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一代清官,宋仁宗為何要毒死他?真相在包拯屍骨裡

2021-01-09 網易

2020-07-22 17:04:41 來源: 六百年的風和雪

舉報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古代不少開國功臣的悽慘結局正是驗證了此句。或許當朝君主覺得自己能坐上皇帝寶座得到天下,有一部分是開國功臣的功勞,再加上他們在軍隊和朝堂上頗高的威望,君主自然害怕鎮不住他們,不然朱元璋去軍營巡視,士兵們只聽藍玉的命令,氣得朱元璋回宮就有了要殺他們的心呢?

  

  可是包拯作為一個鐵面無私剛正清廉的好官,為了百姓利益不惜得罪當朝權貴,1062年就在他處理一樁案子時,突發疾病被送回府中養病,仁宗皇帝知道後立刻將宮內最好的御醫傳過去被他治病,甚至還賜給他最好的藥材,可僅僅過了13天包拯暴斃,這樣歷史上也就有了包拯是被宋仁宗秘密下毒害死的說法,不怪有人對此並不感覺驚訝,畢竟這個時間點確實讓人會產生懷疑的。

  

  就此包拯去世的真相知道上個世紀才明了,就是在他離世900年後,考古專家挖掘了包拯的陵墓,他們發現包拯的骨頭是呈黑色的,一看就是明顯的中毒跡象,還在屍骨中發現了汞的存在,汞在古代被稱為硃砂,是一種致命毒藥,一旦服用就是必死無疑了!

  

  因此也就有兩個說法一種是包拯被毒死的,另一說法是為了反腐用汞給屍身做了處理,才導致了屍骨全黑。再看歷史記載說宋仁宗是一位仁君,要害包拯的可能性不大,說不定前者說法是錯誤的呢。

  至於歷史的真相也只有當時的人們知道了,後世人們只能依靠表面來猜測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真實的包拯
    這名嬰兒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包青天,由於前兩子早夭,三子包拯就成了家中的寶貝。      生於官宦世家,必然要通過科舉追求功名,29歲那年,皇帝點了他的進士,同榜的還有文彥博。包拯被任命為建昌縣知縣。可是,因離家太遠,年邁的父母捨不得這個寶貝兒子。為了不讓雙親為難,包拯乾脆推掉官位,在家專心侍奉二老,這一侍奉就是10年。其間,父母相繼去世,包拯守孝在家。
  • 包拯 無愧於「青天」的「清官典範」
    然而,包拯的生平事跡無愧於「青天」之譽:官場上,他秉公執法,敬德保民,在肅貪倡廉方面更是不遺餘力,是締造宋仁宗執政後期「嘉祐之治」的中堅力量;生活中,他律己極嚴,家風清峻,在治理端州(今廣東肇慶)期間「不持一硯歸」,贏得了萬民敬仰、百世流芳。
  • 原來鐵面無私並不是真的——在宋朝官場混得如魚得水的包拯
    究其背後原因,包拯懂得在彈劾上"因人而異"是一方面,他懂得揣摩聖心則是另一方面。宋仁宗久不立太子,朝堂上下積極諫言,包拯自然也不例外。在封建社會,妄議立儲可是大罪,一旦沒有處理好,輕則丟官,重則全家都要遭殃。但包拯不僅在這件事上成功脫身,還讓宋仁宗在後續繼續對他委以重任,包拯的情商之高由此可見一斑。
  • 包拯臨死對他說了什麼,為何馬上辭官?
    提起古代的清官,「包青天」包拯可以稱之為代表人物。包拯因為剛正廉潔,斷案如神,深受百姓尊敬愛戴。
  • 真實的包拯:善於彈劾,身邊沒有王朝馬漢
    那是大宋真宗鹹平二年(999年)的一天,安徽合肥的包府一片喜氣洋洋,因為39歲的包進士終於如願以償,夫人為他生下一子。這名嬰兒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包青天,由於前兩子早夭,三子包拯就成了家中的寶貝。生於官宦世家,必然要通過科舉追求功名,29歲那年,皇帝點了他的進士,同榜的還有文彥博。包拯被任命為建昌縣知縣。可是,因離家太遠,年邁的父母捨不得這個寶貝兒子。
  • 包拯出一對聯,一書生說:我能對上,包拯聽後說:處死
    說到包拯,大家都會想到鐵面無私的「包青天」,在經典影視劇《包青天》中,包拯被塑造為一個主持正義又無所不能的清官,在古代民間包拯更是被塑造稱半人半神
  • 包拯處死自己的侄子?芸兒服毒成全包拯,太震撼了
    上回我們講到嫂娘得知包拯接下此案後,又來牢中探望兒子包勉,告知他三叔會判他無罪,難道他真是被冤枉的?包拯也不知道,只是問了幾個重要的問題,一是官鹽的運出運入都要有官戳批核,那這官戳是由誰加蓋?當然是富順監,只是這五品知監管雖小,但管的太多了,因為它不僅要管鹽區礦物,還要管周邊地區的民政,所以忙不過來,就將官戳交由主簿楊煥保管代行,可彭大人不相信便以此為由指控包勉貪瀆,至於他懷疑的原因是他到任之前,那個楊煥就失蹤了,這下無人對質,所以對於包勉的辯解更是毫不採納。這時第二個問題就產生了,既然楊煥失蹤了,為啥包勉這個富順監卻不找他呢?
  • 歷史上的包拯,其實是個白面書生……
    而包拯,則是老百姓心目中清官的代表。提到「鐵面無私」包青天,人們頭腦中就會立刻浮現出一張堪比非洲黑人的黑漆漆的臉。但包拯畢竟是亞洲黃種人,他的臉怎麼會這麼黑呢?戲劇中的包公,是理想化的包拯形象。他是一位清正廉明、鐵面無私、心智過人、執法如山的清官,又是一個半神半凡的超人,白天料理人間的案子,夜晚則主持陰間的訟事。
  • 包拯、狄青、歐陽修、範仲淹……比宋仁宗更火的是他的大臣?
    宋仁宗,和他的仁臣們▼宋仁宗是宋朝在位最長的皇帝,《宋史》本紀說他南宋人以為「本朝人物以仲淹為第一」,元朝人說他「千百年間,蓋不一二見」。宋代是士大夫自覺意識最高漲的時代,一種嶄新的精神面貌已經浮現在儒家社群之中。如果要說有宋儒氣象,那就是由範仲淹以身作則開出來的,故而朱熹說「本朝惟范文正公振作士大夫之功為多」(文正是仲淹的諡號)。作為一種人格典範,他對後人影響深遠,完全當得起他在《嚴先生祠堂記》裡所推崇的「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 包拯——是誰把我刷黑的?
    在《少年包青天》系列、《開封府系列》、《包青天》系列等多部影視劇中,我們可以看到的包拯形象是一位黑臉怒目,剛正不阿,額頭掛著一枚新月形胎記,高坐堂前,怒斥罪犯的清官。,百姓們因此醜化他,恰恰相反,「黑化」包大人其實是為了迎合他的剛正不阿,不畏強權的清官形象。
  • 「再世諸葛」公孫策,為何被包拯推上虎頭鍘問斬?原因令人無奈
    提起鐵面無私的官員,人們必定會想到宋朝的清官包青天。他的生平事跡,可謂是後世為官者的典範。但在包拯的查案過程中,人們往往忽視了他的幾個得力助手,出謀劃策的師爺公孫策,保護他安全的展昭,以及王朝馬漢、張龍趙虎四位衙役,為民伸冤是他們的工作,也更是憑藉這一切良心舉動,讓他們成為了後世人敬仰的對象。
  • 公孫策跟隨包拯多年,他犯了什麼錯,包拯竟要斬殺他?
    說起我國歷史上的大清官,人們就會想到北宋包拯。包拯為官數十載,從未辦過一件冤假錯案,因此被百姓稱為包青天。
  • 包拯真的斷了那麼多的奇案嗎?大家可能被騙了
    那麼很多人就要問了,曲藝裡面演繹的包拯真的有那麼厲害嗎?歷史上真的有包拯這個人嗎?包拯存在,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歷史上記載的,和曲藝裡演繹的卻有很大差異。
  • 包拯的臉是怎麼黑的?為什麼額頭上還有個月牙?
    包拯畫像,是不是和想像的不一樣包拯從官的時候彈劾了很多說得上名字的皇親國戚,比如說張堯佐便是一個,他是宋仁宗的國丈,也就是宋仁宗的老丈人。他先是好言相勸,說宋仁宗即位三十年沒有做過失道敗德的事情,但是這幾年之中卻讓人議論紛紛,這都是因為重用張堯佐的緣故。包拯還很注意談話技巧,他說這都不是宋仁宗的問題,而是因為這些大臣不能夠忠言,反而是阿諛奉承,這才導致了宋仁宗陷於不義。隨後宋仁宗也是罷免了張堯佐的官位,其實這個張堯佐倒是沒有做什麼十惡不赦的事情,但是因為是外戚,包拯總是想著辦法阻攔他升官發財,也算是為國擔憂了。
  • 公孫策作為包拯的得力助手 包拯為什麼要殺公孫策
    原來在一次南巡中,包拯遇到了一件命案,而就在案件調查過程中,包拯卻一再遭人刺殺,這個刺殺他的人叫江龍,還口口聲聲是為了弟弟報仇,他的弟弟就是以前被包拯斬殺的惡霸
  • 一向鐵面無私的包拯,為何拿柴文意沒辦法?他的背景有多強大?
    在歷史上,有不少有名的人物流芳百世,他們的出現對社會的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一個好官對於百姓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畢竟百姓的利益也關乎到一個國家的命運,接下來要說到的這個好官想必大家應該都不會陌生。包拯是出了名的鐵面無私,他站在正義的一方,即使是自己家裡人犯了法,他也同樣秉公執法,大義滅親,因此包拯對達官貴族一樣不留情面,不少王公貴族、貪官汙吏都死於包拯的鍘刀下。宋仁宗賜給包拯青天三鍘刀,又名御鍘三刀,御鍘三刀在此即如同當今萬歲親臨,三口鍘刀皆可先斬後奏。
  • 公孫策被稱再世諸葛,包拯為何把他推上虎頭鍘問斬?原因很無奈
    當然,公孫策雖然是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但赴入仕途後屢屢碰壁,最後幸運地遇到了伯樂包拯。包拯對他器重有加,封其為開封府六品主簿,視他和展昭為左膀右臂。據悉,宋仁宗時陳州遇到了旱災,而當地官員卻私吞賑災銀兩,皇帝聽聞後很是憤怒,命包拯前去調查整治,並給了他特權——「御札三道」。
  • 包拯死後,展昭一夜神秘消失,包拯臨死前究竟對他說了什麼?
    這些人都是人中豪傑,武藝高強,幫助包拯破掉了眾多奇案,不過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包拯也有退休的時候,壽命也終究有限,包拯死後,展昭一夜神秘消失,包拯臨死前究竟對他說了什麼?
  • 真實的包拯是什麼樣的人
    大家都稱之為包青天或者包黑炭,經常出現在影視劇中,大家的的印象就是,清官,大清官,鐵面無私,破案高手,文曲星下凡,等等還有很多,但影視劇畢竟是影視劇,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今天小編就結合歷史記載和大家聊一聊這位歷史上的大清官,包拯首先,歷史上根本沒有記載包拯有斬殺過任何皇親國戚,這就沒有了所謂的影視劇中的鍘美案和狸貓換太子,不過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
  • 一代清官包拯去世後,手下4大侍衛張龍趙虎王朝馬漢,結局如何?
    推薦語:無論生活在哪個時代裡面,我們都會遇到貪官和清官,前者為了自己的利益去傷害老百姓,而後者為了保護老百姓和那些惡勢力在不斷的對抗著。我們真心希望這個世界不要有貪官的存在,可是只要有人會被利益所迷惑,那麼就一定會有貪官的存在,這些是我們人為沒有辦法去改變和消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