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自己是「神」,改變別人是「神經病」

2021-01-08 袁玟凡

在這個世界上有兩難:一是改變別人,二是改變自己。

大家卻偏偏容易犯難:不自覺地改變別人,亦或是不得法地改變自己。

01

馬雲曾在浙商大會上說:「你連你媽都改變不了。」

想一想確實如此,沒人能改變另一人,除非是他自己想改變。

你是否還記得那個女人嗎?

由於老公一直往她養的蘭花盆裡,彈菸灰、扔菸頭,多次勸說後,老公也並沒有任何的改變,她只好選擇離婚。

我一直清楚地記得,她對小孩說的一句話:

「希望你可以理解媽媽,一輩子太長了。」

對啊,可就是這麼長的一輩子,大家都無法隨便改變一個人。

這讓我不由自主想起了,我那傳奇的遠房大伯。

大伯有個癖好,在大家那裡叫「喝大酒」,不是「對影成三人」的月下小酌,而是每天都要喝的酩酊大醉,神志不清。

不誇大地說,大伯和伯母由於這事,每天都會吵上幾個回合,鬧得家中雞飛狗跳。

伯母想讓大伯別喝酒,大伯想讓伯母別管他。

就是這樣吵吵鬧鬧數十年,發展到現在,兩個人甚至每天都要互相「問候」家裡人幾次,可彼此仍未有分毫改變。

即便有時候大伯嘴上含糊答應,端起酒杯的手卻沒有慢上半分。

每天喝到不省人事後,邊罵邊幫大伯收拾爛攤子的還是伯母,擦臉洗腳,換下滿是酒味的臭衣服。

大家眼見著老兩口經歷了這麼多年的坎坎坷坷,兩個人的狀態卻始終沒有任何的改變。

始終不要微乎其微去改變一個人,由於你始終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

在多少情感中,兩個人一直都在微乎其微改變對方,可成功的微乎其微。

曾聽一位朋友講,她老公特別喜歡玩兒,一天到晚地玩遊戲,喊都喊不動。

她想讓老公幫忙抱一下小孩,老公都會動怒。

不過遊戲結束後,老公總會抱著她,一臉真心誠意說:「剛才對不起嘛,我會改的,相信我。」

她確實信了,忘了一切委屈,心滿意足地等著對方變好。

後來才發現,原來只是她在一次又一次地麻痺、勸服自己罷了。

最後,直到兩個人分開,依然啥都沒有改變。

大家反躬自省,就連改變自己都很難,更何況是改變別人呢。

兩口子由於一件小事大動幹戈,是希望對方能有所改變。

事實上,只是轉移了對方的注意力,消耗了雙方的心力而已。

改變別人,對於改變者和被改變者雙方,都是白白地折磨。

其實,大家改變別人的執念,大部分源於自己內心的投射。

減少放在別人身上的注意力吧,讓對方自己去發現和承受自己的問題,也許比大家直接指出,更非常容易讓人放下戒備,也更易於接受改變。

02

德國知名心理治療師海靈格曾說:

「幸福的家庭,都有一個共同點:家中沒有掌控欲很強的人。」

前邊提到的我這個遠房大伯,他有一個十分優秀的閨女,是典型的「他人家的孩子」。

考試成績好不說,人也非常乖巧聽話,大伯一家都把她捧在手心裡。

家中的親朋好友們想著,讓大伯的閨女來勸大伯少喝酒,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他自己閨女的話總歸是會聽的吧。

因此我們就和堂姐說,讓堂姐勸說大伯。

結果呢,堂姐諄諄教導地勸了一陣子,大伯依然熟視無睹,濤聲依舊。

沒想到在「更改」這類事兒上,就連閨女出馬也是沒用。

堂姐壓根沒法更改大伯,一樣,力的作用是互相的,大伯也沒法改變自我的閨女。

原本,堂姐的高考分數早已足以去一所985名牌大學。

但由於堂姐想學一個自身很喜歡的冷門專業,她要想報的學校,看好的專業是較為領先,可學校卻相對而言普通了些。

大伯和伯母不明白這些,兩個人統一戰線、一通「混合雙打」,最終仍無濟於事。

假意妥協讓步之後,堂姐在最終關頭,又悄悄改成了自身理想的志願。

管得了一陣子,卻管不住一生。

越是親密無間的關係中,我們越是必須有清晰的界限感。

還記得曾看到過這樣一篇新聞。

一名長相好、收益高的二十七歲女性,因其父母覺得她找不到男朋友很丟臉,不但各種逼婚,還瘋狂地安排相親約會。

最恐怖的是,只要是相親約會不成功,父母就會大罵,還會說一些「30歲以前找不到男朋友,這些人就不活了」之類的話。

因沒法承擔父母「逼婚」的壓力,女性跳樓身亡了。

死前她留有遺書:「你們安排冥婚吧,我再也不會反抗了。」

多麼可悲的結局,多麼可惜的生命。

日常生活之所以存有衝突,許多情況下也是由於我們老想更改他人,老想讓他人依照我們的念頭行事。

但他人並不是自身,這些剛開始就不同意你觀點的人,即便 你解釋的再多,也難以更改這些人。

就拿許多喜愛買保健品或是投資理財產品的父母們而言,即便 公安人員和銀行的人就在邊上,告知這些人這全是坑人的,這些人中的大多數也仍會照買不誤。

人是感性動物,靠講理是不起作用的,就算你講的是真理。

我們所有人都是在影響著彼此,在要求他人更改時,也需多思考他人對我們的要求。

起心動念在己心,因緣業力在己身。

過好自身,不隨便幹涉他人,改變自我遠比更改他人來的更實際。

在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像大山一樣擋在面前。

但只要你願意做出一些改變,很多事情很快就能夠豁然開朗,柳暗花明。

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

不要總將目光聚焦在別人身上,當你改變不了別人時,最好的辦法就是改變自己。

當我們自己改變了,你會發現,別人變了,整個世界也變了。

改變自己是仙,改變別人是魔。

就像《哪吒》說的那樣:

「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算。」

與朋友們共勉。

分享了這麼多,最後小編向你推薦套勵志暢銷書籍《你的努力,終將成就更好的自己》,教會你如何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怎麼面對生活的苦難,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中的光,希望這套書可以陪伴你度過那些艱難孤獨的歲月,你所經歷的那些苦難終究會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你值得擁有幸福的生活,在此,小編祝君萬事如意。

相關焦點

  • 改變自己是神,改變別人是神經病!(深度)
    (文末加入)小時候,覺得自己長大一定能成為大英雄,可以改變世界。長大了,發現自己改變不了世界,整天只想著去改變別人。而現在,終於明白一個道理:人生能改變的,只是自己。榮格離世前跟徒弟說:你連想改變別人的念頭都不要有!
  • 改變自己是神,改變別人是神經病
    大多數人都想改變這個世界,但沒人想改變自己。」改變別人和改變自己,可謂是這個世界上的兩大難題。改變自己不易,改變別人更難。生活中之所以出現這樣或那樣的摩擦,很多時候就是因為我們總想改變別人,讓別人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對此,有人調侃說:改變自己是神,改變別人是神經病。雖是調侃且有些扎心,但細想卻很有道理。
  • 改變自己是神,改變別人是神經病!(深度好文)
    這一對冤家,誰也沒有改變誰。還有我的其他親人們,都用一生的時間和精力想改變對方,讓對方按照自己的標準去生活,結局就是雙輸加慘敗。我們一家窮盡一生來實踐和檢驗了這樣一個真理,改變自己是神,改變別人是神經病。
  • 改變自己是神,改變別人是神經病(深度好文)
    很多時候,事情的困境,不過是因為我們自己鑽了牛角尖,這個時候,你需要的就是改變。當然,改變別人總是很難的,改變世界也是天方夜譚,你能改變的,只有你自己。改變一下自己的想法和態度,當你開始改變自己的時候,好多東西就跟著改變了。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大師,久居深山,幾十年都在苦練《移山大法》,終於修成了正果。
  • 改變自己是神,改變別人是神經病(深刻)
    人就是這樣的,心中一旦有了對別人的期待,就會背上心靈的包袱,就會讓你活得很辛苦。但真實的世界是很殘酷的,永遠都不要把期待都放在別人身上,因為別人沒有義務要實現你的期待。與其被強求不來的期許所困,倒不如先改變自己,活出自己的主場。
  • 不要試圖改變別人,只能改變自己,怎樣改變自己?
    之前我寫過一篇短文《人,一輩子都活在自己的感覺裡》,這就是我們改變不了別人的根本原3因,著眼點,是指一個人的性格。不能改變,那人與人之間又是怎麼合作的呢?集體隊伍又是怎麼統一行動的呢?人在對待共性問題上更多表現為理性,這是一個人生存的需要,發展進步的需要,常說一個人「在各個方面嚴格要求自己」,指的就是共性的一面。在一個單位或組織中,不同性格人之間的合作團結受共性使然。工作之餘,組織、集體之外,人和人之間交往、相處,個性會有很大的影響,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講的就是個性合得來的人之間才能處得來。
  • 心理學:改變自己是成長,想要改變別人,那是痴心妄想
    每個人都有遇到困境的時候,環境就在那裡,你要做的只能是改變自己,而很多人多數情況下,想改變的是別人,不是自己。就像許多人到了心理諮詢室中,許多來訪者會說:老師,你看怎麼能幫我改變我的孩子?怎麼能幫我改變我那個不爭氣的老公?
  • 不要試圖去改變別人,改變自己,一切自然就會變
    只要改變自己,一切自然就會變。在生活中,我們總是試圖去改變別人,並不厭其煩的致力於去改變對方,然後無比期待對方為自己改變。結果卻是,讓自己更失望。在某些場合中,我們總會遇到被區別待遇的情況,為什麼有的人會被格外噓寒問暖,而自己卻被置若罔聞。於是,心理便覺得格外不平衡,格外難過。
  • 《心理治療如何改變人》:給改變自己一次機會
    心理治療一直被我們大多數人看作很神秘的事情,認為去看心理醫生的人,就是「神經病」,這也成了我們日常懟人的一句話。可當我們看過類似《心靈捕手》這樣的電影,又對心理治療有了另外的認識。感覺這種治療不就是談話嗎?所以,也會有人疑問,「為何和你談話要給你錢?」談話真的能治病嗎?
  • 抱怨是無能的表現,抱怨別人不如改變自己
    喜歡抱怨的人心胸一般都比較狹隘,遇到不順心的事,一味地從別人身上挑毛病,從來不從自身找原因。抱怨充滿了負能量,是一種無能的表現,抱怨不但給別人帶來極其不爽的身心感受,而且使自己陷入不良的情緒之中而不能自拔。
  • 200908 每日一禪:改變不了別人,那就改變自己
    沒有一個人是一成不變的,所以我們要學會接受身邊的人的改變。
  • 輕而易舉的富足,你改變不了別人,你只能改變自己頭腦裡的膠片
    每天都要做書上的功課,每天都從書上接收光和能量,你會發現很多事情都會慢慢改變。你改變不了別人,你只能改變自己頭腦裡的膠片。問題就是過了一段時間,生活變美好了,覺得不需要書了,又回到頭腦裡了,頭腦跟所有問題連結,但你的心只連接愛,真正的力量都在愛裡,我要你們明白我的話,我講的是純粹的真理,頭腦裡沒有力量,無論你多聰明都沒有力量,你接受多少教育這都沒有力量,這裡只有讓自己顯得強比別人好的力量,卻沒有快樂的力量,當你回到心時,你們都是女人,女人跟宇宙連接比男人容易,男人特別難回到心,女人很難去到頭腦,所以女人天生容易連接到心和宇宙
  • 《恩珠的房間》改變環境改變自己
    於是一發不可收拾,不停改造、不停整理,雖然期間有因為心情不好房屋恢復原狀的雜亂,但女主顯然享受到了住處乾淨有序溫馨帶來的快樂,也享受到了DIY的樂趣,從而收到別人的求助,又享受到了伸出援手後得到別人感謝的快樂。這也讓她找到了自己的興趣與工作。關於待業是我目前比較關注的問題,女主的場景也很真實了:有做兼職維持生計,有好友的支持與關心,也有看到同齡人成長產生壓力。
  • 改變心態,就能改變自己的生活
    3 有時候,有些事情確實能讓你費神,但是你能做到的其實就是要積極地改變這種心態,以一種積極正面的心態去看待事情的角度,不能一直以一種悲觀的心態去看待。就說長大這件事情,其實也有好處,最好的解釋就是我已經長大,索性父母還沒有老去,我們可以用我們自己的一些努力,去為父母做一些事情。
  • 改變世界從改變自己開始
    你想改變世界嗎?當然可以,然後,你只需要從改變自己開始。在這個影響力範圍內,我們在社會中的地位或表現是別人對我們的接納程度,我們有多少朋友?我們擁有並能夠保留多少個訂戶,潛在顧客,客戶,評論家,祝願者。一位國家領導人將在整個國家範圍內發揮影響力。當然,決定每個人的影響力取決於我們每個人,但是其他人與我們的行為方式則是我們社會表現的指標,就像體育比賽中的計分板一樣,可以表明參加比賽的球隊和球員的表現。
  • 當媽媽後心境的改變:把別人的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般幫助
    當時的我其實有點恍神,突然有個女孩鼓起了勇氣走向我,我人也醒了!我:好呀!沒有問題,來阿姨帶你去學校!路上我緊緊著摟著女孩,提醒她可以帶把傘在身上,路上小聊了一下原來是六年級的學生,爸媽在菜市場賣菜,起得早,一般都是自己上學。
  • 改變,從拒絕別人開始
    昨天的文章《怎麼做到不討好別人》中說的「討好」,可能會刺痛大家的內心。我想說,如果你的內心被刺到了,請不要這樣。
  • 不要去改變別人,做好自己就好!
    人人都有自尊,人人都有苦衷,人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做法、活法。理念不同,做法不同,活法就不同;不要去改變別人,做好自己就好!
  • 改變自己才有可能改變世界
    我總在心裡忍著,可我一個好朋友總會在我的面前顯示自己很厲害。我覺得任何人都是平等的,他們這樣看不起人,真的讓我很不舒服。 我要怎樣擺脫這樣的感覺呢?說不定別人是希望你看得起他呢? 每個人都喜歡顯示自己,這種自我表現本身是一種社交行為,你顯示你的,我顯示我的,或者我從你的顯示中獲取到我需要的信息,然後我會欣賞你。這是我們所說的「良好的互動關係」。
  • 《被抹去的男孩》:改變自己?改變自己!
    影片中的父親顯然是無法接受的,父親是個牧師,信仰基督教,而自己的兒子卻是同性戀,身為父親的他,無論如何也不想接受自己的兒子,以至於故事的最後,他都沒能真正地接受兒子。這才是常態,總會有些不包容和誤解,好在兒子並沒有順著父親的意思生活下去,而是勇敢地脫離出來,做真正的自己。兒子對父親說;「我是同性戀,我是你兒子,這是兩個無法改變的事實,你只能改變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