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呂新文 通訊員 劉華聯 馮凱
2020-05-31 11:40 來源:澎湃新聞
近日,在轉運因削芒果不慎受傷、動脈破裂的江蘇省常州市天寧區男子時,男子腋前的傷口再次大量湧血,重度休克,情況危急。全程護送的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以下簡稱「常州一院」)創傷骨科醫生朱鼎見狀,立刻雙手垂直用力按壓住傷口內的紗布。
在將近兩小時的按壓中,朱鼎逐漸手臂麻木、發抖。急救止血的同時,為探明出血位置,需要開展穿刺造影和探查;朱鼎來不及穿鉛衣(防護放射線輻射的裝置),更是暴露在X射線下,持續按壓將近一個小時。
正在按壓患者的朱鼎醫生。來源:常州一院5月31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常州一院宣傳科獲悉,該院已經對朱鼎醫生進行人文關懷工作和身體檢查,經檢查,朱鼎身體一切正常。
「當時情況非常緊急,患者生命危在旦夕,看著逐漸升高的心率和下降的血壓,我就一個念頭,拼盡全力按住傷口,給麻醉科和血管科同事多爭取一點時間,努力把患者救回來。」朱鼎說,「由於雙手不能移動,而又要保持用力的姿勢,一個多小時後,我逐漸感到手臂麻木、發抖,後來越來越嚴重,怕一下按不住,患者心臟停跳,所以被換下去休息,順便穿上了鉛衣。」
據悉,患者趙先生受傷是由於削芒果時,不慎滑倒,導致刀子捅入腋下。事發5月19日。事發後,家人立即將他送到當地醫院。但由於傷勢較重,雖經過盡力搶救,但效果依然不甚理想,隨即趙先生被轉送到常州一院急診。
「那天夜裡12點多,病人帶著氣管插管,由呼吸機維持著生命從外院轉來,到達急診時已處於休克狀態。結合病情,考慮可能為腋動脈破裂,需要立即找出破損血管阻斷出血,我們一邊床邊搶救,一邊呼叫血管外科、胸外科等相關科室協同急會診,並快速將病人送進手術室。」接診的創傷骨科醫生朱鼎回憶。
轉運過程中,病人腋前的傷口再次大量湧血。全程護送的朱鼎見狀,立刻雙手垂直用力按壓住傷口內的紗布。
隨即,病人被送進數字減影血管成像(DSA)手術室,血管外科、創傷骨科、麻醉科、手術室護士迅速到位準備開展手術。
「病人來到急診時,血壓就只有80/50mmHg左右,還在持續下降,血色素不到50g/L,即使後來我們輸了3000ml血,從傷口中湧出來的血液已經很稀薄,接近淡粉紅色,病人出現重度休克狀態,心跳隨時可能停止。」麻醉醫生陳晨說。
「需要儘快開展穿刺造影和探查,找出血管破口的具體位置,並進行快速、精準的堵塞,才能挽救生命。」血管外科副主任葛紅衛表示。
通過股動脈穿刺造影,葛紅衛發現患者的鎖骨下遠端腋動脈一端有個直徑約1釐米的破口。「我們立即安放了一個覆膜支架,從血管的腔內把破口封住了,病人病情迅速得到了控制。」此時,距離傷口再次湧血已經過了近兩個小時。
「兩個小時裡,朱醫生一直用力按壓著傷口,來不及穿鉛衣的他一直無防護地暴露在射線中,守護患者生命。期間,若非我看到他雙臂發抖,硬是將他替換下來,他會一直撐下去。不過沒有多久,穿好鉛衣的他又過來和我一起按壓。」參加搶救的創傷骨科醫生許晨陽說。
替換下去不久後,朱鼎又站上了手術臺接力按壓。直到腋動脈破口被順利封閉。結束按壓後,朱鼎、許晨陽兩位創傷骨科醫生接力,對創口進行徹底的清創止血,對周圍的臂叢神經進行探查。最後,趙先生被安全送回重症監護室。
5月29日,患者病癒出院。「感謝醫院多學科團隊的配合和救治,其實醫生工作連軸轉是很平常的事,遇到突發事件,需要快速反應,盡全力醫治病患,希望市民們都能平平安安,也希望大家對醫護人員多一份理解。」朱鼎說。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醫生 醫患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