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午夜巴黎》之所以顯得不偉大,原因在這幾點

2021-01-17 文化情懷課堂

伍迪·艾倫的電影《午夜巴黎》是他多年來最令人愉快的作品。在這部小說中,艾倫以一種新的有趣方式捕捉到了他一直關注的問題——死亡、時間旅行、無核、頑皮的主角。儘管如此,它和艾倫的所有作品一樣,都缺少偉大的藝術。

這裡有六個原因:

一、英雄不英勇。事實上,艾倫的電影在這方面已經變得更糟了——從他富有想像力的早期作品,比如早前《香蕉》、《拿錢跑哪》,儘管電影超現實主義的滑稽,但主角還是在從事英勇的鬥爭。在《巴黎》中,歐文威爾森與一個他不喜歡的女人訂婚。他需要逃避他們的控制,從一開始就不言而喻,以至於不僅對這種努力沒有懸念,而且觀眾也不能尊重陷入這種困境的人物。偉大的藝術從不嘲笑自己的主題和人物。Charlie Chaplin的流浪漢,無論他看上去多麼荒謬,都沒有什麼英雄氣概。

二、支持角色沒有動機性。經常能看到艾倫為了各種各樣的支持——通常是臨時的——的出現而聚集起來的一系列或多或少有天賦的角色是很有趣的,在那裡,他們充當主角娛樂的道具,並激發他對生活和人們的思考。但它們顯然不是真實的人類。在《巴黎》中,副角色甚至比艾倫的電影中的道具和側面秀還要多。

三、艾倫對知識分子的自知之明擋住了去路。艾倫是個才華橫溢的人,他沒有大學畢業,仍然沒有成功。他和他的主角們全神貫注於「偽知識分子」。但是更糟糕的是,他主角展示自己智力的想法是超越學術研究的(好像理解和欣賞藝術是藝術家們的誤解和時間的問題)。20世紀偉大藝術家的浮現只是加強了每幅漫畫的通俗性——在《巴黎》中,艾倫對海明威的關注,因為他自己的反義詞佔據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

四、英雄不能愛。Wilson像艾倫一樣站在那裡,贏得海明威對他美麗女主人公的愛。但這部電影沒有真正的愛情場景,甚至艾倫的《愛情女神》也是艾倫性格的支柱。比較一下卓別林的經典電影,如《淘金熱》、《城市之光》和《摩登時代》。在前兩部電影中,卓別林的角色因為對漂亮女人的無償渴望而心碎,她們無法得到她們所希望得到的尊重。在《泰晤士報》中,卓別林與寶萊特·戈達德塑造了一個非凡的夥伴關係,在電影的結尾,他與寶萊特·戈達德一起走過了歲月。許多年前,紐約精神分析協會舉辦了一個電影節,在這個電影節上展示了「淘金熱」。當選定這部電影的分析師被問及他偏離常規的選擇時,他說:「當我還是個年輕人的時候,我看過《淘金熱》,我笑了。當我是一個成年人,我看到它,我哭了。「

五、你不能用一句話來概括一部偉大的電影。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歐文·威爾遜對「巴黎」的結論性洞察力,與書生氣的偽知識分子在聽到威爾遜小說的主題時首先提出的觀點是一樣的,即迷失在對不可實現的過去的懷舊中,只是逃避生活在現在。

六、艾倫的城市景觀蒙太奇。「巴黎」最好的也就是「曼哈頓」——是這兩個城市的城市景觀。艾倫真的很喜歡巴黎和紐約,在某種程度上他似乎不愛別人(歐文·威爾遜的愛情興趣是20世紀20年代的巴黎),並且觀看快照是一種極大的樂趣。像約翰·福特和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這樣的偉大導演也使用標誌性的場景,如《搜索者》中福特對紀念碑谷的使用,以及希區柯克對《西北偏北》中拉什莫爾山的使用。「但是它們並不包括這些來欣賞風景的人,它們所處的場景與情節、主要人物的生活和掙扎有著密切的聯繫。」也就是說,這些薄膜是整體的。

我向伍迪·艾倫的影迷道歉。擁有一個如此認真地從事電影製作、處理社會、精神和靈魂面臨的嚴重問題的當代導演真是太好了。我欽佩他的奉獻精神和不斷的工作。我希望艾倫和他的電影能夠超越他們的藝術局限性

相關焦點

  • 《午夜巴黎》
    伍迪艾倫是新好萊塢電影導演的代表,是美國電影的常青樹。     他2008年執導了午夜巴塞隆納,2010年午夜巴黎,2012年愛在羅馬。古稀之年的他用鏡頭展現了很多他迷戀的別處美景,也依託城市美景表達了他的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的幻想和思考。
  • 《午夜巴黎》:懷舊是我們心中的癢
    總有那麼一個時候,感覺生活中遇到的一切都讓自己不爽,原本是大不了的事,突然使自己百轉迴腸;原本是微不足道的響聲,也突然間變得震耳欲聾。即使仔細思考這一切的原因,卻也搞不清楚是什麼攪亂自己的生活。總覺得現在的生活不如以前美好,總是想回到心目中的黃金年代,於是,如同肌膚之癢一般,越想越癢。我們伸出一隻手去抓撓,希望這隻叫作「懷念」的手,能排解一點點如潮水般時漲時退的「心頭癢」。
  • 聊電影《午夜巴黎》
    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今天分享一部伍迪·艾倫的電影《午夜巴黎》。午夜時分一輛復古老爺車,就像電影裡呈現的那種老款標誌開到Gill面前,裡面的人們舉著酒杯邀請他上車。帶他到一個又一個酒館,穿越到了他嚮往的年代。鋼琴彈唱 「讓我們墜入愛河」的這個人正是科爾·波特,這首歌是1928年音樂劇《巴黎》的配樂。
  • 【電影分享】 漫步在午夜的巴黎(在線觀看)
    此時適時到來的一輛馬車,將他帶入一場他自己都不敢想像的名流派對。這部由伍迪·艾倫(Woody Allen)執導的電影中不僅展現了這個城市的美景。就如影片中這位作家遇到了海明威、畢卡索、菲茨傑拉德夫婦和格特魯德·斯泰因等名人,還向人們展現了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蘊。這次旅行是一次奇幻而又使人蛻變的經歷。
  • 午夜回到巴黎
    「不,你決定不了,你不能只選一個。我兩邊都可以給你足夠充分的證據。你知道嗎?有時候我會想,怎麼會沒有人能創作出一本書、或一幅畫、或一部交響曲、或一座雕塑能和這偉大的城市相媲美的。你創作不出來,因為你環顧四周。發現每一條大街、每一條道路都有它自己特殊的藝術形態。每當你想到在這個陰冷、暴力、毫無意義的宇宙之中,巴黎存在著。我是說,木星或者海王星上什麼都不會有。
  • 《午夜巴黎》的奇幻穿越,伍迪·艾倫的「電影作者」情結
    2011年的影片《午夜巴黎》在獲得了第84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的同時,也使對伍迪艾倫電影作者理念的延續和發展,貫穿伍迪艾倫電影中的對舊時代的懷念,對城市的情感和濃重的知識分子情結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懷舊情結在影片《午夜巴黎》中,主人公吉爾午夜時分在巴黎的街道「穿越」到心中的「黃金時代」——「爵士時代」,與上世紀20年代被稱為「迷惘一代」的文豪菲茨傑拉德夫婦、海明威交往,受到格魯特·斯坦因的指點,並與畢卡索的情人相愛。
  • 電影:午夜巴黎 Midnight In Paris (資源)
    《午夜巴黎》是2011年由伍迪·艾倫編劇並執導,歐文·威爾遜、瑞秋·麥克亞當斯、瑪麗昂·歌迪亞等聯袂主演的一部以法國巴黎為背景的浪漫喜劇和奇幻電影。影片於2011年5月開始在全球上映。影片表現的主題是懷舊情緒、現代主義和存在主義,講述了一個年輕人對巴黎的熱愛,同時也闡釋了一種誇張,別人的生活總是好過和自己的生活的幻覺,因為這種幻覺而產生了生活上的矛盾與不安。伍迪·艾倫憑這部電影獲得第84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原創劇本獎。
  • 午夜影院1701│伍迪·艾倫《午夜巴黎》
    午夜影院1701│伍迪·艾倫《午夜巴黎》 午夜叔按:初看《午夜巴黎》,感覺大咖出場太快
  • 午夜巴黎(上)
    ◀ 午夜巴黎◀ 伍迪艾倫是一個可愛的小老頭他的午夜三部曲,最愛巴黎,其次羅馬,最不愛巴塞隆納。在一場紅酒會後的獨自漫步,因為自己的小說,總是不滿意而抑鬱寡歡的吉爾,又被未婚妻「拋棄」。性格不投真是難以相處啊。心事重重的吉爾不知不覺走錯了路,在錯亂紛雜的巴黎小徑裡誤入老城區。午夜鐘聲敲響,一輛老爺車停在他面前。招呼他上車的,是一群穿著復古的人。
  • 好電影推薦丨《午夜巴黎》
    電影《午夜巴黎》電影《午夜巴黎》是2011年由伍迪·艾倫編劇並執導,歐文·威爾遜、瑞秋·麥克亞當斯、瑪麗昂·歌迪亞等聯袂主演的一部以法國巴黎為背景的浪漫喜劇和奇幻電影。電影《午夜巴黎》影片表現的主題是懷舊情緒、現代主義和存在主義,講述了一個年輕人對巴黎的熱愛,同時也闡釋了一種誇張,別人的生活總是好過和自己的生活的幻覺,因為這種幻覺而產生了生活上的矛盾與不安。穿越的嵌套魔環+浪漫巴黎之夢+黃金時代臆想解構。虛實世界的無縫對接同[開羅紫玫瑰],片頭街景蒙太奇似[熱天午後]。
  • 你懷念的過去已經被淘汰了 丨 《午夜巴黎》
    這是我看過的第一部穿越電影。影片主旨強調了反穿越,並一開始就由一個賣弄學問的(pedantic)一個小配角提出了黃金時代理論,認為別的時代比現在生活的時代更好這是那些無法應對當前生活的人所產生的浪漫主義的缺陷。那麼影片中吉爾為什麼會對上世紀二十年代的生活產生好感呢?
  • Movie | 午夜巴黎
    《午夜巴黎》是伍迪艾倫2011年的作品,這是一部充滿浪漫奇遇與憂傷的作品。伍迪艾倫被法國人戲稱為「美國電影界唯一的知識分子」他在這部影片中傾注了他對於美國20年代迷惘一代的藝術家們的崇拜與致敬。所以如果你對海明威,菲茨傑拉德夫婦、畢卡索、達利(超現實主義三人組)有所熱愛,或者對法國巴黎這個浪漫之都有所嚮往。
  • 《午夜巴黎》一部特別適合文藝小資們獨自品味的電影?
    《午夜巴黎》是一部非常經典的電影,不得不說,這是一部特別適合文藝小資們獨自品味的電影,甚至可以說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文藝片。開篇將近三分鐘的「巴黎風景秀」一度讓我誤以為自己點錯了地址,搜到了一部同名的巴黎旅遊宣傳片。
  • 透過電影色調及場景設計,重回《午夜巴黎》的黃金時代
    對於歐洲各國城市文化情有獨鐘的他,繼在倫敦拍攝《賽末點》,以及於西班牙馬德裡取景的《午夜巴塞隆納》之後,第41部長片《午夜巴黎》是他第一部全片在巴黎拍攝的作品,被稱為是伍迪·艾倫寫給巴黎的一封情書。生長於紐約的伍迪·艾倫直到1965年才第一次踏上這片土地,那時的巴黎與電影如出一轍。
  • 伍迪·艾倫經典影片《午夜巴黎》調色分享:逆向調色
    Melara關於伍迪·艾倫的電影《午夜巴黎》中的經典調色的一些經驗之談,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午夜巴黎》有朋友Alexandros A. Apostolos在the Lift Gamma Gain論壇發帖詢問如何實現伍迪·艾倫電影中《午夜巴黎》和《愛在羅馬》的景致。這兩部電影並沒有什麼特別複雜的看點,我決定再迅速嘗試下逆向調色。這兩部電影看起來差不多,因此我選擇了《午夜巴黎》,因為它更容易追蹤同一地點的圖像。
  • 《午夜巴黎》|認為過去比現在幸福就是一種幻想
    影片《午夜巴黎》是由伍迪·艾倫導演的一部奇幻愛情影片,影片講述了對巴黎十分神往的美國電影編劇吉爾與未婚妻在巴黎度假期間,午夜時不斷穿越回自己心中巴黎的黃金時代,並與海明威、畢卡索等名人杯酒言歡、闊步高談的經歷。影片不論在藝術價值還是商業價值上都有不凡的表現,該片獲得了2012年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並在全球拿下了不俗的票房成績。
  • 午夜巴黎
    臨近深夜,人群也變得稀薄下來,空氣中透出一股秘密氣息,說不清是在哪一部描述巴黎夜晚的小說中讀到過有關的段落,或是一首詩,還是某一部和巴黎有關的電影中,一幀絕妙的鏡頭,在腦海中浮現。夜晚的巴黎,可能不是波德萊爾的巴黎,在冷風裡踏上寂靜無人的新橋,想到的是《新橋戀人》中霧蒙蒙的一幕;可能不是雨果或者海明威的巴黎,在某個無名街角,或臺階上坐下,突然又像是穿梭進入了《午夜巴黎》的場景,在一個個不確定的年代來來回回。
  • 《午夜巴黎》︱認為過去比現在幸福就是一種幻想
    引子:「如果你留在這裡,這裡就會變成你的現在,不久以後,你就會想像另一個時代才是黃金時代,這才是現實,不盡如人意,因為生活本來就是不盡人意的。」》是由伍迪·艾倫導演的一部奇幻愛情影片,影片講述了對巴黎十分神往的美國電影編劇吉爾與未婚妻在巴黎度假期間,午夜時不斷穿越回自己心中巴黎的黃金時代,並與海明威、畢卡索等名人杯酒言歡、闊步高談的經歷。
  • 《午夜巴黎》:教你在黃金時代談情說愛,讓你愛上巴黎
    《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是由導演伍迪·艾倫2011年的一部浪漫愛情電影,其中影片議題包含了「不同時代蘊含的情緒」、「現代主義」和「存在主義」。午夜巴黎描述著一個好萊塢編劇的男主角Gil和未婚妻Inez在巴黎遊玩,到了巴黎之後卻逐漸發現原來Gil和Inez的價值觀事實上並不兼容:Gil熱愛巴黎,內斂的飽含著所有文學造詣,受「黃金時代情節」之縈繞而認為那些過往的年代才是最吸引人的,而Inez則是離不開美國和其物質生活,崇拜且被那些愛賣弄知識的人受到吸引。
  • 《午夜巴黎》:發生在交錯時空中的浪漫小清新電影
    2011年,文藝老青年伍迪艾倫把自己對這個問題的思考搬上了大熒幕,這就是《午夜巴黎》。吉爾正在寫自己的第一本書,他十分嚮往1920S黃金時代的巴黎,因為準嶽父的生意發展,他和未婚妻一同來到了巴黎。一輛老爺車來到了午夜獨自漫步巴黎街頭想要尋找靈感的吉爾面前,在登上車後,吉爾發現自己竟然穿越到了黃金時代的巴黎,他跟海明威、菲茨傑拉德等成為了朋友,與達利、布努埃爾等人相談甚歡,甚至還跟畢卡索的情人阿德裡亞娜共生情愫。在一次次的穿越中,吉爾愈發的沉醉於這座城市,甚至產生了與阿德裡亞娜共同生活於黃金時代的巴黎的想法,然而阿德裡亞娜心中也有一個黃金時代,那就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