經營商得知情況後決定幫老趙賣魚,減輕損失 商戶張金海是「愛心魚攤」發起者之一他的攤位緊挨老趙家攤位當天上午,他顧不上自己的生意和五六個商販一起把貨車上的魚搬回菜場,幫老趙賣魚桂魚、鯽魚、黑魚、草魚……大家分揀後活魚分發給各個水產經營戶放在攤位上幫老趙代賣
  • 三世五王:錢氏家族的興旺,豈是因為一塊「免死金牌」!
    他屢建奇功,歷「三世」、封「五王」,為家族贏得「免死金牌」;他深明大義,治國有方,為子孫留下著名的「武肅王遺訓」。錢氏家族因「免死金牌」尊享榮耀,「免死金牌」也因錢氏遺訓光彩熠熠。這就是「丹書鐵券」,也是「免死牌」的前身,只是此時還不具有「免死」功能,直到南北朝時期,丹書鐵券才可讓人「免死」。當然,別以為有了這玩意就能為非作歹,死罪超過3次照樣被「咔嚓」。隋唐之後,頒發「丹書鐵券」已經成為常態,無論是朝中大臣,還是受寵的宦官,都有機會獲得丹書鐵券。
  • 老伯帶祖傳「免死金牌」鑑寶,專家用燈光一照:你可真行啊!
    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出現了很多的鑑寶節目,在鑑寶節目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持寶人拿著自己的寶貝來到鑑寶的節目的現場,從這一件件遺落在古代的文物之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有意義的古董,大家都知道「免死金牌」吧,皇帝賜的金牌,出示這個牌子,可以免死!上臺鑑寶是一位老伯,當他上臺時,他充滿了自信的笑容。他還向專家和觀眾點點頭,看來這次鑑寶之行是信心滿滿啊。
  • 杭州吉如菜場、工發路、塘萍路出店經營的商戶不見了
    但是,杭州拱墅區祥符轄區吉如菜場、工發路、塘萍路等人流集中地方,部分經營戶因為店面小、顧客多等原因,出店經營成為了一道「靚麗風景線」——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遍地是紙箱、果皮屑、包裝盒,給群眾的出行帶了極大的困擾。
  • 免死金牌到底長啥樣?浙江錢鏐後人有一塊,現如今已無償上交國家
    在古人眼中,皇帝所帶給百姓們的恩德,是人們感謝的對象,也就有了皇恩浩蕩的說法。而皇帝有時候也會在特殊情況下給一些大功臣們頒發免死金牌,但是免死金牌到底長什麼樣子呢?現在人們在電視劇中也能夠經常看到免死金牌的影子,但這都帶上了一些藝術化特色。古代時期的免死金牌,叫做丹書鐵卷,是一種皇帝頒發給權臣的一種重要特權憑證。我國最早的免死金牌其實是誕生於劉邦時期。
  • 紫薇至死不知,為何皇阿瑪賜她和小燕子免死金牌,卻不賜永琪?
    還珠格格中,要說最讓大家感動的一幕,大概就是皇阿瑪親自出宮接紫薇和小燕子回宮,並賜他們免死金牌的那一幕,可是皇阿瑪賜免死金牌,為何只賜小燕子和紫薇呢?明明永琪也是他的孩子,論身份,論地位,都遠超小燕子和紫薇,為什麼他卻沒有免死金牌呢?
  • 假如尚方寶劍遇上免死金牌
    古裝劇裡,威力最大的有兩件寶物:一是尚方寶劍,持有者可以「上斬昏君,下殺佞臣」;二是免死金牌,持有者即使犯罪也無人敢管。真實的歷史是這個樣嗎?不大靠譜,至少沒有傳說中那麼大的威力。說完「尚方寶劍」,再說說「免死金牌」。「免死金牌」是俗稱,正式的名稱是「丹書鐵券」。丹書鐵券首見於西漢,劉邦滅楚建漢之後,論功行賞,分封了一批功臣做諸侯王。「丹書鐵券」就是分封時頒發的憑據,類似今天的職務任免書。《漢書·高帝紀》記載:「(高帝)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廟。」
  • 當尚方寶劍遇到免死金牌,結果會怎樣?那人是殺還是留?
    漢初的時候,為了獎勵幫他打天下的功臣,劉邦給每個功臣都發了一個這玩意兒,而且子孫都可以用,然後還非常嚴肅地裝進金盒子,保存在祖廟裡面,代表世世代代不違誓約。 流氓的話畢竟不可信,在免死金牌頒發後的五年,韓信就被劉邦給殺了;又過了沒多久,劉邦親封的最大功臣蕭何,因為被人告發貪汙,差點死在牢裡。據司馬遷統計其他享有此金牌的近百人,到最後只有五個人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