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擁有2000多萬會員的「李毅吧」,揮師徵戰FB成了一起網絡事件。這不是「李毅吧」第一次製造網絡事件和媒體事件,每一次「李毅吧」的出擊都會在網絡上攪起風雲。
被詩歌刷屏1月21日,「李毅吧」前風雲人物「大衛庫克」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這個喜歡足球的漢子從2008年開始上」李毅吧」,他給自己註冊了美國偶像第七季總冠軍「大衛·庫克」的名字。「那時候註冊這個ID是覺得可能會火,以後賣個好價錢。結果此人沒火。我拿這ID發了幾首歌,反而在『李毅吧』火了,就一直用著了。」
而今,這個早已退出「李毅吧」的「舊人」坦言自己「已過氣」:「現在除了當年的14(李毅吧的粉絲,簡稱毅絲)們,這個貼吧裡也不會有人認得我。我曾經唱歌的帖子在精品區裡默默躺著,幾百年也不會有人聽了。」在「李毅吧」的用戶只有4萬的時候,大衛庫克的唱歌帖總有成百上千的回覆。他唱的《長島的雪》,老毅絲都不會陌生。
大衛庫克對澎湃新聞說:「開始都是一群喜歡足球、恨鐵不成鋼的人,借著『李毅吧』調侃中國足球,調侃大帝(指李毅)。後來喜歡足球的很大部分沒有女朋友,靠著給女神當備胎,在貼吧互相訴苦和勉勵,慢慢就從調侃李毅到膜拜李毅、從備胎文化再到屌絲文化。那時『李毅吧』的三觀和現在不一樣。」
「李毅吧」如今有2000萬的用戶數「那時『帝吧』(即李毅吧)的精品貼分類我記得是,大帝內涵文、大帝內涵圖、大帝冷笑話、大帝語錄,視頻裡有大帝護球等等,和後來玩的東西不一樣。但後來廣大毅絲也是因為覺得大帝夠爺們,黑大帝給黑出了感情,佩服他是位值得尊敬的男人,以及他『這些年,我一笑而過』的灑脫。後來的『毅絲不掛們』,就變為了真正的李毅粉絲。」這是老14「關中蕭敬騰」在知乎對「李毅吧」的描述。
「鼎盛時期的『李毅吧』,是內涵和幽默的樂園。」「關中蕭敬騰」這樣評價「李毅吧」,「是任何時候點進去都能讓你笑好幾個小時的地方。幾乎每一位會員都風趣幽默,大家都抖得一手好機靈,『李毅吧』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形成了成熟的『內涵』文化。」
「關中蕭敬騰」說,那裡各領域的各路神仙層出不窮,內涵帝(廣大毅絲,記得最早期有個吧主叫羅爛耳朵,說話特別內涵)、文學帝(死涵,給我含毅個,開開550,魯智力很深等等)、操筆帝、自黑帝(大狸子)、意淫帝(貓帝、簡二錘為典型)、感情帝(劉帕文)、沙發帝(天天割麥子)、K歌帝(大衛庫克)、牆角帝各種帝應有盡有。
而在「葉帶刀」的記憶中,印象最深的是各種黑:地域黑、鄭智黑,但是黑得都很有水平的,「D8(李毅吧)文化基石那些三字經也是這個時候出現的,比如來信砍、過多爽、圖森破………想黑就黑,黑出腦漿,黑得好黑的妙。一樓拋磚引玉,二樓感天動地,隨便一個水樓都能看到很多有趣的回覆,讓人捧腹不已。那時候刷D8真心是上癮的,新奇,有趣,而且D8此時已經發展出一套自己的語言環境,你初來乍到絕對看不太懂這些人在說什麼,但就是不明覺厲。看著看著就成了一個野生14了。」
「OK computer」表示,其實像「李毅吧」這樣的地方,剛剛火起來之後的那段時間是質量最高的,「主題不再限定於黑大帝和二三四五六帝,天南地北包羅萬象什麼話題都有,有點像現在虎撲的步行街,但逼格高多了,主要是大量專注內涵的ID的存在保證了姿勢水平。」
大衛庫克是「李毅吧」大神級人物,但作為老14的「OK computer」說,當年身為14是有優越感的,「看得懂別人看不懂的話,能領悟別人領悟不了的笑點。口味養刁以後一般的段子把別人逗得死去活來也就只能換來我內心一句嘲諷。這個中二症狀一直持續到現在。」「大家知道『給跪』這個詞怎麼來的嗎?就是D8剛剛開始水化的那一陣子,經常有人自稱老14出來感嘆『D8完了』,然後被群嘲『給老14跪了』,『給貴族老爺跪了』。」
有很多人說,「李毅吧」是各大知名網絡用語的「發源地」,喜當爹、備胎、黑木耳……無數流行詞都是從「李毅吧」出來的。大衛庫克說:「曾經備胎文化在『李毅吧』很流行。『屌絲』是雷霆三巨頭吧嘲諷『毅絲』的詞,後來被『毅絲』拿來自嘲,不知道怎麼的就火了。應該是『爾童』的幾篇文章,和我那首《毅絲和黑木耳的故事》推動的吧,畢竟當時那首歌幾百萬的點擊率。」
「李毅吧」「K歌帝」大衛庫克和「李毅吧」的緣分並沒有持續很久。他向澎湃新聞回憶說,『李毅吧』紅的時候大概在2010年,而他選擇在2011年退出,「因為那時候都是屌絲文化,大量新人進了貼吧,太水了。」曾有一段時間,「李毅吧」還會限制發水帖、限制會員發帖(會員低於某級別則不能發帖)。這段時間在大衛庫克看來就是「李毅吧」 「末期的頂峰」。
老14「關中蕭敬騰」、「葉帶刀」和「OK computer」也差不多在那個時期退出「李毅吧」。
「腦殘兒童樂趣多」簡稱爾童,在「葉帶刀」看來這一現象的出現跟一個網吧故事有關:「一個屌絲在周五晚上,蓬頭垢面的叫了一份回鍋肉蓋飯躲進學校門口的網吧裡,準備來兩局Dota,回頭卻看到高富帥摟著女神的腰,優雅地給女神打開車門,兩人駛往酒店……就這樣,D8就陷入了屌絲女神高富帥這個永遠無解的三角。屌絲也從原來的謔稱玩笑變成了實實在在的窮醜挫矮擼,成功的完成了意義的轉變。爾童身受追捧,很多人其實對他所寫文章是感同身受的。爾童從開始發帖,到把屌絲推向全網,不過幾個月的時間。從此,D8真正達到了現象級。然後就是電視報導報紙專欄,新聞聯播人民日報點名。」
「葉帶刀」認為,這個過程中,D8損了很多東西,「除了這種男默女淚文之外,其他內容的受關注程度大大降低,貼吧內容出現同質化,反正就是變著花樣男默女淚,爾童每周五晚來發帖更是盛況……那個一周沒洗頭,躲在網吧裡吃回鍋肉蓋飯的屌絲,一定曾在某刻牽動過你的心吧。大多數人其實並沒有爾童筆下的屌絲那麼慘,但是一山更比一山高,很多人也都有不如意的時候,於是他們選擇用屌絲來自嘲。屌絲真正全民化。」
「鼎盛時期的『李毅吧』、『帝吧』已經完全代表一種其精神為內涵、自嘲、幽默抖機靈的文化了,全國幾個大城市也相繼都有毅絲自發組織過聚會。 可惜這一切,都只屬於2010年以前。」「關中蕭敬騰」回憶,「2011年,由『腦殘兒童樂趣多』開啟的「爾童體」出現並逐漸流行,『屌絲』這個詞開始興起,屌絲、黑木耳的相關自嘲文化像病毒一樣流行起來,一定程度抹黑了『李毅吧』的形象,『李毅吧』逐漸開始走向衰落。直到後來貼吧改版,出現了個人等級制,成為會員、發帖不再有任何限制,由此大量的95後低齡網民湧入了『李毅吧』。」
「OK computer」剛剛去逛「李毅吧」時,會員不到3萬,準入門檻大概是100貼,只在每個月14號開放一下,不是會員就沒有辦法發主題帖。「所以在那時進入帝吧的新14不得不先多多看貼學習內涵,努力提高姿勢水平。我現在還記得第一次在D8發主題的時候那個字句斟酌的緊張。」「後來門檻一撤,湧入的人多了就一定會帶來低齡化。我記不太清會員發帖是在哪個吧主任內取消的,好像是李茜茜?反正就在那時候的某一天,14數量從4萬一夜之間升到了40萬,我就知道這D8是藥丸(要完)。」
「當時『李毅吧』的口號是『日日李毅吧,天天笑哈哈』,我經常看帖子能笑出聲。」而今大衛庫克會形容「李毅吧」是「中小學生聚集地」:「畢竟沒什麼貼吧的準入制度。誰都可以進,都可以發帖。」
大衛庫克感慨,自己已不了解現在的「李毅吧」:「好幾年沒進去過了,應該都是中小學生吧。」對於「李毅吧」如今2000萬的用戶數,他很淡然:「有的只是順手關注,並不一定每天都去看」。在平時,大衛庫克不會關注「李毅吧」。「這次因為這個事(『李毅吧』徵戰FB)火了,我看微博上大家都在罵,我才回憶了一下。只是沒想到時過境遷,『李毅吧』的內涵竟然一點都不存在了。
而「徵戰FB」在大衛庫克看來也是一種「網絡暴力」,他直言自己「不贊成這種(行為)」:「因為你就算把FB搞癱瘓、刷爆了,並不能改變什麼。」
亦有評論認為「暴民出徵,丟人」的說法是「雜音」。
「我們不禁想問:對岸誤以為大陸吃不上茶葉蛋的時候,沒有公共廁所的時候,文化程度不高的時候,有些人,你們在哪?」這篇文章如此評論道。
你現在看到的」李毅吧」,早已不是真正的「李毅吧」。這是「關中蕭敬騰」的感慨。
最後,附上一首當年的網紅歌曲《長島的雪》,你們感受一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cwNzI2ODgw.html
(文中關中蕭敬騰、葉帶刀和OK computer關於「李毅吧」的回憶發表於知乎,由作者授權澎湃新聞使用。)(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