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誠品書店推出全新電商平臺

2020-12-19 央廣網

臺灣知名書店誠品1日啟動全新的電商平臺「誠品線上」,不僅上架200萬種書籍,也囊括文創商品、化妝品、服裝飾品和食品等生活類商品,致力於線上線下「虛實整合」。

誠品董事長吳旻潔在1日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誠品線上」(eslite.com)的推出是誠品書店發展的一個「裡程碑」。「從今天開始,誠品將成為線上線下融合的企業。

據誠品電子商務處副總經理張鈿浤介紹,「誠品線上」除了書籍之外,還包括全球首發的文具、生活用品、食品等10大類民生用品,區分為9個類別,網頁瀏覽和下單速度都顯著提高;新建的物流和倉儲系統運用機器人等自動化設備,實現全年無休配送,最快能24小時到貨,未來顧客在實體店購物也能實現快遞送貨到家。

吳旻潔說,目前「誠品線上」還是網頁版,明年將與已經推出的APP「誠品人」整合。「線上平臺將成為一個完整的商品資料庫,以此為基礎,誠品書店計劃嘗試在社區裡開設小型店面,更深入地接觸社區顧客。」

成立於1989年的誠品書店目前在臺灣、大陸、香港和日本共有44個營業據點,已轉型為書店、展演、畫廊、商場、餐飲、旅館和物流綜合的文創平臺。

相關焦點

  • 看電影賞文創 臺灣誠品書店推出新一代經營方式
    臺灣「誠品」,不只是一家書店,多年來以「複合式百貨經營」為民眾所樂於接受,如今其經營方式又有了新突破。今天,「誠品生活松煙店」將正式開業,推出嶄新經營方式,帶給民眾驚喜。  這一新型態的經營方式,範疇從書店、文創商場至表演廳、藝術電影院,更以「跨界·實演」為定位。
  • 連虧15年,誠品書店如何成就書店傳奇
    前幾年,全國各地的實體書店紛紛陷入「倒閉潮」,就連一些被譽為城市文化地標的書店,如北京風入松書店、上海季風書園等也不能例外。但同時也有不少書店開始多元化轉型,尋找新的盈利點,其中被借鑑最多的,當屬臺灣誠品書店模式。每個書店業者提起書店未來之路,必會提到誠品模式。但至今為止,誠品書店一直被很多書店爭相效仿,卻始終處於「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的狀態中。
  • 不畏網絡衝擊:誠品是實體書店救星?
    近年一些模式、風格獨特的好書店在電商、電子閱讀以及高運營成本的衝擊下逐漸沒落甚至消亡。據不完全統計,在過去10年近五成民營書店倒閉。似乎,書店再好的模式和定位似乎都逃不過現實的成本收益邏輯。在這種情況下,誠品書店的一枝獨秀,背後有什麼秘訣或奧秘呢?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再次專文介紹誠品書店,更稱誠品為「文學夜店」。
  • 文創 誠品書店品牌一覽
    Part  2   誠品書店自營品牌臺灣誠品書店成立至今26年,在金錢帳簿上虧本15年,卻在理想帳簿上一路盈利,成為正宗臺灣文藝氣味的代表。某種程度上,也是那句臺灣俗語「天公疼酣人」的體現吧。誠品書店不但重視場所氣質和空間美學,更加關注人文關懷。
  • 【產經】臺灣誠品書店是否可以破解大陸民營書店的「關門」結局?
    今年7月初,帶著追逐新奇和渴望留下美好回憶的心態,我和新婚的妻子開始了為期5天的臺灣蜜月之旅。日本著名作家新井一二三曾說:「因為有誠品書店,臺北人真幸福。」這個有眾多分店的書店,被看作是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的標杆,吸引了眾多文藝和不文藝的人士駐足瀏覽。我們參觀的信義旗艦店,也是臺灣人的驕傲。200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曾經來到這裡看書,並講了一句很有名的話:「現在連外星人也能帶來參觀。」影響力之大,可見一斑。信義店身處臺北信義商圈。
  • 誠品生活書店開了家「生鮮菜市場」,在書店買菜是一種什麼體驗?
    只不過,這次誠品玩得有些「特別」。誠品生活在中國臺北信義店打造了一個全新的生鮮菜市場,這是臺灣地區首家「誠品知味MARCHE市集」(下稱「知味市集」)。除包裝食品、零食外,首度售賣逾150種當地農民栽種的生鮮蔬果、魚蝦肉品等,這是誠品創立29年以來首次涉足生鮮領域。
  • 生活 | 5萬人在大雨中送別,第一家誠品書店關門!
    20年前的搬家,四分衛也參加了誠品告別的Live演出。底下的年輕人隨著音樂擺動,一同告別仁愛店。也是這場從晚上到凌晨長達18小時的倒計時活動,讓誠品意外發現夜間人流量也能爆棚。從那次開始,書店的燈再也沒有關上。而由此推出的24小時不熄燈概念,也讓他們真正成為當時全球書店文化風潮的引領者。
  • 誠品書店終於在日本開了!朋友圈下一個打卡地!
    建設「COREDO室町TERRACE」的三井不動產,引進臺灣誠品生活是為了以一種全新的方式詮釋日本傳統文化,以此吸引更多的遊客。開幕以」時間之橋、文化之流「為主題,推出八大主題書展,以文學講座、料理實驗、工藝手作、音樂表演、插畫創作等活動輪番上演。期待為讀者帶來全新的閱讀與文化體驗。
  • 誠品書店會一直活下去
    這是一篇老文,發在我之前的公眾號裡,再次推送是因為昨晚聽聞誠品書店創辦人吳清友老先生病逝1989年3月,吳清友在臺灣創辦誠品書店
  • 斯人離去 誠品永在:臺灣誠品書店創始人吳清友因病猝逝
    他留下的誠品書店,誠可為中國文化業的一段佳話。自從1989年創辦誠品以來,他結合書店與商場,開闢的由品牌帶動商場、書店與零售的「複合式經營」 模式,形成了特殊的誠品書店文化。1999年,誠品敦南店首開24小時營業,更成為中國書店業的學習模範。其活動行銷上的創意,多元的、動態的文化影響力,早已成為中國文化零售業的標杆。
  • 誠品書店進東京
    圖片來源 | 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來自中國臺灣的誠品書店,把第一個「誠品生活」日本分店開到了東京日本橋。這也是誠品首次踏出華語圈,此前,它在中國臺灣、中國香港以及深圳、蘇州等不同城市和地區擁有共 49 間店鋪。
  • 在書店裡開菜市場 誠品開出首家誠品知味MACHE市集
    開在書店裡的生鮮菜市場——首家「誠品知味MARCHE市集」   這是誠品創立29年以來首次涉足生鮮領域,在誠品生活臺北信義店打造了一個全新的生鮮菜市場,是臺灣首家「誠品知味   2.食譜計劃:誠品知味每個季度會免費提供20道料理食譜,根據難易程度劃分為10、15、30分鐘和專業料理方式。消費者依照食譜選購指定食材的話還有折扣優惠。     3. 料理講座:位於生活風格書區的COOKING STUDIO,每周五下午都會推出「閱讀現場?尋味玩食」特色食譜推薦、烹飪實演活動。邀請到中外美食家、各國料理名廚現場示範烹調,與讀者一同品味飲食生活。
  • 臺灣生活|誠品敦南店即將關店,新的 24 小時誠品書店正式確認
    這間在 1989 年創立的著名書店不僅是誠品書店的起點,它在 1999 年也成為全球第一家 24 小時書店,它陪伴了大家走過 30 年的時光——也成為幾乎所有去到臺北的遊客必須要去打卡的「聖地」。誠品敦南店將在今年 5 月 31 日關店,但這並不代表 24 小時書店的結束(大家不用擔心),誠品官方 Instagram 一周前就發布了預熱,讓大家在 5 間誠品書店當中預測哪家會「接棒」。
  • 從「誠品書店」到「誠品」——誠品書店的經營之道
    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實體書店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而臺灣的誠品書店卻成為網際網路時代實體書店創新經營模式的典範和標杆。多年來,憑藉著專業、獨到的選書能力,以及多元通路和文化創意活動平臺的整合經營能力,豐富了讀者閱讀和生活面。漸次發展出以顧客為核心的一體化服務多元化經營模式。
  • 臺灣書店不只有誠品!特色書店攻略在此
    之前小編就曾經介紹過臺灣的書店,但是說到臺灣的書店,大多數遊客想到的無非就是誠品書店了,造成了一種臺灣只有「誠品書店」的錯覺
  • 誠品書店用20%的賣書空間,把其它業態也做火了!
    凡有文化情結,追求時尚生活的人士來到臺灣,逛「誠品書店」是絕對不能割捨的選擇,因為「誠品書店」已成為臺灣的一張「文化名片」。
  • 除了「誠品書店」,我們還會記得您——吳清友.
    書店行業,大家都在講網絡化、電商,但誠品講的是人和人之間、人和空間之間、人和書本之間、人和講座、表演等之間的互動。臺灣有一位很有名的文學家曾經講過,活在當今社會,假使沒有一點文學和藝術的涵養,日子是很難從容過下去的。生命終究是我們最重要的關口,而不是生意和錢。
  • 在書店裡開菜市場?誠品開出首家"誠品知味MACHE市集」
    這是誠品創立29年以來首次涉足生鮮領域,在誠品生活臺北信義店打造了一個全新的生鮮菜市場,是臺灣首家「誠品知味MARCHE市集」。誠品將新鮮蔬果融入書店,打造獨家「在書店買菜」的新營運形式,打造書店場景複合式營銷模式。生鮮區域主要售賣臺灣本土的生鮮品牌,超過150種當地小農栽種的生鮮產品,主打新鮮、健康、無毒、有機。
  • 誠品書店與設計
    —— 吳清友雖然吳清友說:「經營誠品書店也不過是做一個心靈生活的逃兵。」但他一生堅守 「誠」字,誠以待人,「誠品」也是如此。誠品一開始不是要為了賣書,而是要推廣閱讀,所以會從人、空間、活動的角度來考慮問題。
  • 誠品書店:被《時代》評選為亞洲最佳的書店
    文化風景誠品書店已經成為臺灣的文化景點,許多國際旅人去臺灣為的只是去一趟誠品。在誠品敦南店經常可以聽到廣東話在空氣中飄蕩;前新加坡都市發展局局長劉太格,每到臺北就到誠品買書;臺灣觀光局在香港的電視廣告,還加插了誠品書店的片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