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時光裡的土家童謠

2020-12-24 上遊新聞

◆宋雨霜

去年春節,我帶了幾份發表有自己散文的報紙回老家。我把文章念給外婆外公聽,他們滿是皺紋的臉難得舒展一些,微笑著時不時點點頭。聽完朗讀後,二老直誇我「雨雨好得行喲,給你比個大拇指!」我笑著回答,文學的種子還得感謝老家的童謠呢。說罷,我像一個三兩歲的孩童般,請求外婆再給我唱土家童謠。「蟲蟲飛,蟲蟲飛,飛到嘎婆園子一大推……」在這樣充滿親子樂趣的聲音中,關於童謠的回憶思緒飛揚開去。

我的家鄉黔江位處武陵山區腹地,以土家兒女為主。在這片被譽為「武陵山明珠」的土地上,充滿各種山歌、情歌、勞動歌曲等。如果說民歌是大人們抒發情懷的載體,那麼童謠就是兒童成長的搖籃。這些童謠曲調詼諧、音節和諧、形式簡短、朗朗上口,受到孩子們的喜愛。

在孩子一兩歲牙牙學語時,大人們會教孩子《蟲蟲飛》。父母或者爺爺奶奶抱著孩子,大手拉著小手一開一合,嘴上說著「蟲蟲飛,蟲蟲飛,飛到嘎婆園子一大堆。嘎婆不攆狗,給我咬一口。下河去洗手,盤海(螃蟹)夾一口。上山去找藥,蚱蜢蹬一腳……」輕快押韻的節奏和動作搭配,孩子樂不可支,親子互動趣味盎然。

孩子稍微大點了,可以獨立行走或者結伴玩耍,新的童謠成為孩子的樂趣。幾個孩子圍在吊腳樓的「耍子」邊,唱著《排排坐》:「排排坐,吃果果,果果香,賣乾薑,乾薑辣,賣水娃,水娃短,賣花碗,花碗花,賣冬瓜……」如今唱來,勾起兒時趣事,我多麼思念那些陪我念過童謠的小夥伴呀。此外,長大後學了語文修辭手法,我才發現這簡單的童謠把頂針手法用得如此嫻熟自然呢。

土家童謠內容豐富,有關於天文地理、草木蟲魚的,也有教導孩子懂事明理、認知生活事項的。例如《大月亮,小月亮》如此唱:「大月亮,小月亮,哥哥起來學木匠,妹妹起來舂糯米,嫂嫂起來縫鞋底。舂的舂,簸的簸,傳喚雞娃等你鼓。貓翻跤,狗傳火,老鼠子開門笑死我。」這首童謠既把一家人辛勞做事的情狀生動呈現,又有詼諧的動物形態表達,動物和人一起辛勞,顯得幽默風趣。

讓我印象很深刻的《小小豆子》是這樣的:「一顆豆子圓又圓,推成豆腐賣成錢。人人說我生意小,小小生意掙大錢。」這裡面包含的勤勞致富、堅持不懈、樸素純真也在無形中變為我的奮鬥哲學,即做事不怕小,只要肯鑽研。於我,一個個的文字不也像圓圓的豆子般,組合成香噴噴的文章麼?

童謠不僅是嘴上樂趣,有的也需要肢體動作配合。例如考驗手眼配合靈巧度的「捻中指姆」遊戲。兩人配合著玩,其中一人用手捂住另一隻手,只露出指尖,另一人來猜哪個是中指姆。一邊猜,一邊說:「捻到中指姆,倒打一十五,黃牛轉過彎,倒打一十三。豌豆角,胡豆角,重慶來個咪咪腳……」從「u」韻轉到「an」韻,再轉到「iao」韻,朗朗上口,銜接自然。小小遊戲鍛鍊了孩子的手眼靈活性,也於無形中接受了「轉韻」的薰陶。

穿梭在童謠的記憶之河,我如痴如醉。在「扁擔這麼長,巴掌這麼寬,看則容易做則難」裡,我學到了動手實踐的重要性;在「紅蘿蔔,咪咪甜,看到看到要過年」裡,我彷佛回到了兒時期盼過年的心境;在「一點一橫長,一飄飄南洋,上十對下十,日月對太陽」(廟字)裡,我感受到了土家孩童識字的趣味和想像力。

於我個人而言,這些土家童謠讓我體會至美至善的親情,養成熱愛自然的心態,塑造善良質樸的品格,為我的成長鋪墊底色,也為我的文學創作播下種子。於整個民族而言,土家童謠曾被譽為土家族版「幼學瓊林」,可以塑造幼兒的民族認同,對於孩子的成長與民族文化的傳承尤為重要。雖然,隨著時代環境和社會生活變遷,現在的孩子們很少說唱這些童謠了,但毋庸置疑的是,土家童謠帶給整個民族的快樂、溫暖與趣味,卻永不會淡化。

充滿教育性、趣味性的土家童謠,是土家文化園地中一株帶著朝露的花蕾,是連接童年的舌尖趣語。它在老時光裡熠熠閃光,成為眾多土家兒女溫暖的記憶。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舞衣坊:傳承土家文化 把長陽土家服飾發揚光大
    提起舞衣坊,很多的人會感到陌生,不知道是做什麼的,但只要說起從長陽走出去王愛華、陳冬梅必定是家喻戶曉,他(她)們參加全國少數民族比賽獲得優秀獎,但沒有人知道,為她(他)們精心設計製作的白底紅邊西蘭卡普土家盛裝出場
  • 《中餐廳》鏡頭裡的土家文化竟然這麼美,網友再也不淡定了!
    01土家服飾文化的形成如我們所看到精美的土家服飾,它的背後就蘊藏了許多小故事。自此,土家族用自織自染的布匹做出衣裙,才有了屬於土家民族特色的服飾。(有點類似漢現代的圍裙)一年四季必穿的一種勞作服飾,冬日裡還有保暖的作用。
  • 土家掉渣燒餅製作視頻及技術配方資料 土家掉渣餅的做法
    【資料名稱】:土家掉渣燒餅製作視頻及技術配方資料 土家掉渣餅的做法視頻資料【資料描述】:一、前言:「土家掉渣燒餅」採用傳統的清宮秘技與現代加工工藝相結合而成,它不但極具生產效益(6分鐘即可成品);烤餅時十裡飄香,口感外酥裡嫩,色澤金黃,滿街飄香,聞著香、吃著更香,令人垂涎的香氣飛入尋常百姓家中。
  • 嘗一口吳儂軟語的上海菜,走進周杰倫一九四三的老時光裡
    嘗一口吳儂軟語的上海菜,走進周杰倫一九四三的老時光裡,儂好上海上海。在廈門,這個開在篔簹湖畔西堤別墅區的十六年老店,是不少人尋味上海菜的雅致所在。這邊的食材大多是從上海新鮮空運過來的,以便最大程度的還原本幫菜的味道。
  • 央視《歌聲裡的中國》專場,土家妹子鄧超予動情獻唱《六口茶》
    【京忠智庫報導】"講述歌聲裡的故事,聆聽故事裡的中國"《歌聲裡的中國》湖北民歌專場,驚喜上線央視綜藝頻道。關注民族文化,湖北土家妹子鄧超予的傳承之路《歌聲裡的中國》湖北民歌專場是對湖北民族文化的一次重溫和展示,土家妹子鄧超予正是這個主題下不可或缺的代表人物
  • 恩施味道|土家燒餅
    得知我是恩施人,大多數的朋友第一印象居然是土家燒餅,對的!兩年風靡全國的土家燒餅就是來自我們的這個小城。
  • 央視《歌聲裡的中國》湖北民歌專場,土家妹子鄧超予動情獻唱《六口...
    "講述歌聲裡的故事,聆聽故事裡的中國"《歌聲裡的中國》湖北民歌專場,驚喜上線央視綜藝頻道。在動人的荊楚小調中感受湖北人民那撲面而來的熱情,作為中外文化交流大使和公益慈善大使"土家妹子"鄧超予代表家鄉登臺,與男高音黃訓國合作演唱民歌《六口茶》
  • 152張影像 反映同安脈動——同安區檔案局舉辦國際檔案日紀念活動「再見老時光」老照片年代秀
    圖/何東方一幅幅充滿溫度的影像,反映同安發展的脈動,娓娓道來所有生活過、歌唱過、歡笑過的瞬間……6月9日,「再見老時光」老照片年代秀在同安區文化館1樓展廳開展,152張20世紀後半葉和本世紀初的同安老照片,記錄不同世代下的銀城容顏,叩開了層封的故事記憶。「偶遇老時光,和未來約個會」。
  • 那些憑「顏值」在抖音帶火家鄉的土家阿哥阿妹
    在@莉琴的抖音帳號裡,總是能看到她作為一名畢茲卡女孩用最接地氣的方式傾情介紹她的家鄉。在工作之餘,她穿著土家族的民族盛裝出鏡,自行奔波200多公裡前往土家族發源地土司王朝採訪國家級非遺西蘭卡普傳承人,試著親手製作西蘭卡普,帶著近10w觀眾通過抖音直播了解織錦文化。
  • 象山石浦老街:來自漁村的老時光
    來象山很多次,來海邊捕魚,來吃海鮮,來影視城看明星,然而這一次,是來找尋漁村的老時光。 沿著石階往裡走,會遇到一扇寫著「海防重鎮」的古城門,有著古城門的古鎮著實不多,能保留下來的更是少見,幾百年前,這裡也是有故事的地方。
  • 土家女兒城,你膨脹了……
    新浪樂居訊:我不說,你也知道,在恩施,土家女兒城,從來就是一個奇蹟!奇蹟背後的故事,更是一個個傳奇……一句「世間男子不二心,天下女兒第一城」,就硬生生讓一個不毛之地,變成了恩施旅遊目的地,還接待過重要人物。
  • 么妹兒覃誠芳抖音:嘎嘎屋滴坐火塘,土家山歌火了!
    演唱視頻中,一個長相甜美、身著土家族傳統服飾的女孩深情演唱,她聲音清麗高亢,將土家女孩的明豔俏皮表現得淋漓盡致。而視頻中的這個女孩,正是重慶黔江土家十三寨寨主覃誠芳。視頻的走紅,不僅讓覃誠芳出了名,也讓土家山歌「流行」起來。
  • 土家方言日白小說《二嘎公走人戶》壹
    兒子兒孫都各有噠,好多年沒過個事務整酒,平日裡都是光送禮出門不見收禮進屋,也只有靠整酒把送出去的要回來,楊家大老漢高興,兒子們也暗自高興。二嘎公雄走戶在團轉是出了名地,一來走人戶可以吃好的喝好的;二來走人戶可以好生耍哈,人家把你當上客待更不用上坡搞活路。都各是幾十歲的人啦,常言道:「人近六十過一年算一年,人近七十過一月算一月,人近八十過一天算一天」。
  • 曾火遍大江南北的土家醬香餅,如今卻很少見了?顧客:沒人願意買
    導讀:曾火遍大江南北的土家醬香餅,如今卻很少見了?顧客:沒人願意買!
  • 走進木蘭錦裡溝,感受苗族文化,品嘗土家風味
    木蘭錦裡溝踏青賞櫻體驗4D玻璃橋一日遊行程特色:1、武漢市唯一的土苗文化風情旅遊區2、景區生態環境優美,人文特色鮮明,有免費馬戲表演和土家歌舞可以觀賞每到周六夜晚,篝火廣場會舉行盛大的篝火晚會,有土家阿哥阿妹帶領大家唱歌跳舞。
  • 土家婚俗八大怪、三十夜不撈針…恩施老輩留下的,曾記否?
    在恩施州城,最炫民族風颳起。上轎須得哥背來:土家姑娘上花轎時,不是由新郎背,而是由姑娘的哥哥代勞。在拜別儀式結束後,仍由哥哥用背親袋背上花轎,正如土家民歌中所唱:「紅紅的背親袋纏裹著新娘,花花的露水鞋飽含著濃濃的親情」,離別之情催人淚下。
  • 又是一年女兒會 八方客人進山來——2018恩施土家女兒會側記
    七夕前後,恩施市再次傳唱起悠揚的情歌,處處傳遞著浪漫的氣息,一年一度的恩施土家女兒會再次濃情上演。從1995年由恩施市政府主辦開始,女兒會從紅土鄉石灰窯走出大山,從傳統趕集相親到如今的文旅融合,從一個會場獨自演繹到六大會場各自精彩紛呈。女兒會在傳承和創新中發展,讓愛情之花在大山裡盛開,澆灌著土家苗族兒女的幸福生活。
  • 恩施火車站助力土家「金豆豆」外銷
    恩施火車站助力土家「金豆豆」外銷發布時間:2019年05月29日 11:10 來源:中新網湖北   中新網湖北新聞5月29日電 (何強 胡麗莎)第二十一屆中國馬鈴薯大會近日在恩施土家苗族自治州開幕,武鐵恩施火車站分別在接待處和會場設置服務站,服務與會人員返程出行和本地馬鈴薯外銷
  • 兒歌童謠裡 瀰漫著老成都風情(組圖)
    兒時記憶·童謠  在老成都的不少遊戲裡,孩子們都會配上唱詞歌謠,一邊唱一邊玩。在有些遊戲,比如跳皮筋裡,童謠和玩法之間有一一對應的關係,比如跳「馬蘭花」,就不是跳「蘿蔔」,也不是跳其他的什麼。  在遊戲以外,還有很多兒歌、童謠流傳,在孩子們成群結對從學校回家的路上,在院壩頭納涼的家人群裡,一支又一支童謠就這樣代代相傳。其實除了四川,其他地方也是這樣的,只是可能流傳的歌謠內容上大同小異。
  • 童謠裡的中國傳統文化
    (一)  全國政協委員王宜在電話中告訴人民政協報記者,今年春節,她宅在家裡也很忙,為「宜兒學堂」準備教育材料,然後利用微信、微博開設學堂。  2019年兩會期間,她的這個想法得到了全國政協委員劉焱、柳茹的認同和支持,兩會以後,劉焱以「文化育人的意義與建構」為宗旨,邀請語言學家石果,共同開啟了四位全國政協委員發起的「文化育人·本草童謠」項目。經過幾個月的準備,已在北京多家幼兒園落地實施,且反響良好。  2020年1月30日,王宜將錄製的一首《陰陽謠》上傳到網上,受到家長和小朋友們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