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尚方寶劍真的可以先斬後奏嗎?

2020-12-24 文蹤旅跡

我們如今常說某某領域或某某人有了"尚方寶劍",便可以更好地捍衛自身的合法利益。而在古代,"尚方寶劍"所象徵的最有名的權力便是"先斬後奏"。不過,皇帝真的會放權到如此地步?

"尚方寶劍"的"尚方",其實是一個機構的名稱。這個機構起初隸屬少府,其職責是為皇室製造御用的刀劍兵器和其他珍服器玩。從初有皇帝時,這個機構就已經存在。以後我們所見的漢代皇室珍品文物,其中有不少都鐫刻有"尚方"的字樣。

也正是在漢代,"尚方寶劍"首次出現。據《漢書·朱雲傳》記載,忠臣朱雲向來都是個敢於直言進諫的人。在帝師丞相安昌侯張禹玩弄權勢,毫無政績的時候,朱雲怒折欄杆,請求漢成帝賜給自己一把"尚方斬馬劍"(漢時以劍能否腰斬牛馬為標準,判斷其是否鋒利,"斬馬劍"由此得名),以清君側,護大漢。結果漢成帝不僅沒賞賜寶劍,還差點先斬掉朱雲。此後,士人們便在"尚方寶劍"身上寄予了剷除奸臣賊子的美好願望。

而後漢光武帝代替漢成帝完成了賞賜"尚方寶劍"這個行為。雖然此時的劍還沒有被冠以"尚方寶劍"這個威猛的名字,但劉秀連帶著御用寶劍一起給出去的,正是便宜行事,可專斷事例的權力和他對臣子的信任。所以這算得上是已知最早的事實上的"尚方寶劍"。

在西漢時,因改良造紙術而名滿天下的蔡倫也曾在尚方監製"密劍"和其他一些精密器械。因為工藝實在高超,這柄"密劍"也被視作"真正"的"尚方寶劍",得名"蔡倫劍",與龍淵、太阿、幹將、鏌鋣等名劍並稱。

此後進入魏晉時期,帝王賞賜臣子寶劍,並賦予其便宜行事的權力的事時有發生。但"尚方寶劍"一詞更多的還是指代朱雲直諫的故事,並非指帝王給外派官員賞賜的寶劍。

直到元代,賞賜"尚方寶劍"才成為朝廷的一個正式賞賜。因為寶劍是御用器物,象徵皇權,所以賞賜寶劍是一種極高的佳賞。不過第一個得到這賞賜的人,既不是文臣,也不是武將。《元史·列傳第八十九》記載,當時有一個叫孫師漢的道士奉命為昭睿順聖皇后祈福,並最終治好了皇后。所以帝後大悅,在孫師漢不願接受天師一職的情況下命尚方鑄造了一柄寶劍賜給他。

而我們所熟知"尚方寶劍"象徵的"先斬後奏"、專斷乃至專殺的權力,是在明代才出現的。據《明史·列傳第一百十六》記載,萬曆年間西北戰事連連,萬曆二十年(1592)更是全陝都陷入混亂。為了安撫前線民心,徵討叛賊,萬曆皇帝採納了尚書的建議,命魏學曾攜一柄御賜的"尚方劍"去督戰。

其實魏學曾有過"尚方寶劍",和往常的符節並無什麼本質上的差別。漢代就有帝王給臣子便宜行事之權,並以寶劍為象徵的先例。明代的監察御史和其他大臣們,在外出執行公務時也會收到皇帝御賜的"尚方寶劍",以昭示"如朕親臨"之意。我們這些後人之所以會極其看重"尚方寶劍"所象徵的"先斬後奏"的權力,其實還是受到了一些民間文學作品的影響。

元代戲曲名家關漢卿曾寫作了一出雜劇《望江亭》。這齣戲並不複雜:才貌雙全的新寡婦譚記兒在守寡後暫居於道觀中,結識了觀主那正前往潭州任職的侄子白士中。在觀主的撮合下,譚記兒與白士中喜結連理。但當地權貴楊衙內早就想佔有貌美的譚記兒。突然被白士中"截胡",楊衙內惱羞成怒,跑去奏請皇帝說白士中"貪花戀酒, 不理公事",理應當斬。皇帝見楊衙內嘴皮翻得都快開出花來,便信了他的說辭,賜給了他"勢劍金牌",也就是"尚方寶劍"和令牌。而得知消息的譚記兒用計盜走了"勢劍金牌"並交給白士中。白士中便藉此為民除害,解決掉了楊衙內這個地方惡霸。

這齣《望江亭》,自關漢卿創作之後便是一出"熱劇",在近代還被改編為京劇作品,所以它的社會影響力可想而知。而《望江亭》的故事越傳越廣,其中幫助好人剷除惡霸的"勢劍金牌"也深入人心。我們也由此熟悉了"尚方寶劍"能"先斬後奏"之說。

所以總得來說,帝王無論出於什麼目的御賜的寶劍,多是來自"尚方"這個機構,所以統稱為"尚方寶劍"沒有太大問題。而御賜寶劍大體有兩類情況,一類是單純作為獎賞,沒有太多其他含義;另一類則是象徵帝王賦予臣子外出便宜行事的權力。而這便宜行事,在極端時"先斬後奏",也算合乎情理。故而"尚方寶劍"象徵"先斬後奏"之權,確實有一定道理。

相關焦點

  • 包拯真的有尚方寶劍嗎?
    在影視作品中我們都知道包拯不僅有「龍頭鍘」、「虎頭鍘」「狗頭鍘」三道鍘刀還有皇上親賜的尚方寶劍和免死金牌用它們懲惡揚善、除奸革弊讓人大呼過癮你知道歷史上的包拯真的有尚方寶劍嗎?免死金牌是真實存在的嗎?快和百妹一起來看看吧愛聽戲的小夥伴都知道,在戲曲《打龍袍》中,李太后還朝後,賞賜給包公一把「尚方寶劍」,並謂之曰:「三宮六院你管定,滿朝文武任你行」。賜予包拯「先斬後奏」的超級權力。那麼,尚方寶劍是真實存在的嗎?
  • 探究尚方寶劍先斬後奏的秘密
    在不同的古裝劇裡,咱們經常能看到同一件道具,就是大名鼎鼎的尚方寶劍。這東西可厲害,上斬昏君下斬佞臣,只要它一登場,往往整部戲的高潮也就來了。話說小編以前一直都認為這玩意叫「上方寶劍」,皇上賜的寶劍嘛,或者說代表皇上的寶劍嘛,肯定得用這個上字,而真正的「尚方寶劍」又是怎麼來的呢
  • 「上打昏君,下打佞臣」:民間戲曲中的「尚方寶劍」真的無敵嗎?
    包龍星的娘說這是明朝崇禎皇帝賜的尚方寶劍,鬧了大笑話。電影《九品芝麻官》中,包龍星的娘給他送來尚方寶劍樂呵之餘,不禁會注意到「尚方寶劍」這個標誌性武器,一般情況下,此劍一出,不少觀眾的第一反應肯定是——終於可以無敵了。在我們的認知裡,尚方寶劍通常和「上打昏君,下打佞臣」聯繫在一起。這種認知其實是受到一些流傳廣泛的傳統戲曲、小說的影響。
  • 尚方寶劍----袁騰飛音頻
    以下內容為音頻自動轉文字軟體生成有錯別字請諒解;  跟免死金牌一樣,還有特別大關說成分的東西呢就是這個尚方寶劍帳房保健也是大家在這個戲曲舞臺上啊,是吧?這個評書演義裡邊兒包括電視劇裡面經常看的啊,這次你尚方寶劍先斬後奏,哪朝的皇帝都有這個尚方寶劍兜兜刺激這個先斬後奏啊,這當然也是一個很扯的很扯的很扯。
  • 當尚方寶劍遇到免死金牌,誰會贏?
    故事的後續的發展想必您也想得到,先斬後奏,用尚方寶劍的權利將奸人處死,忠良冤情得以昭雪,最後皆大歡喜。(「尚方寶劍」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除了尚方寶劍,還有一個出現頻次極高的物件,免死金牌。顧名思義,一個可以免除死刑的金牌。一提到免死金牌,我總能想到紫薇用免死金牌救了皇后一命,作為一個男的,對還珠格格印象如此深刻也是夠了。
  • 「尚方寶劍」的功能不僅被神話,還被影視劇放錯了年代
    影視劇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尚方寶劍」,上斬昏君,下斬佞臣,只要它一出場,往往整部戲的高潮也就到了。影視劇《鍘美案》裡面,包青天一請出尚方寶劍,就連皇帝的親媽,堂堂老太后都沒了脾氣,只能眼睜睜看著包拯把駙馬陳世美給鍘了,然而遍查包拯的史料,壓根找不到尚方寶劍四個字。
  • 冷知識:當尚方寶劍遇上免死金牌
    所以後世稱鐵券為金書鐵券,又因鐵券可以世代相傳,又稱鐵券為世券。 國家博物館珍藏有公元896年唐昭宗嘉獎吳越王錢繆討伐董昌有功頒賜於吳越王的鐵券。該鐵券鐵質鑄成,形如覆瓦狀,上嵌金字350個。其中有「卿恕九死,子孫三死」的內容。 誰能握有尚方寶劍?當然是德高望重深受皇帝信任的官員。
  • 在古代若尚方寶劍遇到免死金牌,到底該殺還是該留
    如果說尚方寶劍是可以先斬後奏的「矛」,那麼是否有一面可以抵擋它的「盾」呢?想必大家應該想到了這面「盾」的鼎鼎大名了吧?沒錯,那就是免死金牌。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有一天尚方寶劍要斬之人手上剛好有一面免死金牌,那會是種什麼情形,是「矛」刺穿了盾,還是「盾」抵擋住了矛。下面就和朋友們淺談下這「矛盾」之爭,當尚方寶劍遇上了免死金牌,是格殺勿論,還是收劍回鞘。
  • 包青天真的有尚方寶劍嗎?其實都是虛構的,真正並不是這樣
    說起尚方寶劍,大家在幾乎所有影視劇中都能找到其身影,首先來說劍這種兵器,在歷史上的作用不單是戰鬥使用的武器,更重要的是他還是一種祭祀和禮儀的一種器具,具有很強的象徵性意義。在影視劇中,我們可以看到對尚方寶劍的描寫很詳細,比如在眾做周知的《包青天》中,包公就有一把尚方寶劍,可以用此劍斬殺任何違紀的官員,亮出此劍猶如皇帝權威一般。可尚方寶劍真的像劇中所演的存在嗎?這個具體的要從秦朝開始說起。「尚方」這個詞的起源,其實是一個秦朝的部門,專門給秦王室製造兵器的。由於「尚方」所製造的寶劍非常鋒利,所謂削鐵如泥,斬馬如草,所以又名「斬馬劍」。
  • 免死金牌VS尚方寶劍 !鹹魚勝?
    當懲奸除惡,先斬後奏的皇家殺人利器尚方寶劍,遭遇懷著一顆拯救蒼生聖母心的免死金牌
  • 假如尚方寶劍遇上免死金牌
    古裝劇裡,威力最大的有兩件寶物:一是尚方寶劍,持有者可以「上斬昏君,下殺佞臣」;二是免死金牌,持有者即使犯罪也無人敢管。真實的歷史是這個樣嗎?不大靠譜,至少沒有傳說中那麼大的威力。元朝也有尚方寶劍,但更像朝廷御賜的紀念品,無「先斬後奏」的大權附身。
  • 清朝時候,為何使用王命旗牌,因為它有個地方超過了尚方寶劍
    提到「尚方寶劍」,大家肯定會想到「上斬昏君,下斬奸臣」這句話,似乎尚方寶劍有著無上的權威,這也讓人們對尚方寶劍有了莫名的崇拜。不過今天小編要說的不是尚方寶劍,而是一件比尚方寶劍還威風的「好寶貝」,至於它到底是啥?那就讓小編來為你揭秘。
  • 當尚方寶劍遇到免死金牌,結果會怎樣?那人是殺還是留?
    除了尚方寶劍,電視劇中還有一種很牛的道具——免死金牌。擁有了免死金牌似乎就具備了刑事豁免權,可以抵消任何所犯的過錯。 歷史上的「免死金牌」真名叫作「丹書鐵券」,它既不是金的,也不是牌子,而是一塊半月形的鐵板。
  • 「尚方寶劍」的名字從何而來,它到底有多少特權?
    喜歡看電視劇或者聽評書、戲曲的人,可能都知道這個神奇的兵器:尚方寶劍。影視劇裡的橋段往往是這樣的,主人公拿出尚方寶劍,而後說一句「如朕親臨」,旁邊的人不論善惡,或者多麼囂張,只要見主人公拿出尚方寶劍,也不敢去校驗一下真假,便紛紛下跪,等候處分。那麼,這個尚方寶劍到底有多少特權?難不成真可以隨意處決各地的高官?
  • 你看懂《九品芝麻官》了嗎?尚方寶劍為什麼是鹹魚?
    然而,我們真的了解王晶嗎?其實不盡然,王晶就像一介狂生,表面上嘻嘻哈哈,實際上暗藏玄機,他用自己的電影,講述著他對古代歷史的看法。片中最讓人記憶猶新的一個場面,就是包龍星的母親包婆婆提到了家傳的尚方寶劍,讓大家感到一絲希望,可鏡頭一轉,沒想到她拿出的尚方寶劍竟是一條鹹魚。
  • 古代上能打昏君,下能斬奸臣的4大兵器,除了尚方寶劍,你還知道幾個?
    這也就有了我們常常聽到的「上打昏君,下斬奸佞」的四大武器。那麼這四個武器是什麼呢? 其中首先要提到的就是我們在電視劇裡面常常能看到和聽到的「尚方寶劍」,一般劇情裡都是說「見寶劍如見天子」,並且擁有此劍的大臣還會說自己擁有先斬後奏的權利。
  • ♞尚方寶劍在古代真的存在嗎?
    在很多古裝劇中總是會出現欽差大臣拿著尚方寶劍現身,懲治惡人的情景,而這尚方寶劍上可以打皇親國戚,下可以斬殺奸佞小人。
  • 在古代穿「黃馬褂」真的可以吃遍天下嗎?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一句話:「學史可以明智。」說通俗一點,學習歷史可以使你智慧,可以使你變得更聰明 有人會問「黃馬褂」是什麼?怎麼會那麼厲害?「黃馬褂」是清代一種特有的服裝,宮內,皇上、大臣、侍衛被皇上賞賜的都會有「黃馬褂」!
  • 你看懂《九品芝麻官》了嗎?王晶其實拍的是中國歷史
    然而,我們真的了解王晶嗎?其實不盡然,王晶就像一介狂生,表面上嘻嘻哈哈,實際上暗藏玄機,他用自己的電影,講述著他對古代歷史的看法。這個總是露著一副不懷好意笑容的胖子,比別人更敢於暴露各種歷史的真相,只不過他善於用搞笑的橋段包裝出來,觀眾們都被情節吸引了,無暇思考電影背後的種種暗喻。
  • 中小學教師的「尚方寶劍」來了,你會用嗎?
    我通讀了《規則》全文後,總的體會是教育懲戒的框架是有了,但確實不夠詳細和具體,很多細則沒有說清楚,比如「點名批評」可以用什麼樣的語言批評;「書面檢討」寫多少字是合規的;「承擔校內公共服務」具體指的是什麼,這些都沒有明確。不過有了《規則》後,廣大教師也算有了「尚方寶劍」。有了「尚方寶劍」,廣大教師會不會實實在在地用呢?教育的春天會不會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