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文化十講 | 婚嫁禮儀篇之三朝回門 歸寧父母

2021-02-19 觀禮坊

先秦時,禮俗規定,天子、諸侯、大夫等人的女兒出嫁不坐男家的車馬,而是坐自家的車馬。這種禮俗在於女家向男方表示,如果夫家不滿意,讓她騎著馬回家,以此來表示自謙;如果滿意,歸寧時即將馬送還,以表示新婚夫婦感情和諧,故稱為「反馬」。《詩·周南·葛覃》中也有關於「歸寧」的說法,也就是說,在先秦時期,「回門」禮即已經存在了。如魯文公在婚後偕新夫人齊姜回齊國探望嶽丈就是「回門」之舉。

回門的具體時間有不同的說法。有在婚禮當日回門的,有在婚後第三天回門的,叫「三朝回門」,還有婚後第四天回門的叫「回四」,婚後第九天回門,俗稱「回九」。《紅樓夢》第九十八回中,賈母與王夫人、王熙鳳等商議說:「我看寶玉魂不守舍,起動是不怕的。用兩乘小轎,叫人抬著,從園裡過去,應了回九的吉期。」也有十天才回門的,俗稱「九九十成」。甚至,在有些地區,新娘回門還有「叫對月」「住滿月」的。

圖:《紅樓夢》元妃省親

無論何時回門,這一風俗的實質都是婚後雙方家人的第一次隆重聚會,故又被稱為「會親」。

「回門」的方式有接與不接兩種方式。所謂「接」,是指由新娘的哥嫂或弟弟等家人前去男家接回;所謂「不接」即是新郎和新娘一同前往女家。接與不接,並無一定規矩。如在河南嵩縣一帶,新娘由哥嫂去接,新郎也於同日前來女家謝親。按風俗,新郎與新娘不能兩人同行,因而往往由嫂子陪著新娘先走,再由哥哥陪著新郎隨後。中午在新娘家宴飲之後,新郎先回,新娘則由父親隨後送去。

在有些地區,「回門」風俗還異常莊重。如天津就有回門「三道行帖請新郎」的風俗。所謂行帖,是指女家發出三次請新郎新娘回門的請柬。第一道行帖的內容是:「謹詹某日潔治春觴,恭候鴛駕」;第二道行帖的內容是:「謹詹本日潔治春日觴,恭進文軒」;第三道行帖的內容是:「恭請速光」。

「回門」的內容有兩個:一是新娘向父母和家人介紹在男家的情況,主要是介紹女婿的情況;二是女婿拜見嶽父母以及女家兄弟姐妹和族親。因此,「回門」禮中新郎在女家要受到隆重的接待。

如在浙江地區,當新婿到達嶽家後,即由嶽家派人引見拜會各親族和賓朋,俗稱「認親」,然後設宴暢飲,一些富有的人家還請戲班子演堂會。但是,有些地方對待新婿卻有「謔郎」的習俗,即如同鬧新房時戲謔新娘一樣戲謔新婿。

如在陝南一帶,新郎新娘回門後,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女家便端上一塊大骨頭。對此,新郎要把骨頭上的肉全部啃完,否則人們會笑話新郎挑肥揀瘦。在河南東部地區,還有給新婿抹花臉等習俗。在女家,女眷們會乘其不備將鍋底灰或顏料等抹在新郎的臉上,致使新郎成了個大花臉。

按照大多數習俗,「回門」時新娘都會在當日返回男家。在有的地方,甚至落日之前一定要趕回男家,據說回去晚了會使婆婆眼瞎。回去時,女家會送些禮物讓新娘帶回去孝敬公婆。所帶禮物無硬性規定,隨地方風俗而有差異。

相關焦點

  • 三朝回門是從哪一天開始的 第三天回門是哪三天
    一、三朝回門是從哪一天開始的 三朝回門,古時流傳下來的漢族婚姻禮俗,又可稱為歸寧、做客、返外家(閩南語用法),是指新婚夫妻在結婚的第三日,攜禮前往女方家裡省親、探訪,女方家人此時亦須準備宴客(通常於中午,稱做歸寧宴或請女婿),結束後,媒人的工作才算告了一個段落,男方須送禮給媒人表示謝意。
  • 五臺婚嫁禮儀
    男女婚嫁是不得自主的。比如這四色禮均需雙分,以取成雙配對之意。有鏡子一對,意為夫妻明鏡無瑕;梳子一對,意為婚姻舒心順當;針兩包,暗含貞操純潔;紅線頂針兩個,取千裡姻緣一線牽之意。另有紅蘭布料兩塊,象徵蘭天紅地,比喻歡天喜地。這些過去結婚都有,只是根據貧富而物有貴賤之分罷了。屆時,女方父母需邀直系親屬,設宴招待,款待新女婿。
  • 農村結婚習俗,為何新娘婚後第3天要「回門」,知道有何深意嗎?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題是:農村結婚習俗,為何新娘婚後第3天要「回門」,知道有何深意嗎?我們國家有著幾千年的文明歷史,我們國家還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同樣也有著「禮儀之邦」的稱號。在我們國家上千年來,無論大到皇親國戚,下到普通平民百姓,都有著很多的文明禮儀和習俗。就拿男女結婚的事來說吧!在我們國家不管是城裡還是農村,就都有這樣一個婚嫁習俗,就是新婚夫婦婚後第3天要「回門」的習俗。
  • 為何結婚三天要「回門」,有什麼講究?可算開了眼
    中華大地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在五千年的歷史演變過程中,不僅形成了一套宏大的禮儀思想和禮儀規範,而且其精髓深入人心。上千年的歷史中,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禮儀文化。在這些禮儀文化中,很多發展並形成了屬於我國獨有的特色習俗,比如婚慶習俗便是其中之一。
  • 農村婚嫁習俗中,為何婚後第三天新郎要和新娘一起「回門」?
    第二天休息一天,第三天去丈母娘家回門,需要帶上一些禮物,這些禮物還有點講究,我忘了都有啥了,丈母娘家中午會有回門宴,都是自家的親戚!我參加了兩次回門:第一次,我作為小叔子陪堂哥去他丈母娘家回門,因為我們這有這個風俗,然後被安排在上位——上位的理解就是標準酒席禮儀中主陪的位置,主陪有新郎坐,主賓的位置是我的,當時被女方家的人灌了個夠嗆!
  • 為什麼新婚要「回門」,時間為何定在新婚後的第三天?
    新婚「回門」的習俗是我國婚俗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程序之一,也是新婚最後的一道程序。在古代男女新婚期是很有必要的,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同時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新婚禮節。對現在的新婚夫婦來說,此道程序也就是為遵循古老習俗,一種禮節上的形式而已。
  • 婚禮結束後,新娘姑爺回門誰去接應,有什麼講究?婚嫁習俗
    一、婚後回門誰去接1、新娘的兄弟姐妹接一般新娘回門當天,都會由自己的親兄弟姐妹到婆家接新娘回門。一是讓新娘感到娘家人的關懷,二是娘家人到婆家也可以看看新娘的婚後環境怎樣,再回家向父母匯報。2、新娘的表兄弟姐妹或堂兄弟姐妹如果新娘是獨生女,沒有同父母的兄弟姐妹,那也可以由一位平時關係比較好的表兄弟姐妹或堂兄弟姐妹上婆家接新娘回門。這樣新娘會有歸屬感,不會覺得自己孤獨。3、也有的地方是姑爺跟女兒回門那天早起準備好回門禮物,小兩口一起回家,到了娘家後由自己的親姐妹來接應,也是可以的。
  • 從訂婚到回門的禮儀大全
    訂婚禮儀   對象處到一定程度,男女雙方都同意選對方做終身伴侶,一般都要「訂婚」。這時,介紹人溝通雙方情況,商定好給女方的聘禮(主要是衣物和錢)。訂婚時往往是男方在長輩陪同下,攜帶雙方事先商定好的聘禮到女方家去,這種情況也叫「串門兒」。「串門兒」也叫「過彩禮」或「過財禮」。  民間普遍都比較看重「串門兒」。
  • 五臺嫁娶禮儀和風俗
    男女雙方首先需門當戶對,雙方有的結婚前都沒見過面,全憑媒妁介紹,父母允諾。《五臺縣誌》記載婚禮一般有六個環節,即:定親、納彩、會親、送期、嫁娶、回門。不管哪個環節都要選吉日才行。比如這四色禮均需雙分,以取成雙配對之意。有鏡子一對,意為夫妻明鏡無瑕;梳子一對,意為婚姻舒心順當;針兩包,暗含貞操純潔;紅線頂針兩個,取千裡姻緣一線牽之意。另有紅蘭布料兩塊,象徵蘭天紅地,比喻歡天喜地。這些過去結婚都有,只是根據貧富而物有貴賤之分罷了。屆時,女方父母需邀直系親屬,設宴招待,款待新女婿。
  • 民間禮儀之送紅包寫法及詞彙
    :重圓之敬二度梅開  8、賀二婚包封籤子用語:簫儀易弦之敬  9、給新娘的作揖包封籤子用語:  桂林一枝噴鼻車之敬  10、給新婿回門的作揖包封籤子用語:玉趾初旋旋吉之敬  12、謝儐相包封籤子用語:禮儀贊禮之敬  13、謝擇日包封籤子用語:擇儀擇日之敬  14、謝廚師包封籤子用語:芬噴鼻之儀調以及鼎鼐  二2010年06月12日
  • 古代婚禮的出門、過門、三朝回門
    三、三朝回門    三朝回門,即歸寧,三朝是指婚後的第三天,新娘由丈夫的陪同下,帶備燒豬及禮品回娘家祭祖,然後再隨丈夫回到夫家;相傳在先秦時已有這樣的習俗。歸寧,就是回娘家向父母報平安的意思。在古時,交通沒有現代的方便,如果女子的夫家是離娘家很遠的話,所謂出嫁從夫,女子到夫家後就可能沒有機會再回到娘家了。
  • 大妗執禮之.歸寧宴
    詳解婚禮與歸寧歸寧[漢族婚俗]歸寧,古時流傳下來的禮俗,又可稱為做客、返外家或三朝回門,是指新婚夫妻在結婚的第三日
  • 古人結婚後,新娘為何要「三天回門」?古人想得真周到,令人佩服
    中國的歷史十分悠久,在漫長的時間中,中國人形成了自己獨有的傳統文化。這些文化大多是在世界上其他國家之中看不到的,它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也是一種文化遺產。婚俗禮儀也是其中一種,從電視劇和身邊的一些新婚夫妻中能看到,有一個習慣是新娘子在結婚的第三天會帶著丈夫 回一趟娘家,這是為什麼呢?
  • 生命禮儀漫談之一:出生禮
    中間經過了成長、成年、婚姻等環節,生命禮儀是生命歷程中柔軟的結點,它承接了上一段生命歷程,又開啟了新的生命前景。   華夏民族是一個禮儀文化極其發達的民族,擁有從出生禮、成年禮、婚禮、成長禮到葬禮的完整的生命禮儀體系。華夏生命禮儀飽含了華夏人文特色,有「冠」與「笄」的成年禮,有寧靜優美的「昏禮」,有莊重安詳的葬禮,出生禮也是別具特色。
  • 形象與禮儀 | 西餐餐桌禮儀篇
    10月23日,知名形象設計與禮儀培訓師謝麗君老師在南京大學開設了專題講座,為大家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西餐文化party! 開 胃 品:開胃品的內容一般有冷頭盤和熱頭盤之分,常見的品種有魚子醬、鵝肝醬、燻鮭魚等。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羅萬慶 ‖ 雅安農村舊時禮儀中的文書和...
    編者按 3月31日至4月3日,「四川省情網」及「方志四川」新媒體矩陣(微信公眾號、人民號、澎湃號、頭條號、搜狐號、企鵝號)分期推出了《雅安農村舊時禮儀中的文書和婚慶說席文化拾遺》,歡迎在文尾留下您的讀後感言。
  • 知否:明蘭三朝回門,看看盛老太太對明蘭說了什麼令她受益匪淺
    三朝回門,又叫歸寧,是指女子結婚之後,三日後第一次回到娘家。
  • 精彩豫劇【戲曲小品】《回門》 笑的肚子疼
    漢族民間風俗,女子出嫁後,首次回娘家探親叫回門。與婿偕行者謂雙回門。元無名氏《隔江鬥智》第二折:「等我對月回門之日,我見母親,自有話講。」《紅樓夢》第一○八回:「一日,史湘雲出嫁回門,來 賈母 這邊請安。」2. 泛指回家。明高明《琵琶記·乞丐尋夫》:「久留不知因箇甚,年荒親死不回門。」
  • 中華福文化|從婚嫁方面認識了解福文化
    今天福文化介紹這最後一個專題,小福來和大家聊一聊福文化中婚嫁方面的一些小知識。婚姻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是人生中的頭等大事,在中國古代稱為「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之事。中國的傳統婚姻禮儀是吉祥文化的一個縮影,自周朝以來就受到人們的重視,成為中國民俗禮儀中最隆重和最熱烈的禮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