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江山易改,秉性難移。改變通常都是不容易的事,不論是思想方面的,還是行為習慣方面的。
先講一個小故事吧。某著名牙膏公司為了提高牙膏的銷售量,鼓勵員工想辦法,並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獎勵措施。雖然獎勵措施十分誘人,但具體可行的銷售辦法卻始終難以確定。無奈,公司只得向國際某知名的金點子公司求助。金點子公司拿出了銷售措施,可提出的條件十分苛刻,牙膏公司難以接受,但苦於沒有其他更好的銷售方法,只好答應了。誰知在使用了金點子公司的銷售方法後,銷售額大幅度提升,並為公司取得了可觀的利潤。這種銷售措施其實很簡單,就是把牙膏管口擴大一毫米。人們在擠牙膏的時候,習慣把牙膏擠滿整個牙刷,小小的一毫米看似不顯眼,但由於人們的習慣,本來能夠使用一個月的牙膏,不到二十天就用完了。
看,這就是習慣。有時候,好習慣會讓我們受益無窮,有時候好習慣也會為別人帶來好處,而改變卻不那麼容易。
在此之前,我在一所城市中心小學任教,現在,由於工作需要,我調到了一所城邊小學,雖然距離不是很遠,但學生的各方面水平差異卻特別大,單是普通話,城邊小學的學生就遠不如城中學生。讀音不標準,聲調不準確,讀課文時調子還拉得老長。不僅如此,平時和老師說話時,一口農村土話,讓人又好氣又好笑。老師的再三強調,也終究是無濟於事。雖然學校也有規定,說普通話,但仿佛只是為課堂而設,其餘時間要求不是很嚴。鑑於此,我在班級中規定,平時和老師交流,如果不是普通話,老師有權利拒絕交流。當然,前提是,老師自己必須說普通話,這個老師,不單單指我自己一人,還包括班級內所有的任課教師。剛開始,大家都不習慣,而且感覺怪怪的,甚至還鬧出了不少笑話。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老師們也漸漸地習慣了,學生的普通話水平也有所提高。
我知道,這樣做,說起來很簡單,但要真正實行起來,卻要克服許多不便。改變,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為了學生們能有一個較好的學習普通話的環境,我願意,這個改變,從我開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