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女子瘋狂刷手機看疫情信息,總懷疑自己感染,結果真住院

2020-12-20 大河報網

疫情襲來,為了及時了解最新情況,不少人天天拿手機刷微博、看朋友圈,但越看越焦慮、越搜越恐慌,明明身體沒有不舒服,在看完大量的信息後失眠、擔憂,身體還無故的出現一些症狀。

這些因閱讀過量資訊而產生的擔憂、焦慮、恐懼甚至是憤怒,心理學上稱為「應激反應」。

記者18日從廣東醫科大學順德婦女兒童醫院(順德區婦幼保健院)獲悉,日前,該院就正好收治了一名有這一「反應」的市民。

出現「疑似」症狀,她懷疑自己被感染

據介紹,阿真是一位中年女士,職業是保姆,性格比較膽小和固執,心理素質相對脆弱,也頗為迷信。

自疫情出現以來,阿真非常關注和疫情相關的新聞信息。

正好,在1月底,阿真發現自己喉嚨痛並有咳嗽,去一醫院就診服藥後症狀有所緩解,但是心裡總是惶恐不安,經常打電話和家人談論疫情,生怕自己被感染。

2月1日晚,阿真再次瀏覽和疫情相關的資訊後,整夜失眠,加上乾咳加重,她覺得自己已經感染了新冠肺炎,陷入極度恐慌中的她,匆忙撥打了110。

隨後,警察到達她家了解情況後,協助其撥打120。當晚,阿真僱主的兒子主動陪伴阿真去當地醫院辦理住院,住院期間病情沒有緩解。後來阿真家人經朋友介紹,輾轉轉入廣東醫科大學順德婦女兒童醫院(順德區婦幼保健院)的內科住院治療。

對自己失去信心,甚至有輕生行為

據介紹,以診斷為「急性呼吸道感染」入院的阿真,經檢查並沒有感染新冠肺炎,但阿真依然每天關注疫情相關的資訊,總覺得自己已經被感染,且醫護人員及家人的勸告她根本聽不進。

就這樣,慢慢地,阿真對自己健康失去了信心。

善良的她開始因怕傳染到他人而不願說話,覺得「每天吃病毒都吃飽了」而不願進食,甚至拒絕治療、撕碎口罩,認為自己已經被感染「死掉了」,現在剩下的只是軀體,所以不需要繼續治療了。

據介紹,在住院過程中,阿真出現拒絕治療,撕碎口罩的行為。更加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在住院期間,阿真還因為不想繼續「傳染」給他人而有輕生行為。

面對阿真伴有發熱且越發嚴重的心理狀況,該院內科醫生還邀請了院內的心理科專家來進行會診。

因為信息過載,產生急性應激反應

該院的心理科專家結合阿真的病史,發現阿真日常整天翻手機,瀏覽疫情數據和報導後產生緊張和擔心的情緒。

隨即,該院還安排心理諮詢師為阿真做了床邊心理測評,考慮為因疫情導致的急性應激反應。

另外,醫院還立刻給予阿真藥物治療,並結合心理暗示、放鬆等治療方法,同時嚴格排查了和疫情相關的問題,安排醫務人員聯合家屬每天24小時密切觀察病情和陪護。

數日後,通過多科的協作治療,阿真神志和身體指標終於恢復正常範圍,生活狀態也恢復正常。

事情至此,家屬和醫務人員均鬆了一口氣。不料,阿真由於病情錯綜複雜,外科醫生在會診時通過檢查發現她右側腎上腺實性佔位有3.0釐米,考慮可能是腎上腺腺瘤,不排除嗜絡細胞瘤。

在醫生的充分討論後,為了進一步穩定患者目前的精神狀態,儘量避免發展到更加嚴重的「創傷性應激障礙」,經和阿真家屬溝通商量,決定等患者精神障礙性疾病病情穩定,下個月由醫生親自為她行腹腔鏡右側腎上腺切除手術,並在術後做病理檢查。

Tip:出現應激反應怎麼辦

院方表示,一定要先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和心理健康,注意休息和飲食。遇到發熱、咳嗽不要恐慌,很多是普通感冒或普通肺炎,醫生會幫助進行專業的檢查、診斷、處理和治療。如果感覺自己受到了過多的負面信息影響,請將注意力適當地抽回來,專注於自己的生活和感受,避免被負面情緒壓垮,出現心理應激表現。

新冠肺炎疫情下,各類人群如何做好心理防護?

新冠肺炎疫情成了目前大家最關注的事,很多人每天不停地刷手機看新聞,伴隨著疫情相關的謠言紛擾,各種恐慌、焦慮情緒日益加重,正確的心理指導也迫在眉睫。各類人群應該如何做好心理防護?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精神醫學科潘集陽教授針對不同的人群給出如下具體建議:

1.普通群眾

根據應激理論,當我們遇到外界突然的刺激和壓力時,人體會對其做出反應來適應這些刺激和壓力,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會經歷警覺期、抵抗期和衰竭期三個階段:

警覺期(Alarm):在一個短暫的生理喚醒期中,軀體能夠有效行動並做好準備。如果應激源仍然保持,機體則會進入抵抗期。

抵抗期(Resistance):機體可以忍耐並抵抗長時間的應激源帶來的衰弱效應。

衰竭期(Exhaustion):若應激源持續時間長或持續強度大,機體則因資源消耗而進入疲憊期。

當新冠肺炎在武漢暴發,鍾南山院士在武漢講話時,我們處於警覺期,新冠病毒作為持續的應激源,使我們目前處於抵抗的階段,當應激源消失後,也就是新冠肺炎得到有效控制後,我們也將恢復到正常狀態。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抵抗期意味著適應應激源,但也有人可能因疫情影響而出現異常心理現象,如緊張、焦慮、強迫、疑病、失眠等,當出現這些情況時,首先我們應該正視它們,明白這些心理問題只是面對災難的正常反應,並且可通過以下方式降低心理壓力:

①通過正規渠道了解新冠肺炎的防控信息,如閱讀官方發布的疾病防控知識,了解如何預防病毒,在前往公共場所後應該如何消毒等知識;

②調整心態,接受自身恐懼和焦慮的心情,善於轉移注意力,減少信息輸入,避免過度關注疫情,通過其他娛樂活動等排遣自己心中的憂慮, 放鬆緊繃的神經;

③及時調節情緒和宣洩不良情緒,多與家人朋友溝通,必要時進行專門的心理疏導或藥物治療;

④室內體能鍛鍊或進行鬆弛訓練(包括聽音樂等);

⑤適當的娛樂活動、保持健康的飲食結構。

2.疑似隔離人群

對於疑似隔離人群的心理關懷也是至關重要的。疑似隔離病人,本身其精神心理壓力較大,會出現恐懼與緊張情緒,病人表現為明顯的迴避以及對醫護人員的極度依賴,甚至可出現焦慮、抑鬱情緒。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要做到:

①展開疾病知識普及,要讓被隔離人群認識到, 隔離不是歧視、拋棄, 而是對家庭、社會應盡的責任和義務,隔離也是一種呵護,諱疾忌醫可能失去早期發現, 早期治療的機會, 更可能傳染給身邊人;

②疑似隔離病人也應做到積極配合隔離治療,充分報告密切接觸人群;

③醫護人員要加強與疑似隔離患者溝通,及時向患者充分解釋說明檢測目的、結果及病情未來可能的發展變化,患者及家屬在充分知情的情況下,在一定程度上可緩解他們的緊張、焦慮情緒,有需要時可用藥物治療。

3.確診隔離人群

對於確診隔離人群,得知自己確診新冠肺炎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也是一個較大的應激源,而有大量研究表明,應激會使免疫系統功能下降,並且會增加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概率,同時此類人群也極易出現精神、心理上的矛盾:

①抱怨與焦慮。由於有些患者是在外被間接感染, 心理難以承受, 再加上對同時感染病毒的親屬或對院外家人的過分擔心, 容易產生抱怨與焦慮的情緒。

②抑鬱。輕則心情壓抑,有時哭泣,興趣減退;重則出現絕望感、自殺自傷念頭或行為。

良好的心理狀況以及積極配合無疑對治療有極大的幫助,在患者病情允許的情況下,應對患者的心理情況進行評估,及早發現問題,做到早期幹預:

①心理溝通:醫護人員尤其是主治醫師作為病人所信任和依靠的人,其作用也尤為重要,由於現在一線醫護人手緊缺,可能會對患者關懷較少,應該加強與患者以及患者家屬的溝通,普及疾病知識,幫助他們樹立良好的信心,可通過簡訊、網絡視頻等對隔離確診患者進行宣傳、慰問、安撫等;

②心理輔導:大量研究表明,持續的應激會降低人體免疫力,並且會增加呼吸道病毒感染機率,可請精神衛生專業醫師會診是否需要心理輔導及是否需要聯合藥物治療。

此外,疫情過後也應該對確診患者做好心理評估,預防精神心理疾病如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的發生,若出院回家一段時間後出現過度警覺、坐立不安、反覆闖入性痛苦的回憶或持久迴避疫情事件、失眠、焦慮、抑鬱等症狀,建議儘快於精神科診治。

4. 一線醫護人員

2003年「非典」疫情高峰期的患者,特別是感染「非典」的醫護人員,普遍的應激反應和負性心理效應增加。作為此次國家抗擊新冠肺炎的逆行者,目前抗戰在疫情第一線的醫護人員,長期的超負荷、超強度的工作使他們持續處於應激狀態的抵抗期,甚至進入衰竭期,易導致異常心理狀態或身體出現不適:

①處於感染風險較大的場所,擔心自身會被感染;

②對於部分無法挽救的患者的無力感和自責感;

③部分醫護人員尚未意識到休息、睡眠的重要性,而過度操勞會導致自身免疫力降低;

④由於疫情還在持續暴發,加上少數病人不配合治療並出現反抗行為,容易陷入壓抑的狀態等。

為了應對這些問題,一線醫護人員需要:

①保證良好的睡眠和規律的飲食,利用休息的時間合理小睡,睡眠不足會導致機體免疫力和認知功能下降,而良好睡眠會使身心得到適度放鬆;

②同事間相互支持,討論和分享經驗感受。

③多鼓勵自己,認可自己幹得不錯的地方。

來源:焦作日報 編輯:張豔豔

相關焦點

  • 噁心還想吐,女子以為自己懷二胎,結果患了「疫情恐懼症」……
    從2月初開始,她總覺得精神狀態不佳,吃不下東西,還總是有一種想吐的感覺。「該不是二胎了吧?」然而去醫院檢查,發現還是「一條槓」。圖文無關 資料圖,甘南 攝這種情況不少見78歲的王大伯最近也總是感覺渾身上下不舒服,去醫院檢查了一圈,什麼問題也沒有。
  • 懷疑自己感染新冠的人
    在張玲印象中,大家當時一看這麼多武漢的,覺得不對勁,就彼此交流,各說症狀。有人懷疑自己是新冠,有人覺得自己是肺癌,因為發低熱,有肺結節。張玲又看到,有個武漢網友在知乎上發帖子,描述自己1月26日懷疑感染新冠輕型肺炎的狀況:凌晨4點突然每分鐘心跳100多下,最快時120多,持續2分鐘,被震醒,然後一晚上發抖畏寒,渾身像被打過一樣酸痛,手腳麻木……帖子後來不能更新,仍有176人贊同,1195條評論。武漢網友建了群,張玲也加進來。
  • 疫情信息越看越焦慮?華西專家:可能出現應激反應 需要調整心態
    四川新聞網成都1月30日訊(記者 胡旭陽 實習生 聶鎣)一醒來就拿手機刷新型冠狀病毒的各種信息?整天抱著手機翻看微博、朋友圈裡的新型冠狀病毒最新情況?越看越焦慮、越來越恐慌?明明身體沒有不舒服,在看完大量信息後出現失眠、擔憂等情況?……請注意!如果有以上表現,你很可能需要調節一下自己的心理狀況了。
  • 哈爾濱一女子長時間刷手機導致視疲勞,頭暈噁心記憶力下降
    幹吃不動「宅」出心絞痛,反覆發熱焦慮在作祟,過度刷手機「玩」出視疲勞……因為疫情,很多市民選擇了居家生活,然而不健康的生活和飲食習慣,卻導致一些疾病的滋生。近日,記者採訪了心內科、心理科、感染科的專家,請他們講一講疫情期間,「宅」出來的疾病。
  • 女子掉包他人手機卡 拍身份證件綁微信盜刷銀行卡
    南國都市報12月24日訊(記者 王燕珍)突然發現自己多張銀行卡被綁定到陌生微信號,海口一市民曾女士被嚇了一跳,幸好卡裡存款不多,她被盜走了3000多元。經警方調查,發現竟是熟人作案。涉事女子換走了事主的電話卡並拍下身份證和銀行卡,隨後進行了綁卡盜刷作案。
  • 在俄男子篡改檢測結果回國,自己感染還非要拉人墊背?
    大家好,我是和你們一樣愛好娛樂,每天關注娛樂新聞的【小程正能量】,跟著我帶你們每天看最新資訊。最近,一名感染新冠狀病毒的中國公民,卻與他人合謀篡改檢測結果,從俄羅斯飛回國。因為俄羅斯疫情嚴重,男子黃某想搭飛機回國避難,而登機前多次檢測結果顯示,黃某已感染新冠狀病毒,被禁止登機。所以黃某找了鄭某,給了鄭某一筆錢後,鄭某為其偽造了一張化驗單,化驗結果為陰性。他拿著一張假證,拿到了健康碼後就回家了。黃某甲入境後被確診為新冠型肺炎患者,進行隔離治療。黃某甲、鄭某的行為給同車乘客造成了嚴重的安全隱患,也嚴重影響了疫情的防治,必將受到法律的制裁。
  • 王廣發治癒後回憶:自己被感染「很奇怪」,住院後一種藥對他有用
    3月3日,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王廣發回憶自己感染新冠肺炎及治癒過程,覺得自己感染「很奇怪」。2020年1月8日,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呼吸和危重症醫學科主任王廣發和專家團一起前往武漢,參與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工作。12天後,他在北京被確診感染新冠肺炎。
  • 大潤發一員工確診感染,致敬那些在疫情中堅守的超市人
    大潤發超市一員工 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2月2日,據《商丘報導》稱,商丘歸德路大潤發超市一員工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圖來源:發現新商丘據公開信息顯示,患者趙某,女,53歲,在歸德路大潤發超市從事蛋糕烘培製作工作,1月31日自己騎車去商丘市中醫院發熱門診就醫。
  • 噁心還想吐,杭州女子以為自己懷二胎,結果竟是……太意外!
    從2月初開始,她總覺得精神狀態不佳,吃不下東西,還總是有一種想吐的感覺。 「該不是二胎了吧?」然而去醫院檢查,發現還是「一條槓」。 這種情況不少見78歲的王大伯最近也總是感覺渾身上下不舒服,去醫院檢查了一圈,什麼問題也沒有。
  • 感染157人!冬季新一輪疫情真要捲土重來?
    一波波疫情重創下,短短幾天,英國就有越來越多的地區被劃為4級封鎖狀態。 越來越多國家中招,瑞士看了瑟瑟發抖,畢竟每年聖誕節後,都有一大波英國遊客跑去韋爾比耶滑雪——往年,英國遊客能佔韋比爾耶滑雪度假區總遊客的的21%。
  • 登革熱疫情嚴峻!巴西全國感染病例超過9萬,巴拉圭總統也中招
    資料圖 新華社供圖此前消息:巴拉圭爆發登革熱疫情,連總統也中招,南美多國進入緊急衛生狀態在全球多地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同時,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正在經歷幾十年來最嚴重的登革熱疫情——今年1月以來,阿根廷、宏都拉斯、巴西、牙買加、秘魯、巴拉圭等國陸續爆發了嚴重的登革熱疫情,導致多國宣布進入緊急衛生狀態。
  • 女子騎車低頭看手機,被垂落線纜掛住脖子
    來源:【大河報】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嵐今天上午8時許,一名驚魂未定的年輕女子走進紅旗路32號院,向在門口疫情卡點值守的金水區經八路辦事處巡防隊員李建偉求助,說她剛才被橫在路上的一根電纜線掛住了脖子
  • 疫情之下,謹防把自己嚇成了 「疑病症」!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著每個人。鄭州的張峰(化名)也不例外。每天,他都要給自己好多次的量體溫,咳嗽幾聲都很恐懼,總擔心自己會患上新型冠狀肺炎,每天神經兮兮的,「我是不是心理出現了問題?彭熠舉例說,比如,每天一睜開眼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刷微博、刷新聞,看看疫情的最新進展,不看吧,心裡沒著沒落地緊張;看了吧,心裡更緊張,然後一個可怕的念頭襲來:天哪,我不會被感染了吧?隨後就開始過度敏感自己的身體變化,一會兒一量體溫,一會兒一洗手,稍微咳嗽了幾聲,就嚇得夜不能寐。口罩漏了一個小縫、不小心摸了下眼睛,都有可能讓他們覺得死期將至。
  • 長時間刷手機,女子患上麥粒腫
    梁女士因為連夜看手機,眼睛疲勞,揉眼睛,造成細菌感染。瞼板腺炎主要予以抗感染治療,治療周期一般為5-7天,大多數瞼板腺炎可通過局部使用抗生素眼藥水治癒,炎症感染嚴重時需要切開排膿。無獨有偶,王女士今年48歲,「雙11」過後發現,遠處的東西都比較模糊,甚至紅綠燈都要到近處才能看清,來到南京市第二醫院眼科檢查,發現本該老花的年紀,眼睛卻在加重近視。
  • 住院需自己輸液:護士只來過一次,教我如何打點滴
    環球網本月10日消息,據《印度斯坦時報》報導,52歲的沙吾卡特·阿里上個月24日因感染新冠肺炎,進入那爛陀醫學院醫院就診,住院期間沒有醫護人員陪同,一天後他就去世了。另一名新冠患者家屬也回憶了他叔叔的看病經歷:"護士只來過一次,教我如何打點滴,然後就告訴我她不會再來了,因為她害怕感染新冠病毒。"除了自己打點滴之外,其他的醫療設備也得患者自己琢磨怎麼用,醫生從來都不露面,他們只會通過手機跟患者或者家屬溝通,發送最新的醫療信息以及注意事項,通過手機遙控患者如何使用設備自己治療。
  • 日本女教師感染新冠病毒被診斷感冒 正常上課監考 疫情或校園蔓延
    當地時間22號,日本新增14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包括千葉縣千葉市一名市立中學教師,引發外界對病毒在日本校園蔓延的擔憂。據共同社報導,這名感染的女教師60多歲,負責初中二年級課程,搭乘電車上下班。她12號首次出現症狀,當天在醫療機構診斷為感冒,13號至19號正常上班,其中13號和14號在校內監考。
  • 騙子扮「微信官方」套取個人信息 女子一不小心銀行卡被盜刷
    發現個人信息被洩露後,我馬上去銀行裡更改了銀行卡密碼,結果還是被盜刷了399元錢。鄒女士微信裡,改名為「安全提醒」的微信好友 受訪者供圖記者 廖智勇 核實鄒女士說,11月下旬,她加了一個微信名為「小鹿鹿」的微信好友,對方自稱跟她住同一個小區。
  • 女子不願戴口罩大鬧銀行,美國人是真的不怕死……
    據最新數據統計,美國疫情嚴峻,11月30日全美單日住院人員再創新高,達到96039人,各地醫院系統幾近癱瘓。CNN報導,美國11月死亡病例近3.7萬人,平均每70秒就有1人死於新冠肺炎。一名女子前往銀行來辦事,女櫃員發現她沒有佩戴口罩,所以好心建議她先戴上口罩,結果此話一出,這名女顧客瞬間就炸毛了,當眾大喊她是科學家,新冠病毒根本不存在,是被虛構出來嚇人的。「我要去法院控訴強制大家戴口罩這件事,所以不用你來對我指手畫腳!」這名女顧客一邊大喊,一邊朝櫃員憤怒揮手。
  • 在俄男子「陽」改「陰」回國,自己感染還非要拉人墊背?
    近日,一中國公民感染了新冠病毒,卻與他人合謀篡改測試結果,從俄羅斯飛回國。由於俄羅斯疫情嚴重,男子黃某想搭乘飛機回國避難,而登機前的多次檢測結果顯示,黃某已經感染了新冠病毒,被禁止登機。於是黃某找到鄭某,付給鄭某一筆錢後,鄭某為其偽造了一張檢測結果為陰性的體檢單。
  • 這是一份疫情期間女性常見問題處理指南,請查收
    隨著疫情的進一步發展,越來越多的新聞媒體以及公眾號,每天都在從各個角度來教大家如何儘量規避各種風險,妖塔和大家一樣,每天也從各個手機app去了解疫情的相關動態以及防護疫情的相關知識。但是通過這麼多天的閱讀,妖塔發現,在面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時候,針對小仙女們可能遇到的各種專屬情況,似乎介紹得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