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在門上貼對聯,書生對出下聯,包拯:兇手就是他

2021-01-08 歷史大講廊

包拯在門上貼對聯,書生對出下聯,包拯:兇手就是他

文/歷史大講廊

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會有一些為人民誠心誠意辦事的好官,他們做到了,在其位謀其職,一直堅守著自己的責任,所以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而今天小編要為大家講的這位主人公,他也是一位一心為民的好官,他斷案如神,再難辦的案子在他的手中也能查到真相,並且他這一個人有一個標誌,就是不僅長得非常黑,在他的額頭還有一個月牙,說到這裡,相信大家已經知道他是誰了,沒錯他就是包拯。

但由於他個人能力有限,所以說,平常除了他所在的這個縣衙有人來擊鼓鳴冤之外,其他地方他是沒有辦法管理的,但是他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平時沒有事情的時候就會穿著便裝到其他地方為百姓謀福利,他幫助過很多人,而今天小編要為大家講的就是一件非常奇怪的案件,不過包拯貼出了一個上聯之後,有一個書生對出了下聯,包證就認為他就是兇手,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故事是這樣的,大家應該都知道結婚是一件非常大的喜事,而這也讓很多人都感到非常的高興,但是不知道什麼原因好好的婚禮卻變成了喪禮,因為這個婚禮的主角之一,也就是我們的新娘去世了,而她的丈夫也因此被抓入了大牢,包拯知道了這件事情之後,感到非常的納悶,如果真的是新郎自己殺了妻子的話,那麼他為什麼不逃跑呢?這就說明了,中間一定有問題,包拯並沒有直接到縣衙去,而是先到這戶人家的左鄰右舍打聽了一些情況,從這些人的口中,他得知夫妻兩個人的感情還是非常不錯的,因此就定下了婚期,而到了結婚這一天,新娘為了考驗新郎,於是就在門口留下了一副對聯,說如果新郎答不上來的話,今晚就不能夠進入房間。

看到這裡的時候,人家肯定覺得這並沒有什麼,但是新郎無論怎麼想都沒有想出下聯,為了能夠晚上順利洞房,新郎就說自己要去查一些書籍,而等了一會兒,大家的興致漸漸的也就沒有了,最終就只有新娘一個人在屋裡等待,雖然說新郎翻了很多書籍,但最終還是沒有結果,在書房中呆了一晚上,到了第二天早上,兩個人見了面,新郎就對著自己的新娘說,你出的這個上聯實在是太難了,我想了一夜都沒有想出來,所以今天就想去請教一下老師。

聽到這句話之後,新娘傷心的回到了房間,並且上吊自盡了,而縣衙認為是她的丈夫殺了她,所以就屈打成招。不過最終包拯想出來一個辦法,他把這個對聯貼在了門口,上聯是:「點燈等閣各攻書。」說是要是能夠說出下聯就可以直接做官,這時候引來了很多書生,有一個書生很輕鬆的就答出了下聯:「移椅倚桐同賞月。」,然後就和包拯一起來到了縣衙。不過等待他的並不是什麼官職,而是對他的懲罰,然後他也認了罪。

原來是在當天晚上,他也去參加了婚禮,就在新郎剛走不久,他就想出了答案,然後進入了洞房,當時新娘也沒有看清是什麼人,所以兩個人就行了夫妻之事,到第二天的時候,新娘才知道昨天晚上不是她的丈夫,而古代女子又把自己的貞潔看得非常的重要,因此她才選擇了自盡,最終案件的事情終於水落石出了。這就是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講的故事,大家有沒有覺得包拯非常的聰明,看了這個故事之後,大家有什麼感受呢?歡迎大家給小編留言。

相關焦點

  • 包拯出一對聯,一書生說:我能對上,包拯聽後說:處死
    一直到嘉祐元年,因擔保推薦官員失誤獲罪的包拯復職,後被被召任權知開封府,歌詞中所唱的「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包拯斷案入神,執法如山,為民請命,大概就是在這個時期,但其實真實歷史上包拯並沒有斷過那麼多的奇案,不過確實為百姓做了許多好事。
  • 新婚2天新娘含淚自縊,包拯:把上聯貼滿街,對出下聯者定是黑手
    對聯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國粹,可以說是家家戶戶必備。尤其馬上要臨近過年了,挑選一副寓意好的對聯貼在門上,乃是一年之初的頭等大事。 在過年那會掛在門的左右兩旁,象徵祈福滅禍的含義。 到了五代十國那會,桃符上只寫四字顯然不能滿足古人的需要了。當年春節時分,後蜀的皇帝孟昶便首次將桃符上的門神名字改成了兩句話,分別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也成了我國古代第一副對聯。開了先河後,便一發不可收拾,古人紛紛摒棄之前桃符的用法,紛紛用祝福的話語裝點門楣,一時間,對聯很快在民間傳開。
  • 公孫策跟隨包拯多年,他犯了什麼錯,包拯竟要斬殺他?
    說起我國歷史上的大清官,人們就會想到北宋包拯。包拯為官數十載,從未辦過一件冤假錯案,因此被百姓稱為包青天。
  • 定國公設計包拯於死地,只因他兒子被殺,兇手是展昭嗎
    上回我們講到展昭被陷害殺了南宮玉輝,連夜趕回開封府說明緣由,展昭是被管家陳昇叫過去親眼目睹玉輝死亡,而殺人的兇器魚腸劍也是展昭私下交給陳昇的,並無旁人作證,所以陳昇是此案的關鍵人物,那他是否是設下圈套的幕後黑手呢?
  • 牛舌被人偷割,農民找包拯報案,包拯:把牛殺掉,兇手就現形了
    提起我國歷史上斷案如神的清官,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便是開封府尹包拯。他在職期間,不僅廉潔公正、鐵面無私,而且心細如髮,平反了很多冤假錯案,深得百姓敬重。因此世人都尊稱他為「包青天」。而小編今天給大家介紹的,便是包拯擔任揚州天長縣縣令時破獲的一起案件。
  • 包拯 無愧於「青天」的「清官典範」
    包拯的廉潔形象亦當此一建。包拯不僅自律甚嚴,而且也如此教育子孫。其家訓曰:「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若孫也。」歷史上,「包青天」所以能夠做到「鐵面無私辨忠奸」,那個「廉」字正是剛正不阿的基礎。如明朝楊瀚貼在自家門口的對聯:「門如市,車如水,一塵不染;提得起,放得下,百事敢為。」
  • 《少年包青天》中每次包拯揭露兇手時,為何公孫策就突然變聰明了
    年輕時的包拯和公孫策是同窗好友,兩人都很有才華,包拯沉著穩健,思維縝密,略勝一籌,被稱為天下第一聰明人,公孫策則是有些心高氣傲,喜歡爭強好勝,他一直不服包拯,總是想分個高低。當公孫策獨自調查時也經常發現很多線索,但每次都是到了最關鍵點時,找不到案件的重點,最後被包拯搶了先,由包拯查出案件真相,揪出兇手。
  • 包拯處死自己的侄子?芸兒服毒成全包拯,太震撼了
    上回我們講到嫂娘得知包拯接下此案後,又來牢中探望兒子包勉,告知他三叔會判他無罪,難道他真是被冤枉的?包拯也不知道,只是問了幾個重要的問題,一是官鹽的運出運入都要有官戳批核,那這官戳是由誰加蓋?他卻說楊煥是告假返鄉,何必去找他,更聲稱彭立就是因楊煥的失蹤才找個替死鬼自己出來頂罪。說到這裡還是奇怪楊煥怎麼那麼巧的在彭立查他時失蹤,肯定另有緣由。
  • 包拯拆穿「鬼影」的真面目,八賢王阻止他查案,背後隱藏了什麼?
    包拯來到百鬼竹林小艾橫塘趟的現場查看,雖說總覺得奇怪,可又看不出所以然來,一時間毫無頭緒,這時一堆孩子拿著彈弓打沈良他們,包拯看著這顆石頭回想起,之前沈良說的一種踏什麼沙無什麼痕的輕功,立馬爬到一棵大樹上,接著又回到太子死亡的房間外查看,他到底找到了什麼?
  • 《包拯》劇照出爐,公孫策包拯一黑一白,而少年展昭又萌又帥
    還記得之前《少年包青天》經典作品是周杰飾演的那個版本,這部劇是多少九齡後的童年回憶,因為小時候在電視旁跟著少年·聰慧的包拯,一起進人那些邏輯嚴密的史詩級愛你當中去探索真相的場景,這部劇就是要因為包拯、公孫策和展昭的配合才能塑造出一種迷霧重重的氛圍,還有很多好玩的故事,那就是我們心中無法超越的經典。
  • 《少年包青天1》,周杰版包拯屢破奇案,最對不起的人卻是他
    那一刻,親手把沈大哥送上斷頭臺的包拯,想必心如刀絞。至少那一刻,我有怪罪過包拯,覺得沈大哥如此重情重義之人,為什麼要把他供出來?包拯一定對不住他,可是於情於理,這才是追求真相、追求真理的包拯啊,成長就是在痛苦中做選擇。
  • 《少年包青天1》,周杰版包拯屢破奇案,最對不起的人卻是他
    開篇就是第一個案子——名揚天下,簡單點說就是高麗太子案,一向重情重義的沈大哥居然是整個案件的兇手,一身武藝,成熟穩重,卻因為身份的特殊性讓他從小就背上「奸細」的標籤,鼓動兩邊交火。沈大哥臨死前問了一句:為什麼要分遼人和宋人?那一刻,親手把沈大哥送上斷頭臺的包拯,想必心如刀絞。
  • 包公巧用對聯破案:新婚夫婦再難見
    相公一頭霧水,還惹上了官司。新娘子名叫貞兒,她不僅貌美,自幼飽讀詩書,很有才華。不少公子哥傾心於她,都未能贏得她的芳心。她希望自己未來的夫君不僅相貌堂堂,更能與自己花前月下,吟詩作對。後來她終於嫁給了有名的才子陸羽。新婚之夜,貞兒想為難一下他,便出了個上聯叫他對,對出下聯才能入洞 房。
  • 公孫策堪比包拯的諸葛亮,包公為何要把他推上虎頭鍘,原因很無奈
    在有關包拯的影視劇中,他身邊一直有兩個得力助手:一個是武力超群的展昭;另一個則是博學多才的公孫策。不論是包拯與展昭還是公孫策與包拯,他們三個人都是分不開的。展昭相當於包拯的保鏢,而公孫策則相當於包拯的諸葛亮。公孫策有三個優點:博學多才、足智多謀再加上醫術高明,甚至有「再世諸葛」的雅號。
  • 牛被割掉舌頭,農夫去報官,包拯:回去殺了牛,第二天兇手就落網
    相信很多人對包拯的名字並不陌生,民間還流傳著不少關於他的故事。包拯是北宋的名臣,因為人剛正不阿、不附權貴、廉潔公正、鐵面無私而聞名於世。他英明決斷,敢於替老百姓伸張正義,打抱不平,故被稱為「包青天」、「包公」。後世奉他為神明,甚至認為他是奎星轉世,非常崇拜他,還修建了包公祠來紀念他。
  • 真實的包拯
    這名嬰兒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包青天,由於前兩子早夭,三子包拯就成了家中的寶貝。      生於官宦世家,必然要通過科舉追求功名,29歲那年,皇帝點了他的進士,同榜的還有文彥博。包拯被任命為建昌縣知縣。可是,因離家太遠,年邁的父母捨不得這個寶貝兒子。為了不讓雙親為難,包拯乾脆推掉官位,在家專心侍奉二老,這一侍奉就是10年。其間,父母相繼去世,包拯守孝在家。
  • 歷史上的包拯,其實是個白面書生……
    而包拯,則是老百姓心目中清官的代表。提到「鐵面無私」包青天,人們頭腦中就會立刻浮現出一張堪比非洲黑人的黑漆漆的臉。但包拯畢竟是亞洲黃種人,他的臉怎麼會這麼黑呢?在中國戲曲史上,沒有一位官吏能夠像包拯那樣,可以如此頻繁地出當今歷代的戲劇舞臺上,至今久演不衰,並且成為一類非常獨特的戲劇通稱──包公戲。
  • 嫂娘非要包拯接下侄子的案子,還他清白?龐太師不服!
    上回我們講到包拯見到展昭帶回來的物證,非常的驚奇,這世上竟有如此歹毒的暗器,不過既然展昭回來了,包勉這個嫌犯自然業已到京城,包拯唯恐嫂娘見到包勉傷心不已,自己就先去探監,叔侄二人多年後終於相見,不是溫情脈脈卻是在冷冰冰的牢裡,物是人非吶!接著包拯告訴他,你娘親來了!
  • 包拯是白面書生 身高1.65米
    他秉公執法,一身正氣,世代傳頌,歷久不衰,贏得世人的敬仰。舞臺上的包公形象與現實中的包拯  對包拯形象的塑造和傳揚始於其身前。而源於宋代的話本並紅火於元代的包公戲,自明清到近代,不斷發展,推陳出新,深受老百姓的喜愛。
  • 包拯一代清官,宋仁宗為何要毒死他?真相在包拯屍骨裡
    或許當朝君主覺得自己能坐上皇帝寶座得到天下,有一部分是開國功臣的功勞,再加上他們在軍隊和朝堂上頗高的威望,君主自然害怕鎮不住他們,不然朱元璋去軍營巡視,士兵們只聽藍玉的命令,氣得朱元璋回宮就有了要殺他們的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