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我們來聊聊:真的接受自己,是一切改變的前提。
隨著心理學的普及,「自我接納」慢慢變成了一個爛大街的詞彙。於是,經常聽到有人這樣理解「自我接納」:
不想起床,睡了一天,沒去工作,然後對自己說,要自我接納。
本來決定了去健身房,但是忽然感覺好累,乾脆賴在沙發上,抱著一袋薯片看電視,吃完了覺得很罪惡,忽然想起,要自我接納。
跟家人吵架了,說了很多難聽的話,回頭想想,有什麼好後悔的,誰讓他先惹我不高興的呢?我要接納自己,接納我的脾氣就是這樣的。
身邊的閨蜜一個個都戀愛結婚了,就自己還單著,抑制住內心的各種眼紅和對自己的批判,告訴自己,要自我接納。
......
自我接納當然是好的,因為在所有關係中,自我和諧最重要。但是當我們將「自我接納」當成一個不去改變、不想負責任的藉口,它帶給我們的將不是自我和諧,而是自暴自棄。
什麼是自我接納?
解釋「自我接納」,首先需要了解什麼是「自我」。
一個人的自我意識,是ta對自己行為、能力或價值觀的感受、態度及評價。
心理學家馬斯洛是這樣總結自我接納的:
首先,一個自我接納的人能接受自己和他人,不會為自己或他人的缺點所困擾,感到困窘與不安,他們能坦然地接受自己的現狀,包括自己的需要、水平、願望,同樣也寬容地對待他人的弱點和問題,從容地生活。
其次,自發、坦率、真實,他們能真實地對待自己的感情,並坦誠地說出自己的感受,不掩飾自己,自然而單純地表現自己。
很多人在談論自我接納的時候只講到第一部分,而忽略了第二部分,但是這第二部分恰巧是最重要的。
真正地接納,是一種完整的看見,是對於真相各個層面的接受、了解與認同。
如果我們吵架時對愛人說了很多難聽的話,事後不願意去改變,反而接納自己的壞脾氣,那這根本不是全部的事實。全部的事實還包括:
我希望擁有一段美滿的關係,美滿的關係是需要經營的,而經營也是需要能力和技巧的,很顯然我在處理衝突和表達自我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不足,但是我接納自己現在的樣子,也接納自己想要變得更好。
我首先要做的就是承認我對伴侶的所有情緒,包括難過、憤怒、悲傷、懊悔、自責、失望、還有愛,我也接納改變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我可以一步一步、一點一點地練習自己處理情緒和經營關係的能力。
而另外一方面是,我們必須去認識到的是生活中那些我們無可奈何的部分。
「別找藉口了!」這個社會的主流輿論會這樣說:酒癮是因為你不夠自律,抑鬱是因為你鑽牛角尖想不開,社交焦慮是因為你太在乎別人看法,至於論文沒寫完?——顯然是你懶。
所以不要左顧右盼了,沒有別的東西,只有你!不管你有怎樣具體的痛苦,總會有雄辯的聲音說:這只是因為「你」不夠努力。
我們可能會卡死在這句話上:一切痛苦都是因為我們不夠努力。
問題可能剛好相反:我們只知道努力,才造成許多視而不見的盲區。一個好的領導者管理團隊,可以得心應手。他不是巴啦啦小魔仙,不能直接使用某種力量(領導力?)操控團隊裡的任何成員。
但正因為他認識到自己並無魔力,他才會思考其中的規律,各人的訴求,如何調整不同的關係,摸索出好用的經驗方法。外人看來,好像他掌握了某種「控制力」一樣。而另一個人努力鍛鍊這種力量,卻是緣木求魚。
艄公無法指揮風浪,騎手不能鉗制烈馬,不妨礙他們找到前進的節奏。
可擁有這樣的能力之前,是漫長的思考、認識和練習。
親愛的朋友, 你能接納自己嗎?
你覺得自己身上還有哪些無法掌控的缺點?
同時,也有很多朋友總是分不清什麼是自我接納,什麼是放縱自己?
這兩者的界限在哪裡呢?
那麼什麼才是真正的自我接納呢?
今晚《錦城星光裡》,曹榆和您聊到的話題:真的接受自己,是一切改變的前提。
期待你的分享。
【來源:四川觀察】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