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的古裝劇裡,咱們經常能看到同一件道具,就是大名鼎鼎的尚方寶劍。這東西可厲害,上斬昏君下斬佞臣,只要它一登場,往往整部戲的高潮也就來了。
你看《鍘美案》裡,包拯一請出尚方寶劍,就連太后都沒脾氣了,只能眼睜睜看著包拯把陳世美給鍘了。
話說小編以前一直都認為這玩意叫「上方寶劍」,皇上賜的寶劍嘛,或者說代表皇上的寶劍嘛,肯定得用這個上字,而真正的「尚方寶劍」又是怎麼來的呢?
咱們先來看看史料裡關於「尚」這個字的記載
《史記·孝武本紀》裡有一句話:
就是說欒大這個人,給膠東王當過尚方令,而在很多漢代出土的銅鏡上,都刻有尚方作鏡這樣的文字。
在漢代,尚方是一個官方機構的名稱,尚方令就是這個機構的負責人。
那這個尚方令究竟是幹什麼的呢?通俗一點說,它是一個皇家工廠,什麼刀劍、家具,凡是皇上用的東西,基本上都歸它生產,而尚方寶劍的尚方,就相當於現在的商標,表明這把不是普通的劍,它是尚方出品的,宮廷特供。
因為質量精湛,所以漢朝尚方令造的劍,又稱為「尚方斬馬劍」,一刀就能將馬身劈斷。
這來歷是清楚了,咱該說說它的名聲了,他真的像後人認為的那樣,是皇權的象徵,能先斬後奏嗎?
實際上,在明朝以前,根本就沒有這樣的事。尚方寶劍最早能夠跟皇帝扯在一起的,還是發生在西漢的一件事。
這件事見於《漢書·朱雲傳》。
朱雲是西漢成帝時的一個縣令,當時,丞相張禹貪贓枉法,魚肉百姓,百官敢怒不敢言,只有朱雲這個小小的縣令不怕死,他上書呈與皇帝,列舉了張禹的種種罪行,說到激動之處,朱雲就請皇上借給他尚方斬馬劍,砍下張禹的頭顱。
從這我們能看出,這尚方寶劍在漢朝,並沒有象徵皇權的功能,它就是宮廷專用的一種武器而已。
事實上,在明朝以前的各種正史裡,你都找不到某位皇帝賜給臣子尚方寶劍,或者某人請出尚方寶劍殺人的記載。
那麼象徵皇權的尚方寶劍,怎樣在明朝橫空出世了呢?
我們知道,明朝晚期接連好幾位皇帝都不太靠譜,皇帝不理朝政,下面的官員自然就是有樣學樣,大家一起混日子,把整個國家搞得內憂外患。
當時的萬曆皇帝就著急了,就想按照戲文裡那樣,賜尚方寶劍這招。
根據《明史》記載,萬曆20年,寧夏發生叛亂,萬曆先後賜給總督魏學曾,巡撫葉夢熊尚方寶劍,授權兩人在前線可以專殺獨斷,先斬後奏,不用請示。
也不知道是不是這尚方寶劍的作用,叛亂很快就平定了。於是往後每次一有戰事,皇上就賜這尚方寶劍。
不過《明史》裡也說了,當時尚方寶劍只賜給戰場上指揮打仗的人,仗一打完就收回。而且這先斬後奏也不是面向所有人,按照明朝的規定,它只能殺總兵以下的官員。
比如明末時的著名將領袁崇煥殺毛文龍,毛文龍當時就是總兵,尚方寶劍對他不管用。所以後來崇禎皇帝殺袁崇煥最重要的一條罪名就是他未經請示擅殺毛文龍。
- END -
世界很大 從南到北。
不敢海納百川,盡可豐富多樣
瓷房子等你回家。
本篇材料由
本公眾號原創轉載註明出處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