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的官位到底有多高?可以攔住轎子鳴冤擊鼓嗎?

2021-01-09 歷史寫手

包拯,字希仁,是廬州合肥人,也就是現在的安徽合肥的肥東地區。想必大家對包拯並不陌生吧,雖然大家都是通過電視劇了解的包拯,電視劇也有一部分是假的,由改編而來,但也是有歷史依據的。從總的來看,還是有幾分相似。包拯是一個鐵面無私,剛正不阿,不貪不腐的官員,這是毋庸置疑的。

包拯在所任的職務裡,官的品級比較高的是:三司戶部的判官、京東路轉運使、三司戶部的副使、知諫院、龍圖閣的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樞密副使等等。

根據史書記載,包拯每個月的固定基本收入是十五石米、十五石麥、六十捆柴火以及還有兩千畝耕田土地的稅收等等一系列,這還不包括其他的福利和到手上的財富,大約每個月折合算一下總共有兩千貫,也就是每個月包拯的收入大約有一百萬元的人民幣,一年也就是十二個月包拯的收入有一千四百萬元的人民幣,這簡直是一筆大收入,也是十分羨慕了。

包拯在官位上,做過最高的職務也就是樞密副使了,是中央決策機構的九個官員其中的一個。根據當時的史書記載,樞密副使是二品官職,也是很高的了。包拯最後的官職是三司使、樞密副使、前一個官職跟現在的經濟部的部長差不多,後面這一個官職就差不多是軍事方面的副長官了,雖然在當時軍隊管理的非常嚴格,這個職位也調動不到多少兵力,但也是屬於不錯的了。

在當時的宋朝,處理百姓的鳴冤方式就有著登聞鼓這個制度,朝廷上會設立專門的機構職務來管理這些方式。如果你有冤情,就可以先去擊鼓,就會有專門的官吏來找到你,將你的供詞寫下,呈上給皇帝。攔住皇帝的轎子喊出冤情,這是屬于越訴的了,這是要被嚴重處理的。在唐朝的時候,要鞭策四十。在明朝的時候,百姓衝撞皇帝的轎子,是可以當場處以絞刑的。所以,實際上包拯的攔轎鳴冤是沒有一點用處的,而且還要受到處罰。

相關焦點

  • 古代「擊鼓鳴冤」,擊的是什麼鼓?有哪些著名故事?
    設立此鼓的目的是為了方便有冤屈急案之人,通過擊鼓的方式召喚衙門內的官員,請官員迅速處理案情。登聞鼓的起源登聞鼓源自周朝的「肺石」和「路鼓」。什麼叫「肺石」?就是一塊紅色的石頭,形狀跟人的肺差不多。這塊石頭擺在政府辦公場所的外面,老百姓要是有冤屈的話,就可以敲這塊石頭鳴冤。那什麼又叫「路鼓」呢?這種鼓擺放在天子的辦公場所門外,有冤屈的人可以擊鼓鳴冤。
  • 在中國古代,擊鼓鳴冤真的行得通嗎?答案實在讓人失望
    在古裝劇裡我們經常見到這樣的橋段:老百姓聚集在衙門前,當頭一人用鼓槌擂響鳴冤鼓,青天大老爺升堂審案。這樣的情節看得多了,觀眾難免會有這樣的認知,那就是在古代但凡訴訟就必須擊鼓鳴冤。實際上,這樣的情況實屬特例,衙門口的鼓其作用並不是用於擊鼓鳴冤的。既然不是用來伸冤的,那衙門口的鼓又起到怎樣的作用呢?說起來,衙門前擺設的鼓其實是用來宣告縣官下班的,和學校裡的下課鈴有異曲同工之妙。老百姓聽到衙門口的鼓響了,就知道今天辦案的時間過了,如果想要訴訟明日請早。直到明清時期,才有老百姓將此鼓用於伸冤,不過卻純屬罕見現象。
  • 包拯的官銜相當於現代的什麼職位?真能對包拯攔轎喊冤嗎?
    包拯的官銜相當於現代的什麼職位?真能對包拯攔轎喊冤嗎?公元1998年,我國核物理研究開拓者趙忠堯教授逝世文章轉載自:朝文社作為野史裡斷案如神的「包青天」,正史上的包拯,也是無可爭議的北宋名臣。不過「攔轎喊冤」這事,參考包拯的能力與官職,卻是十分不搭。為何不搭?首先可以看包拯的官職。
  • 包拯在門上貼對聯,書生對出下聯,包拯:兇手就是他
    包拯在門上貼對聯,書生對出下聯,包拯:兇手就是他文/歷史大講廊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會有一些為人民誠心誠意辦事的好官,他們做到了,在其位謀其職,一直堅守著自己的責任,所以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而今天小編要為大家講的這位主人公,他也是一位一心為民的好官,他斷案如神,
  • 牛被割掉舌頭,農夫去報官,包拯:回去殺了牛,第二天兇手就落網
    包拯已經成了清官的代名詞,以及清廉的象徵。傳說他非常聰明,斷案有一套獨特的方法,比如說著名的「牛舌案」。宋仁宗天聖五年,28歲的包拯考中進士,被授任大理評事,出任建昌縣知縣。由於不放心家中年邁的父母,包拯便請求朝廷安排自己在老家合肥附近做官,於是改授和州監稅。但父母還是不想兒子離得太遠,包拯便辭去了官職,專心回家贍養父母。
  • 《知否》:原著中顧廷燁被流放,明蘭擊鼓鳴冤,報復小秦氏
    明蘭深知丈夫是被人陷害的,於是到處為顧廷燁擊鼓鳴冤。明蘭一下子跌入谷底,整日受到小秦氏的嘲諷。但這並不能打倒明蘭,只會使她越來越堅強。明蘭看出小秦氏的真面目,還抓住了她的把柄。小秦氏深知自己的好日子快到頭了,於是一把火燒了祠堂,自己葬身於火海中。後來,顧廷燁再次衣錦還鄉。明蘭和顧廷燁再次過上了幸福的日子。
  • 北宋時期,看包拯如何巧破耕牛丟舌案?眾人驚呼:妙哉
    前言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判忠奸」。說到這一句想必大家都知道我們要說誰了吧?沒錯,就是開封包拯。 這個人物就是古代社會的中的清廉官員代表,也是一個正面教材 。
  • 老農的牛半夜被人割掉了舌頭,包拯說:把牛殺了,小偷自會來自首
    《包拯傳》中說:「拯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憚之。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閭裡童稚婦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師為之語曰『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舊制,凡訴訟不得徑造庭下。拯開正門,使得進前陳曲直,吏不敢欺。」
  • 「再世諸葛」公孫策,為何被包拯推上虎頭鍘問斬?原因令人無奈
    1.聰明的頭腦,終究被命運所捉弄《三俠五義》中,記錄著包拯辦案的點點滴滴,還記錄了他身邊的這個團體的人物性格,以及在案件中發揮的作用。在演義中,公孫策的身份是包拯的軍師,幾乎包拯破除的案件中大多都有公孫策的身影。然而,在百姓心中,公孫策的名氣卻遠不如包拯,甚至有點被選擇性地忽視。
  • 真實的包拯是什麼樣的人
    大家都稱之為包青天或者包黑炭,經常出現在影視劇中,大家的的印象就是,清官,大清官,鐵面無私,破案高手,文曲星下凡,等等還有很多,但影視劇畢竟是影視劇,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今天小編就結合歷史記載和大家聊一聊這位歷史上的大清官,包拯首先,歷史上根本沒有記載包拯有斬殺過任何皇親國戚,這就沒有了所謂的影視劇中的鍘美案和狸貓換太子,不過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
  • 包拯的臉是怎麼黑的?為什麼額頭上還有個月牙?
    但是當拿出包拯的畫像之後才會發現,包拯非但不是什麼黑臉,而且額頭上也並沒有那個被後人視之為標誌的月牙兒。而且包拯很多斷案如神的故事也多是杜撰的,所以說包拯不是什麼斷案如神的大神探,只不過是宋朝時期的一個官員罷了。包拯但是為什麼是包拯呢?這個問題的意思是說包拯是如何被演化成為人們心中正義的代表的呢?
  • 包拯:你宰了牛,小偷自然自首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包拯,是宋代名臣,同時也是智慧與公正的象徵。因此,民間出於對他的敬仰,將之稱為包青天。那麼包青天到底聰明到什麼程度呢?馮夢龍在智囊中,曾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宋仁宗景祐四年,包拯就任今天安徽天長縣知縣。在四年裡,包拯一直秉公執法,為百姓做了許多好事。一天,包拯突然碰到一個棘手的案子。
  • 包拯真的斷了那麼多的奇案嗎?大家可能被騙了
    我們在高中學習歷史的時候,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板塊要學習,那就是中國古代的文化思想史。其中記載,在宋朝的時候,就有瓦舍勾欄供民間百姓娛樂,而到了元朝,元曲和雜劇的興起讓人們的生活更加精彩。再往後,各個地方的曲藝又發展了起來。在當時人們喜愛曲藝不輸於與如今喜歡看電視劇。
  • 顧廷燁入獄要和離,明蘭為挽救婚姻,穿誥命服擊鼓3日後暈厥?
    顧廷燁入獄要和離,明蘭為挽救婚姻,穿誥命服擊鼓3日後暈厥?《知否》的劇情越來越精彩了,明蘭和顧廷燁大婚之後,她的聰慧和伶俐逐漸顯露,不僅鬥的了惡婆婆,而且家裡的一切事物都管理的井井有條,堪稱管家小能手!
  • 真實的包拯
    這名嬰兒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包青天,由於前兩子早夭,三子包拯就成了家中的寶貝。      生於官宦世家,必然要通過科舉追求功名,29歲那年,皇帝點了他的進士,同榜的還有文彥博。包拯被任命為建昌縣知縣。可是,因離家太遠,年邁的父母捨不得這個寶貝兒子。為了不讓雙親為難,包拯乾脆推掉官位,在家專心侍奉二老,這一侍奉就是10年。其間,父母相繼去世,包拯守孝在家。
  • 一老農的牛被人割了舌頭,包拯:回去把牛殺了,兇手自會前來投案
    明鏡高懸,歷史上有名的清官包拯也是史上出名的辦案高手,999年,包拯出生在了一個官宦家庭,包拯的父親包令儀24歲考中了進士,在京師任職,包拯出生時,包令儀已經39歲。
  • 牛舌被人偷割,農民找包拯報案,包拯:把牛殺掉,兇手就現形了
    提起我國歷史上斷案如神的清官,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便是開封府尹包拯。他在職期間,不僅廉潔公正、鐵面無私,而且心細如髮,平反了很多冤假錯案,深得百姓敬重。因此世人都尊稱他為「包青天」。而小編今天給大家介紹的,便是包拯擔任揚州天長縣縣令時破獲的一起案件。
  • 三國時期的「大都督」是一個什麼樣的官位?權力到底有多大?
    當時魏、吳兩國都有一個職位「大都督」!看過三國演義的小夥伴們一聽到這個稱號,最先想到的肯定是東吳大都督周瑜。當時是周瑜在東吳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那麼今天就來說說周瑜「大都督」這個稱號到底是一個什麼的官位,權力到底有多大?從周瑜領兵抗拒曹操開始,人們習慣於把東吳在前線統兵的將領稱之為大都督,其後有魯肅、呂蒙和陸遜都處在這個位置上,直到陸遜當上了上大將軍為止。
  • 包拯真的有尚方寶劍嗎?
    在影視作品中我們都知道包拯不僅有「龍頭鍘」、「虎頭鍘」「狗頭鍘」三道鍘刀還有皇上親賜的尚方寶劍和免死金牌用它們懲惡揚善、除奸革弊讓人大呼過癮你知道歷史上的包拯真的有尚方寶劍嗎?免死金牌是真實存在的嗎?賜予包拯「先斬後奏」的超級權力。那麼,尚方寶劍是真實存在的嗎?「尚方寶劍」一詞最早出現於秦朝,當時朝廷內設有一個名為「尚方「的部門,專門為皇上製造各種御用的器物,其中就有專供皇上御用的寶劍,故取名」尚方寶劍「。雖然這種寶劍十分鋒利,削鐵如泥,可是在當時還只是皇上的個人用品,僅起配飾和把玩的作用。
  • 連包拯都不敢鍘的柴文意,背景到底有多強?宋朝皇室也沒人敢惹
    包拯,北宋名臣,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清官。包拯此人處事廉潔公正、性格剛毅,不隨意攀附權貴,處理事情鐵面無私並且英明決斷,替老百姓著想,敢於抱不平,因此有「包青天」及「包公」之稱號。由於包拯剛正不阿,是一個難得的好官,因此後世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奎星轉世。因為民間相傳包拯是黑面形象,因此他被稱為「包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