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真的有尚方寶劍嗎?

2021-03-05 央視百家

在影視作品中

我們都知道

包拯不僅有

「龍頭鍘」、「虎頭鍘」

「狗頭鍘」三道鍘刀

還有皇上親賜的

尚方寶劍和免死金牌

用它們懲惡揚善、除奸革弊

讓人大呼過癮

你知道歷史上的包拯真的有尚方寶劍嗎?

免死金牌是真實存在的嗎?

快和百妹一起來看看吧

愛聽戲的小夥伴都知道,在戲曲《打龍袍》中,李太后還朝後,賞賜給包公一把「尚方寶劍」,並謂之曰:「三宮六院你管定,滿朝文武任你行」。賜予包拯「先斬後奏」的超級權力。那麼,尚方寶劍是真實存在的嗎?

「尚方寶劍」一詞最早出現於秦朝,當時朝廷內設有一個名為「尚方「的部門,專門為皇上製造各種御用的器物,其中就有專供皇上御用的寶劍,故取名」尚方寶劍「。雖然這種寶劍十分鋒利,削鐵如泥,可是在當時還只是皇上的個人用品,僅起配飾和把玩的作用。

直到宋元時期,尚方寶劍才被賦予政治色彩:哪位大臣立了功,皇上就會將尚方寶劍賜給他,以示獎勵。

可是要說真正建立起尚方寶劍制度,並賦予其先斬後奏的權利,是到明朝萬曆年間才有的。所以在宋代尚方寶劍並不具備這麼大的威力。

你能想到嗎?我們常說的「免死金牌「並不是金子做的,而是用鐵做的。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歷史上的「免死金牌」,真名叫作「丹書鐵券」, 是皇帝賜予功臣的一種莫大的獎賞。它既不是金的,也不是個牌子,而是一塊有著硃砂字樣的半圓形的鐵板。在這封「丹書」的內容裡,一般都明確地記載著賜券日期、賜券對象,以及被賜者的功勳和特權。

為了防止假冒偽劣,古人也下了功夫:聰明的古人會將「鐵券」分為兩半——一半留在皇宮裡,一半由被賜者保管。需要的時候,兩部分進行對接,二者吻合,才是「正品」。

你知道嗎?開始的丹書鐵券可沒有免死的功能,只是作為皇上對有功之臣的嘉獎。

直到隋唐以後,丹書鐵券的免死功能才逐漸發揚光大,鐵券上的字也由硃砂變為鑲金,變成「金書鐵券」,我們在小說和影視劇中看到的「免死金牌」也就由此而來了。

看到這裡,

小夥伴們是不是對

尚方寶劍和免死金牌有了新的認識?

你還知道哪些跟它們有關的歷史典故呢?

快來留言告訴百妹吧!

本文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百家講壇》誠意推薦

↓點擊閱讀原文觀看節目

相關焦點

  • 「上打昏君,下打佞臣」:民間戲曲中的「尚方寶劍」真的無敵嗎?
    ,公公說:「大清開國以來,從沒聽說過有什麼尚方寶劍,這是什麼劍?」那麼,尚方寶劍這種神器真的能「上打昏君,下打佞臣」嗎?要搞明白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了解「尚方寶劍」具體是什麼。「尚方寶劍」的意義並不在其武器本身,而在其象徵意義。尚方劍是指中國古代皇帝收藏在「尚方」的劍,在漢代稱「尚方斬馬劍」,至明代稱「尚方劍」,即皇帝御用的寶劍,持有尚方寶劍的大臣,具有先斬後奏等權力。在戲劇、小說以及民間,俗稱其為「尚方寶劍」,比喻上級特許的權力。
  • 探究尚方寶劍先斬後奏的秘密
    你看《鍘美案》裡,包拯一請出尚方寶劍,就連太后都沒脾氣了,只能眼睜睜看著包拯把陳世美給鍘了。咱們先來看看史料裡關於「尚」這個字的記載《史記·孝武本紀》裡有一句話:就是說欒大這個人,給膠東王當過尚方令,而在很多漢代出土的銅鏡上,都刻有尚方作鏡這樣的文字。
  • 包青天真的有尚方寶劍嗎?其實都是虛構的,真正並不是這樣
    在影視劇中,我們可以看到對尚方寶劍的描寫很詳細,比如在眾做周知的《包青天》中,包公就有一把尚方寶劍,可以用此劍斬殺任何違紀的官員,亮出此劍猶如皇帝權威一般。可尚方寶劍真的像劇中所演的存在嗎?這個具體的要從秦朝開始說起。「尚方」這個詞的起源,其實是一個秦朝的部門,專門給秦王室製造兵器的。由於「尚方」所製造的寶劍非常鋒利,所謂削鐵如泥,斬馬如草,所以又名「斬馬劍」。
  • ♞尚方寶劍在古代真的存在嗎?
    在歷史上,擁有如此大權力的尚方寶劍真的存在嗎?如果存在,那尚方寶劍從何時開始有的呢?圖為電影《九品芝麻官》中的尚方寶劍中國古代真有尚方寶劍嗎如果要探究中國古代是否有尚方寶劍這個問題,還得從秦漢的時候說起。
  • 歷史上的尚方寶劍真的可以先斬後奏嗎?
    我們如今常說某某領域或某某人有了"尚方寶劍",便可以更好地捍衛自身的合法利益。而在古代,"尚方寶劍"所象徵的最有名的權力便是"先斬後奏"。不過,皇帝真的會放權到如此地步?"尚方寶劍"的"尚方",其實是一個機構的名稱。這個機構起初隸屬少府,其職責是為皇室製造御用的刀劍兵器和其他珍服器玩。從初有皇帝時,這個機構就已經存在。以後我們所見的漢代皇室珍品文物,其中有不少都鐫刻有"尚方"的字樣。也正是在漢代,"尚方寶劍"首次出現。
  • 「尚方寶劍」的功能不僅被神話,還被影視劇放錯了年代
    影視劇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尚方寶劍」,上斬昏君,下斬佞臣,只要它一出場,往往整部戲的高潮也就到了。影視劇《鍘美案》裡面,包青天一請出尚方寶劍,就連皇帝的親媽,堂堂老太后都沒了脾氣,只能眼睜睜看著包拯把駙馬陳世美給鍘了,然而遍查包拯的史料,壓根找不到尚方寶劍四個字。
  • 包拯真的斷了那麼多的奇案嗎?大家可能被騙了
    我們在高中學習歷史的時候,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板塊要學習,那就是中國古代的文化思想史。其中記載,在宋朝的時候,就有瓦舍勾欄供民間百姓娛樂,而到了元朝,元曲和雜劇的興起讓人們的生活更加精彩。再往後,各個地方的曲藝又發展了起來。在當時人們喜愛曲藝不輸於與如今喜歡看電視劇。
  • 古代上能打昏君,下能斬奸臣的4大兵器,除了尚方寶劍,你還知道幾個?
    這也就有了我們常常聽到的「上打昏君,下斬奸佞」的四大武器。那麼這四個武器是什麼呢? 其中首先要提到的就是我們在電視劇裡面常常能看到和聽到的「尚方寶劍」,一般劇情裡都是說「見寶劍如見天子」,並且擁有此劍的大臣還會說自己擁有先斬後奏的權利。
  • 你看懂《九品芝麻官》了嗎?尚方寶劍為什麼是鹹魚?
    然而,我們真的了解王晶嗎?其實不盡然,王晶就像一介狂生,表面上嘻嘻哈哈,實際上暗藏玄機,他用自己的電影,講述著他對古代歷史的看法。片中最讓人記憶猶新的一個場面,就是包龍星的母親包婆婆提到了家傳的尚方寶劍,讓大家感到一絲希望,可鏡頭一轉,沒想到她拿出的尚方寶劍竟是一條鹹魚。
  • 歷史上的包拯真的是斷案如神中國福爾摩斯嗎?
    歷史就是這樣,我們約定俗成的事情,往往不一定是真的。歷史上真實的保證實際上並不是神探,也不是面黑如碳,而是一個白面書生。歷史上記載的包拯破案,確實有幾個,其中一個還算有點智慧:據說包拯有一天接到一位老農的報案,說自己家的牛被人割了舌頭,包拯問,有沒有什麼可疑的人?老農想了半天也沒想出來。我們可能不了解,牛割了舌頭是沒有辦法繼續幹農活的,甚至會死亡,所以,這頭牛已經是沒有任何價值了。於是包拯說,既然你沒有能指出的嫌疑人,那就回去吧,牛也不能幹活了,就殺掉吃了吧!
  • 鐵麵包拯智判奇案,僅用一招便讓罪犯自投羅網
    鐵面無私的包拯在宋朝民眾心中就是執法如山,不畏權貴的象徵。先斬後奏,尚方寶劍可能只存在於戲劇和電視劇當中,但是歷史中包拯一樣是一位好官,並且充滿智慧。聽完農民的話,工作人員趕緊將農民帶入府衙,包拯親自接待了他。農民向包拯說到:「我家的牛被人用割掉了舌頭,這下該怎麼辦啊,希望包大人為小民主持公道?農民邊說並遞上一個布包給旁邊的工作人員,打開查看裡面的確有被割下來的牛舌包拯安撫農民道:「你回去把牛殺了吧」。農民有點懵逼,用疑惑的神情看向包拯。需知在大宋私自殺牛販賣是違法行為。
  • 包拯真的是一個神探嗎?真相沒有這麼簡單
    編後語包拯以為民伸冤的青天形象聞名於世,有關他的事跡在民間口耳相傳,世代不衰,並演繹出許多傳奇的故事。然而,見於《宋史·包拯傳》的僅載有「牛舌案」。由此,一些學者認為包拯的主要歷史功績在於犯言直諫,正是由於包拯至剛至正,後人才將他附會成為一個斷案如神的清官神探。
  • 尚方寶劍----袁騰飛音頻
    以下內容為音頻自動轉文字軟體生成有錯別字請諒解;  跟免死金牌一樣,還有特別大關說成分的東西呢就是這個尚方寶劍帳房保健也是大家在這個戲曲舞臺上啊,是吧?這個評書演義裡邊兒包括電視劇裡面經常看的啊,這次你尚方寶劍先斬後奏,哪朝的皇帝都有這個尚方寶劍兜兜刺激這個先斬後奏啊,這當然也是一個很扯的很扯的很扯。
  • 開封府:史上唯一版有眼疾的包拯
    今天小編與大家一起來聊聊另類版包青天——《開封府》,從小到大,自己看過不少有關包青天破案的故事,劇中的人物也說得過去,但是今天要說的這部真的想說,包青天是眼睛有問題嗎?小時候的包拯演技還是可以的,有點笨笨呆呆的樣子,還是挺樸素的。跳開包拯不說,劇中其他角色完全就是浮誇,太假,完全是當觀眾是傻子。想必在看過這部電視劇的人中有不少會去噴上一把吧。劇中小時候的包拯,因為兄弟之間財產的爭奪,老二家非常恨這個面黑如碳的兄弟。反而老大一家很照顧這個小兄弟,大嫂大哥對其關愛有佳。
  • 包拯處死自己的侄子?芸兒服毒成全包拯,太震撼了
    這樣不就洗刷冤屈了嗎?他卻說楊煥是告假返鄉,何必去找他,更聲稱彭立就是因楊煥的失蹤才找個替死鬼自己出來頂罪。說到這裡還是奇怪楊煥怎麼那麼巧的在彭立查他時失蹤,肯定另有緣由。可隨之包拯的麻煩就來了,龐太師在皇上所謂面前設下圈套,令包拯左右為難:若判包勉無罪則為循私,若包勉有罪則須叔侄相殘,又將被批為沽名釣譽罔顧人倫,不過皇上卻是相信包拯的判斷,同意釋放包勉。然而此時,鐵榮發現蕭鋒帳本,查出收受贓銀均有暗記,也就是說貪官拿的髒銀背後應該有個 「天」字,與此同時,包拯竟在包勉孝敬嫂娘的行李中發現鑄有同樣暗記的銀兩!
  • 「尚方寶劍」的名字從何而來,它到底有多少特權?
    喜歡看電視劇或者聽評書、戲曲的人,可能都知道這個神奇的兵器:尚方寶劍。影視劇裡的橋段往往是這樣的,主人公拿出尚方寶劍,而後說一句「如朕親臨」,旁邊的人不論善惡,或者多麼囂張,只要見主人公拿出尚方寶劍,也不敢去校驗一下真假,便紛紛下跪,等候處分。那麼,這個尚方寶劍到底有多少特權?難不成真可以隨意處決各地的高官?
  • 包拯的官銜相當於現代的什麼職位?真能對包拯攔轎喊冤嗎?
    包拯的官銜相當於現代的什麼職位?真能對包拯攔轎喊冤嗎? 而就是在這短短兩年任上,歷史上真實的包拯,並沒上演什麼青天傳奇,以沈括《夢溪筆談》記載,一次有個犯法的大戶,就鑽了包拯「剛正不阿」的空子,故意買通開封府的小吏唱雙簧,三兩句就叫包拯上了當,誤以為這大戶是遭小吏陷害蒙了冤,然後果斷「為民做主」,叫這個大戶輕鬆逃過法律制裁,鬧出傳遍汴京城的大笑話。
  • 清朝時候,為何使用王命旗牌,因為它有個地方超過了尚方寶劍
    提到「尚方寶劍」,大家肯定會想到「上斬昏君,下斬奸臣」這句話,似乎尚方寶劍有著無上的權威,這也讓人們對尚方寶劍有了莫名的崇拜。不過今天小編要說的不是尚方寶劍,而是一件比尚方寶劍還威風的「好寶貝」,至於它到底是啥?那就讓小編來為你揭秘。
  • 包拯真有文學作品中說的那麼神嗎?
    包拯,字希仁,是北宋時期的名臣,世人一般稱呼他為「包青天」。他一生廉潔公正、鐵面無私,這些都是史書上有記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