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作為西方文化的符號之一,包括其他很多國家把它視為傳統節日,我希望自在能夠去體會它,感受它,包容它。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具體的做法。首先,關於讓不讓孩子相信聖誕老人存在的問題,我看到有很多爭議。
我們家的做法是:
華盛頓郵報曾經刊登過一篇文章,作者是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心理學系教授,傑奎琳·伍利。
她在文章中指出:相信聖誕老人,對孩子有好處嗎?發展心理學研究表明,因為對認知和情感發展有好處。
相信像聖誕老人這樣的不可能存在的人可能會鍛鍊孩子的推理能力和想像力。
孩子想像九頭馴鹿如何舉著沉重的雪橇在天空中飛翔時所涉及的那種思維,很可能與想像解決全球變暖的方法或治癒疾病的方式所需要的思維相同。
孩子的幼兒時期也被稱為「魔法歲月」,在這個階段,他們會願意玩很多扮演遊戲,也會有很多假想朋友。比如各種超級英雄、幻想自己可以飛、可以變成美人魚、相信牙仙子、聖誕老人的存在。魔法歲月是短暫的,有說法稱:7-9歲就會結束。
因為隨著孩子的社會經驗、知識積累的增加,他們會接受真實的現實。
我們現在想一想,小時候我們相信的童話和自己憧憬的夢境,是不是想一想就美好呢?就好像到了迪士尼,誰不是沉浸在那樣的童話與童年夢境中呢?
有的爸爸媽媽會擔心,如果孩子一旦發現聖誕老人並不存在,會讓孩子的世界崩塌,會讓他們傷心。
我覺得,這主要取決於——
這幾天看朋友圈,大家都在曬聖誕樹,美食、給孩子的禮物,我也看到一位媽媽提到,她告訴孩子聖誕老人獎勵的是聽話的乖孩子,誰表現好就給誰準備禮物。
我認為這是給聖誕老人最大的一口黑鍋。
我們不能把聖誕老人送禮物這件事變成一種「賄賂」。這跟平時我們跟孩子說,你表現好,我就給你買巧克力。你考試考前幾名,我就帶你去哪裡玩,實際上是一個道理。
所以,我的做法是什麼呢?
我提前寫了一封信給聖誕老人,而且把這封信念給自在。這封信的內容包括,這一年來我們全家人的成長與收穫,尤其是我對自在的觀察,甚至兩三件具體的事情。
比如,我會在信中提到,自在這一年遇事會很努力地思考解決問題,能夠勇敢表達自己,比如他和同學一起玩,一個同學堅持要把假想的寵物狗叫小白,一個小叫小粉,兩人因此不愉快,最終自在來調停,提出今天這個寵物狗叫小白,明天叫小粉,好朋友們都同意了他的意見,他們玩的很愉快。
我也會提到我和自在爸的成長與進步,包括我們兩個人的相處方式。最後,我寫下了我的三個願望。
第一個願望是許給全世界的,希望疫情退散,全世界不再有新冠病毒。
第二個願望是:希望自在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還有自在爸、自在,我們全家身體健康,平平安安。
第三個願望是給我自己的,希望我自己內心更加強大,擁抱不同,用同理心去真誠對待每一個人,不管對方是否對我真誠,善意。
希望聖誕老人給我力量,讓我有勇氣達成這些心願,做更好的自己。
我寫出來實際上有激勵自己的成分,但另一方面,也是示範給自在。也間接描繪出了聖誕老人是一個怎樣的角色與形象。
而我們這個家庭秉持的教育理念與價值觀也就藏在我的三個願望裡。
第一個願望裡是我們的世界觀,疫情讓整個世界發生改變,但就像我們國家領導人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概念,也正因為這樣的格局和智慧,我們的祖國才能在這次的全球疫情當中,表現出大國擔當。
我覺得對我們個人來說也是有借鑑意義的,格局聽起來很宏大,甚至縹緲,但它恰恰藏在生活的細節裡。
第二個願望我許給了家人,我也希望自在能夠學會關愛自己愛的人,親人,朋友,等等。
第三個願望我許給自己,與其說是願望,更像是新年計劃。孩子當然可以許願要一份聖誕禮物,這個無可指摘。
但另一方面,我也想讓他知道,聖誕禮物可以是他喜歡的小汽車,也可以是一種能力、力量。
所以,他的聖誕願望是:有禮物收。還有就是病毒消失,以及明年能夠學會滑板。
此外,他還畫了一幅畫。
大家看自在畫的這幅畫,他畫了一棵聖誕樹在地球上,我問他為什麼要這樣畫?
他告訴我,要全世界的人都可以看到這棵聖誕樹,而且一看到聖誕樹就能感受到peace and love.
同時自在問了我一個問題,聖誕老人送禮物給別人,有人會送給他禮物嗎?他希望把這幅畫也送給聖誕老人。
等他睡著之後我們會把這幅畫收起來,然後寫一張感謝卡給他,代表聖誕老人收到了。
與此同時,我們對於聖誕老人的故事,是這樣講給自在的。
我們先和自在一起探討了聖誕老人是什麼樣的一個人,最終我們的討論答案是:除了白鬍子啊、紅衣服等外貌特徵以外,他還是溫暖的,有愛的,能帶給人們快樂和驚喜的。
我告訴自在,如果我們溫暖有愛,能夠傳遞愛與快樂,那我們也可以是聖誕老人。
聖誕老人不是具體的某一個人,他可以是很多人。
比如坐著雪橇來送禮物的是一個聖誕老人,前幾天參加我們聚會的也是一位聖誕老人,去年我們在新加坡過聖誕時,也有一位聖誕老人,他們長得是不是都不一樣?
如果我們溫暖有愛,就算我們沒有麋鹿和雪橇,但我們也可以是聖誕老人,因為我們都在用自己的行動去傳遞愛與快樂。
所以,我們還做了另外一件事。平時,我們會跟自在聊起關於特殊兒童機構的孩子們,我們一起看過照片。
我鼓勵自在,我們也來做聖誕老人吧?至少我們可以把一些繪本、玩具託聖誕老人帶給那些需要的孩子們。
所以我們家的聖誕樹下也有大禮物盒子,但那裡面實際上是給特殊兒童機構的孩子們的。
我希望,聖誕帶給自在的除了得到的,更有分享與給予。
寫張卡片吧,現在還來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