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視作品中
我們都知道
包拯不僅有
「龍頭鍘」、「虎頭鍘」
「狗頭鍘」三道鍘刀
還有皇上親賜的
尚方寶劍和免死金牌
用它們懲惡揚善、除奸革弊
讓人大呼過癮
你知道歷史上的包拯真的有尚方寶劍嗎?
免死金牌是真實存在的嗎?
快和百妹一起來看看吧
愛聽戲的小夥伴都知道,在戲曲《打龍袍》中,李太后還朝後,賞賜給包公一把「尚方寶劍」,並謂之曰:「三宮六院你管定,滿朝文武任你行」。賜予包拯「先斬後奏」的超級權力。那麼,尚方寶劍是真實存在的嗎?
「尚方寶劍」一詞最早出現於秦朝,當時朝廷內設有一個名為「尚方「的部門,專門為皇上製造各種御用的器物,其中就有專供皇上御用的寶劍,故取名」尚方寶劍「。雖然這種寶劍十分鋒利,削鐵如泥,可是在當時還只是皇上的個人用品,僅起配飾和把玩的作用。
直到宋元時期,尚方寶劍才被賦予政治色彩:哪位大臣立了功,皇上就會將尚方寶劍賜給他,以示獎勵。
可是要說真正建立起尚方寶劍制度,並賦予其先斬後奏的權利,是到明朝萬曆年間才有的。所以在宋代尚方寶劍並不具備這麼大的威力。
你能想到嗎?我們常說的「免死金牌「並不是金子做的,而是用鐵做的。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歷史上的「免死金牌」,真名叫作「丹書鐵券」, 是皇帝賜予功臣的一種莫大的獎賞。它既不是金的,也不是個牌子,而是一塊有著硃砂字樣的半圓形的鐵板。在這封「丹書」的內容裡,一般都明確地記載著賜券日期、賜券對象,以及被賜者的功勳和特權。
為了防止假冒偽劣,古人也下了功夫:聰明的古人會將「鐵券」分為兩半——一半留在皇宮裡,一半由被賜者保管。需要的時候,兩部分進行對接,二者吻合,才是「正品」。
你知道嗎?開始的丹書鐵券可沒有免死的功能,只是作為皇上對有功之臣的嘉獎。
直到隋唐以後,丹書鐵券的免死功能才逐漸發揚光大,鐵券上的字也由硃砂變為鑲金,變成「金書鐵券」,我們在小說和影視劇中看到的「免死金牌」也就由此而來了。
看到這裡,
小夥伴們是不是對
尚方寶劍和免死金牌有了新的認識?
你還知道哪些跟它們有關的歷史典故呢?
快來留言告訴百妹吧!
本文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百家講壇》誠意推薦
↓點擊閱讀原文觀看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