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時,禮俗規定,天子、諸侯、大夫等人的女兒出嫁不坐男家的車馬,而是坐自家的車馬。這種禮俗在於女家向男方表示,如果夫家不滿意,讓她騎著馬回家,以此來表示自謙;如果滿意,歸寧時即將馬送還,以表示新婚夫婦感情和諧,故稱為「反馬」。《詩·周南·葛覃》中也有關於「歸寧」的說法,也就是說,在先秦時期,「回門」禮即已經存在了。如魯文公在婚後偕新夫人齊姜回齊國探望嶽丈就是「回門」之舉。
回門的具體時間有不同的說法。有在婚禮當日回門的,有在婚後第三天回門的,叫「三朝回門」,還有婚後第四天回門的叫「回四」,婚後第九天回門,俗稱「回九」。《紅樓夢》第九十八回中,賈母與王夫人、王熙鳳等商議說:「我看寶玉魂不守舍,起動是不怕的。用兩乘小轎,叫人抬著,從園裡過去,應了回九的吉期。」也有十天才回門的,俗稱「九九十成」。甚至,在有些地區,新娘回門還有「叫對月」「住滿月」的。
圖:《紅樓夢》元妃省親
無論何時回門,這一風俗的實質都是婚後雙方家人的第一次隆重聚會,故又被稱為「會親」。
「回門」的方式有接與不接兩種方式。所謂「接」,是指由新娘的哥嫂或弟弟等家人前去男家接回;所謂「不接」即是新郎和新娘一同前往女家。接與不接,並無一定規矩。如在河南嵩縣一帶,新娘由哥嫂去接,新郎也於同日前來女家謝親。按風俗,新郎與新娘不能兩人同行,因而往往由嫂子陪著新娘先走,再由哥哥陪著新郎隨後。中午在新娘家宴飲之後,新郎先回,新娘則由父親隨後送去。
在有些地區,「回門」風俗還異常莊重。如天津就有回門「三道行帖請新郎」的風俗。所謂行帖,是指女家發出三次請新郎新娘回門的請柬。第一道行帖的內容是:「謹詹某日潔治春觴,恭候鴛駕」;第二道行帖的內容是:「謹詹本日潔治春日觴,恭進文軒」;第三道行帖的內容是:「恭請速光」。
「回門」的內容有兩個:一是新娘向父母和家人介紹在男家的情況,主要是介紹女婿的情況;二是女婿拜見嶽父母以及女家兄弟姐妹和族親。因此,「回門」禮中新郎在女家要受到隆重的接待。
如在浙江地區,當新婿到達嶽家後,即由嶽家派人引見拜會各親族和賓朋,俗稱「認親」,然後設宴暢飲,一些富有的人家還請戲班子演堂會。但是,有些地方對待新婿卻有「謔郎」的習俗,即如同鬧新房時戲謔新娘一樣戲謔新婿。
如在陝南一帶,新郎新娘回門後,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女家便端上一塊大骨頭。對此,新郎要把骨頭上的肉全部啃完,否則人們會笑話新郎挑肥揀瘦。在河南東部地區,還有給新婿抹花臉等習俗。在女家,女眷們會乘其不備將鍋底灰或顏料等抹在新郎的臉上,致使新郎成了個大花臉。
按照大多數習俗,「回門」時新娘都會在當日返回男家。在有的地方,甚至落日之前一定要趕回男家,據說回去晚了會使婆婆眼瞎。回去時,女家會送些禮物讓新娘帶回去孝敬公婆。所帶禮物無硬性規定,隨地方風俗而有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