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的官銜相當於現代的什麼職位?真能對包拯攔轎喊冤嗎?

2020-12-23 澎湃新聞

包拯的官銜相當於現代的什麼職位?真能對包拯攔轎喊冤嗎?

2020-05-28 20: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團隊作家 看鑑

1. 公元621年,虎牢關之役,竇建德兵敗被俘

2. 公元999年,包拯出生

3. 公元1140年,南宋詞人辛棄疾出生

4. 公元1858年,中俄《璦琿條約》籤訂

5. 公元1902年,愛迪生發明電池

6. 公元1902年,中國胚胎學和發育生物學專家童第周出生

7. 公元1937年,張伯倫出任英國首相

8. 公元1942年,毛澤東發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9. 公元1966年,中央「文革」小組成立,「四人幫」逐步奪權

10. 公元1998年,我國核物理研究開拓者趙忠堯教授逝世

文章轉載自:朝文社

作為野史裡斷案如神的「包青天」,正史上的包拯,也是無可爭議的北宋名臣。不過「攔轎喊冤」這事,參考包拯的能力與官職,卻是十分不搭。

為何不搭?首先可以看包拯的官職。

包拯的仕途,從他38歲那年(1037)開始,最早做天長知縣,後來做端州知府,相當於天長縣縣長和端州市市長,這兩個職位雖說也有審案權力,但主要工作還是治理地方。44歲進入京城,擔任監察御史,相當於今天的紀檢工作,斷案也不是本職。

後來幾經浮沉,在各地擔任過轉運使,也作為使者出使遼國,抓的也都是經濟外交工作。一生最高官職,做到了三司使,是為大宋最高財政長官。雖說位高權重,卻也和「斷案」沒多少交集。

而他仕途生涯裡與斷案「交集」最多的職位,則是他57歲時擔任的「權知開封府」。他在這個工作崗位上的事跡,被各色野史小說發揚光大,演變成各種「青天斷案」的傳奇。

舉起大鍘刀伸張正義的「開封府尹包拯」,從此成了正義化身。但事實上,包拯做的只是「代理」開封府知府,而且任期只有兩年,卻在野史裡火了千年。

而就是在這短短兩年任上,歷史上真實的包拯,並沒上演什麼青天傳奇,以沈括《夢溪筆談》記載,一次有個犯法的大戶,就鑽了包拯「剛正不阿」的空子,故意買通開封府的小吏唱雙簧,三兩句就叫包拯上了當,誤以為這大戶是遭小吏陷害蒙了冤,然後果斷「為民做主」,叫這個大戶輕鬆逃過法律制裁,鬧出傳遍汴京城的大笑話。

所以說,歷史上真實的包拯,雖說也有過「斷牛舌」之類的經典表現,但他的主要強項,還是在監察肅貪以及治理經濟民生方面。做個斷案的「神探」?顯然非其所長。

而且放在宋朝,就算包拯真有斷案如神的本事。想要尋求司法公正,也不需要做「攔轎喊冤」,去登聞鼓院「走法律程序」就行。

宋朝的「民告官」制度,其實已經十分成熟。平民百姓如果有冤情,就有一套靠譜的申訴渠道:可以先到京城的「登聞鼓院」告狀,倘若「登聞鼓院」不受理,那就再去「登聞檢院」告狀。

倘若兩家都沒受理,那就可以再去御史臺,把這兩家一起告。那相關衙門拖著不辦怎麼辦?以宋朝法律規定,一旦百姓上告,限期裡必須給說法,否則就要追加瀆職罪。

那麼這種看上去很美的訴訟制度,究竟有沒有用?最有發言權的,就是北宋奸臣蔡京。這位《水滸傳》裡的大惡人,歷史上也被老百姓告過,他在戶部尚書任上時,曾因強拆京郊農民的土地,被農民一怒告到了登聞鼓院。

結果不但被拆的土地得以發還,蔡京還被罰了錢。告蔡京,這套法律程序,都是相當的有用。

因此,在宋代打官司,「攔轎喊冤」的事情,基本是很少的,常見的則是擊鼓鳴冤。甚至宋朝各地的轉運使和提刑司,也有幫助百姓向京城遞交訴狀的任務。這類工作,自然也就勞煩不到歷史上的包拯大人了。

參考資料:《宋史》、《夢溪筆談》

原標題:《歷史上的今天丨包拯的官銜相當於現代的什麼職位?真能對包拯攔轎喊冤嗎?》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包拯的官位到底有多高?可以攔住轎子鳴冤擊鼓嗎?
    包拯,字希仁,是廬州合肥人,也就是現在的安徽合肥的肥東地區。想必大家對包拯並不陌生吧,雖然大家都是通過電視劇了解的包拯,電視劇也有一部分是假的,由改編而來,但也是有歷史依據的。從總的來看,還是有幾分相似。包拯是一個鐵面無私,剛正不阿,不貪不腐的官員,這是毋庸置疑的。
  • 「平平無奇」的包拯包青天,憑什麼能火一千年?
    宋朝的名人千千萬有資格成為故事主角並為後人所津津樂道的卻不多包拯算其中一個但包拯憑什麼能脫穎而出成為家喻戶曉的故事主角包拯人稱包公、包青天,他的故事或許在他還在世時就已經流傳。《宋史·包拯傳》引用了當時兩則比喻——「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和「關節不到,有閻羅老包」,可見包拯在當時就培養了大批「迷弟」和「迷妹」。坦白而言,歷史上的包拯並不算特別出色。在政治舞臺上,他沒有建立影響政治局面的文治武功,也未獲得顯赫於世的職務官銜。與同時代的歐陽修、王安石、蘇軾比,他還缺少舞文弄墨的才情,一生只留下一首言志詩。
  • 真實的包拯
    歷史長河中,能被絕大多數人記住的人,包拯算是一個。已化身「青天」的包拯,人們的口耳相傳,並在戲劇舞臺上活躍。那麼,一個真實的包青天又是怎樣的呢?      現實中的包拯沒有離奇的身世,既不是黑臉怪胎,也沒有什麼兄嫂。那是大宋真宗鹹平二年(999年)的一天,安徽合肥的包府一片喜氣洋洋,因為39歲的包進士終於如願以償,夫人為他生下一子。
  • 《包拯》劇照出爐,公孫策包拯一黑一白,而少年展昭又萌又帥
    最近還有一部古裝劇已經在拍攝當中,這部古裝劇相當於翻拍之前的經典作品《少年包青天》,不過這部劇改了一個名字,叫做《少年包拯》,這部劇是一部古裝懸疑劇,而這部劇中的主角和《少年包青天》一樣,也有包拯、公孫策還有展昭的三個角色。
  • 北宋包拯年薪是多少?折算成人民幣是多少?著實讓人羨慕!
    說起包拯,在中國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是剛正不阿的好官,拿虎頭鍘砍掉宰相的金龜婿;他是一文不取的清官,廉潔奉公,勤政愛民。不過,到了近代,也有人說包拯廉潔是有底氣的,因為人家本來就是個大財主!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要說包拯的工資,和他所處的時代——宋朝,脫不了關係。
  • 包拯真的斷了那麼多的奇案嗎?大家可能被騙了
    在各地的曲藝中,我們會發現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包拯的出場率是非常高的,不僅僅是京劇,在秦腔,河北梆子等中也有包拯的戲,將他從出生到去世全部演了一遍。 那麼很多人就要問了,曲藝裡面演繹的包拯真的有那麼厲害嗎?歷史上真的有包拯這個人嗎?包拯存在,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歷史上記載的,和曲藝裡演繹的卻有很大差異。
  • 公孫策跟隨包拯多年,他犯了什麼錯,包拯竟要斬殺他?
    而包拯能得到這個榮譽,除了他高超的辦案能力外,還在於他的鐵面無私。別說當朝駙馬,就是連自己的親侄子犯了案,他都嚴懲不貸。所以,當多年的老助手公孫策也觸碰他的底線時,包拯也毫不留情的對公孫策進行了宣判。那公孫策又是犯了什麼案呢?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說一下。    在真實的歷史上,包拯確有其人,但展昭和公孫策就是文學家筆下的虛擬人物了。
  • 包拯:我可能是這個世界被黑的最慘的人了
    大部分時候包拯擔任的職位是「中紀委員」:主要負責懟人 包拯的CP到底是公孫策還是展昭呀? 到底是足智多謀的師爺公孫策還是能保護包大人的南俠展昭呢?   公孫策這個師爺則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因為這個職位是在明清時期才出現的  那包拯的真愛CP  到底是誰呢? 正是BOSS宋仁宗
  • 宋朝太師、王爺、丞相,誰的官銜大?包拯的開封府尹和尚書誰大?
    趙匡胤雖然沿襲了唐朝的制度,沒有將三師和三公的廢除,但卻也很少給大臣授與,特別是太師這個官,只給趙普與文彥博兩個人授過,直到宋徽宗時期,蔡京擅政以後,拜三公的人才多了起來,據史料記載,當時三公竟然拜了18個人,但大多數是宋徽宗的兒子,這說明太師也可能是王爺,因為太師是官銜
  • 真實的包拯:善於彈劾,身邊沒有王朝馬漢
    歷史長河中,能被絕大多數人記住的人,包拯算是一個。已化身「青天」的包拯,人們的口耳相傳,並在戲劇舞臺上活躍。那麼,一個真實的包青天又是怎樣的呢?「不持一硯歸」現實中的包拯沒有離奇的身世,既不是黑臉怪胎,也沒有什麼兄嫂。
  • 真實的包拯是什麼樣的人
    大家都稱之為包青天或者包黑炭,經常出現在影視劇中,大家的的印象就是,清官,大清官,鐵面無私,破案高手,文曲星下凡,等等還有很多,但影視劇畢竟是影視劇,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今天小編就結合歷史記載和大家聊一聊這位歷史上的大清官,包拯首先,歷史上根本沒有記載包拯有斬殺過任何皇親國戚,這就沒有了所謂的影視劇中的鍘美案和狸貓換太子,不過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
  • 真實的歷史上,狄仁傑、包拯和宋慈誰才是真正的破案高手?
    論及歷史上的審案高手,狄仁傑和宋慈都當之無愧,斷案能力被傳得神乎其神,包拯在歷史上更多的形象是清正廉潔、為民請命。 狄仁傑和宋慈二人相比的話,狄仁傑的綜合能力更強,宋慈法醫更專業,沒在一個時代,誰高誰低,真不太好說。
  • 宋朝的太師,王爺,丞相誰的官銜大?包拯的開封府尹和六部尚書誰大?
    經常見到關於宋朝官制的提問,印證了宋代官制非一般人能懂。宋朝官制極為複雜,變動也頻繁,一個人做了官,至少有官階(品級)、官職(職務)、差遣(承擔任務)三個官名,再加上各種虛銜,官名一長串,確實很難讓人看懂。
  • 包拯 無愧於「青天」的「清官典範」
    ●郭珊【評說包拯】《宋史·包拯傳》載:「拯知端州,端土產硯,前守緣貢率取數十倍以遺權貴。拯命制者才足貢數。歲滿,不持一硯歸。」寥寥30來個字,明晰地勾勒了包拯在端州(今肇慶)任職時的作為和廉潔形象。所謂作為,是前面那30來字。
  • 包拯處死自己的侄子?芸兒服毒成全包拯,太震撼了
    這樣不就洗刷冤屈了嗎?他卻說楊煥是告假返鄉,何必去找他,更聲稱彭立就是因楊煥的失蹤才找個替死鬼自己出來頂罪。說到這裡還是奇怪楊煥怎麼那麼巧的在彭立查他時失蹤,肯定另有緣由。包勉感慨,其實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像包拯一樣完美無缺,他視金錢為糞土,可還是會有無數人卻為五鬥米折腰,包拯雖然為官多年兩袖清風卻不知道其他其他的官員該怎麼辦,朝廷的俸祿也不高,若是所有官員都是包拯,誰還願意苦讀十年詩書求取功名,誰還願意走上官宦之路。包拯否決認為,讀書求是無非是為了天下蒼生黎民百姓做些事,豈是為了求多少財富。
  • 開封府尹包拯和王丞相差多少級別?
    包拯擔任的是權知開封府包拯的一生擔任過眾多重要的官職,其中包括了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樞密副使等職位。我們民間傳說中的包拯開封府尹,其實就跟他擔任過的權知開封府有關。在宋朝的歷史中,開封府尹是個非常重要的官職,雖然從職權上來說僅相當於現如今的首都市委書記、相比於其他朝廷中的重要官職並不是特別位高權重,但是在宋朝,這個官職卻是極其重要的。首先開封府是宋朝皇城的所在地、是整個宋帝國江山的核心之處,對於整個宋朝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 包拯真有文學作品中說的那麼神嗎?
    不過後世對包拯的了解更多地來自話本小說與戲曲。在這些文學作品中,包拯化身名偵探,屢屢偵破奇案,為百姓伸冤,甚至有故事說包拯能夠與死人交流。世人對包拯的印象大都來自這些作品,因此對包拯的認識不可避免地與歷史事實相去甚遠。那麼,真實的包拯是什麼樣子?是不是也像《包公案》等作品中說的那樣,鐵面無私、擅長斷案呢?
  • 包拯是白面書生 身高1.65米
    這是戲曲裡的包拯形象。  歷史上的包公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開封包公研究會副會長李良學分析說:「宋代史書,均沒有包公黑臉的片言隻語記載,說明包拯的臉面並不黑,是一個白面書生。那麼,後來包拯的臉面是怎麼變黑的?又有什麼意義呢?包拯的黑臉是元明以來戲劇化妝師設計的一項傑作,象徵包拯鐵面無私、執法如山的精神,只是一個文學藝術形象,與包拯本來面貌無關。」
  • 包拯出一對聯,一書生說:我能對上,包拯聽後說:處死
    包拯在中國民間的影響極其深遠,但其實包拯在北宋朝堂上的影響並不大,只算得上一位廉潔公正,鐵面無私而頗得重用的官員。宋仁宗天聖五年,包拯考中進士,被授任為大理評事,出任建昌縣(今江西永修)知縣,但因為父母年邁,包拯為了照顧父母,辭去官職,等到父母相繼去世後,直到守喪期滿,包拯還是不舍離去,經過同鄉父老的勸說,包拯這才赴京聽選,此次做官距離他上次被授任已經過了十年。
  • 一老農的牛被人割了舌頭,包拯:回去把牛殺了,兇手自會前來投案
    明鏡高懸,歷史上有名的清官包拯也是史上出名的辦案高手,999年,包拯出生在了一個官宦家庭,包拯的父親包令儀24歲考中了進士,在京師任職,包拯出生時,包令儀已經3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