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的起落根本無法預料,如《破窯賦》中所言:「(不過)時也,命也,運也。」昔日得意風光的影后,竟然淪落風塵乞討為生,她經歷了什麼樣的悲歡離合呢?有時候從別人的故事裡我們能夠看到:做出不同的選擇,就擁有不同的人生。
張織雲,中國近代第一位電影影后,1926年8月至9月,新世界遊樂場聯合了上海35家電影公司成功舉辦國內的第一屆電影博覽會,當年才22歲的張織雲風頭無兩,以2146票完勝其他女演員,成為本次活動選出來的「電影皇后」。
22歲,還是非常年輕,張織雲卻已經收穫了無數鮮花和掌聲,走到哪兒都是大家注目的焦點。她這個影后,甚至比第一屆奧斯卡影后還早了3年,如果張織雲繼續把重心放在事業上面的話,她將來的成就應該是不可限量的,只可惜人生總充滿了意外。
張織雲還有另一個名字,叫做阿善。阿善來自廣東廣州府番禺縣(今廣州),她的長相併不是風情萬種的大美人,卻獨有一種空谷幽蘭的氣質,隨便打扮一下就讓人驚豔。阿善小時候過慣了苦日子,父親早逝,只念了幾年書,照顧她的人只有一個後媽。
雖然年紀小,阿善也知道外面的世界廣闊。她幼年移居上海,學業中止後就自己去找打工的機會了,初出社會,自然吃了不少苦。但阿善不想一輩子這麼平凡下去,她看著鏡子裡的自己一天比一天美,動了去做演員改變生活的心思。
1924年,20歲的阿善報名參加上海大中華影片公司的女演員招考,這個公司的創辦人之一卜萬蒼,便是阿善未來的男友。招考過程中還出了點意外,公司借用申報館信箱收報名者的照片,到期打開一看,上萬張照片裡竟然選不出幾個合心意的。
後來才知道,有個記者私自打開了信箱,選出了他覺得美的10名女子照片拿走了,其中就有阿善的靚照。為了討回照片,公司去找記者交涉,事情鬧大了,作為「當事人」的阿善也有了名氣,所以即使她容貌不算頂尖,公司依然決定力捧她成為明日之星。
阿善只會說粵語,不會說國語,這是她的一個短板。好在默片時代,這個短板還不至於阻礙星途,她身上那種淡淡的哀愁氣質,吸引了當時擔任攝影師(後為導演)的卜萬蒼注意,卜萬蒼總是把阿善拍得很美,讓人見之難忘,阿善陸續出演了《人心》、《玉潔冰清》等經典影片,在上海的名氣一天勝過一天。
從為生計發愁的可憐少女,到炙手可熱的當紅女星,阿善顯然不太適應這種轉換,一開始因為卜萬蒼的幫助,阿善被他感動,兩人攜手並進成為情侶,並且很快住到一起;但隨著阿善的交際圈擴大,她卻認識了一個著名的花花公子:茶商唐季珊。
唐季珊就是深深傷害了阮玲玉、並間接導致她死亡的人,常年在風月場中練出的手段,讓唐季珊對俘獲女孩芳心這事十分擅長,阿善與卜萬蒼從熱戀到矛盾叢生後分手,很快便被唐季珊追求。
阿善涉世未深,被浮華迷了眼,更可怕的是她還有個嫌貧愛富的後媽,後媽不光掌控她的生活事業,還一個勁慫恿她甩掉那個「窮導演」,改找個富家子弟安穩嫁人做少奶奶。和唐季珊在一起後,阿善滿心以為自己遇到了白馬王子,誰知唐季珊卻是帶著她出國,藉助「電影皇后」的名氣推銷茶葉。
其實唐季珊在老家已經有妻子,而且他發家也是靠妻子娘家,他絕對不敢離婚。阿善跟著唐季珊在國外待了2年,兩人的事業都不怎麼樣,回國之後,阿善才發現時代變了,默片轉為有聲電影,她的短板沒有及時修補,已經跟不上需要,何況阮玲玉、胡蝶這樣的新星崛起了。
此時不改渣男本色的唐季珊又盯上了美麗多情的阮玲玉,將阿善拋棄。阿善痛苦萬分,她不光失去了愛情,事業也陷入了瓶頸期,偶然出演的電影一概反響平平,再不復出國之前的風光。阿善在痛苦中找到阮玲玉,忠告她說:我的今天就是你的明日。
大紅大紫時,張織雲染上了抽大煙的習慣,抽大煙花了不少積蓄,加上拍片越來越少,生活無著,日子越過越艱難。
老作家唐魯孫曾撰文記錄張織雲在抗戰初期的遭遇:
「抗戰初期,天津各大飯店,住的都不是正當旅客,而是遊蜂浪蝶,換而言之,每家飯店除了原有常到住客之外,全讓一班神女攫為窩巢。我有一天到『巴黎』訪友,在三樓電梯拐角處,看見一位麗人,素麵天然,別有一番丰韻;似曾相識,愣了一下,才想起她是張織雲。」
原來為了生計,張織雲在飯店做起了妓女。
後來,張織雲去到香港,和一個叫張叔平的人有過一段婚姻,不過這段婚姻也沒有善始善終。人到晚年,無兒無女,阿善只能在街上乞討為生。不知道此時她心裡是否還記得那個深愛她的卜萬蒼,卜萬蒼在阿善離開後,傷心痛哭了很久,他真心愛著阿善,卻敵不過現實。
1975年,已經過了10年乞討生活的阿善在街頭因病去世,十分悽涼。誰也想不到一個渾身髒汙的乞丐老太太,就是當年紅得發紫的「電影皇后」。人世無常,命運不由己,比起早逝的阮玲玉,阿善經歷顯得更加悲劇,她嘗了幾十年的苦辣心酸,無人能懂,也無人能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