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擊鼓鳴冤真的行得通嗎?答案實在讓人失望

2021-02-23 秀瀆

首先非常感謝小可愛們茫茫網際網路中點開這篇文章,,這是小編的榮幸,這裡每天都會給大家分享精彩的東西,希望你們會喜歡,別忘了點擊 上方藍色字體「秀瀆」關注轉發呦                                                                              

古代的法制不健全,所以案件的審理過程中存在較多不公正的地方。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關於古代訴訟的那點事。

在古裝劇裡我們經常見到這樣的橋段:

老百姓聚集在衙門前,當頭一人用鼓槌擂響鳴冤鼓,青天大老爺升堂審案。這樣的情節看得多了,觀眾難免會有這樣的認知,那就是在古代但凡訴訟就必須擊鼓鳴冤。實際上,這樣的情況實屬特例,衙門口的鼓其作用並不是用於擊鼓鳴冤的。

既然不是用來伸冤的,那衙門口的鼓又起到怎樣的作用呢?

說起來,衙門前擺設的鼓其實是用來宣告縣官下班的,和學校裡的下課鈴有異曲同工之妙。老百姓聽到衙門口的鼓響了,就知道今天辦案的時間過了,如果想要訴訟明日請早。直到明清時期,才有老百姓將此鼓用於伸冤,不過卻純屬罕見現象。

正常的伸冤,只需寫好訴狀,然後交到衙門裡即可。只有遇到突發案情,來不及寫狀紙時,老百姓才會擊鼓,而擊鼓的目的也未必是鳴冤。縣以上的州、省、道,通常都設有登聞鼓,如果老百姓有重大冤情,通過正常流程無法伸冤時,便會來到上級部門訴求昭雪,不過,擊鼓的情況亦不多見。

清朝中期,許多老百姓越級上訪時都會採用攔車伸冤的方式,不過這種攔車伸冤通常會影響公務。為了正規化越級上訪流程,朝廷規定越級上訪不得攔車,如有重大情況可擊鼓鳴冤。

在電視劇裡,我們有時還會看到這樣的橋段:

某個婦女在衙門前上訪,哭得悲天蹌地令人動容。實際上,這種情況在古代發生的概率也不大。正常來說,不論是「告狀」還是「告發」都是男人的事,女性並無訴權。倘若女性作為原告,狀告丈夫、公婆,那麼她必須要請一位宗族裡的男性長輩陪同參與。像影視作品裡婦女獨自訴訟的情況,歷史上是極其少見的。

古代的「升堂」或「開堂」,與現在法院開庭差不多。縣令除了擔任一縣的政治一把手之外,還兼任法官的職能。而且,在一場古代訴訟中,基層縣令審案是不受監察的,除非有上級下巡,否則審案的流程由縣令一人說了算。在當今社會,案件調查取證審理過程中是絕對不可使用刑罰的,但在古代卻並無此限制。古代的刑偵手段相當有限,所以最主要的證據就是口供。為了讓嫌疑人儘快招供,所以古代司法機構往往會用刑。

那麼,古代縣官審案時,最常使用的刑罰是什麼呢?

古代最常用的刑罰為「笞刑」,是用木板和竹條抽犯人的後背、臀部和腿部。我們在古裝劇裡看到的「打板子」,就是一種笞刑。雖然這種刑罰的程度比較輕,但同樣屬於肉刑。所以在新時代到來以後,這種刑罰便隨即退出歷史舞臺了。

前面說過,基層縣令在審案過程中是不受監察的。但是,在縣官審案的過程中,卻允許無關的老百姓進行旁聽。從某種意義上來看,這些旁聽的老百姓,同樣起到了監督的作用。與現在審理案件不同的是,古代的審案完全是由縣官一人說了算的,加上從前的刑律並不完善,所以判案事不會嚴絲合縫地遵照例律,也會考慮到當地的關係、人情甚至文化。

對於一些小型案件,縣官未必會在公堂審理,有時也會設在當事人居住的地方。現在流行的「炕上法庭」,實際上頗有古代之遺風。一般來說,古代的案件都會當庭宣判,而一些較為複雜的案件則會酌情推遲宣判的時間,最多要數日後才能公布結果。

如果老百姓無法在審理中滿足訴求,又該怎麼辦呢?

這時,老百姓就可以找上分巡道或知府,越級上訪。這樣,檢查、監察才會進入到司法流程。可以說,分巡道和知府就是古代的檢察官。

正式意義上的檢查制度出現於1906年,當時為了維持封建統治,慈禧派遣端方等公使前往日本、歐美各國進行考察,擬定了一套《大理院審判編制法》和《各級審判廳試辦章程》,較為系統地借鑑了日本、德國等在法治上相對先進的國家。

只不過,此時的晚清早已是秋後的螞蚱,況且其腐敗的根源在於封建統治。因此,即便修改了「官制」,對於晚清衰敗的進程也於事無補。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網站上部分文章為轉載,並不用於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儘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END-

感謝大家的閱讀,你的閱讀是對小編的鼓勵,如果覺得文章還不錯的話,小手輕移點一下右下角,點「 在 看 」,謝謝對小編的支持,小編一定每天給你們帶來更多資訊。

                                   

相關焦點

  • 古代「擊鼓鳴冤」,擊的是什麼鼓?有哪些著名故事?
    古裝劇影視作品中經常出現這樣的橋段,某人因遭到冤屈,無奈之下只好跑到衙門門口拿起鼓槌,用力擊鼓,大喊冤枉,而後劇中的「青天大老爺」就會聞聲升衙,秉公直斷。那麼這種鼓是真實存在的?還是影視編劇杜撰的呢?答案是:真的有這種鼓,這種鼓還有一個專用名詞—登聞鼓。那麼登聞鼓是如何產生的?
  • 可以攔住轎子鳴冤擊鼓嗎?
    包拯,字希仁,是廬州合肥人,也就是現在的安徽合肥的肥東地區。想必大家對包拯並不陌生吧,雖然大家都是通過電視劇了解的包拯,電視劇也有一部分是假的,由改編而來,但也是有歷史依據的。從總的來看,還是有幾分相似。包拯是一個鐵面無私,剛正不阿,不貪不腐的官員,這是毋庸置疑的。
  • 《知否》:原著中顧廷燁被流放,明蘭擊鼓鳴冤,報復小秦氏
    原本明蘭已經把康姨媽關進慎刑司了,但是在後來康姨媽竟然被人放出來了。本以為她已經改過自新了,但是她死心不改,陷害明蘭不成,最後被人當場刺殺。康姨媽領盒飯後,小秦氏便沒了幫手,為了不讓顧廷燁好過,直接把他告到了御前。皇上迫於輿論的壓力,只能把顧廷燁關進大牢。而顧廷燁為了不拖累明蘭,提出和她和離。
  • 顧廷燁入獄要和離,明蘭為挽救婚姻,穿誥命服擊鼓3日後暈厥?
    顧廷燁入獄要和離,明蘭為挽救婚姻,穿誥命服擊鼓3日後暈厥?《知否》的劇情越來越精彩了,明蘭和顧廷燁大婚之後,她的聰慧和伶俐逐漸顯露,不僅鬥的了惡婆婆,而且家裡的一切事物都管理的井井有條,堪稱管家小能手!
  • 大型紀錄片《中國司法》第二季之《除邪懲惡》明晚播出
    大型紀錄片《中國司法》第二季之《除邪懲惡》明晚播出 > 中國古代的御史不是現代意義上的檢察官, 卻是它的源泉。
  • 古代人生富貴為何的答案是什麼
    18183首頁 古代人生 古代人生富貴為何的答案是什麼 古代人生富貴為何的答案是什麼 來源:網絡
  • 劉若瑀:優人神鼓在自己的寧靜中擊鼓!
    劉若瑀曾說:「『優人』最好看的地方,是他們所表現出的那股單純,必須真的有力量,才能感動人,這也是優人們一直在訓練的。」 大隱精舍攜手優人神鼓創辦人暨藝術總監·劉若瑀女士,隆重推出文化藝術講座:優人神鼓的藝術之路和作品秘鑰。讓我們共同走進這些表演家的藝術生涯,聆聽他們的從藝故事,從而也反思自己的生活,這一刻,讓我們共同享受寧靜。
  • 2018年度最佳小說:古代一窮書生趕考途中睡了90多位小姐之後……
    古代有一小姐,遇到一個上京趕考的窮書生避雨,發現其很有才華後以身相許。次日小姐垂淚送書生:「君若高中莫負妾身。」
  • 2018年度最佳小說:古代一窮書生趕考途中睡了90多位小姐之後......
    古代有一小姐,遇到一個上京趕考的窮書生避雨,發現其很有才華後以身相許。次日小姐垂淚送書生:「君若高中莫負妾身。」書生發誓後,帶著姑娘給的銀子走了。小姐說:「沒辦法,總有一個會真的考上的。」——2018最佳小說之《風投》書生讓書童把小姐的名字記下,感嘆說:「這是第一百個了啊。」——2018最佳小說之《融資》書生的伴讀童子問書生:「公子,自從三年前你離家,如今已經睡了九十餘名女子了,我們在各大赴京路上往復,難道就不去趕考了嗎?」
  • 科普|在中國古代,是怎麼繪製地圖的?
    導 讀中國自古領土就十分廣闊,少則幾百萬平方公裡,多則上千萬平方公裡。山川河流眾多,地形地貌複雜多樣。那麼古代的先民在沒有任何現代科技的幫助下,是如何繪製地圖的呢?《山海經》作為先秦時期的百科全書,上面記載了大量的山川河流,兩山相互分離,有大致記載,雖然很多人認為是《山海經》混有神話和傳說不能全信,但地理方面的描述仍然可信。
  • 古代人生全部考試答題答案匯總 古代人生答案大全
    古代人生中有非常多的考試題目,很多玩家還不清楚這些考試答題的答案是什麼,下面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古代人生答題攻略大全答案:《紅樓夢》5.《徐霞客遊記》主要是中國哪方面的知識?答案:地理6.我國古代笑話書的集大成者是?答案:笑林廣記7.《史記》是誰所著?
  • 鄰居家陽臺改廚房,油煙機居然直接掛玻璃窗上,行得通嗎?
    沒想到施工的師傅居然說可以直接裝在玻璃窗戶上面,這行得通嗎?鄰居暫停了施工,找了飛墨君聊了聊。剛開始聽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腦子裡第一反應是膽大!這樣做玻璃能支撐的住嗎?會不會掉下來?當時真的為她家捏了把汗。為了給鄰居一個靠譜的答覆,我找到了油煙機安裝師傅。師傅說在生活中有很多家庭都是這樣做的。但是安裝的的時候要固定好,否則油煙機一工作會振動,用不到幾天就會墜落下來。
  • ♞尚方寶劍在古代真的存在嗎?
    在歷史上,擁有如此大權力的尚方寶劍真的存在嗎?如果存在,那尚方寶劍從何時開始有的呢?圖為電影《九品芝麻官》中的尚方寶劍中國古代真有尚方寶劍嗎如果要探究中國古代是否有尚方寶劍這個問題,還得從秦漢的時候說起。
  • 楊雨:詩經《邶風·擊鼓》
    | 合集120回全蔣勳這一代 | 合集7集全蔣勳為你讀詩 | 合集40集全我們知道啊,冷兵器的時代的戰爭是十分殘酷的。先秦兩漢時期無數詩篇都渲染過戰場的血腥,例如屈原的《國殤》:「嚴殺盡兮棄原野」、「首身離兮心不懲」;例如漢樂府當中的《戰城南》:「戰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烏可食。」沒有人願意打仗,尤其是像中國古代的中原地區,人民的生活以農耕為主。
  • 古代強大的中國為何沒有征服歐洲?老外給出的答案太實在了
    大家都知道宋元時期中國發展的非常強盛,擁有非常龐大的軍隊和很多先進的武器。在明朝以前,中國的文化和軍事力量,可以說是遠遠超過於歐洲的!有一些歷史迷和軍事迷,非常喜歡比較歷史大國的對戰。比如說歐洲的亞歷山大大帝統治時期和秦國對抗,或者阿拉伯和唐朝之間對比等。
  • 答案讓人失望
    答案讓人失望。英文和拼音顯然是高度相似的,很多寫法都是一樣的,所以現在很多人拿著 拼音也直接照著英文的讀法去讀,那麼是哪個模仿的哪個呢?很多人可能會覺得中國的歷史那麼漫長。那大概率是英文模仿的拼音,但實際上是拼音是借鑑的英文,當然不是現代的英文,而是古早的拉丁文字母,而拉丁字母傳承下來其實就是英文,不過和英文不一樣的地方在於,英文是有實際意義的,它所代表的就是具體的實物。
  • 德州漢魏五賢之四 因「擊鼓罵曹」聞名的文學家禰衡
    禰衡,字正平,東漢末年著名文學家,平原郡般(今臨邑縣德平鎮小禰家村)人。他憑一篇膾炙人口的《鸚鵡賦》揚名於中國文學史,一出《擊鼓罵曹》折子戲使老百姓記住了他的音容笑貌。戲耍曹操禰衡自幼聰明,成人後尤顯博學強識,過目成誦,出口成章,但卻恃才傲物。比他大20歲的孔融,非常看重和賞識禰衡的才華,與他結為忘年之交。
  • 動輒坑殺數十萬人,中國古代百萬大軍作戰真的靠譜嗎?
    張藝謀電影《英雄》裡不計其數的秦軍是很多人對古代中國軍隊認知的直觀體現再回頭看看所謂西方那些著名戰例,動輒數千、萬把人,雙方加起來都往往不足10萬!相比我大中華百萬人搏殺簡直如同兒戲!於是一些人捧著史書越讀越神奇——西方那些名將大國,若碰上我大中華打仗,隨便幾十萬大軍拉出來,便是嚇也嚇死他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