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票房40萬,觀眾憤怒退場,《大話西遊》為何後來感動一代人?

2021-03-03 朝文社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字數:4568,閱讀時間:約12分鐘

為什麼當年在香港票房失利的《大話西遊》,卻在中國大陸得到追捧?

答:在中國當代電影史乃至網際網路文化史上,上映於1995年的香港電影《大話西遊》,都堪稱獨一無二的璀璨奇蹟。

1994年冬天,歷經在張賢亮影視城與「西影廠三座內景大棚」長達上百天的艱苦拍攝,由當時香港「票房金剛」周星馳投資並主演的喜劇電影《大話西遊》終於殺青比起之前周星馳的各類「無釐頭」搞笑作品來,這部影片卻充斥著更荒誕的劇情:孫悟空轉世投胎,變成了山賊至尊寶,陷入了與女妖白晶晶以及仙女紫霞的愛情糾葛中。恢復了「孫悟空真身」的他,從牛魔王手中救回了心愛的紫霞,卻也永遠失去了這場刻骨銘心的愛情……

作為一部當時還少見的「合拍片」,這部喜劇電影貼著「西遊記」的標籤,講的卻是個全新的荒誕故事。所以那時哪怕是周星馳的「合作方」西影廠,對這部電影也是嚴重「看衰」。雖然一路密切配合完成了拍攝,但許多工作人員卻認為「其劇本不忍猝讀」。某位西影廠的領導更直言其「不能代表西影廠的藝術追求,只能算文化垃圾」。

接下來的票房業績,似乎也印證了這些「看衰」:1995年元旦起,《大話西遊》開始在香港上映,票房收入總共5400萬,只是勉強收回了成本。在中國臺灣地區的票房,也是暴跌到了2000萬,周星馳長期以來「票房金剛」的形象大打折扣。知名片商蔡松林更當眾吐槽周星馳:「(下次合作)我一定要他們(周星馳團隊)把內容清楚寫出來,白紙黑字,要保證一定搞笑。」

但要論最衰的,卻還是中國大陸的票房:1996年2月,《大話西遊》作為寒假影片登陸中國大陸市場,然後就是被各種涼水澆頭,趕上最好的「假期檔」,最後卻只是40萬票房收場。比同時期《挑戰者》《紅番區》等「港臺大片」都差得遠。各地影院更不停發生「心塞」場面——瀋陽的觀眾進場觀看後,沒看完就罵罵咧咧走人。河北的觀眾連呼「太鬧」「特別沒勁」。甚至「不少場次的觀眾是以個位數計算」……

在作為當時香港電影至高榮譽的「金像獎」評選裡,耗費心血的《大話西遊》,最終只獲得兩個提名。比起同一年在評獎裡出盡風頭《東邪西毒》《女人四十》《飲食男女》等「經典港片」來,黯然的如同醜小鴨一枚。可以說,從票房到口碑,這部周星馳第一次獨立投資,嘗試做出新突破的影片,都是大敗虧輸。以當時的境況看,這部《大話西遊》似乎已坐實了「港產爛片」的身份,默默退出了觀眾的視線。

可奇蹟,卻在20世紀的最後幾年,以狂飆突進的方式上演了。

先是從1996年冬天起,《大話西遊》開始在北京幾所高校裡流傳,1997年春天起,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播出《大話西遊》,一開始還是放在春節期間的「非黃金檔」,收視率卻悄然攀升。1997年至1998年,隨著家用VCD的普及,《大話西遊》光碟也成了新寵。北京的光碟市場上,一盤售價30元的《大話西遊》VCD,轉眼就被搶購。北京地區每年賣出的《大話西遊》光碟,「至少佔到四五萬張」。這部票房撲街的電影,竟開始以這方式「火」了。

但《大話西遊》真正的火爆,卻還是在世紀之交時,1999年至2000年,《大話西遊》在全國年輕人中間形成了奇特的火熱風潮。在大學的「錄像室」「放映廳」「露天影院」,以及大大小小的網吧裡,《大話西遊》的電影在一遍遍播放。剛剛興起的網際網路上,從BBS論壇到大小網站,關於《大話西遊》的臺詞摘錄與討論,也是比比皆是。至於影片裡的經典臺詞,比如「需要嗎不需要嗎」「I服了YOU」,更成了年輕人間流行一時的「常用詞」。

如此火爆景象,正如學者鍾鷺的感慨:1995年金像獎上與《大話西遊》同臺的獲獎影片,都「只被當做回憶和紀念保留著,再沒有人會像看《大話西遊》一樣十遍二十遍地反反覆覆溫習他們。」中國電影史上,之前從沒有一部影片,火得如《大話西遊》這樣奇特。

更奇特的,是《大話西遊》帶來的獨特文化現象:「大話西遊」現象。21世紀初常喜歡把《大話西遊》臺詞掛在嘴邊,處處模仿《大話西遊》的年輕人,常被叫做「大話一族」,堪稱當時年輕人群體裡的火熱時尚。就連影片裡《ONLY  YOU》等插曲,年輕人平時也是「一言不合就唱起來」。大學裡逢年過節的聯歡會上,「模仿」「惡搞」《大話西遊》,都是不可少的節目……

各類文藝作品文學評論也紛紛「跟風」,《大話西遊》的電影風格,被戴上了「無釐頭主義」「後現代主義」等各種「榮耀稱號」。2000年出版的《大話西遊寶典》(2000年6月現代出版社第一版),首印的兩萬冊上市兩個月就銷售一空。初興的網絡小說裡,也形成了著名的「大話西遊派」,湧現出了《悟空傳》《沙僧日記》《重生西遊》等經典作品,熱度持久不衰……

以2000年北京晚報的評論:「從來沒有一部電影像《大話西遊》這般得到如此眾多年輕人的心理認可,並在網絡上迅速傳播。」

那麼為什麼,一部「撲街」好幾年的《大話西遊》,會在世紀之交時突然「躺紅」,留下讓一代年輕人刻骨銘心的火熱記憶呢?首先一個原因,就是這部電影的高品質。

《大話西遊》的藝術價值,包括「後現代主義」「無釐頭表演風格」「解構主義主題」等內容,從當年到今天,業界人士們都分析過千萬遍。但更值得一說的,卻是影片精良的製作。就以演員來說,無論是「投資人」兼「主演」的周星馳,還是吳孟達、李健仁、藍潔瑛、莫文蔚等香港演員,甚至陸樹銘、吳鈺瑾等大陸演員,都正處於演藝生涯的黃金年華,也把他們最好的表演狀態,貢獻給了這部「荒誕電影」。

哪怕是拍攝時嚴重不認可該片的西影廠編導們,也高度認可周星馳團隊的敬業精神。一百多天的艱苦拍攝,中間經歷了風沙等自然條件的考驗,還臨時擴充更改了劇本內容。周星馳團隊卻展現出了精幹高效的工作風格,甚至團隊裡每一個人都身兼數職:女主演朱茵客串了豬八戒,副導演江約誠客串了「瞎子」「報喜人」等角色。全都為了節約時間人力成本。以學者鍾鷺的話說:「他們的表演也並沒給影片丟臉」。

雖然拍攝速度極快,但劇中的許多細節,製作卻十分嚴謹:比如給周星馳配音的石班瑜,有時重要的臺詞都要重說十多遍。當然也有「一遍過的」——片中那段「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擺在我的面前」。石班瑜花了許多心思分析這段臺詞,背到滾瓜爛熟後走進了錄音棚,關上燈後完美錄好了這段臺詞,整個人卻已淚流滿面……這段被「大話一族」們反覆模仿,紅遍全中國的經典臺詞,就是以這「入戲至深」的方式完成的。

另外還有影片的配樂,出自著名音樂家趙季平之手。片尾曲《一生所愛》,則是由香港音樂人盧冠廷與妻子唐書琛完成。也都是我們所熟知,至今仰望的經典。這樣一部「拍攝奇快」的電影,卻以極致的匠人精神,把每一個細節都精心雕琢完成,然後歷經時間考驗,變成幾年之後,多少「大話一族」們難忘的片段。

而與「高品質」同樣重要的原因,就是這部電影趕上了一個好時代:中國網際網路文化的「童年」時代。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網際網路剛剛開始普及,網絡文化如同一張白紙,而製作精良的《大話西遊》,藉助網絡高效的傳播方式,就成了這張「白紙」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特別是1996年《大話西遊》進入北京高校,以及1997年央視電影頻道播出《大話西遊》後,當時第一批「大話西遊粉絲」們,就開始嘗試通過網際網路,表達觀影的感受。在那個沒有「微信」「qq」「微博」的年代裡,「水木清華BBS」等論壇,成了討論《大話西遊》的知名平臺。

但就是這樣一個「白紙」般的網際網路時代,《大話西遊》的熱度開始逐漸升溫,到了1999年左右,許多粉絲們更自發組建了大量「大話西遊網站」,雖然這些網站的內容,以今天看已是比較簡陋,多是些臺詞分享與心得體會,卻帶來了火熱的參與度。還是如鍾鷺《大話西遊之路》一文的形容:「隨便輸入《大話西遊》幾個字,搜尋引擎就能找出四五十個《大話西遊》的專門網站」。如此「流量」,不火也難。

 同樣是這個「網際網路文化」的童年期,初興的「網絡文學」等新文化形式,更把「大話西遊」的熱度推向了新高。各種的「跟風」「惡搞」成了那時網民的「時尚」,也讓關於「大話西遊」的熱度,隨著一系列「衍生品」的出現,有了更旺盛的生命力,終於形成了獨有的「大話西遊現象」。以這個意義說,《大話西遊》當年的突然走紅,已不止是個「電影藝術」問題,更是中國網際網路傳媒的一場重要革命。

但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卻是那一代中國年輕人,乃至這些年輕人形成的校園文化,獨特的「力推」。 

「票房撲街」的《大話西遊》,是怎樣在上世紀末復活的?一開始是在1996年底,被北京一些高校當做電影案例,在課堂上放映講解,從而有了第一批「粉絲」。而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當時的網際網路用戶,絕大多數都是出生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年齡不到二十歲的「學生黨」群體。《大話西遊》的「無釐頭」風格,雖然在1995年公映時被看做「胡鬧」,但對於20世紀末的年輕人來說,卻恰恰撞擊心靈。

比如《大話西遊》影片裡,「紫霞在你心中是個問號還是嘆號」的追問,白晶晶在至尊寶心臟裡「滴的那一滴淚」,至尊寶戴上緊箍前那「塵世間最痛苦的事」。那失去時才知道珍惜的痛楚,那電影的迷茫與無奈,「鬧哄哄」的外表下,卻有著多少讓當時年輕人共鳴的感受。

所以,《大話西遊》的火熱,以網際網路為傳播渠道,卻是以校園為載體:學者陳鍵興將其形容為「不經意間的一種狂熱」。在20世紀末的大學校園裡,「每逢節日放映《大話西遊》」幾乎成了慣例。甚至痴迷《大話西遊》的程度,也如考英語一樣「劃等級」。「大話等級六級」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許多校園裡還流傳著「讀片秘笈」:獨自一人看《大話西遊》,是需要在孤獨漆黑的大學教室裡,且還要蓋上鏡子,清除宿舍裡一切東西,「以免看見豬之類的動物」。這類幽默,都是刷過《大話西遊》的朋友才懂。

此情此景,也正如21世紀初,新浪網對《大話西遊》的一句評論:「九十年代末期的大學生看著《大話西遊》,度過了各自黃金般的青春」

時光荏苒,不經意間,「大話西遊現象」也已過去二十年,當年在校園裡「溫習」《大話西遊》的年輕人們,今天都已是中年。在那個娛樂資訊手段比今天還要「枯燥」的青春時代裡,有這樣一部《大話西遊》,讓多少青春飛揚的年輕人們,有了寄託傾吐心事的載體,有了娛樂的最佳方式,有了一個「與大話西遊有關」的青春。相信這,就是這一部經典影片,永不過時的價值。

火熱的《大話西遊》背後,就是那恍然如昨的,屬於一代人的青蔥歲月。閉目回憶,多少「曾經有一份真實的愛在我面前」的喟嘆,多少「一起看上帝」的調侃,「豬啊」的驚叫。不同的感受,相信都是同樣的感慨:年輕,真好!

願每一位愛過《大話西遊》,為《大話西遊》感動過的朋友,繼續不負韶華,永遠青春。

參考資料:鍾鷺《大話西遊之路》、劉春《給周星馳配音的那個人》、張立憲《大話西遊 重溫指南》、陳鍵興《大話西遊 的校園神話》、莎賓娜《我愛周星馳》、陳煜《中國生活記憶之90年代》、周宗偉《淺析當代青年中「無釐頭」文化的流行》《青少年中「大話西遊」現象分析》、鳳凰網《1995流行記錄:大話西遊 票房慘敗 》、楊平《「大話西遊」現象給我們的啟示》。劉大山《解讀「大話西遊」現象》、邵燕君《網絡文學經典解讀》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新人文浪潮計劃籤約帳號【朝文社】原創內容,未經帳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一直以來,《朝文社》都把做最好的歷史內容作為己任。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也期待您能支持我們的茶品牌:漢周嚴選。

點擊我們公眾號菜單欄的「買茶去」,添加微信就可選購各類優質茶。

或者長按以下圖片二維碼:

相關焦點

  • 內地票房40萬,觀眾憤怒退場,《大話西遊》為何後來感動一代人
    但要論最衰的,卻還是中國大陸的票房:1996年2月,《大話西遊》作為寒假影片登陸中國大陸市場,然後就是被各種涼水澆頭,趕上最好的「假期檔」,最後卻只是40萬票房收場。比同時期《挑戰者》《紅番區》等「港臺大片」都差得遠。各地影院更不停發生「心塞」場面——瀋陽的觀眾進場觀看後,沒看完就罵罵咧咧走人。
  • 內地票房40萬觀眾憤怒退場,《大話西遊》為何後來感動一代人?
    但要論最衰的,卻還是中國大陸的票房:1996年2月,《大話西遊》作為寒假影片登陸中國大陸市場,然後就是被各種涼水澆頭,趕上最好的「假期檔」,最後卻只是40萬票房收場。比同時期《挑戰者》《紅番區》等「港臺大片」都差得遠。各地影院更不停發生「心塞」場面——瀋陽的觀眾進場觀看後,沒看完就罵罵咧咧走人。河北的觀眾連呼「太鬧」「特別沒勁」。
  • 《大話西遊》在香港票房慘澹,在內地到現在火了24年,究竟為何
    周星馳的《大話西遊》系列電影,對80後,90後影響至深,這部拍攝於1994年的電影,在香港上映後,票房慘澹,還被媒體評為10大爛片之一,真夠傷星爺的心的,直到1997年,在內地高校播出後,在網絡上才傳播開來,走進大家的視野,也讓大家重新認識了周星馳,重新感受到周星馳的喜劇魅力,近幾年,《大話西遊
  • 劉鎮偉新片票房僅29萬!網友吐槽:大話西遊的觀眾緣全敗光了
    隨著內地電影市場的大爆發和香港電影的衰落,很多香港著名的導演開始北上內地拍電影,其中王晶和劉鎮偉應該是最不把內地觀眾當觀眾的導演了,他們在內地拍的電影可以說都是爛片!只是現在越來越多的混跡於爛片堆裡了同時這部電影還有靠著《萬萬沒想到》成名的孔連順和小愛,這種演員陣容本來就票房號召力不足,加上劉鎮偉靠著《大話西遊》在內地觀眾刷的好感度已經被消耗光了,這部電影自然是票房慘敗,只是可能劉鎮偉都沒有想到會如此的慘吧。今天是首映結果票房僅僅29.8萬!
  • 周星馳《大話西遊》重映,首日票房15萬,無釐頭情懷還能持續多久
    在7月24日當天,有兩部電影的重映引發了關注,那就是周星馳的《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和《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因為時長限制而被拆成兩部的電影,在當年進入內地時曾掀起一波無釐頭熱潮,至今還讓不少老觀眾深深懷念。
  • 《大話西遊》上下集將重映,是重映票房冠軍,星迷有福了
    ,這個名字就是《大話西遊》,想必不少人都不陌生,這是一個讓70後和80後印象深刻的電影名,90後和00後應該也不陌生。,不過可能是因為與周星馳此前的無釐頭風格不同,《大話西遊》的票房相較於周星馳此前的電影票房而言,顯得有些慘澹。
  • 周星馳《大話西遊》重映,首日票房15萬,無釐頭情懷還能持續多久
    在7月24日當天,有兩部電影的重映引發了關注,那就是周星馳的《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和《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因為時長限制而被拆成兩部的電影,在當年進入內地時曾掀起一波無釐頭熱潮,至今還讓不少老觀眾深深懷念。
  • 《大話西遊》當年很多人不看好,後來在內地火了成了經典之作!
    提起《大話西遊》這部作品,不禁讓人回味無窮,這部劇在開拍時,就不被看好,全劇組都在大罵周星馳是個瘋子,劉鎮偉覺得自己寫了個天才劇本,卻被當時的人們噴的體無完膚「這都是些什麼亂七八糟的玩意兒」。不出意外,票房結果印證了這一切;《大話西遊》一共投入6000多萬港元,95年元旦,香港率先推出《月光寶盒》,總票房達500多萬港元,即使與一個月後發行的《大聖娶親》加起來,總票房也不過5400萬多萬。這僅僅是能夠回本,和周星馳同時期其他作品比起來相差甚遠。
  • 《大話西遊》成經典,為何王家衛功不可沒?
    如果王家衛當初不拍《東邪西毒》,就不會有劉鎮偉和周星馳的《大話西遊》。兩部電影從概念到內核,都有著顯著的相似之處。因為劉鎮偉和王家衛的出發點是一樣的。2009年,《東邪西毒:終極版》內地上映,王家衛在接受《南方都市報》專訪時說了一句話。「第一稿《東邪西毒》的劇本後來沒有用,前15分鐘的戲後來被劉鎮偉拿去做了《大話西遊》的劇本。」
  • 大話西遊當年為何被說成爛片,之後又為什麼成為經典,你知道麼?
    據說,《大話西遊》剛上映的時候票房極為慘澹,香港地區僅僅收回了成本(估計也是因為周星馳的明星效應),臺灣地區票房則賠得片商懷疑人生,大陸地區上下兩部總票房也很低(據說原因是當時的搞笑主流葛優,陳佩斯式的幽默,周星馳誇張的做派讓觀眾覺得這更像是種鬧騰)。
  • 《大話西遊》重映,但預售票房只排第八,周星馳的號召力被高估?
    小羅伯特唐尼《多力特的奇幻冒險》奪冠,但預售也僅200萬元,範迪塞爾《喋血戰士》預售更差只有104萬元,這兩部都是新片,無奈影院剛開張市場不熱,所以導致它們票房啞火。老片方面,《瘋狂動物城》預售11萬,周星馳《大話西遊》預售票房6.59萬元,排名第八位,看到這樣的數字你還看好它票房會大賣嗎?
  • 《大話西遊》之你不知道的幕後故事
    說到《大話西遊》,在過去的20年光陰裡,無論是普通觀眾還是當紅大明星們都是一遍一遍地看,幾乎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大話西遊情節,裡面的臺詞更是被很多人在倒背如流的同時應用在了現實生活中啊!比如「如果上天能夠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對那個女孩子說三個字:我愛你!
  • 周星馳在《大話西遊》25年之後為何再難突破?這4個因素很關鍵
    如果說其他電影人缺乏天賦和靈感,那麼周星馳為何自己卻在其後將近25年的時間裡,再難超越自己的這部早年作品。其實在《大話西遊》上映初期,這是一部被投資人認定為失敗的作品。這種失敗不僅僅在票房上,甚至也表現在影迷對影片的口碑上,影迷們不知所云,專業的電影人更是吹毛求疵。而更有一些傳統文化的簇擁者質疑《大話西遊》的主創人員,是在褻瀆經典。誠然這是一部超越了時代的作品,影片中的身份互換,穿越時空,讓影迷們對如夢似幻的劇情,一時間很難消融吸收。
  • 周星馳因《大話西遊》火了,而為何劉鎮偉卻淪為「爛片王」
    原因有兩個,第一他編導了周星馳電影生涯最經典的作品——《大話西遊》,第二他執導了華語影壇唯一一部周星馳沒有參與創作的經典無釐頭代表作——《東成西就》。劉鎮偉和周星馳合作的《大話西遊》,讓兩個人一戰封神。雖然這部影片上映之初,因為其怪異的創作思路,造成口碑和票房不佳。但是後來隨著在影碟市場大放異彩,這部影片成為了一個奇特的文化符號,那段」……愛你一萬年「的臺詞更是被在各個場合反覆吟誦。
  • 周星馳的經典電影《大話西遊》,為何當初票房慘澹?
    《大話西遊》是周星馳主演的一部非常經典的電影,這部電影分為《月光寶盒》和《大聖娶親》上下兩集。講述了一個跨越時空的悲喜交加的愛情故事。電影為我們揭示了愛情的真諦。不可否認的是大話西遊是一部優點和缺點都很明顯的電影,當然,瑕不掩瑜,最後它還是大火了。
  • 《大話西遊》你不知道的事情!票房慘澹,電影成為經典竟是因為它
    《大話西遊》是當年周星馳成立彩星公司後拍攝的第一部電影!當年周星馳為了《大話西遊》可謂是卯足了全部的精力,由於電影拍著拍著周星馳的想法越來越多,導致這部電影最終分成兩部分上映!2、《大話西遊》的由來以及票房?
  • 周星馳電影《大話西遊》,背後的幾個幕後故事
    一、電影上映時票房慘澹《大話西遊》電影系列分為兩部,一部是《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另一部是《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大話西遊》系列。《月光寶盒》和《大聖娶親》兩部影片,每一部電影只拿到20萬左右的票房紀錄。《大話西遊》系列電影,在當時是被認為兩部失敗的電影,周星馳似乎拍出了兩部「爛片」,但後來觀眾卻改變了看法。二、電影後來才火起來隨著網絡的出現和央視電影頻道引入,《大話西遊》系列電影再次火了起來。
  • 《大話西遊》25年周星馳永遠的痛
    1995年1月大話西遊剛上映時口碑差到不行,在內地的票房只有20多萬,每場電影放鬆連9個觀眾都沒有,幾天之後便被電影院下架了,在香港和內地被評為十大爛片之首,這部影片是周星馳成立公司的第一部電影,但是票房慘澹,當時製作這部電影光成本就花了6000多萬,還不包括宣傳費用,但是票房只有5000多萬,加上去掉影院分成,淨賠了4000萬直接讓周星馳公司倒閉了,當時內地觀眾無法理解周星馳的無釐頭風格
  • 《大話西遊》為什麼二十年後才火了?
    影片於1995年在香港和內地上映,直到1997年後才開始在內地高校和網絡上流傳並迅速走紅。影片上映20年之際,《大話西遊》於2014年10月24日在內地重映。在95年電影上映之後,成本6000萬港幣的大話西遊,在內地和香港一共賣了5000萬的票房,賠的是底朝天,劇組把失敗的原因歸結於周星馳和劉鎮偉,兩人背了整整一個大鍋,成為了當年的一個最大的反面教材。
  • 22年重映,多了2分鐘,《大話西遊》緣何賣出1億票房並成永恆經典
    1995年周星馳和朱茵等人主演的《大話西遊》上映,《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與《大話西遊之仙履奇緣》分別以2500萬港元和2100萬港元位居年度票房第6和第8,票房表現上甚至不如和王晶合作的《百變星君》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