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李正華
開心麻花影業副總經理,主管電影開發。出品電影《夏洛特煩惱》2015年上映,創造了14.4億的高票房,獲得業界普遍好評,成為戲劇電影新標杆。
主持人(黃埔開疆):各位疆君編劇公益講堂的朋友們下午好!我提前跟大家做一個溝通。首先,歡迎大家參與我們疆君編劇工作室的活動,我們這個編劇公益講堂已經做了幾個月時間了,在業界慢慢形成了一定影響,今天我們請到的是開心麻花的副總裁李正華老師,其實我跟李老師相識到現在差不多七年多的時間,七年多來我們彼此見證了各自事業的發展。今天有幸請到他給我們做微信公益講堂,對李老師表達誠摯的感激和感謝!
李老師在業界學養之深厚是我極其敬佩的,他師從於北大著名的哲學系的教授,現在堅持每天讀書一小時,其專業知識豐富程度是在業界裡面很多人無法企及的。李老師現在在開心麻花影業做副總裁,主要是負責相關創作等方面的工作,接下來的時間就交給李正華老師,希望大家能夠跟李老師多多配合,謝謝!
朋友們大家好!很高興認識大家,第一次用這種形式跟大家聊,希望以後有機會能夠面對面的交流,我今天簡單跟大家說一下開心麻花公司怎樣審讀電影劇本。
我們開心麻花影業公司現在的定位就是做喜劇電影,大家平時都能看過喜劇電影,我們日常生活中能接觸到能逗人笑的就是笑話。以前我看過一個段子,就是你講笑話給英國人,你講第一次講他笑了這是禮貌,你解釋一遍這個笑話他笑了依然是禮貌,等有一天他半夜醒來忽然想起這個話領悟到了這個笑話的意思他笑了,那麼這個時候他是真的笑了。你要是給一個德國人講笑話,他永遠都不會笑,你解釋一遍他不會笑,他也不會再聽第三遍。你要是給一個美國人講笑話,第一遍他就笑了,這是真的笑了,你不用解釋他完全能懂。你如果是給個猶太人講笑話,你講到一半這個猶太人會說停,你這個笑話他聽過,並且你講錯了。
我們理想的電影觀眾是英國人,但是碰到的卻是美國人居多。也有極少數的猶太人,雖然猶太人很挑剔但是我們暫時可以不做計較,因為他們就是以一個挑剔的心態來看你。
那麼我們考察一下我們的觀眾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我們開心麻花在北京的演出有兩個主要的劇場,一個是地質禮堂一個是海澱劇院,海澱劇院離大學中心五道口比較近,那麼我們話劇的主要觀眾就是五道口青年。五道口青年的特點就是比較年輕,他們收入比較高又有文化,形成了一個比較正常的文化消費的習慣。前兩年好多人說電影觀眾下沉到四線五線的城市的小鎮青年,改變了整個電影的審美趣味,其實我覺得看電影的即便是小鎮青年,仍然可以歸為五道口青年。
電影觀眾為什麼去看電影?我們探討這個問題主要是我們要做什麼樣的產品選擇什麼的劇本的一個前提,把這個問題搞清楚。我覺得在錢不是問題的情況下,要把花錢的事情搞清楚。現在電影票價大概是三十三塊左右,平均耗費時間可能是三個小時,那麼花三十塊錢看電影圖什麼?
我個人理解看電影可以有這樣七個理由:
第一個理由是尋夢,從電影中尋找自己夢想的影子,把自己帶入情景當中,比如有的人看英雄,女生就是看帥哥了。
第二個理由是追星,明星是古老的都市消費,自古以來明星都是很有市場的。
第三個理由是消遣,簡單來講就是消磨時間,但是電影這種消遣方式和其他的方式比起來有他的獨勝之處,就是唯美明目的視覺奇觀,悅耳震撼的音響特效。是看小說、唱歌等消遣方式比不上的。
第四個理由是前戲,可以叫滾床單之前的鋪墊。很多談戀愛的男女在約會的時候愛看電影,覺得這是時尚又很舒服的事情。
第五個理由是趨時,就是趨向時尚,比如一部電影成為潮流事件和話題的焦點,沒看的人會有感覺自己out了。
第六個理由就是賞藝,就是去欣賞藝術,真正去電影院欣賞藝術的人是很少很少的,百分之九十九的電影在藝術上很難說值得一個有品味的人去欣賞。
最後第七個理由就是研究,為了藝術為了商業去研究。
另外還有兩個偽理由,可以說不算做理由。一個是受啟,通過看電影受到某種啟發來改變人生觀世界觀愛情觀,其實這樣的電影很少,一年不知道能不能有一部。另一個就是求知,是想通過電影了解某一領域的知識,比如歷史了行業規律了等等。
上面簡單說了看電影的七個理由,有很多片子拍的挺好,宣發也算是給力。為什麼就是沒人買票看呢,我自己也總結了大概有這七個障礙。
第一個是年齡,從年齡上說有的電影就是哄孩子的,有些電影就是少兒不宜的。
第二個是性別,比如一些電影是騙女生眼淚的,有的是騙爺們兒熱血的。
第三個是教育,有一些我們覺得他比較小兒科,有的是受教育高的人看才有意思的,在教育上是有門檻的。
第四個是階層,比如從草根到精英,有一些適合草根看的,有一些適合精英看的。
第五個就是地域,比如南北之分,中外之分,城鄉之分。比如我們開心麻花的《夏洛特煩惱》裡面有一些東北的元素,當時我們擔心可能過不了長江。
第六個是種族,種族在我們國家不明顯,在好萊塢可能更明顯一些,比如黑色人種和白色人種的區別。
最後一個就是信仰,比如有一些電影牽扯到宗教,沒有信仰的人就會理解不到那麼深,有一些電影對某些宗教有不敬之處,虔誠的信仰宗教的人就會抵制他。
其實少數電影能夠推倒這七個障礙的,其實好萊塢大片的目標都是推到這些障礙,比方說《功夫熊貓》《鐵達尼號》是適合所有人去看的。
把看電影的理由和障礙搞清楚之後,我來說一下我們開心麻花影業公司。我們的定位是做喜劇電影,然後我在影業公司就是負責電影劇本的開發,也聯繫了編劇在就某些具體項目進行探討。也接到很多投稿,然後每一個投稿我都親自去看一眼。我希望是能夠做到有投必回,哪怕只有一句話回復。
有人就問我那麼多稿件你看的過來嗎?確實是如果每一個劇本都去細看的話那肯定是看不過來的。所以我為了工作需要和工作效率的提高,給自己定了一個工作方法,這個工作方法我覺得有必要跟大家交流一下,這樣大家在投稿的時候也會有的放矢。
簡單講就是分三步:第一步就是看兩百字的梗概,第二步看兩千字的故事大綱,第三部才看劇本。
第一步具體就是看兩百字的梗概。
這個主要看這麼幾個方面:一是看類型,第二看題材,第三是看故事核。
首先說類型。比如在豆瓣的頁面他現在都會有一個類型,類型有好幾個關鍵詞。我會進行一個排序,比如第一類型是喜劇,第二類型是科幻、魔幻等等。如果第一類型不是喜劇,我們希望第二類型一定是喜劇,如果前兩個類型的沒有一個是喜劇的話就不做。
第二就是看題材。題材比如說是魔法、銀行、教育、校園等就可以算作題材。題材更具體的說,比如有的是比較小眾的,那麼這個小眾題材我們可能就不做了,然後還有涉及某個領域的題材,我覺得不行那也不會做。我還有些我們認為這個題材不新的也不做,關於民族矛盾或者外交問題的是有風險的,也不會去做。
第三是看故事核。我們都知道故事核是可以用一句話頂多三句話就能說清的。史匹柏說過,如果一個電影能用二十五個字說清楚的話他才會去考慮,有可能拍出好片。如果不是這樣恐怕就很難。故事核我覺得還要符合和生活的邏輯或者情感的邏輯。
第二步是看兩千字的故事大綱。
故事大概主要看這五個要點:一個是移情效應,第二個是電影感,第三個是格局,第四個是結構,第五是高潮。
首先說移情效應,這個詞我想大家都知道,我們可以叫做走心或者共鳴。最典型的就是主人公主動或者被迫要幹的事兒,能夠引起觀眾的認可同情,希望他成功擔心他失敗。如果觀眾這就是剛才說的五道口青年,那麼移情就是走到這撥人的心裡頭去。他們的夢想,我認為就是大家所說的接地氣的意思。
所有紅的受歡迎的文藝作品,比如小說、歌曲等等,我認為唯一的秘密就是你的受眾感覺作品表達的感情跟自己息息相關,比方說《太平輪》拍的很好,為什麼失敗了呢?失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移情效應。去年開始流行一個熱詞是IP,我覺得大IP就是在移情效應方面已經接受過受眾檢驗的。接受過檢驗他就是有一定的保障,比如《匆匆那年》、《左耳》、《小時代》都是有原著小說的,這些小說本身就有一定數量的讀者群。還有像《同桌的你》他是首歌,這首歌也會引起很多人心裡的共鳴。
那麼我看劇本呢就是看主人公幹的這個事兒,就是故事線是否能夠引起我們假想觀眾群的認可。如果不能夠認可,那這個故事可能觀眾不愛看。
第二就是電影感,電影感是個很抽象的詞。在我接到的來稿中,編劇可能在電影感沒有有意識的信念。電影跟文學不同,電影是用視聽語言講故事,是用動作畫面推進故事而不是靠臺詞推進故事,電影是在造夢和接地氣之間找平衡。從接受方式來說,電影是一群人在黑屋子裡在規定時間內觀看的,它有特殊的劇場效應。電影感不同於網劇電視劇,寫電影的人要對電影的平衡和故事風格要有一個判斷。
比方說我們在電影院看《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兒》就覺得這不是電影是一個綜藝節目,這個我們好判斷。但是有的像電視劇或網劇被搬到電影院,我們看了也會說這不像個電影,這是從專業角度判斷。按普通觀眾角度說,我花了三十塊錢,你就給我看這個。
怎麼樣才能有電影感呢?我想講一個故事,我們的京劇大師梅蘭芳有一個學生叫言慧珠,是著名的京劇演員。在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初的時候,有一天她請李建吾先生看戲,李健吾先生是著名的文藝理論家在法國研究戲劇,請他看的劇目是《洛神》。看完之後她就請李健吾先生提意見,李先生就說很好,唱念做打無一不好,但是跟梅蘭芳先生還差一些,差了一點仙氣。《洛神》這個故事應該大家都知道,演洛神的演員確實應該有仙氣。言慧珠聽了之後就跑去找梅蘭芳學仙氣,梅先生說這仙氣沒法教啊,就這麼一直纏著梅先生。後來梅先生告訴她應該多讀優美的古典詩詞,多看古典的中國繪畫,多跟文人雅士交往,時間一長就有仙氣了。
我覺得梅蘭芳先生說的特別好,那麼回來說怎樣才能有電影感呢?第一就是多去電影院看電影,最好能拉幫結夥,我覺得看電影是一個社交行為,在電腦手機上看電影的感覺是不對的,電影感是完全不同的。
然後是要看那些電影感強的作品,比方說那些大片魔幻片等電影感是最強的,一些小製作的文藝片,有一些是電影感強的,大多數都是電影感不強的。你看的多了你就能分辨了,那些電影感不強的作品有的像電視劇或網劇,一旦你受了這些影響,你一出手寫的東西就是那種味道,像大一點的公司可能就不太願意接受那樣的劇本。
第三個格局,這個詞也比較抽象。我們經常評價一個劇本,說他格局太小了,格局小的作品我們是不會做的。
怎麼判斷格局大小呢?
拿一個具體的電影例子來說,比如《大聖歸來》、《捉妖記》、《煎餅俠》等等,這就算是格局大的作品。像《萬物生長》、《第三種愛情》、《那新娘大作戰》這些算是格局小的作品。
關于格局大我總結了四句話:
上窮碧落下黃泉,碩雲邊雪路千盤。
十年一覺揚州夢,千軍萬馬來相見。
上窮碧落下黃泉,碩雲邊雪路千盤。指的是在空間上主人公上天入地,五大洲四大洋的亂跑。十年一覺揚州夢,指的是時間啥時間比較長。千軍萬馬來相見,指的是人比較多。
格局小大概這麼幾個特點:情境宅,人物少,動作輕,波折小。情境宅故事基本上就是在屋裡,人物比較少就三兩人。動作輕就是沒有大的場面,比如追汽車了、炸飛機了等等。波折小就是如果把人物的情感線畫出來的話波動比較小。
第四個就是看結構。每個人對結構的理解不同,我自己的理解就是衝突的起承轉合,我看了很多劇本都沒有衝突。我們知道衝突大概有三種,一種是主人公和自然界的衝動;另外一種是人跟人之間的衝突;第三種衝突就是自己內心的衝突。如果單獨拿內心衝突來做電影的話,就會顯得格局比較小。一般而言是會在兩種衝突以上,複合的衝突。這個整個電影故事就是衝突起承轉合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構成了故事結構。
另外還要看動力。就是故事中線主人公有沒有情感動力或者情感壓力,動力或壓力是不是強大的迫切的合理的能夠引起移情的。根據這個做判斷,就要涉及到我們對假想觀眾的觀看心理觀看經驗的設想,如果我們認為我們假想觀眾群體是認可的,我們就可以做,如果不能引起我們假想觀眾的認可,那就只好放棄。
我們還要通過這兩千字的故事大綱來看故事高潮,也可以說從高潮來看故事,如果故事高潮不給力,那麼我們可以判斷基本上整個故事是不給力的。從高潮能夠看出故事的主題和故事想傳達的情懷,並且可以說高潮決定結構。
第三步看劇本。
能看到劇本,首先第一步和第二步是過了的。如果兩百字的梗概沒有過的話基本就不看了。故事梗概還沒有通過的話,也就不用看第二步第三步了,只有前兩步都過了關了,覺得還不錯才會看劇本。
那麼看劇本重點是看這三個方面:
第一點是看節奏。節奏也有不同的理解,我這邊兒要看情節的節奏和笑點的節奏,因為做喜劇我們更注重笑點的節奏。
第二點是看臺詞。看臺詞簡單說看臺詞是否個性,能不能體現不同人物性格的特點。另一個是臺詞是否鮮活,有一些臺詞看了感覺很書面化,看起來挺好但是說起來不舒服。
第三點就是潛臺詞。潛臺詞是不是豐富而有力。
喜劇劇本重點是看笑點,笑點在我們這邊一般認為有三種類型。
第一種類型就是情境帶來的笑點,就是喜劇性的結構和喜劇性的人物關係,不需要多麼賣力的去表演了,自帶笑點。
第二種類型是動作笑點。比如說在一個地方摔了一跤,又連續摔跤。你就會覺得可笑動作特別多。
第三中類型就是臺詞笑點。一般入門的喜劇編劇會用的比較多一些。
臺詞笑點是最容易看出來的,其次容易看出來的是動作笑點,隱藏最深的是喜劇情境帶來的笑點。我們開心麻花更喜歡喜劇情境帶來的笑點,因為有這樣一個情境和喜劇性的人物關係的話,就可以設置很多喜劇情節和臺詞,甚至有些臺詞就是我們看來是平淡無奇的,但是在那個情境和那樣的人關係,他們說出來就特別搞笑。
我們知道一個硬幣不可能同時兩面都朝上,但是笑和哭確實可能同時發生,你可能從哭到笑或從笑到哭是有可能的。再高一層次就是看笑點和哭點,是不是有笑到哭和破涕為笑,如果有的話我就給他在家一分或者加兩分甚至加三分。
美國有一個模特叫泰拉班克斯很厲害,他自己能呈現275種微笑,說明她對笑的事情研究很深,如果有志於寫喜劇的編劇也要深入的研究下各種笑。比如大笑能有多少種,連續笑有多少種等等,然後你就可以在寫故事的時候會有選擇的錯落有致的來使用這些素材,然後達到這樣的效果,那我覺得會很好。
我今天說的內容就是這麼多,很高興認識大家,現在大家有什麼問題要問的可以提出來,跟大家交流一下。
提問環節
修行的過客:請問老師什麼樣的情節節奏和笑點才是好的節奏?
李正華老師:首先說節奏,我覺得跟故事的材質、題材和你要表達的情懷不同而有不同的節奏,有的節奏快有的節奏就慢。比如《西伯利亞理髮師》的節奏就很舒緩,還有《肖申克的救贖》節奏也很慢,但是細節做得非常豐富,讓人能看下去而且不會覺得慢。
紫堇(山東):李老師您好,您覺得恐怖懸疑是否可以和戲劇柔和在一起,能否達到特殊的效果?
李正華老師:恐怖懸疑是可以和喜劇結合的,比如顧長衛導演的《微愛》裡面就有這樣的片段,有很強的驚悚效果電影院也有很多人在笑。我們說喜劇,一個是喜一個是劇,喜就是笑劇就是故事情節,笑果和情節的推進是喜劇電影的兩個主要的因素,在一部喜劇電影中我們往往看到一般先以能使觀眾笑為主,可以不管情節。
小文興宇(北京):現在的有些電影為了搞笑,加入了大量的網絡段子,網絡段子多了,勢必會破壞電影的結構。請問,原創喜劇是不是可以不依靠太多的網絡段子?
李正華老師:就說我們開心麻花這邊一般比較注重原創,但是如果你受網絡段子的啟發創作出更好笑更有深度的東西,也是可以的。
主持人(黃埔開疆):非常感謝李正華老師的精彩分享,李老師的學術水平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尤其對於這個產業的深入的研究,也是很多人無法企及的,李老師跨界進入影視行業在業界快速的佔領制高點,這都給予了十多年的行業研究才能有這樣快速的發展,再次感謝李老師給大家帶來的精彩的講座,今天的編劇公益講堂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感謝整理編輯郭瑞彬)
版權資訊
來源:影視圈開講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