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策堪比包拯的諸葛亮,包公為何要把他推上虎頭鍘,原因很無奈

2021-02-23 全集閱讀免費

一提到包拯的大名,大家都會想到公正嚴明、執法如山的形象,再加上包公臉黑,額頭上的月牙標誌,「包青天」的形象立馬就會在腦海中呈現。

在有關包拯的影視劇中,他身邊一直有兩個得力助手:一個是武力超群的展昭;另一個則是博學多才的公孫策。

不論是包拯與展昭還是公孫策與包拯,他們三個人都是分不開的。展昭相當於包拯的保鏢,而公孫策則相當於包拯的諸葛亮。

公孫策有三個優點:博學多才、足智多謀再加上醫術高明,甚至有「再世諸葛」的雅號。公孫策作為包拯的助手,很得包拯的器重,包拯將他與展昭同時視為自己的左膀右臂。

但是,有一次包拯差點將公孫策推上了虎頭鍘,這其中又有什麼故事呢?

原來,一次包拯南巡時,發現太湖湖面有浮屍。出了人命案子,作為斷案出身的包拯自然是要一查到底。但是這一查就讓兇犯著急了,原來這屍體正是水匪混江龍殺人留下的,而這個案子隨著勘察的深入,竟然牽連出一起父女相認的故事。

原來,和包拯一起查案的巡撫正是殺人兇手混江龍。他因為兄弟當年被包拯判處死刑,自己一直想要報仇,便殺了當地的劉巡撫,而自己則穿上了巡撫的衣服,潛伏在包拯身邊企圖伺機下手。但是,這個假巡撫的身份很快便被公孫策識破,於是便有了一場打鬥,可是包拯身邊有展昭,混江龍不敵只能逃跑,留下自己的乾女兒孟如意斷後,孟如意自然也不是展昭的對手,很快便被活捉了。

在搜查女刺客的贓物時,公孫策發現了一件非常不尋常的東西——一枚自己十分熟悉的手鐲。

原來,公孫策當年被人追殺,走投無路只能帶著女兒跳崖。幸運的是公孫策被包拯所救,但是自己女兒一直是生死不明。

而公孫策的女兒手上帶著一枚手鐲,這是他們父女相認的唯一證據。現在這枚手鐲在女刺客的手上,這讓公孫策是萬分感慨,一是很可能女兒還活著;另一方面,如果女兒就是女刺客,刺殺朝廷命官也是難逃一死了。

公孫策到牢中與女刺客一番交談,發現她真是自己的女兒,父女兩含淚相認,後來公孫策便私放了她。

女兒雖然走了,但公孫策的下場可就不好過了。私放殺人犯那是重罪,公孫策決定向包大人坦白一切,自己承擔一切罪責,請求包拯將自己打入大牢,公正判決。

其實公孫策的私心常人也能理解,作為父母,他期望能一命抵一命,來替女兒頂替殺人犯的罪名。

包公的執法嚴明那是世人皆知的,雖然他也想放公孫策一次,但是大宋的律法不允許。只能「揮淚斬馬謖」。

相關焦點

  • 「再世諸葛」公孫策,為何被包拯推上虎頭鍘問斬?原因令人無奈
    他的生平事跡,可謂是後世為官者的典範。但在包拯的查案過程中,人們往往忽視了他的幾個得力助手,出謀劃策的師爺公孫策,保護他安全的展昭,以及王朝馬漢、張龍趙虎四位衙役,為民伸冤是他們的工作,也更是憑藉這一切良心舉動,讓他們成為了後世人敬仰的對象。按理來說,足智多謀的公孫策應該算得上是包拯的軍師,也是包拯的摯友,最後緣何命喪包拯發明的虎頭鍘呢?
  • 公孫策被稱再世諸葛,包拯為何把他推上虎頭鍘問斬?原因很無奈
    這次「御札三道」在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包拯便找公孫策商量怎麼辦?公孫策頭腦一轉,想出了一個好主意。他建議把「御札三道」具體落實在刑法上,可變成「御鍘三刀」。隨及,公孫策趕緊畫了龍、虎、狗三幅鍘刀的畫,拿給包拯看。
  • 包拯視公孫策和展昭為左膀右臂,為何卻把公孫策推上虎頭鍘問斬?
    這次「御札三道」在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包拯便找公孫策商量怎麼辦?公孫策頭腦一轉,想出了一個好主意。他建議把「御札三道」具體落實在刑法上,可變成「御鍘三刀」。隨及,公孫策趕緊畫了龍、虎、狗三幅鍘刀的畫,拿給包拯看。
  • 沒有虎頭鍘和尚方寶劍的包公,你還愛他麼?
    裡面的包拯是怎樣查案的?故事中包拯假扮閻王審郭槐,這種法律手段在古代可能用上嗎?沒有「狸貓換太子」。就算有「狸貓換太子」,在包公出仕之前,劉太后、李太后也已經都壽終正寢,實在輪不著包公來審案。                                                                 沒有一張看起來鐵面無私的臉沒有一彎月牙象徵光明是個平常的中產階級宅男並沒有嫂子撫養長大的感人故事沒有虎頭鍘也沒有尚方寶劍甚至沒有公孫策也沒有諸多奇案
  • 包拯為何要狠心殺了公孫策?原因令人尷尬
    其實像公孫策這樣的讀書人,原本也可以像包拯一樣,參加科舉考試求得功名,然後謀得一官半職,最後成為地方上的官員,造福一方。而從公孫策在小說或者影視劇裡面的表現來看,他的智謀完全是可以勝任的。但是為什麼要偏偏留在包拯的身邊做一個小小的書吏呢?這裡面恐怕只有公孫策自己才清楚了,也許就是被包拯的人格魅力所欽佩折服。
  • 他是狗頭鍘的發明者,卻親手把自己送上了狗頭鍘,名字聽著很耳熟
    包拯是史上有名的清官,廉潔公正、鐵面無私、不附權貴、敢於為百姓申不平,因此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包拯去世後,後世也是將其奉為神明,在民間關於包拯判案的故事也非常多。《合同文字記》和《三現身包龍圖斷冤》是最早的宋人創作的包拯斷案故事,到元朝時,政治黑暗,百姓渴望出現清官,因此元雜曲裡大量包公戲就流傳下來了。
  • 包拯的「龍頭鍘」鍘過幾個皇親國戚?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江湖豪傑來相助……」1994年《包青天》橫空出世,憑藉精彩的劇情和演員精湛的演技,頓時火遍兩岸三地,多次奪得各大衛視的收視冠軍,這不神劇是我們八零後這些叔叔大爺們的美好回憶,每當一個案情結局包拯要開鍘時,那感覺別提多激動了,但是現在有個問題一直在想,包青天有三口鍘刀,鍘了不少壞人,那「龍頭鍘」到底鍘過幾個人?
  • 包拯一生正直忠義,為何執意要斬公孫策?看看展昭當時做了什麼
    包拯一生忠義,哪怕是素味蒙面的寡婦有難,他也會全力相助,為其討回一個公道。為何公孫策有難之時,他卻一定要狠心含淚斬殺公孫策呢?  公孫策知道此事後,認為此案牽連甚廣,御札三道根本不夠用,因為皇帝下的是口諭,所以公孫策將「御札三道」改為「御鍘三刀」,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龍頭鍘、虎頭鍘、狗頭鍘」,這樣一來,便巧妙的獲得了由皇帝許諾的生殺大權。
  • 他是包拯搭檔,狗頭鍘的發明者,卻因徇私差點死在狗頭鍘之下
    在這些人的幫助下,包拯才破獲了一起起冤假錯案。而在包拯身邊的這些人中,對包拯幫助最大的,便是師爺公孫策。包拯與公孫策小說中的公孫策雖然屢試不第,但卻博學多才。不僅熟讀儒家經典,而且懂醫術,他心思縝密,為人善良,又足智多謀,人稱再世諸葛。除此之外,公孫策還是一個優秀的發明家。在審郭淮時,他發明了刑具杏花雨。後來在包拯的要求下,他又發明了龍、虎、狗三鍘刀。
  • 包青天中的「龍頭鍘」究竟能不能鍘人?
    包公暗示師爺公孫策,以「札」字當「鍘」字,設計出龍、虎、狗三口銅鍘。包公第二天向宋仁宗展示,奏請「如有犯法者,各按品級行法」,宋仁宗居然「龍顏大喜,稱羨包公「奇才巧思」。想想包青天的黑臉和滲人的龍頭鍘讓那些平日裡無法無天的王公貴族也收斂了不少。第一個被龍頭鍘鍘過的人狗頭鍘和虎頭鍘都鍘過不少壞人,那龍頭鍘鍘過誰呢?龍頭鍘鍘的是皇親國戚,王子王孫,這口鍘刀輕易不出手,一出手就是大手筆,細細看來真有幾個不長眼的人偏要去試試那龍頭鍘,第一個就是安樂侯龐昱。
  • 他發明了狗頭鍘,又親手將自己送上了狗頭鍘,他的名字都很耳熟
    一部《包公案》,一部《三俠五義》可謂是將包青天「鐵面無私」的形象深深印刻在了大家的心中。雖然《三俠五義》和《包公案》是小說,但是卻將包拯的形象還原的很好,在歷史上的包拯也是一個真正的大清官,而且還是一個視「官銜」為糞土的大清官。包拯出生於宋真宗鹹平二年(999年),並於宋仁宗天聖五年(1027年)考中進士。
  • 【經典賞析】《七俠五義》之一「包公鍘國舅」(第六集)大結局
    「包公鍘國舅」(第三集) 請看04月06日歷史消息【經典賞析】:《七俠五義》之一「包公鍘國舅」(第四集) 請看04月13日歷史消息【經典賞析】:《七俠五義》之一「包公鍘國舅」(第五集) 請看04月20日歷史消息內容簡介:上集說到包拯一行來到陳州放糧,國舅龐昱怕罪行暴露,僱傭殺手企圖除掉包拯,卻被南俠展昭發現。
  • 包拯的臉並不黑的,展昭也並不存在,公孫策怎麼去世的?
    歷史上著名的神探,一個是狄仁傑,一個是包拯。他倆都是斷案奇才,堪比西方福爾摩斯和柯南。我們對他們的了解大多數都是在電影或者電視劇中,那麼包拯真的像熒幕中說的那樣有那麼多人追隨他,他是一個月牙黑臉的形象嗎?
  • 包拯當堂用龍頭鍘、虎頭鍘或狗頭鍘鍘人,歷史上可能發生嗎?
    包拯當堂用龍頭鍘、虎頭鍘或狗頭鍘鍘人是電視劇裡的情節,在現實生活中根本不可能發生。為什麼這麼說呢?
  • 包青天有三口鍘刀,鍘過不少的壞人,而龍頭鍘就用過一次
    當然了其實在歷史上並沒有這三口鍘刀的事情。而這個情節則是在小說當中出現過。而這三口鍘刀的由來,則跟一個人相關。這個人就是公孫策。其實原本的時候皇帝傳來的口諭不過是御札三道,後來到了包拯這裡就成了三口鍘刀。那麼公孫策之所以這樣做,也是為了幫助包拯。 我們也知道當初包拯為了查國舅,然而國舅是皇親國戚。沒有尚方寶劍,是根本動不了他的。而仁宗為了幫助包拯,便賜予御札三道。
  • 公孫策作為包拯的得力助手 包拯為什麼要殺公孫策
    原來在一次南巡中,包拯遇到了一件命案,而就在案件調查過程中,包拯卻一再遭人刺殺,這個刺殺他的人叫江龍,還口口聲聲是為了弟弟報仇,他的弟弟就是以前被包拯斬殺的惡霸
  • 連包拯都不敢鍘的柴文意,背景到底有多強?宋朝皇室也沒人敢惹
    包拯,北宋名臣,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清官。包拯此人處事廉潔公正、性格剛毅,不隨意攀附權貴,處理事情鐵面無私並且英明決斷,替老百姓著想,敢於抱不平,因此有「包青天」及「包公」之稱號。由於包拯剛正不阿,是一個難得的好官,因此後世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奎星轉世。因為民間相傳包拯是黑面形象,因此他被稱為「包青天」。
  •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包拯
    聽這幾句歌詞想必大家就知道今天要講的是誰了,沒錯,這個腦門上長著月牙的大黑臉包公,包青天,他可算得上是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人物之一了,連帶他身邊的工作人員,展昭公孫策,張龍趙虎王朝馬漢那都可謂是家喻戶曉。包龍圖嫉惡如仇斷案如神的故事,在民間更是代代流傳至今。那麼,歷史上的包公真的像戲劇小說裡那樣嗎?
  • 開封有個包公祠 —《懷古之旅》82
    在中國歷史上,英雄輩出,代不乏人,其中功勳卓著過於包拯者,亦不在少數,而在民間影響上唯其獨領風騷,怪乎?不怪也!民盼清官也!包拯去世後,歷代開封人民都為他修建包公祠。據《汴梁遺蹟志》載:「包拯希仁嘗尹開封,有異政,厥後汴人思之,立祠於府治廳事北。」最初的包公祠,據說建於開封府內,於府衙內建祠,這是絕無僅有的。僅北宋一朝開封府尹就近二百位,唯包拯獨享殊榮,可見他深得民心,深孚眾望。
  • 公孫策跟隨包拯多年,他犯了什麼錯,包拯竟要斬殺他?
    而包拯能得到這個榮譽,除了他高超的辦案能力外,還在於他的鐵面無私。別說當朝駙馬,就是連自己的親侄子犯了案,他都嚴懲不貸。所以,當多年的老助手公孫策也觸碰他的底線時,包拯也毫不留情的對公孫策進行了宣判。那公孫策又是犯了什麼案呢?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說一下。    在真實的歷史上,包拯確有其人,但展昭和公孫策就是文學家筆下的虛擬人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