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樂隊演出市場,廣州200人以下音樂空間創業樣本

2020-12-23 新音樂產業觀察

新音樂產業觀察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編者按:新音樂產業觀察長期徵集音樂相關創業故事,歡迎投稿或提供線索。

作者 | 麻樂

「先活下去,先把今年活完。」廣州不大空間的老闆阿星(王智星),在今年8月底還在等待演出市場的復甦,那時「粥多僧少」,來訂場的主辦方寥寥,理論上的9月旺季,門可羅雀。

兩個月過後,不大空間11月的周末檔期全被預訂一空。不大空間是一家融合livehouse、錄音棚和咖啡軟飲店於一體的綜合音樂活動場所,坐落在廣州西關老城荔灣湖畔。

「不大空間」的舞臺

2019年10月開張,僅兩個月後便遭遇新冠風浪,直到今年5月才慢慢恢復營業。八零後的阿星,將積蓄全部投在了不大空間,「已經全花完了。」

相比新晉的音樂空間老闆,他更為獨立音樂圈熟知的身份是調音師、錄音師和製作人。從2000年初在大學幫人做專輯、摸索調音臺開始,阿星的製作和調音履歷至今已近20年。當年山東大學社會學畢業的順德男孩,已人到中年,偶然經朋友推薦到荔灣湖邊看了古舊民居,動念打造起廣州為數不多針對一到兩百人觀眾規模的livehouse,並將自己的咖啡情結融入其中。

創業剛剛起步,雖然積蓄花了不少,店裡營業狀況也才剛剛復甦,但阿星對未來頗有信心。他再度出山遊走各地調音,用調音的收入補給不大空間。

01學社會學的搖滾愛好者

在調音師、錄音師、製作人、老闆身份之前,阿星是一個搖滾愛好者。2001年讀大學,順德長大的阿星想去北方瞅瞅,就考進了山東大學的社會學專業。木吉他變成電吉他。學校迎新晚會需要調音,沒人懂音響設備,發燒友阿星就憑著感覺摸索,學校裡的一堆設備供他把玩,這是接觸調音的開始。

大二時,從廣州中山大學來了一個交換生,外號「黎叔」,會填粵語歌詞,自彈自唱。他們在學校外租了個房,對錄音製作使用音效卡這件事完全沒概念,就用電腦自帶的音效卡,插了耳麥,搭建起簡易的錄音系統。編曲用Fruity Loops Studio,阿星聽樂隊長大,有編曲配器的概念,就為黎叔的彈唱編上貝斯和鼓,再用Cool Edit軟體錄音。黎叔將專輯刻錄成實體,在網站售賣。「這等於是我第一次製作。」阿星說。

畢業後,阿星回到廣州,在南方報業的《21世紀經濟報導》實習兩個月,又到PCB(印製電路板)生產巨頭的Jabil(捷普科技)當起倉管,一幹三年半。

八點上班五點放工,工廠離廣州市區有一個小時的大巴車程,平時的消遣就是打籃球看電影。下班無聊,阿星喜歡逛網上論壇,他是「音頻應用」的常客。這個論壇的創始人之一叫胡戈,曾因惡搞視頻《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名噪一時。論壇上都是音頻製作的專業知識分享,還有音頻愛好者的討論。

曾經製作過一張專輯的阿星,就想通過論壇系統了解音樂製作的知識和軟硬體設備,「那時國內沒有專門系統的教材,基本上從事這個行業的人,都聚集在論壇上,每天回去第一件事就打開論壇看一看。」

曾經的音樂夥伴黎叔,成了廣州某藝術學校的老師,熱衷辦演出、看演出,在廣州大學城時不時組織音樂活動,他就請還在做倉管的阿星去調音,阿星說剛畢業時對調音臺還是一知半解,全憑感覺摸。

2007年,黎叔帶阿星去看了後來對阿星影響很大的樂隊的表演——沼澤樂隊和秘密後院。看完演出,阿星跟樂隊一同宵夜,從此相識。

(沼澤樂隊巡演濟南站,海亮陪著阿星回了一趟阿星的母校山大)

秘密後院成員的一位朋友開了一個叫井空間的酒吧,這裡常常聚集廣州的民謠人士,五條人就曾活躍在裡面。周末下班,阿星時不時到井空間調調音。

再後來汶川地震,廣州音樂界出合輯,秘密後院和沼澤樂隊貢獻的歌曲,都由阿星錄製。沼澤成立了演出公司聲銳,舉辦了全國第一屆後搖音樂節,阿星負責錄音;在2008年下半年,他又跟隨秘密後院到廈門的第六晚咖啡館製作專輯《江湖邊》,這是他正式製作的第一張專輯。

02永遠在路上的調音師

當時國內的樂隊沒有隨隊調音師的概念,調音師也並不職業化,通常調音都是樂隊樂手「瞎摸」完成。阿星那時幫秘密後院的演出調音,演完後,便在咖啡館天台不到十平米的小房間裡,用兩臺電腦兩個音效卡,同期錄製了秘密後院的新專輯。

這時,反叛的黎叔在學校格格不入,2009年他辭掉老師的工作,阿星也結束了朝九晚五的倉管生活,兩人合開了鐵黎錄音棚。

但他們不擅經營,又不肯接跟音樂無關的商業活,在2009年至2014年的五年時間裡,「我們兩個都困在那裡,錄音棚也做得不成功。」——這期間,他們出產了秘密後院的三張專輯、小雨樂隊的首張專輯、黑戒樂隊的首張專輯,以及五條人、沼澤的若干Demo,「都是給身邊一些樂隊做錄音,那個棚沒有一些很著名的作品。」

2009年廣州的TU凸空間開業,這是廣州最知名的本土livehouse。鐵黎錄音棚不足以支撐阿星的生活,他在TU凸空間當了三年調音師,維持生計。世界各地的音樂人,各式各樣的音樂風格到此表演,給了阿星豐富的鍛鍊機會,「能接觸到那些樂隊的現場是蠻幸運的,能學到很多東西,真正把調音當做自己的職業,是從TU凸開始。」

2012年,沼澤樂隊請阿星做巡演調音師,阿星在TU凸的駐場頻次減少。長時間待在一個場地,對場地聲場的調適駕輕就熟,從容應對,但到了外面,每個場地軟硬條件不同,阿星開始研究起場地的聲學,「為什麼不同場地有不同的聲音?為什麼去不同場地要調整整個系統?」

文化鹽鹼地的廣州也零星冒出了音樂節,阿星也開始接觸音樂節調音。在2012年底沼澤巡演完畢後,阿星開啟了他的騎行環遊中國之旅。

從廣州離開,阿星在元旦抵達南京,經過一個半月騎到了北京。阿星原定每到一個大城市,就逗留一段時間,賺些生活費再繼續上路。北京的朋友聽說樹音樂在招人,介紹阿星過去應聘。

阿星在調音室工作

他在樹音樂負責錄音棚工作,半年的時間大體掌握了中國搖滾樂在北京的生態環境面貌。他在樹音樂的六個月,宋冬野在那裡錄製了《安河橋北》,阿肆在那裡做出了「人民廣場吃炸雞」,新褲子在那操刀張薔的新專輯……

經歷了幾張專輯,幫徐佳瑩、楊乃文的巡演調音,阿星繼續騎行。「時不時就是連續四五十公裡上坡。騎到成都之後騎行生涯就結束了。」

因積勞成疾,阿星的膝蓋負傷,歷時近兩年的騎行以成都為終點結束了。2014年阿星回到廣州,偶爾回TU凸空間兼職調音,又在次年去了廣州YY文化傳媒,為女團1931調音。

(阿星最後一輪騎行「西安——成都段」所用的自行車)

阿星的「資本原始積累」就來自供職YY的收入,他也通過在迷笛、草莓等各大音樂節調音存了些錢。

03做演出的咖啡館老闆

阿星將多年靠調音存下的積蓄都投入在不大空間。「從來沒有想過做這麼一個實體的東西出來。」經朋友介紹,得知荔灣老城區有意扶持創意產業項目,看完場地,經過半年的方案對比,阿星覺得可以落實這個livehouse。

他想做一個純粹的livehouse,「不要做酒吧,不把喝酒放一塊,我跟樂隊去巡演,最怕碰到就是這種場合,就是酒吧裡的livehouse。觀眾不是來看你演出的,覺得買張門票無所謂,又不貴嘛,幾十塊百十塊錢,反正我進來喝酒就喝酒,你在上面就是給我助興的……就不想開一個空間也是這樣的,所以這裡正好有個二樓,很適合做成一個單獨的空間,就把活動跟飲料區域分開了。」

阿星社會學專業出身,他曾經很迷戀西方哲學,也塑造了一個「虛無」的價值觀:「我這個人沒有太多的觀點,我不會像大家那樣對一件事很氣憤啊,我只能用虛無解釋我的世界觀,是一個刻意不想形成觀點的狀態。」他覺得人生並不需要留下太多波瀾,能活成什麼樣就什麼樣,到現在做不大空間,也不是人生規劃刻意安排的結果。

阿星不喝酒,也不愛果茶,唯一有執念的就是將咖啡融入這個音樂空間。

「不大空間」的咖啡區

阿星是騎行時喜歡上的咖啡,對他來說,咖啡並沒提神作用,只是好喝。讀書時喝速溶,有了收入開始喝現磨咖啡,原來咖啡還可以很好玩。騎行的路上,他帶了一套磨具。

西安到成都,他在寶雞的太白山逗留,那是秦嶺山脈的最高峰,海拔3767米。2014年的4月,溫度在0℃左右徘徊,阿星把自行車放在山腳的旅館裡寄存,旅館只有他一個客人。他帶上兩袋方便麵、兩袋速溶咖啡,準備攻頂太白山。第一日睡在半山腰,孰料第二天再往上爬,天氣突變下起暴雪。

他在山上看著遠處野熊的背影,和時不時出現的熊的腳印,景象宛如北歐的森林。

攻頂的第二天早上醒來,阿星點燃裝著酒精的威士忌瓶,用水杯鏟積雪,加熱融化後衝了杯咖啡。

在不大空間裡,調音或錄音棚工作之餘,阿星也偶爾到飲料櫃檯衝幾杯咖啡。

04下一步是廠牌

正因為對事情沒什麼規劃,阿星做不大空間並沒有很大壓力。不大空間的定位是做觀眾在200人以下的演出,這彌補了廣州小場地的不足。「適合一些新樂隊,適合做一些剛起步的樂隊的演出,這麼小的空間肯定一線的不用想、二線的也不用想。」近期的人氣樂隊虎嘯春、回春丹都在不大空間製造了爆場的景象,一票難求。

但也有售賣票數是個位數的尷尬場景。多年來活躍在廣州音樂圈的廖美賢,是不大空間的活動經歷,負責管理場地的演出事務;原本以咖啡師身份招進團隊的腦腦,也跨界兼任調音師,師從阿星,承擔部分調音工作。

進入不大空間,迎面便是雙層的長方形飲料休閒區,二層還有樓臺、投影,實現了聚會、商談等多功能。咖啡廳的隔壁是方正的表演場地。走出室內,通向後院,觀眾和音樂人通常在這個區域聊天或吸菸。再進入後面的房子,便是低音量工作室。

阿星還是沒有主動推廣錄音棚,不想接「亂七八糟」的活。他預想,《樂隊的夏天》會帶動樂隊產業,促進樂隊對錄音和出作品的需求,或許錄音棚的生意會漸漸好起來。

做調音師多年,瓶頸主要來自南北差異,阿星直觀感受是,南方知名的調音師沒幾個,出名的樂隊也少。明星、名樂隊、名調音師是相輔相成的,北方的調音師也更容易因為服務對象的高漲人氣而名聲大振,「獨立音樂這塊資源都集中在北京上海,成都起來了,江浙也起來了。廣州這塊非常弱。廣東的樂隊要麼是小圈子自high,要麼就像沼澤或秘密後院很苦,不願迎合市場,廣州這邊蠻難的,做調音師、做獨立音樂都蠻難的。」

最近阿星想通過不大空間,成立一個廠牌,籤一些樂隊。但目前這個想法還在萌芽中,他的時間都被隨行調音師的工作佔據著,「但這個事情的確可以去做。」

*註:本文圖片均來源受訪者

- 全文完 -

相關焦點

  • 破局音樂偶像市場,哇唧唧哇的音樂烏託邦樣本解讀
    在競爭激烈的偶像音樂市場,哇唧唧哇試圖建立起一整套體系,掙脫過去束縛造星模式持續發展的頑疾——在內娛綜藝造星的1.0時代,誕生了一大批素人偶像,但是後續運營不足導致這批人在快速上升後又快速被商演市場收割一輪熱度後淡出公眾視野。2015年以來,偶像市場雖再度得到資本的關注,但行業浮沉不斷,數百家偶像公司遇挫,陸續退出市場。
  • 探訪廣州Livehouse:見證本土獨立音樂發展 「新生代」正在發力求變
    近日記者採訪了多支本土樂隊、本土Livehouse(小型室內演出場館)及音樂廠牌。只做本地樂隊的Livehouse說起鍾建斌,許多廣州音樂人腦海中對他的第一印象是個「生意人」。2011年,鍾建斌在海珠區南華中路創辦了他的Livehouse品牌「廟色唇」,諧音「Musician」,看名字就能猜出,這是一個與音樂人相關的餐飲店。
  • 廣州本地樂隊的「困獸鬥」
    然而,風靡背後,獨立音樂在廣州的真實境遇如何?記者採訪了廣州的獨立樂隊,以及Livehouse、草莓音樂節等演出平臺,試圖揭開廣州獨立音樂的真實生態。但在廣州MAO Livehouse裡,迎來送往的是另一批體量更大的獨立樂隊。因此,MAO成為樂隊打磨表演經驗的「搖籃」。MAO的場地可容納800人,每月平均有20場演出在這裡進行,每年可服務樂迷超過12萬人。「場地容量有限,這個數字並不小。」店長劉磊認為,相對於北京、上海,廣州乃至廣東省內的觀眾「十分給力」,往往會為了喜歡的樂隊不辭奔波。
  • T-house音樂空間 引領多元化音樂新體驗
    線上線下聯動 泛音樂布局新體驗    縱觀整個中國音樂演出市場,大多數演出仍然依靠明星IP,以售票的方式來實現商業價值, 而本該承載行業新人發現與挖掘,驗證藝人生命力的Livehouse市場,更是依靠運營者對音樂的熱忱與堅持作為支撐。
  • 廣州老牌LiveHouse,音樂現場回來了
    TU凸空間疫情以來首場演出,破樂團DEVASTATION主唱上臺跟觀眾打招呼。「TU凸空間」前身是廣州喜窩酒吧,2009年正式發展為專業的LiveHouse,2013年從雕塑公園搬遷至楊箕的東方花苑首層。11年時間裡,舉辦過2000多場演出,平均每年有200多場,幾乎沒有空檔。早在2019年的時候,2020年的演出檔期就已經排到了年底。然而受疫情影響,今年2月,TU凸空間暫停了所有演出。
  • 助力廣州音樂產業高質量發展2020廣州草莓音樂節圓滿落幕
    本次戶外音樂節活動嚴把疫情常態化防控關,在提前預約入場+現場落實多重防疫保障工作的前提下,吸引眾多本地青年時尚人群前來觀演,激發了廣州市民在音樂文化消費方面的潛能與勢能,對實現引導、擴大廣州文化消費市場,促進疫情常態化下的文化旅遊產業復甦發展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
  • 探訪廣州Livehouse:「用愛發電」,積極求變
    廣州作為全國流行音樂中心之一,曾經歷過上世紀90年代的黃金時期,廣州被許多音樂人及樂隊視為巡演的必經之地,「票房好」幾乎是許多人對於廣州的第一反應。廣州音樂產業的現狀究竟如何?近日記者採訪了多支本土樂隊、本土Livehouse(小型室內演出場館)及音樂廠牌。該篇為廣州音樂產業觀察系列第二篇。
  • 「 2021年第一場樂隊演出,我想和你一起看」
    / 主演樂隊 / 陳曉俊爵士五重奏 / 演出時間&地點 /  2021年1月16日 17:30廣州海珠國家溼地公園 / 參與方式 / ¥180>中國著名爵士吉他演奏家、上海布魯斯新力量代表人、中國著名爵士鋼琴演奏家等音樂大咖,一定不要錯過這支寶藏樂隊哦~
  • 廣州音樂產業調查
    原標題:從樂手到廠牌主理人 渴望本土音樂人「抱團」聯動作為曾經全國流行音樂的中心,廣州曾一度吸引了毛寧、楊鈺瑩、林依輪、鳳凰傳奇等知名音樂人南下發展;但隨著北京等地的中國內地音樂市場的崛起,廣州在樂壇的地位不如以往。
  • 2019演出破200億 周杰倫成為近3年演唱會票房冠軍
    通過此份數據,我們能看到以下幾個關於演出行業的新動向:1、演唱會人均投入最高,音樂劇次之2019年,話劇、音樂劇、兒童劇的人均購票張數分別為2.7張、2.4張和3.6張。這其中,80後至85前的人均消費金額最高,90後新晉父母則更願意為孩子花錢,他們在兒童劇的人均消費金額最高。2、網綜帶動線下演出消費網綜在製造平民偶像的同時,也在線下掀起了一波新的消費浪潮。以去年大火的兩部綜藝《這就是街舞》《樂隊的夏天》為例,綜藝火爆之後,其線下巡演也得到了綜藝粉絲的追捧。
  • 2020廣州萬聖節演出活動匯總
    定製鬼妝、恐怖樂隊、魔性DJ幽魂舞蹈、魔女MC、驚悚互動、主題布景  重啟極樂炫目的狂想世界年度群魔亂舞搞怪大趴,十一城即刻開啟!   2020全世界歷盡磨難,尤其是我們。當曙光已至終得喘息,一場報復性狂歡勢在必行,那些炫目光影、群魔亂舞、驚悚刺激,那些久違的朋友、早該邂逅的人,那些音樂和酒,親吻和擁抱我等你們歸來,等得太久了。
  • 2019廣州戶外藝術節首周演出陣容公開!
    曾獲華語金曲獎 2013 「年度傑出華人演奏家」等國內外多個大獎,曾擔任首屆中國電影人鳥巢春晚音樂總監,第 23 屆金雞百花電影節開幕式音樂總監。伍迪曾發布專輯數十張,巡演城市超過百個,作曲及演奏作品《落雨大》曾被選為 2004 年中央電視臺「魅力廣州」元旦雙語晚會主題曲,2010 年,該曲曾於廣州亞運會演奏。
  • 「樂隊的夏天」——專訪廣州新世紀交響樂團指揮吳鯨及《心靈夢境》奧斯卡經典電影主題曲交響音樂會演出資訊
    每一次朝代的更迭和革命的進行最初由技術激發,而技術的革命必然催生新生技術和新產業的出現,體現在音樂領域上,最直觀的就是音樂演奏的性能提高,製造樂器如管弦樂等的工藝提高,賦予了作曲家更大的表演空間,讓作曲家和演奏家的技法有了長足進步。加之人們跨越了對外界物質的追求,開始過渡到對內心的探索。
  • 見證本土獨立音樂發展「新生代」正在發力求變
    廣州音樂產業調查2廣州作為全國流行音樂中心之一,經歷過20世紀90年代的黃金時期,如今廣州也被許多音樂人及樂隊視為巡演的必經之地,「票房好」幾乎是許多人對於廣州的第一反應;廣州音樂產業的現狀究竟如何?近日記者採訪了多支本土樂隊、本土Livehouse(小型室內演出場館)及音樂廠牌。
  • 廣州:中國流行音樂的先行者現在怎樣了?
    同時,畢曉世、解承強、張全復組建了「新空氣樂團」,解承強創作的《信天遊》被當時諸多歌手演唱,第一張專輯《新空氣的聲音》由三個人共同創作。後來幾人紛紛投入了個人的幕後製作中,畢曉笛、撈仔、賀宇旭、李小林等人繼承下了這個名字作為卜通100的駐唱樂隊,後來這支樂隊也屢屢更換成員,並被很多人稱作「卜通100大樂團」。
  • 臺灣音樂「經紀人」郭家豪:廈門人,大膽唱出你的「素人音樂夢」!
    說到為何來廈門創業,郭家豪說,一方面是因為廈門與臺灣的距離很近,對來陸創業的人很方便,另一方面是目前廈門在文化產業發展上,還有許多的創業空間。來到廈門以後,郭家豪就全力準備了他的第一場素人演唱。4月21日晚,在夢田酒吧,王維剛、陳詩文、林詩君三位素人登臺演唱,原本能容納300人的酒吧來了400多人,令郭家豪深受鼓舞。
  • DNV音樂成立音樂人事業部 線下音樂空間Teen Town開業
    Flow Fluence藝術總監楊明和DNV Pro樂隊現場演出 Teen Town音樂人俱樂部由清華大學的聲學建築團隊設計、搭建,是集音樂製作、錄音混音、音樂交流、音樂人孵化、跨界活動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綜合音樂空間
  • 天地世界音樂節國慶開唱,大師級樂隊演繹國潮新風尚
    作為疫情防控常態化後首個在商業公共空間舉辦的大型音樂節,此次天地世界音樂節武漢站的陣容規模空前,薈萃國內「國寶級」音樂大師團隊,聚焦「中國創藝Created in China」,引入先鋒「國潮」音樂元素。連續八天精彩不斷電的演出,以樂韻和歌聲展現原創作品新勢力,讓世界聽見中國聲音。
  • 2020(第四屆)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拉開序幕,讓國際業界再次聚焦廣州
    新年伊始,是什麼樣的活動能吸引茱莉亞音樂學院、上海樂隊學院、新加坡楊秀桃音樂學院的院長們、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團與中國音協交響樂團聯盟主席團成員們,在同一時間齊聚廣州?答案是由世界著名中國指揮家、廣州交響樂團音樂總監餘隆擔任藝委會主席,世界著名華人大提琴家馬友友連續第四年擔任藝術總監的「2020(第四屆)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正式拉開序幕。
  • 打擾一下樂團2018音樂分享會演出排期
    曾為李響創作了《響聊聊》;為羽泉創作了「梅賽德斯-奔馳星願基金」主題曲《守望快樂》;自組樂隊柯基樂團,並參加了玩石音樂節。2015年「青春一起唱吧」大篷車全國校園巡迴賽,北京、鄭州、武漢、長沙、廣州、濟南、杭州、南昌等全國10所城市演出。2015年網易雲音樂「理想音樂人扶植計劃」獲得全國三強。2015年「紅牛新能量音樂計劃」巡演戰隊6強。2015年8月24日發行專輯《EX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