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被割掉舌頭,農夫去報官,包拯:回去殺了牛,第二天兇手就落網

2021-01-09 歷史文社

相信很多人對包拯的名字並不陌生,民間還流傳著不少關於他的故事。包拯是北宋的名臣,因為人剛正不阿、不附權貴、廉潔公正、鐵面無私而聞名於世。他英明決斷,敢於替老百姓伸張正義,打抱不平,故被稱為「包青天」、「包公」。後世奉他為神明,甚至認為他是奎星轉世,非常崇拜他,還修建了包公祠來紀念他。

包拯已經成了清官的代名詞,以及清廉的象徵。傳說他非常聰明,斷案有一套獨特的方法,比如說著名的「牛舌案」。

宋仁宗天聖五年,28歲的包拯考中進士,被授任大理評事,出任建昌縣知縣。由於不放心家中年邁的父母,包拯便請求朝廷安排自己在老家合肥附近做官,於是改授和州監稅。但父母還是不想兒子離得太遠,包拯便辭去了官職,專心回家贍養父母。幾年後,父母先後離世,他就在雙親的墓旁修了一個草廬守喪,直到期滿他還願意離開。鄉親們多次來勸說包拯,他才赴京聽選。從這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孝順、重情義的人。景祐四年,包拯被任命為天長縣知縣,「牛舌案」就是在這裡發生的。

一天,包拯正在處理公務。突然,有人到縣衙門口擊鼓鳴冤,他立即讓手下請擊鼓的人到公堂。原來啊,擊鼓的人是一位農民。他一見到包拯便跪下,邊哭邊喊著:「包大人,請您為草民做主啊!」包拯回答道:「你有什麼冤屈儘管說,我會為你做主的。」農民接著說:「昨天下午我趕著牛到地裡幹活,晚上的時候還給它餵了草料。可當草民今天早上準備去牽牛到地裡幹活時,卻發現牛的口中血流不止,它的舌頭不知道被哪個黑心腸的人給割了!所以,草民才來官府報案。」

聽完,包拯讓農民回去把牛殺了,然後把牛肉賣掉。農民嚇了一大跳,因為朝廷為了保護農業生產,明確規定老百姓不能隨意殺死耕牛,也就是說殺耕牛是犯法的。沒了耕牛,大不了餓肚子,可這殺牛是要被殺頭的,農民自然不敢殺牛了。包拯安慰他說:「我讓你怎麼做,你就怎麼做。出了什麼差錯,我負責。」

雖然不明白包拯為什麼讓自己回去殺牛,但有了他的保證,農民聽了他的話,回去偷偷殺了牛,然後把牛肉拿去賣錢。沒過多久,一個無賴就到縣衙擊鼓告狀,說有人偷偷殺耕牛,還把牛肉拿去賣錢。包拯一聽,就知道眼前這人是兇手了。因為無賴看農民不僅沒有因殺掉耕牛而遭到處罰,反而還把牛肉拿去換錢,他不甘心,便來報官,沒想到這是一個圈套,偷雞不成蝕把米。

後來,包拯以故意殺耕牛罪斬殺了那個無賴,農民無罪。由於無賴平日裡喜歡為非作歹,欺男霸女,因此他被處置後老百姓無不拍手稱快,包拯也因為此案而名揚天長縣。

相關焦點

  • 老農的牛半夜被人割掉了舌頭,包拯說:把牛殺了,小偷自會來自首
    此案發生於包拯任天長縣縣令的一年秋天,此時正是農忙時節,家家戶戶都忙於在田裡收割莊稼。而這天,正當包拯在大堂辦理繁忙的公務時,卻忽然有人在大堂外擊鼓喊冤。包拯命人出去一看,原來是一個農夫在此擊鼓鳴冤。升公堂後,農夫向包拯遞上了一個牛舌,聲稱自己的耕牛被人割掉了舌頭。要知道,被割掉舌頭的牛將無法進食,只能是等死的結局。
  • 一老農的牛被人割了舌頭,包拯:回去把牛殺了,兇手自會前來投案
    ,並請求在合肥附近任職,但包拯的父母又捨不得這個兒子離得太遠,包拯就乾脆辭掉了官職,回家贍養父母去了。 後來包拯的父母去世,包拯又守完喪,父老鄉親都得到過包拯的幫助,認為包拯大有才能,斷不可埋沒,就勸他繼續去做官,包拯並赴京聽選,獲授天長知縣。
  • 農民報案:我家牛的舌頭被人割了!包拯:你宰了牛,小偷自然自首
    而包拯不敢怠慢,趕緊升堂辦案。老農民表現,昨天自己正準備餵牛,卻發現自家老黃牛的嘴裡血淋淋的,就是不肯吃東西。結果打開嘴一看,牛的舌頭居然沒了。要知道,耕牛可是農民的命根。在沒有拖拉機的年代,農民只能依靠老牛的畜力來犁地。如今牛的舌頭沒了,吃不了草料,也活不了幾日了。如果牛死了,老農可吃不了兜著走了。這是為啥呢?
  • 北宋時期,看包拯如何巧破耕牛丟舌案?眾人驚呼:妙哉
    在過了一段時間,包拯則是被朝廷安排到了建昌縣,讓他去擔任知縣。但是因為包拯的父母年齡都不小了,需要人照顧,所以包拯就沒辦法去。 一直等到自己的父母都去世以後,把父母的後世全都處理完,自己才接受了朝廷的分配。這個時候包拯就擔任了天長縣的知縣 。
  • 牛舌被人偷割,農民找包拯報案,包拯:把牛殺掉,兇手就現形了
    農民有一天,包拯正在縣衙工作,突然有人擊鼓報案。包拯讓人將來人接入內堂,問他發生了何事。來報案的是當地一位農民,他說自己的牛被人無故割去了舌頭,特請官府捉拿盜賊。包拯問農民是否與人結怨,有無懷疑對象。包拯說:「此事我了解了,你回家後將牛偷偷殺掉,然後把牛肉拿到集市上賣掉,賊人自然便出來了!」農民雖然心疼自己的牛,但出於對包大人的信任,便在當天晚上殺掉了自己的牛,然後第二天一大早到集市上賣牛肉。由於農民的牛肉是新鮮的,所以當天購買的人很多,圍觀的群眾也不少。而就在圍觀的人群中,有一人看著忙碌的農民,陰險地笑了笑。
  • 農夫說自己牛舌頭被割了,包拯為何說把牛宰了,小偷就會來自首?
    現今,流傳有許多語錄,說的都是包拯如何之英明蓋世,斷事如神,能在短時間內破解諸多難案奇案,且這些事隨著人們嘴巴之流傳,一傳十,十傳百,便大變了模樣,將包拯說得不是了一個人——而是一個神。笑話,世間哪有什麼神呢?只不過是他們能縱覽全局,站在大的角度看問題罷了。諸葛亮是如此,劉伯溫照樣如此。本文說一樁趣事,也是北宋年間的奇案。
  • 開封府傳奇——「黑臉」包拯
    說到包拯大家首先會想到的一件事情,那就是他辦案非常的厲害。小編在電視劇中了解到的包拯他是一個辦案高手,每一次無論在哪裡遇見,多麼難的案子或者是多麼離奇的殺人案,只要包拯去查那一定會水落石出。包拯在古代好比就是如今的神探,任何事情在他的眼裡都能夠被洞察。
  • 包拯真有文學作品中說的那麼神嗎?
    有人聲稱,現在流傳的包公故事,拋去情節重複的那些,只餘下五十多個。即便這剩下的故事大多也與包拯無關,是後人在創作時將別人的故事挪到了包拯頭上。總之,經過一些學者的篩選,包拯唯一拿得出手的案子只有「割牛舌」一案。
  • 鐵麵包拯智判奇案,僅用一招便讓罪犯自投羅網
    包龍圖包拯述包公智斷割牛舌案包拯擔任天長知縣期間,發生了一件怪案。一個農民急急匆匆地趕到縣衙,他向縣衙門口的工作人員說到他家牛要沒啦。聽完農民的話,工作人員趕緊將農民帶入府衙,包拯親自接待了他。農民向包拯說到:「我家的牛被人用割掉了舌頭,這下該怎麼辦啊,希望包大人為小民主持公道?農民邊說並遞上一個布包給旁邊的工作人員,打開查看裡面的確有被割下來的牛舌包拯安撫農民道:「你回去把牛殺了吧」。農民有點懵逼,用疑惑的神情看向包拯。需知在大宋私自殺牛販賣是違法行為。
  • 歷史上的包拯真的是斷案如神中國福爾摩斯嗎?
    歷史上記載的包拯破案,確實有幾個,其中一個還算有點智慧:據說包拯有一天接到一位老農的報案,說自己家的牛被人割了舌頭,包拯問,有沒有什麼可疑的人?老農想了半天也沒想出來。我們可能不了解,牛割了舌頭是沒有辦法繼續幹農活的,甚至會死亡,所以,這頭牛已經是沒有任何價值了。於是包拯說,既然你沒有能指出的嫌疑人,那就回去吧,牛也不能幹活了,就殺掉吃了吧!
  • 包拯在門上貼對聯,書生對出下聯,包拯:兇手就是他
    包拯在門上貼對聯,書生對出下聯,包拯:兇手就是他文/歷史大講廊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會有一些為人民誠心誠意辦事的好官,他們做到了,在其位謀其職,一直堅守著自己的責任,所以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而今天小編要為大家講的這位主人公,他也是一位一心為民的好官,他斷案如神,
  • 定國公設計包拯於死地,只因他兒子被殺,兇手是展昭嗎
    王丞相此時趕至開封府,這玉輝怎麼又被展昭殺了?包拯相信展昭不會殺人,至於兇手案發在定國公府自己並無權限查辦,可是面對如今緊張的形式,南宮權又認定展昭是殺子兇手,該如何處置得請相爺裁奪,王丞相反問能否確定南宮玉輝就是玉蝴蝶,公孫策搶答確實如此,兩人一唱一和包拯遲疑又插不上話,最後的結果就是展昭殺玉輝不重要了,姦殺太師侍妾的兇手原本就是死罪,南宮權若要追究自有丞相本人擔待,至於太師那邊,兇手已死他還追究什麼?相爺便命公孫策結案吧!
  • 包拯——是誰把我刷黑的?
    事情是這樣的:一戶人家的牛舌被割了,牛的主人來縣衙報案。包大人二話不說,直接吩咐主人回家把牛殺了。沒過多久,就有人來狀告牛主人,說它私宰耕牛,這在當時是犯法的。機智過人的包大人當即就把這個告狀的人抓了起來,就是他割了牛的舌頭,不然不會狗拿耗子多管閒事,那人居然自己還承認了。包大人就這樣輕鬆的完成了他職業生涯的第一份工作。
  • 牛年之「牛」文,「牛」詩,「牛」對聯
    我醞釀了好久,想寫一篇牛年說牛文,但遲遲不敢下筆,因為要想把它說好說透,方方面面,恐怕得洋洋萬言,想來想去,未曾開頭,於是只用掛一漏萬的方法,摘取其中一點寫一寫,以饗讀者。至於對那老鼠的厭惡,以至憎恨,是在我童年時,即那個艱苦的年代,老鼠專門跟人作對,破壞人的生活,甚至危及人的生命。所以不光我,恐怕所有的人都恨之入骨,才有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結果。
  • 職場、情場的牛及牛脾氣討喜嗎?
    但古代傳說中,牛可是以粗心、馬虎的面目來到人間的。古時,牛是玉帝殿前的差役,時常往返於天宮和大地之間。當時人間寸草不生,大地光禿禿的,玉帝欲派神帶點母草籽給人間,把人間打扮得漂亮些,便問殿下眾神誰願去人間撒草種。 「玉帝,我願去人間撒草種。」牛自告奮勇地說。「你是個粗心大意的傢伙,恐怕不行吧。」玉帝有些不放心。
  • 再窮不殺耕地牛!農村養肉牛賣卻是常事,為何牛失去了耕種價值
    農具不發達,牛成為生產主力農村很多老人都會說「再窮不殺耕地牛(一些地方也說是『跪地牛』)」,就是說,這家人再怎麼揭不開鍋,日子再怎麼過不下去也不會狠心殺掉自家耕地的牛。這句話說的不單是對給人類耕地勞作的牛不舍的情感,其實也是突出了牛在以前農村的作用之大。農村最不缺的就是土地,沒有錢可以,但是不能沒有糧食,畢竟錢是不可以直接填飽肚子的。
  • 生肖牛的來歷:屬牛的朋友注意看,原來牛是這樣排上十二生肖的!
    就十二生肖而言,論忠誠無疑是狗,典型的狗腿子;論才幹則必是巨龍,能飛能遁,能吞雲吐霧;論忠誠老實則只有牛,因此有個後來的名言:俯首甘為孺子牛。比喻牛一心只會勤勤懇懇地為人民耕耘和服務,從不顧及個人感受。但關於老牛是怎樣變成十二生肖的,大家知道嗎?讓我們向下看吧!
  • 「牛」是怎麼死的?這段寫得太好了!
    當今社會,網絡發達,交通方便,隨之而來的各樣言語都有,時不時冒出新單詞,然而《聖經》卻教導我們要謹言慎行:「舌頭就是火,在我們百體中,舌頭是個罪惡的世界,能汙穢全身,也能把生命的輪子點起來,並且是從地獄裡點著的。」雅3:6牛耕田回來,躺在欄裡,疲憊不堪地喘著粗氣,狗跑過來看它。「唉,老朋友,我實在太累了。」牛訴著苦,「明兒個我真想歇一天。」
  • 歷史上真實的包拯,和民間傳說的包青天是同一個人嗎?
    斷案如神,作官清廉於是有人來報告,說有人私自殺牛。包拯對這個人說:「你為何割了人家牛舌又來告他?」盜竊者只好認罪。2、改變訴訟程序,讓百姓有說話的地方包拯此後幾經升遷和調任,後任開封知府。在京城任知府,史載包拯治事剛強,貴戚、宦官懼怕他,行為都有收斂。包拯還十分嚴肅,人們把見到包拯笑臉,當作黃河變清那樣難。也許這就是「黑臉包公」說法的直接來源吧。按開封府老規定,到衙門訴訟的百姓,不能走到大堂階下。包拯改變做法,打開正門,人們可走到堂前陳述是非。
  • HAPPY 牛 YEAR!博物館的牛,到底有多牛?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牛不僅是農事生產的得力助手,更有著吉祥的象徵,寓意五穀豐登、國泰民安。牛,勤勤懇懇,甘於奉獻,踏實穩重的品格,也為世人所推崇。正是出於對牛的喜愛,古人以牛為原型,創作出不勝枚舉、姿態萬千的「牛文物」。牛年話牛,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那些藏在博物館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