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助《一個都不能少》影響力,推動臨澤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融合發展...

2020-12-24 每日甘肅

新聞發布會現場

12月4日上午,藉助《一個都不能少》影響力,推動臨澤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融合發展新聞發布會在張掖市人民政府新聞發布廳召開。臨澤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王曉霞女士,臨澤縣文化旅遊發展服務中心主任李苑花女士共同介紹相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朋友關心的問題。

女士們、先生們,記者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歡迎出席市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是:藉助《一個都不能少》影響力,推動臨澤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融合發展。

近年來,臨澤縣以建設「旅遊名縣」為統攬,不斷提升文化旅遊品牌吸引力、產品供給力、市場競爭力,形成景區引領帶動、產業融合互動、區域上下聯動的全域全季全日旅遊發展格局,今天。我們很高興邀請到臨澤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王曉霞女士,臨澤縣文化旅遊發展服務中心主任李苑花女士共同介紹相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朋友關心的問題。

應邀參加今天新聞發布會的新聞媒體有:甘肅日報社、省廣播電視總臺、每日甘肅網、甘肅經濟日報、蘭州晨報、張掖日報社、張掖市廣播電視臺、張掖新聞綜合廣播、中國張掖網、甘肅張掖網。

首先,請臨澤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王曉霞女士介紹臨澤縣「藉助《一個都不能少》影響力,推動臨澤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融合發展相關情況;

臨澤縣政府黨組成員、副縣長王曉霞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媒體朋友們:

大家好!

我是臨澤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王曉霞,首先,非常感謝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長期以來對臨澤文化旅遊體育事業的關心和支持,感謝新聞界的朋友們多年來對臨澤的宣傳推介。在此,我謹代表中共臨澤縣委、臨澤縣人民政府向大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下面,我就臨澤縣基本情況和文化旅遊體育融合發展情況向大家作以介紹。

臨澤縣地處河西走廊中部,全國第二大內陸河黑河流域地帶,為古絲綢之路之要衝、歐亞大陸橋必經之地和「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全縣總面積2729平方公裡,轄7個鎮,71個行政村,總人口15萬人,境內旅遊資源多樣豐富。2019年全縣共接待遊客842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9億元,分別增長27.6%和31%;其中,丹霞景區接待遊客259萬人次,增長11.51%,鄉村旅遊接待遊客達到223萬人次,增長30.5%;全縣遊客接待量、旅遊綜合收入連續10年保持30%左右的增長。2020年榮獲「中國縣域旅遊發展潛力百強縣市」榮譽稱號,被納入「2020中國縣域旅遊監測強縣」範疇。

近年來,我們以建設「旅遊名縣」為統攬,按照「一個龍頭、一個中心、四大廊道、四個板塊」的全域旅遊發展思路,精心培育中國棗鄉、種業大縣、丹霞奇觀、戈壁天堂、紅色聖地「五張名片」,不斷提升文化旅遊品牌吸引力、產品供給力、市場競爭力,形成景區引領帶動、產業融合互動、區域上下聯動的全域全季全日旅遊發展格局,努力打造讓遊客遊得開心、住得舒心、吃得放心、玩得安心,讓投資者順心的「五心」旅遊目的地。

一、強化措施保障,全域旅遊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我們把旅遊產業作為全縣重要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大力培育發展,充分發揮各級黨政組織和部門單位的優勢,用足扶持政策,整合資源要素,科學規劃布局,強化統籌協調,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支持、市場運作」的文化旅遊發展機制。先後制定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快旅遊業發展的意見》《關於加快特色旅遊文化強縣建設的實施意見》《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臨澤縣促進旅遊業發展獎勵辦法》等政策文件,制定出臺財政支持、稅費優惠、用地保障、招商引資等扶持政策和獎勵措施,縣財政每年安排1000萬元作為文化旅遊發展基金,重點支持旅遊新業態發展,為旅遊蓬勃發展提供有效保障。充分發揮丹霞景區的龍頭作用、城區紐帶作用和鄉村承載作用,打造沙柳路森林氧吧、休閒農業,臨平路溼地風光、觀光農業,張羅路黑河風光、葡萄瓜果長廊,312國道絲路古道、採摘農業組成的「井」字形旅遊大廊道,構建丹霞觀光、城市休閒、鄉村旅遊、沙漠探險等四大旅遊板塊,帶動文化旅遊產業全域發展,初步形成了景區引領帶動、產業融合互動、區域上下聯動的全域旅遊發展格局。

二、夯實基礎設施,旅遊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完善

我們堅持把重點項目建設、基礎設施配套作為提升旅遊綜合服務功能的關鍵,常抓不懈,全縣旅遊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先後配套建成丹霞快速通道、丹霞通用航空機場、G30高速公路張掖丹霞出口等交通設施;開通臨澤高鐵南站、汽車站到七彩丹霞景區旅遊專線;七彩丹霞·流沙河景區文化旅遊集散中心項目正在實施。同時,我們以高速公路、國道、鄉村公路為重點,設立具有鮮明視覺效果和有效引導作用的交通旅遊標識系統,方便快捷的立體交通網基本形成。全面實施全域無垃圾三年行動計劃,不斷鞏固國家級文明縣城創建成果,加強生態環境治理,全面深入推進主要景區周邊、主要交通幹線沿線違法建設整治,大力實施「廁所革命」不斷提升廣大群眾環境意識,改善城鄉人居環境質量,全面樹立臨澤清潔有序、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的全新形象。我們加快實施全縣智慧旅遊平臺建設步伐,積極推動丹霞智慧景區建設,開發建設「一部手機遊臨澤」智慧平臺,推動全縣文化旅遊信息化建設。

三、培育新型業態,文化旅遊產品供給更加豐富

我們積極推進實施「旅遊+」戰略,探索旅遊文化體育醫養深度融合的新途徑、新機制和新模式,全面增強了旅遊發展新功能。A級旅遊景區基礎設施和服務質量不斷完善提升,產品供給更加豐富多樣,張掖七彩丹霞成功創建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和世界地質公園,已成為甘肅乃至全國成長最快、最具影響力的旅遊景區。我們不斷完善城區旅遊服務功能,硬化背街小巷、綠化道路庭院、亮化樓宇街區、建設繞城水系,積極打造城市景觀,切實提升了城市整體形象。著眼豐富城市旅遊業態,先後建成遊泳館、科技館、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體育館、全民健身中心、城市景觀公園和體育公園等配套設施,為遊客提供了休閒、娛樂、健身的好去處。我們科學謀劃鄉村旅遊總體布局,培育發展了德源農莊、紅橋莊園、綠臨生態園、海聖休閒樂園、丹霞生態康養谷帳篷營地、蘆灣軍事體驗基地、汪家墩紅學研學基地等一批景區輻射型、田園風光型、通道景觀型、農業觀光型等新業態。精心培育文化演藝、影視拍攝、戶外運動、低空遊覽、沙漠探險、溜冰體驗、研學考察等新業態,大型歷史情景劇《回道張掖》實現常態化演出;丹霞景區開發熱氣球、直升機、動力傘等低空觀光項目;建成丹霞景區VR體驗館、360極限飛球體驗館、冠聯汽車特技表演館、七彩鎮七彩月色街歡樂谷等體驗項目。注重特色文旅產品開發,全縣文創產品企業達22家,開發文化旅遊商品110多種;積極鼓勵扶持臨澤小棗、有機果蔬等地方特色農產品和柳編、草編等特色手工藝品做靚品牌,臨澤小棗被確定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紅橋莊園生產的8個葡萄酒系列產品,獲得國家和世界級獎項15個。臨澤是紅西路軍徵戰河西的主戰場,革命遺址遺蹟多,發展紅色旅遊潛力大,我們圍繞「發揚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主題,大力挖掘紅西路軍徵戰河西的珍貴歷史資源和紅色思想文化內涵,打造融休閒度假、文化體驗、革命傳統教育為一體的複合型紅色旅遊產品,全縣已初步形成以臨澤戰役紀念館為核心,輻射汪家墩碉堡、紅西路軍總指揮部、李先念拴馬樁、紅軍井和梨園口戰役遺址公園的「一區五點」紅色旅遊發展格局。

四、開展精準營銷,旅遊客源市場不斷拓展

我們充分利用傳統媒體和現代媒體、各類展會多渠道、多元化地宣傳臨澤旅遊資源和旅遊產品,不斷提升「多彩鄉村·畫裡臨澤」對外影響力和知名度。藉助電視連續劇《一個都不能少》帶來的金「口碑」,以劇為「源」,圍繞電視連續劇《一個都不能少》拍攝取景地,精心設計熱播影視劇打卡精品旅遊線路,聚力打造影視拍攝勝地、網紅打卡地,推出踩點遊、體驗遊、研學遊、紅色遊、鄉村遊、探險遊等6個系列旅遊產品。通過「臨澤旅遊名縣」微信、今日頭條、抖音、快手等公眾號,宣傳展示臨澤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和多樣的鄉村旅遊產品,進一步提升了臨澤旅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依託我縣豐富多彩的資源稟賦,精心設計吸引力強的各類節會和體育賽事活動,連續舉辦六屆健康中國馬拉松系列賽暨張掖臨澤生態馬拉松賽;連續舉辦3屆丹霞流沙·臨澤馬拉松自行車騎行大會和甘肅省青少年科技體育航空航天航海模型教育競賽。連續舉辦2屆中國·張掖七彩丹霞熱氣球節「中國棗鄉魅力臨澤」旅遊文化藝術節等具有影響力的品牌賽事和活動節會,推進文化體育旅遊深度融合。

為深度挖掘臨澤冬春季旅遊資源,激活冬春季旅遊市場,豐富冬春季旅遊產品,壯大冬春季旅遊產業,推動全域旅遊發展,我縣精心策劃籌備了今冬明春文化旅遊宣傳營銷活動。活動以「冬春精彩之旅·相約畫裡臨澤」為主題,在2020年11月中旬至2021年3月31日期間,策劃舉辦「丹霞免票遊、全民康養遊、研學勵志遊、文藝悅享遊、民俗體驗遊」五個系列21項活動。「丹霞免票遊」由七彩丹霞景區推出「1元遊丹霞」「甘肅戶籍遊客免費遊七彩丹霞」「2020年遊客免費回頭看」3項特惠活動,為冬春季旅遊獻上了一份大禮;「全民康養遊」通過舉辦全市武術比賽、元旦環城賽、全民健身運動會、「冰雪嘉年華」和「百元健身套餐」5項系列活動,掀起冬春季全民健身熱潮,豐富臨澤冬春季旅遊市場;「研學勵志遊」通過舉辦「青少年研學遊」「我的家鄉在臨澤」主題徵文和「悅讀悅享」等3個系列活動,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引導青少年在旅行中體驗家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自然生態之美;「文藝悅享遊」通過舉辦民間戲曲大賽、青少年才藝大賽、新年音樂會、春節聯歡晚會、迎新春社火展演、「送戲下鄉·文化惠民」6個系列活動,進一步豐富城鄉群眾的冬春季文化生活;「民俗體驗遊」通過「走進博物館」「非遺展演月」「春節楹聯展」、鄉村年貨節4個系列活動,引領城鄉群眾了解和傳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活動期間還將利用金張掖旅遊網、臨澤公務網、一部手機遊臨澤平臺及臨澤旅遊名縣微信公眾號等媒體將集中發布研學旅遊、紅色旅遊、民俗體驗旅遊、探險採風旅遊等精品旅遊線路產品和大優惠政策。

在此,我們也誠摯邀請廣大遊客可利用微信微博、遊記文章、信息報導等方式,發布精品線路、戶外運動、研學勵志的「微故事」、「微電影」、小視頻等文化旅遊主題活動內容,宣傳臨澤冬日美景,推介冬春季文化旅遊產品。

各位來賓,新聞媒體界的朋友們,多年來,臨澤縣委縣政府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把綠色作為社會發展的底色,把紅色作為幹事創業的本色,把彩色作為產業興旺的特色。今天,臨澤的農業欣欣向榮,臨澤的工業蓄勢待發,臨澤的旅遊如火如荼,一棚增收,一土興工,一山促遊的產業發展格局,正向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闊步前進。

臨澤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關心和支持,更離不開各位的參與、見證,希望大家能一如既往地關心臨澤,多來臨澤,宣傳臨澤。最後,祝願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謝謝!

主持人:非常感謝王縣長的介紹。下面是記者提問環節,按照慣例,請記者在提問之前先自報所在媒體的名稱。

1.張掖日報:近年來,各級政府高度重視「旅遊+」戰略的實施,請問臨澤縣在實施「旅遊+」戰略,推進文化、體育與旅遊深度融合方面採取了哪些措施?

王曉霞:近年來,我縣積極推進實施「旅遊+」戰略,探索旅遊文化體育醫養深度融合的新途徑、新機制和新模式,加快完善旅遊目的地功能,全面提升全縣旅遊發展品質。

一是積極培育旅遊新型業態。我們注重培育文化演藝、影視拍攝、戶外運動、低空遊覽、沙漠探險、研學考察等新業態。大型歷史情景劇《回道張掖》實現常態化演出;丹霞景區新開發了熱氣球、直升機低空觀光項目,丹霞攝影博物館已投入使用;VR體驗館、360極限飛球體驗館、冠聯汽車特技表演館、七彩鎮七彩月色街歡樂谷等一批體驗項目也先後建成,並相繼運營。積極開發紅色旅遊項目,建成汪家墩紅色旅遊示範點,實現紅色旅遊與生態觀光、文化體驗、戶外拓展、研學實踐等業態的深度融合,培育申報創建研學旅遊基地17個。

二是精心策劃舉辦節會賽事活動。我們依託豐富的資源稟賦,精心設計吸引力強的各類節慶和體育賽事活動,精心策劃並持續舉辦十屆「中國棗鄉·魅力臨澤」旅遊文化藝術節;連續舉辦六屆健康中國馬拉松系列賽暨張掖·臨澤生態馬拉松賽,臨澤生態馬拉松榮獲中國田徑協會「銀牌賽事」和「自然生態」特色賽事兩項殊榮;連續舉辦3屆丹霞流沙·臨澤馬拉松自行車騎行大會和甘肅省青少年科技體育航空航天航海模型教育競賽。成功舉辦首屆絲綢之路(張掖)國際通用航空大會、中國·張掖七彩丹霞熱氣球節等具有影響力的品牌賽事,實現了體育與旅遊的融合互動發展。

三是大力支持特色文旅產品開發。認真落實國家、省、市、縣促進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積極扶持以刺繡、烙畫、剪紙、麵塑、葫蘆雕刻等民間民俗手工藝產品為主的特色文化旅遊企業,全縣文創產品企業達22家,開發文化旅遊商品110多種;積極鼓勵扶持臨澤小棗、有機果蔬等地方特色農產品和柳編、草編等特色手工藝品做靚品牌,臨澤小棗被確定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紅橋莊園生產的8個葡萄酒系列產品,獲得國家和世界級獎項15個,臨澤文化旅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持續提升。

四是全力推進紅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圍繞講好黨的故事、西路軍的故事,傳承好紅色基因這個主題,制定出臺促進紅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實施方案,先後組織實施紅西路軍梨園口戰鬥遺址公園、紅色遺蹟保護和臨澤戰役紀念館改造提升建設項目,大力開發紅色旅遊新業態,著力打造融紅色文化旅遊與生態觀光、文化體驗、戶外運動、研學實踐、康體養生、鄉村旅遊為一體的複合型紅色旅遊產品,初步形成以臨澤戰役紀念館為核心,輻射梨園口戰鬥遺址公園、汪家墩碉堡、紅西路軍總指揮部、李先念栓馬樁和紅軍井「一區五點」紅色旅遊發展格局。

臨澤縣文化旅遊發展服務中心主任李苑花

2.每日甘肅網:「十四五」期間,臨澤文化旅遊發展在自覺擔負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歷史使命,推動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方面有哪些考慮或者是打算。

李苑花:文化旅遊是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內容,是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體現,是展示全民形象素質的重要窗口。「十四五」期間,臨澤縣將統籌資源開發,加快完善「一個龍頭、一個中心、四大廊道、四個板塊」的全域全季全日旅遊發展格局,不斷增強文化旅遊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打算和考慮。

1.著力建設丹霞大景區。配合完成丹霞公司股份上市工作,完成丹霞口文旅小鎮國家4A級景區創建,增強大景區發展後勁。促進大景區發展結構從觀光遊覽單一業態向觀光、休閒、度假等多元業態並重轉變,努力把七彩丹霞景區打造成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品牌旅遊景區。

2.全力打造縣城休閒中心。堅持生態文明全域旅遊城市的功能定位,把綠和水作為城市宜居的最大特色,把淨和美作為城市發展最大追求,加快縣城市政設施建設,提升城市品位和整體形象。積極拓展和創新縣「三館」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不斷提升縣級文化場館服務能力和水平;加快推進社區文化陣地建設,提升城市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標準,打造社區10分鐘「文化娛樂圈」。加強流沙河景區提升改造,完善配套設施,豐富遊覽項目,提高服務水平,把城區打造成上承丹霞大景區,下接黑河沿岸鄉村旅遊帶的旅遊集散中心。

3.加快構建四條旅遊景觀廊道。高水平策劃丹霞生態康養谷暨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帶建設,開展觀光度假、休閒體驗、康體養生、戶外露營等文化旅遊項目,建設一批帳篷營地、太空艙賓館、貨櫃酒店等獨具特色的升級版民宿項目;打造沙柳路、臨平路旅遊景觀廊道,引領旅遊景區、鄉村旅遊帶互聯互通和深度發展,實現空間上由丹霞大景區向縣城、鎮村延伸、時間上由一季向四季、由白天向全天延伸。

4.推進建設四大特色旅遊板塊。以精品景區為內核,突出地域特色,吸引產業要素向心聚集,加快構建丹霞觀光、城市休閒、鄉村旅遊、沙漠探險四大旅遊板塊,實現旅遊開發組團聯動、錯位發展、整體推進。依託丹霞景區豐富的旅遊資源,加快丹霞大景區建設,不斷提升大景區旅遊服務功能和品牌影響力,把丹霞大景區打造成引領全縣旅遊業發展的先導區。以縣城為中心,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植入文化旅遊要素,豐富產品供給,把城區打造成為拉動消費的遊客集散區。立足鄉村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濃鬱的鄉土風情,深入挖掘鄉村旅遊資源,推進鄉村旅遊專業村建設,把鄉村旅遊打造成助推鄉村振興的引領區。依託北部沙漠戈壁等資源,將北部沙漠探險板塊打造成臨澤旅遊高端體驗區。

3.甘肅省廣播電視總臺:臨澤文化底蘊深厚,資源豐富,作為文化遊遊主管部門,為激發冬春旅遊市場活力,臨澤縣推出了哪些冬春季旅遊產品、旅遊主題活動和優惠政策?

李苑花:前面王縣長已經為大家做了介紹。我縣將於今年11月中旬至2021年3月31日,圍繞冬春精彩之旅·相約畫裡臨澤」活動主題,策劃舉辦「丹霞免票遊、全民康養遊、研學勵志遊、文藝悅享遊、民俗體驗遊」五個系列活動。一是七彩丹霞景區推出「1元遊丹霞」「甘肅籍遊客免費遊丹霞」「2020年遊客免費回頭看」3項「丹霞免票遊」特惠活動;二是以全市武術比賽、元旦環城賽、全民健身運動會、「冰雪嘉年華」和「百元健身套餐」5項活動為主的「全民康養遊」系列活動;三是「萬名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我的家鄉在臨澤」主題徵文和「悅讀悅享」「研學勵志遊」系列活動;四是民間戲曲大賽、青少年才藝大賽、新年音樂會、春節聯歡晚會、迎新春社火展演、鄉村年貨節、「送戲下鄉·文化惠民」為主的「文藝悅享遊」系列活動;五是開展「走進博物館」「非遺展演月」「春節楹聯展」「民俗體驗遊」系列活動。通過這21項活動的開展,加快推進臨澤文化旅遊消費由「夏秋火爆」向「冬春升溫」轉變,努力將冬春季文化旅遊產品培育成臨澤文體旅產業發展新的增長極。

主持人:記者提問環節就到這裡。剛才通過王縣長的介紹,我們對臨澤縣文化旅遊發展情況有了詳細的了解和全面的掌握。為進一步激發全市冬春季文化旅遊市場活力,最近,市文化大市建設領導小組暨文化旅遊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了《張掖市2020——2021年冬春季文化旅遊宣傳營銷活動實施方案》,希望各媒體結合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加大對全市冬春季文化旅遊宣傳營銷的宣傳報導力度。再次感謝今天的發布嘉賓,感謝各位媒體朋友,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從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看甘肅張掖旅遊影視產業融合發展⑥
    特別是在疫情防控期間,《一個都不能少》熱播,生動地向全國人民展示了張掖優美的自然景觀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丹霞、焉支、石頭城等詞彙成了代表張掖的「文化符號」,七彩丹霞、平山湖大峽谷等景區成為張掖的「背景色」,在彰顯西部農村脫貧攻堅突出成效的同時,也成為我市對外宣傳的大事和文旅事業的盛事,更是我市藉助影視力量加大對外宣傳的成功範例。
  • 蘭州晨報·旅遊周刊·任我行 張掖美景 「一個都不能少」
    《一個都不能少》劇組成員在張掖《一個都不能少》讓張掖旅遊火上加火觀眾直呼「每一幀都像明信片」「想去張掖看看」影視帶動旅遊,成為文旅發展新引擎旅遊景點本身就具有文化價值,通過影視劇再現旅遊資源,無疑會給旅遊景點注入新的文化內涵,從而進一步提升景區知名度。
  • 吉安市城投提質增效 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
    吉安市城投公司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大力發展文化旅遊項目,同時將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項目提質和綠化提升上,在惠民利民民生工程和綠化環境提升工程積極作為,通過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加快旅遊業轉型升級,有力地提升了「紅色搖籃·山水吉安」的旅遊品牌形象,推動了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
  • 文化產業成為鄂爾多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一個城市的蓬勃發展,離不開深厚的文化底蘊。鄂爾多斯市作為一座典型的資源型城市,近年來,把發展文化產業作為「做好非煤大文章」的破題之舉。依據全市文化資源分布狀況和各地實際情況,深挖文化資源,積極培育新型文化業態,紮實推動文化項目建設。
  • 30餘位文化旅遊界大咖齊聚鳶都 共助濰坊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簡要介紹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後,馬清民表示,近年來,濰坊將發展文化旅遊產業作為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大力推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雙十工程」,努力打造提升「十大文化旅遊集團」「十大文化旅遊景區」,全市文旅產業發展優勢與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特別是今年以來,應對新冠疫情不利影響,我市出臺系列政策措施,叫響了「夜享風箏都」「樂在田園」等文旅消費品牌。
  • 2020陝西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合作峰會 廣播電視媒體融合高質量發展...
    央廣網西安12月18日消息(記者王佳愛)12月17日,2020陝西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合作峰會廣播電視媒體融合高質量發展分會在西安舉行。作為合作峰會五個分會之一,本次會議以「創新、合作、共享」為主題,由陝西廣播電視局主辦、陝西廣電融媒體集團承辦。
  • 安順經開區:農文旅融合推動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安順經開區緊緊圍繞旅遊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目標,以全域旅遊示範創建為突破口,搶抓機遇,狠抓落實,在品牌打造、宣傳推介、項目建設等方面加大力度,重點培育了一批「旅遊+」深度融合的綜合項目,通過以文化遊、生態遊、康養遊以及休閒娛樂遊等旅遊需求元素為一體,以5個A級景區為輻射核心,構建了「吃、住、行、遊
  • 梧塘鎮推動「旅遊+農業」高質量發展
    除此之外,以「美麗鄉風」為主題的精彩表演、書畫展示等一系列文藝活動營造出荔林水鄉濃厚的地方文化氛圍。下水摸魚、垂釣小龍蝦、採摘蓮藕、剝蓮蓬等農事比賽增添了活動的趣味性。在古樸的十音八樂中,方糕、紅團、扁食等莆仙特色小吃相繼出鍋,香飄四溢。而真如科技、興田生態農業等現代農業科技作品,向人們展示了未來農業生產的智能化與自動化。
  • 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帶火臨澤鄉村遊
    中國張掖網臨澤訊 自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在央視黃金檔熱播以來,作為電視劇取景地之一的臨澤縣德源農莊,知名度大幅提高。連日來,在德源農莊生態大棚內,晶瑩剔透的櫻桃掛滿枝頭,遊客紛紛慕名而來。來自高臺縣的遊客雷濤說:「我前幾天看了《一個都不能少》的電視劇,知道了這裡是電視劇中的取景地,我覺得這個地方真的不錯,裡面有香蕉、火龍果、櫻桃,是很不錯的休閒地方,以後我還會經常過來。」
  • 回建:推動影視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回建在橋西區清河影視基地調研時強調整合優勢資源 完善產業鏈條 推動影視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李青春劉寶岐等一同調研他強調,要以清河影視基地建設為牽引,整合市域優勢資源,完善影視服務和產業發展鏈條,推動影視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青春,市政協主席劉寶岐,市委常委、秘書長高峰一同調研。
  • 文化產業搭上高質量發展的「數字快車」
    近期,文化和旅遊部發布《關於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要推動線上線下融合,擴大優質數字文化產品供給,促進消費升級,積極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數字文化產業的互動性、體驗性和趣味性,能夠極大滿足人民群眾對文化生活的需求。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數字文化產業異軍突起、逆勢上揚,在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顯然已成為構建文化產業發展新格局的重要舉措。科技為文化插上了起飛的翅膀,文化賦予了科技根本的內涵。
  • 郭文海:用文化武裝實體經濟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珠江商報訊 記者吳景邦報導:昨日,佛山市委副書記、順德區委書記郭文海到小熊織夢園、孔雀廊娛樂唱片有限公司實地考察調研文化產業發展情況。郭文海強調,順德擁有家電產業等龐大的製造業,要推動文化產業與實體經濟結合,用文化武裝實體經濟,以文化樹立品牌、聚集人才,幫助企業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搶佔市場。要推進舊城保護提升,注重做好老舊工業廠房的活化改造。要加快規劃建設廣東流行音樂產業園,聚集優秀音樂創作人才,壯大順德文化產業,支撐順德高質量發展。
  • 無邊光景一時新——「十三五」期間甘州區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綜述
    「十三五」以來,甘州區緊緊圍繞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搶抓甘肅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和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和全國旅遊標準化試點城市創建機遇,充分利用我區獨特的文化旅遊資源和自然資源優勢,促進文化、旅遊、體育、農業、交通、教育等多領域立體開放深度融合,進一步提升全區旅遊度假環境和文旅產業核心競爭力,實現文化旅遊資源大區向文化旅遊產業強區轉變,全力打造絲綢之路黃金旅遊線重要旅遊目的地
  • 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的「橫店探索」
    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其本質是發展具有獨特性和專屬性的文化IP(智慧財產權),通過文化IP將旅遊業與其他文化娛樂業態進行跨界整合,實現產業價值的升級。作為影視拍攝基地,在橫店影視城拍攝的影視作品很多,但影視劇具有時效性、難以持續利用的特點。
  • 王國生:抓住機遇推動文旅融合轉型升級 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
    本報訊(記者 李錚)5月8日,省委書記王國生主持召開座談會,與文化旅遊企業、高等院校專家學者、行業主管部門負責同志共聚一堂,總結經驗、查找短板,分析趨勢、研究規律,就推動我省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聽取意見建議。
  • 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發展文化旅遊,提升內江文化影響力
    內江文旅資源豐富,文旅發展優勢突出、潛力巨大。「十四五」期間,內江將從哪些方面入手,進一步推動文化旅遊業高質量發展?12月22日,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楊忠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市委七屆十二次全會提出,要加快建設成渝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建設成渝特色消費聚集區,大力發展文化旅遊,進一步提升內江文化影響力。這是市委推進內江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做出的戰略部署。」
  • 「天眼時評」做好「旅遊+多產業」融合發展文章
    省委全會十二屆八次會議提出大力推進全域旅遊提質升級,進一步做好「旅遊+多產業」融合發展文章,為全省旅遊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旅遊+多產業」融合發展是深入推進旅遊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
  • 「推動紅色旅遊高質量發展」聚焦陝西經驗 開發紅色旅遊精品做好...
    12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聯合央視網推出全媒體財經訪談《雲起》特別節目「推動紅色旅遊高質量發展」。在習近平總書記宣布,我們經過8年持續奮鬥,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的重要時間節點,節目全方位展現旅遊扶貧作為產業扶貧的重要方式,自2004年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國家發展改革委、文化和旅遊部、地方黨委和政府部門指導下,社會各界凝心聚力,通過項目、資金、人才等多種方式,推動文化和旅遊業在貧困縣「清零」進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體現文旅扶貧的突出成果,解析紅色旅遊的創新發展路徑和成功經驗
  • 天水市出臺促進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
    號)等文件精神,加快培育我市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文化旅遊首位產業高質量發展,現提出以下實施意見。,挖潛力、增活力、補短板,大力促進文化旅遊產業從資源依賴型向創新開發型轉變,從觀光消費型向綜合效益型轉變,從自然增長型向高質量發展型轉變,使文旅產業體系更加完善,設施更加完備,服務更加優化,綜合效益顯著提高。
  • 推動生態文旅深度融合 打造全域旅遊發展格局——四川省政協「推動...
    「川西北黃河流域作為黃河上遊生態屏障建設中佔有重要地位的區域,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對促進流域經濟社會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和文化傳承保護具有重要作用。」近日,四川省政協召開「推動川西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對口協商會,第一個搶到話筒的省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沈光明開門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