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書鐵券:古代皇帝的最高獎賞,免死金牌真的可以免人一死嗎?

2021-02-13 深耕文化

在諸多的影視劇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免死金牌」這種東西,實際上是在臨死的時候亮出來,就可以免自己一死。比如在《鹿鼎記》中,吳三桂和多人搶來搶去的便是免死金牌。在《還珠格格》中,乾隆皇帝拿出來免死金牌道:你們拿著此物,可以隨時出入免你一死。

我們不禁好奇,這免死金牌真的存在嗎?如果真的存在,那古人豈不是非常的幸運,即便了犯了滔天大罪,也會免死一次。2013年,澳門的一個拍賣公司,曾經拍賣過一個唐代的免死金牌,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丹書鐵券,成交價格為1480萬。可見,在古代還真有免死金牌,而且它的價值在現在看來,還是很高的。

如果免死金牌真能免死一次,那麼相對於法律而言,是不是就存在了一些不公平呢?小時候就聽老人講過,在古代,只有對皇帝或者國家有重要貢獻的人,才能得到這種至高無上的賞賜,可以免死一次,這對於一些金錢獎賞,真的誘惑太大了,可實際上,免死金牌的真實性撲朔迷離。

丹書鐵券在歷史上被稱為「免死金牌」,之所以叫丹書,是因為這塊「鐵」牌上的字使用硃砂寫的,永久不會褪色。在古代,丹書鐵券的作用的確可以免死,最早的下發這種免死金牌的皇帝,正是漢高祖劉邦。在後來南北朝,鐵券改為「丹書銀券」「誓書鐵券」等,但其作用都是一樣的。

根據史料記載,當年劉邦打敗項羽後,成就大業,那些跟在劉邦身後的大將功名顯赫,最著名的有彭越,韓信等人。為了獎賞這些緊緊跟隨自己的大將,劉邦「發明」了這種丹書鐵券,上面記錄了受賞人的名字,功績,以及皇帝的承諾。大概意思就是,只要我大漢不滅,你們永遠可以享受榮華富貴。

最初的這種丹書鐵券並沒有說明可以免死,但是永久永華富貴和免死沒有什麼區別,實際上,在後來,韓信等人的下場悲慘,基本上都被劉邦殺了。在司馬遷《史記》中記錄,在整個漢朝,有一百多人被贈與了丹書鐵券,可只有5人活著,這不免引起了世人的疑惑。

從漢朝開始,這種丹書鐵券漸漸成為了真正的「免死金牌」。唐《輟耕錄》記錄,丹書上刻:「卿恕九死,子孫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責」。明代《野荻編》也曾記錄:所謂免死,除謀反大逆,一切死刑皆免。從史料中可以看出,在古代,這種免死金牌得到了人們的重視,並且人們是非常嚮往和羨慕的。

從丹書上的文字可以看出,這些誓言的確是真的,但是「能不能免死」還真的不一定。南宋時候,大將劉正彥攜天子令諸侯,大逆不道,為了保命,在皇太后那裡拿到了「丹書鐵券」,可是兵敗以後,依然被處死。

在趙匡胤時代,「免死金牌」還是非常靠譜的。趙匡胤深知,自己的天下是從柴氏那裡得到的,所以在稱帝以後,賜予了柴家免死金牌,其柴家子孫即便有滔天大罪,也可以免死,直到後人柴進一代,手中的丹書鐵券依然保存,在《水滸傳》中就有提到。

在明朝,朱元璋為了表彰自己身邊有突出貢獻的人,賜予了丹書鐵券四十多人,這些人以為得到了「免死金牌」就可以為所欲為,可是高興的太早了,最後被朱元璋全部處死。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太監魏忠賢,得意的時候被人稱為「九千九百歲」,意思就是死不了,因為光他的手中就有好幾塊免死金牌,這就相當於「貓有九條命」,在古代是非常了不得的,可是等崇禎皇帝繼位後,一直看魏忠賢不順眼,找機會就給魏忠賢定罪,最後魏忠賢也有自知之明,知道丹書鐵券根本沒用,便自盡而死。

實際上,在歷史上被授予免死金牌的人不在少數,被授予了免死金牌,那就意味著給了後代一條保命符,只要一生不作惡,便可以風光一世,有「丹書鐵券」在手,就好像有一個「皇親國戚」的標籤,即便是犯了死罪,也可以免死。

隨著歷史的發展,尚方寶劍的黃馬褂的出現也和丹書鐵券的價值類似,只要是在本朝代,見到尚方寶劍或者黃馬褂就好像看到皇帝一樣,還可以免死。從大多的影視劇中,我們可以看到,實際上,這些並沒有所謂的價值,只是一種獎勵的「象徵」罷了。

從歷史上來看,其實這都是皇帝忽悠人的計量,能不能免死,還真的要看皇帝的心情。郭德綱曾說,你有九命,車廂有十節,你有九千九百九十九條命,皇帝說你罪該萬死,這一句萬死,你就涼涼了。所以我們可以認為,這丹書鐵券免死金牌,並不能免人一死。

既然不能免死為什麼皇帝要拿丹書鐵券忽悠人呢?不要忘了,丹書鐵券可是一塊「廢鐵」,不管是鍍金還是鍍銀,比起來賞你高官進爵黃金萬兩,這一塊「鐵」的成本低得多了。古人也是非常可憐的,想起來那些手持免死金牌卻形同虛設的人,真是太悲哀了,快要死的時候本想著可免死,不料失落一場。

所以不管什麼時候都不要心存僥倖,更何況在法律時代的今天,無論誰犯罪都會得到法律的懲罰,縱使有「免死金牌」也形同虛設,想要過好一生,唯一的辦法還是要做好自己。

這不難讓我們想到現在社會,拿著中獎的卡片去商店兌獎,本來中獎了高興不已,也可能都準備請客吃飯了,不料商店卻說不能兌,因為「最終解釋權歸本商店所有」,這比起來丹書鐵券,可能套路更深啊。

只不過,古代的皇帝開創了這種忽悠人的先河,免死金牌沒能遺傳下來,套路卻傳承千年。所謂「自古套路得人心」還真不是沒有道理,我們也只能感嘆一句:多點真誠,少點套路吧。

掃描二維碼

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微信號 : shengengwenhua

相關焦點

  • 免死金牌和尚方寶劍的歷史丨壹讀精選
    )本文已取得授權文丨趙凱在周星馳演的《鹿鼎記》裡有這樣一個搞笑的橋段,平西王吳三桂和世子吳應熊為了不被多隆的尚方寶劍斬首,父子兩個人為一塊免死金牌搶作一團。為了防止假冒偽劣,「鐵券」往往還要被分割成左右兩半———右邊的一半留於皇宮,左邊的一半由被賜者保管。需要的時候,左右部分進行對接,如果二者相互吻合,即為正品;反之,則為贗品。
  • 皇帝賜給功臣的免死金牌, 上面都寫了什麼內容? 重點是寫字的材料
    文/小冷相信很多小夥伴都在電視劇,或者小說當中看過有關尚方寶劍的片段,一旦大臣有了尚方寶劍就可以對貪官汙吏、違法亂紀的人先斬後奏。尚方寶劍可以說尚方寶劍是代表皇帝執行「殺」這一大權的,與尚方寶劍相對應的就是免死金牌了,如果一個臣子有尚方寶劍,一個臣子有免死金牌,那麼,他們兩個誰能勝出呢?在這裡,我們不討論此問題,我們來看一下,古代的皇帝賜給有功之臣的免死金牌,它的上面到底寫了些什麼內容?清朝黃馬褂免死金牌又被稱為丹書鐵券。
  • 當尚方寶劍遇到免死金牌,結果會怎樣?那人是殺還是留?
    除了尚方寶劍,電視劇中還有一種很牛的道具——免死金牌。擁有了免死金牌似乎就具備了刑事豁免權,可以抵消任何所犯的過錯。是皇帝專門用來獎賞功臣的,而且為了防止作假,「鐵券」被分割成左右兩半———右邊一半留在皇宮,左邊一半被賜者保管。需要的時候,左右對接,如果二者吻合,即為正品;反之,則為贗品。搞得挺正式,但是真的可以免死嗎?
  • 當尚方寶劍遇到免死金牌,誰會贏?
    (「尚方寶劍」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除了尚方寶劍,還有一個出現頻次極高的物件,免死金牌。顧名思義,一個可以免除死刑的金牌。一提到免死金牌,我總能想到紫薇用免死金牌救了皇后一命,作為一個男的,對還珠格格印象如此深刻也是夠了。
  • 在古代若尚方寶劍遇到免死金牌,到底該殺還是該留
    如果說尚方寶劍是可以先斬後奏的「矛」,那麼是否有一面可以抵擋它的「盾」呢?想必大家應該想到了這面「盾」的鼎鼎大名了吧?沒錯,那就是免死金牌。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有一天尚方寶劍要斬之人手上剛好有一面免死金牌,那會是種什麼情形,是「矛」刺穿了盾,還是「盾」抵擋住了矛。下面就和朋友們淺談下這「矛盾」之爭,當尚方寶劍遇上了免死金牌,是格殺勿論,還是收劍回鞘。
  • 冷知識:當尚方寶劍遇上免死金牌
    尚方劍本為斬馬劍,非常鋒利,可以斷馬,由於藏在尚方,便俗名「尚方寶劍」。 免死金牌一般指丹書鐵券,是古代帝王賜給功臣世代享受優遇或免罪的憑證。丹書鐵券是用硃砂寫字,鐵製的憑證。始於漢高祖,後代沿之。為了取信和防止假冒,將鐵券從中剖開,左半頒給持有人,右半內藏朝廷府庫。有事就將鐵券勘合,以作為憑據。 南北朝以後,開始具有免罪免死的功用。
  • 假如尚方寶劍遇上免死金牌
    古裝劇裡,威力最大的有兩件寶物:一是尚方寶劍,持有者可以「上斬昏君,下殺佞臣」;二是免死金牌,持有者即使犯罪也無人敢管。真實的歷史是這個樣嗎?不大靠譜,至少沒有傳說中那麼大的威力。訥親祖上正是康熙年間的四大輔政大臣之一遏必隆。訥親用祖傳腰刀自裁是乾隆有意羞辱他,非傅恆自專,與袁崇煥殺毛文龍性質不同。說完「尚方寶劍」,再說說「免死金牌」。「免死金牌」是俗稱,正式的名稱是「丹書鐵券」。丹書鐵券首見於西漢,劉邦滅楚建漢之後,論功行賞,分封了一批功臣做諸侯王。「丹書鐵券」就是分封時頒發的憑據,類似今天的職務任免書。
  • 皇帝要人死,親賜的「丹書鐵券」也救不了命
    南宋前期,學者程大昌考據歷代典章,說及丹書鐵券:「今世遂無其制,亦古事之缺者也。」所謂「丹書鐵券」,是指古代帝王頒授給功臣、重臣的一種特權憑證,又稱「丹書鐵契」,亦即民間敘事中所說的「免死牌」、「免死金牌」,頒授「丹書鐵券」的制度最早始於漢高祖劉邦。漢高祖劉邦奪取政權後,為鞏固統治籠絡功臣,頒給元勳「丹書鐵券」作為褒獎。
  • 古時的免死金牌,真能保全身家性命?
    壹 從丹書鐵契到金字鐵券  在一些歷史題材的戲文或電影電視劇中,有時會出現這樣的橋段:某王侯將相家的後人犯了死罪,依律當斬時,就會拿出祖上傳下來的「免死金牌」,以求躲過殺頭之罪。戲文中的「免死金牌」實在是讓老百姓既感興奮又頗覺神秘的物件!那麼,歷史上果真有所謂的「免死金牌」嗎?有的!
  • 中國博物館有一塊免死金牌,傳承自一牛逼家族,歷代皇帝都想看
    ——雨果(法)文章分類|歷史明文文章字數|662字,閱讀約2分鐘如今,我們經常在電視劇中看到一樣東西,那就是免死金牌。顧名思義,即使犯了大罪,也能免死。這是皇帝對那些功勳卓著的大臣的賞賜,歷史上我們稱之為丹書鐵卷。功能與免死金牌如出一轍。它確實存在。至於其功能是否奏效,則要看當朝皇帝是否兌現承諾。但在歷史上,像朱元璋這樣給他們免死金牌的人,往往都沒有好下場。就像死刑令一樣,這些人往往有太多的功德,以至於無法用其他的東西來獎勵他們。他們只能用未來的命運來抵消今天的功德。今天再介紹一枚免死金牌。
  • 古代御賜黃馬褂和免死金牌的作用一樣嗎?可能你的理解是錯的
    實際上,黃馬褂與免死金牌的作用天差地別。免死金牌就是字面意思,拿出來則可免一死,這免死金牌大多是皇帝拿來籠絡有功之臣的。 在清朝時期,黃馬褂的獎賞常常出現在圍獵場上,騎射出眾的才子佳人都會被皇帝賞賜黃馬褂。這只是一份皇室貴族與子同衣的榮耀,獲得賞賜的人還不能穿這褂子,只能把它供起來。而黃馬褂的賞賜還有另一種形式,皇帝賞穿。
  • 三世五王:錢氏家族的興旺,豈是因為一塊「免死金牌」!
    他屢建奇功,歷「三世」、封「五王」,為家族贏得「免死金牌」;他深明大義,治國有方,為子孫留下著名的「武肅王遺訓」。錢氏家族因「免死金牌」尊享榮耀,「免死金牌」也因錢氏遺訓光彩熠熠。這就是「丹書鐵券」,也是「免死牌」的前身,只是此時還不具有「免死」功能,直到南北朝時期,丹書鐵券才可讓人「免死」。當然,別以為有了這玩意就能為非作歹,死罪超過3次照樣被「咔嚓」。隋唐之後,頒發「丹書鐵券」已經成為常態,無論是朝中大臣,還是受寵的宦官,都有機會獲得丹書鐵券。
  • 老伯帶祖傳「免死金牌」鑑寶,專家用燈光一照:你可真行啊!
    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出現了很多的鑑寶節目,在鑑寶節目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持寶人拿著自己的寶貝來到鑑寶的節目的現場,從這一件件遺落在古代的文物之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有意義的古董,大家都知道「免死金牌」吧,皇帝賜的金牌,出示這個牌子,可以免死!上臺鑑寶是一位老伯,當他上臺時,他充滿了自信的笑容。他還向專家和觀眾點點頭,看來這次鑑寶之行是信心滿滿啊。
  • 皇帝下令處死大臣,大臣不屑地掏出免死金牌,皇帝:你看反面是啥
    喜歡看宮廷劇的朋友在很多的宮廷劇中發現相似的情節,在位高權重的大臣被斬首的時候,很多都會戲劇化的拿出一個免死金牌,來挽救自己的性命,在古代這種免死金牌叫做金書鐵卷,也有叫丹書鐵券,金卷等,據說只有開國功臣以及對江山社稷作出過重要貢獻的大臣,皇帝才會賜予這種特別獎賞,免死金牌是封建帝國的特有產物,最早的發明人應該是劉邦,為了犒賞大臣
  • 大臣被斬首,死前大喊:我有免死金牌!皇帝:沒長眼,背面咋寫的
    這些所謂的免死金牌其實就相當於大臣們的護身保命符,犯的所有罪都可以免除罪行。在古代的正規名稱叫"金書鐵券",或稱"丹書鐵券",又名"金書鐵券"、"金券"、"世券"等,按規定,持有"鐵券"的功臣、重臣及其後代,可以享受皇帝賜予的種種特權。為了取信和防止假冒,鐵券一般分為左右兩半,左半部頒給功臣良將,右半部留藏於皇宮內府。
  • 漲姿勢 免死金牌到底長什麼樣?
    且不忘提醒他年邁老爹吳三桂——還有先帝御賜免死金牌這茬事。可惜金牌只能救一人,為了保命,吳三桂、吳應熊、吳氏下人們紛紛亂作一團,爭搶這來之不易的「護身符」。歷史上,吳三桂是否得到過免死金牌?尚且存疑。有一點可以肯定,免死金牌上不僅寫有「免死」二字。2015年5月,中國嘉德春拍上展出的一件名為《草書手簡(並鐵券圖式及宋元明清名賢題跋)》的手卷即是證明。
  • 包拯真的有尚方寶劍嗎?
    在影視作品中我們都知道包拯不僅有「龍頭鍘」、「虎頭鍘」「狗頭鍘」三道鍘刀還有皇上親賜的尚方寶劍和免死金牌用它們懲惡揚善、除奸革弊讓人大呼過癮你知道歷史上的包拯真的有尚方寶劍嗎?免死金牌是真實存在的嗎?快和百妹一起來看看吧愛聽戲的小夥伴都知道,在戲曲《打龍袍》中,李太后還朝後,賞賜給包公一把「尚方寶劍」,並謂之曰:「三宮六院你管定,滿朝文武任你行」。賜予包拯「先斬後奏」的超級權力。那麼,尚方寶劍是真實存在的嗎?
  • 免死金牌VS尚方寶劍 !鹹魚勝?
    當懲奸除惡,先斬後奏的皇家殺人利器尚方寶劍,遭遇懷著一顆拯救蒼生聖母心的免死金牌
  • 古代被判死刑的人不想死怎麼辦?3種方法可免死,但都太沒人性
    文/行走天涯古代被判死刑的人不想死怎麼辦?3種方法可免死,但都太沒人性嚴格來說,古代的刑罰懲戒制度其實相比較現代而言要更加嚴酷的多,至少在現如今很少有私刑出現了,但凡犯的不是大罪,幾乎只需要在牢獄中勞改兩三年左右的時間,就可以出獄重新做人了。而在古代,可能只是偷摸拐騙,就有可能被判處死刑。但在古代,犯了死刑罪的人不想死,還有辦法逃生嗎?
  • 古代死囚不想死該如何自救?幾種辦法可以免死,基本沒人選最後一種
    在過去只有那些罪大惡極的人才會被判死刑,而且在過去一旦被判了死刑,基本就沒有轉圜的餘地了,可是死刑犯依然可以自救,在過去也有幾種免死的方法。 第一種方法是皇上御賜的免死金牌,不過這種方法不適用於大部分人,因為一般來說只有功勳貴族之家才有可能獲得皇帝的御賜的免死金牌,對於尋常百姓而言是根本不可能拿到免死金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