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賀江兵悠閒地坐在新辦公室一張朱紅的轉椅上來了張自拍,以此紀念他闊別11年後重回金融行業。
6月12日,資深媒體人賀江兵對外宣布,正式離開工作9年的《華夏時報》,加入優選金融集團,出任優選金融副總裁、優選文化傳媒總裁,致力於財經新媒體創業,整合包括《虎成論金》新媒體,創辦新的視頻自媒體。
據了解,賀江兵在商業銀行、基層人民銀行、銀監部門工作12年,2005年進入《財經時報》,2007年6月加盟《華夏時報》,曾任首席記者、金融部主任、編委、總編輯助理。2015年,出版《金融的真相》一書。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賀江兵是一個口無遮攔,毫無顧忌的「任性傢伙」,甚至有些狂放。他曾在大眾及輿論為央企降薪一致歡呼的時候,言辭激烈、旗幟鮮明地撰文《反對金融業降薪,銀行高管應該漲薪十倍》,惹得大眾恨不得用唾沫星子淹死他。
他卻「樂在其中」,「我不管,駁一次,我批一篇,批到最後財經媒體紛紛都跟我的風。2013年炒作貨幣超發,我連發五六篇批駁,沒聲音了,據一位券商博士反饋說,經濟學家都去買貨幣銀行學看去了。」
賀江兵對央行邏輯的揣測能力受到業界不少人的肯定。2007年至2012年間,他曾準確預測貨幣政策調整,期間對國家金融、財經等政策提出多項建議和意見,並獲得高層認可。
據說,以前,因為央行一般周末進行貨幣政策調整,不少金融記者想早點回家又想知道是否會調息調準,就經常在周五的下午打電話給賀江兵諮詢此事。賀江兵表示,他深受「騷擾」六七年,當然很多時候也樂於分享,究竟扮演這種專家的角色也蠻爽的,但有時候他也毫不客氣地罵一句,「我又不是央行的!」
美聯儲高級經濟學家兼政策顧問王健曾評價賀江兵:「作為長期關注經濟金融問題的財經媒體人,江兵對很多實際經濟問題都非常了解。更可貴的是,他並非那種人云亦云或者為吸引眼球而迎合大眾口味的媒體人。相反,對於很多為提高自己知名度而故意誤導大眾的人,江兵還盡其所能,進行了及時的澄清和反擊,儘管言語在一些人看來可能顯得過於激烈。」
這一次,賀江兵雖說是回歸金融行業,但從事的還是媒體類工作,不過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媒體人了。賀江兵表示,公司新媒體以金融科普,投資者教育等為主。 藍媒匯了解到,他的主陣地——優選文化傳媒公司,是剛成立的公司。但在他看來,依託優選金融的資源,壓力並不大。
賀江兵透露,公司進入正軌後,他要「挖」幾個自己帶過的記者一起共事,以保障新媒體內容的水平。
「傳統媒體的經驗已經開始發揮作用」
藍媒匯:為什麼突然選擇離開《華夏時報》出任優選金融集團副總裁呢?
賀江兵:我在《華夏時報》工作夠長的了,自該報改版後就已經加入,鐵打的報社流水的記者,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我的專業是在金融上而不是新聞專業,以前在傳統金融行業和監管部門都幹過,這次算回歸金融行業吧。
至於選擇優選金融,是因為優選金融公司在財富管理領域耕耘已有9年,有很好的發展基礎,出任優選金融集團副總裁也是因為市場化的體制更有利於追尋夢想,實現抱負吧。此外,我和優選金融創始人張虎成先生在金融理念、對投資的理解,還有個人價值觀上都有高度的默契,溝通成本低,並且我對未來財富管理市場前景十分看好,對優選金融團隊能力和公司企業文化也非常認同,這是我選擇優選金融最重要的原因。
藍媒匯:幾年傳統媒體經驗對回歸金融行業,做新媒體工作有何幫助?
賀江兵:媒體工作經驗對我來說,確實獲益良多。現在很多朋友,包括金融圈、媒體圈、公關圈、企業家和專家學者等都是媒體工作時認識的。同時,也增長了見識,以前在金融系統工作屬於基層,所見受到很大的限制,當記者十一年可以學習各家金融機構成功經驗,直接對話金融大佬,聆聽他們的教誨。這些經驗和積累對新公司會有非常大的幫助,而且已經開始發揮作用。
藍媒匯:新公司也是做內容創業嗎?介紹一下工作內容和新媒體運營模式?
賀江兵:我是優選金融副總裁,也是優選文化傳媒公司總裁,屬於比較特殊的創業,優選文化傳媒是優選金融旗下一個新的創業項目,藉助於優選金融已有的資源體系,相對於白手起家從頭開始的創業者。現在是起步階段,我壓力較小。一個版塊是發展財經自媒體,整體包括現有的自媒體視頻《虎成論金》;另一個版塊是發展財經新聞的微視頻,未來也會進行文化傳媒影視等方面的投資。新媒體運作模式跟大家差別不大。
藍媒匯:現在項目正式運營得怎樣了?
賀江兵:我剛過來,辦公桌剛安置好。團隊方面,要從集團剝離幾個部門進來,具體多少人我還不太清楚,不過新媒體方面工作已經在開展了。
有本事的財經記者,何懼新媒體衝擊!
藍媒匯:你的文章筆調辛辣、鞭辟入裡,做財經新媒體後,還將延續這種風格嗎?
賀江兵:這種風格會保留在未來的新媒體創業項目之中。公司的新媒體以金融科普,投資者教育等為主,如果是觀點評論,可能會保留犀利獨到的特點。
藍媒匯:你怎麼看待如今傳統媒體人紛紛離職加入新媒體的現象?
賀江兵:這幾年,財經媒體朋友離職做新媒體的多一些,因為,財經媒體比較市場化,金融行業相對於其他行業市場化程度高一些,二者互聯跳槽障礙不大,也更得心應手。至於跳到新媒體,我沒怎麼關注。
藍媒匯:你對優選金融財經自媒體,下一步工作有什麼計劃和目標?
賀江兵:優選文化傳媒公司我十分看好,首先,我們有資金和人才儲備與支撐,可以找到最合適最尖端的人才;其次,我們與金融機構和監管機構溝通渠道比較暢通;其三,我們更了解金融市場,知道受眾群體需要什麼。第四,我們做財經自媒體是專業人士做行業的事,這個是難得的優勢,計劃和目標正在制定之中。
藍媒匯:你從2007到2012年期間每次貨幣政策調整你都能提前幾天預測到,這是什麼原因?你對財經記者有什麼建議?
賀江兵:首先,我學的金融是弗裡德曼理論,在基層商業銀行和央行幹過,央行大多是貨幣主義者,央行前副行長吳曉靈女士更是直言不諱的承認過,我們學的理論都是一樣的,這點我佔有一定的優勢;其次,那時候央行的思路在貨幣政策上都有暗示,我可能是收集央行貨幣政策最全的記者,對央行決策預判和決策依據非常清楚,我在《華夏時報》發表的文章中有提到過。
我希望財經記者學習好貨幣銀行學,學習好基礎的金融經濟理論,都能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財經記者不是吃青春飯的,有真本事了,哪裡怕失業?哪裡怕新媒體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