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水禾田,是在南沙原素關聯美學館舉辦的主題展現場。
他留著一頭中長發,身著卡通小老鼠圖案的黑色上衣,衣服的背後寫著「福幼基金會」五個字,而這隻抱著大大愛心的小老鼠,也是出自這位童心未泯的「老頑童」之手。
水禾田,原名潘景榮,祖籍廣東南海,在香港長大。
「我這個水,首先是阿爺給的。」從藝之後,他將「潘」字拆開,給自己取藝名為「水禾田」,一方面是希望自己能夠記住自己的根,一方面也希望自己的藝術創作可以「如水,潤禾,成田。」
已然古稀之年的水禾田從未間斷過作畫,尤其是水墨畫。在他的筆下,山水、花鳥、雲霧、林間等等在濃淡水墨間「生出」教人心生歡喜的精神境界。
如今,水禾田來到南沙舉辦個人主題展。此次展覽從9月1日至12月31日,共展出36幅水墨畫作品。
阿水是誰?
在水禾田成長的過程中,中國傳統文化是大部分作品的靈感源泉。
上世紀80年代,受日本NHK電視臺《絲路》影集的影響,水禾田用了一個半月重走古代絲綢之路,用中國人的鏡頭展示絲路之美。
後來,他的《絲綢之路》攝影展在香港社會引起轟動,並引發了當時香港「絲綢之路遊」的一股熱潮。
除了《絲綢之路》,還有《黃河》《絲綢之路》《大運河》《臺灣》等介紹中國的展覽先後在世界各地巡迴舉辦。
1983年,水禾田帶著「臺灣風光」攝影作品展來到北京的中國美術館,隨後又將大陸風光攝影帶去了臺灣,成為第一個在臺灣舉辦大陸攝影展的華人攝影家。
1993年,《香港兒童筆下的中國》出版,這是一本耗時6年時間才完成的畫冊,水禾田帶著香港的孩子去北京、廣州、上海、臺灣、澳門和香港,進行旅行參觀和寫生。
他在書中這樣寫道:教兒童寫生繪畫,不只在紙上呈現色彩線條那麼簡單,而要充滿信心和友愛,鼓勵孩子去認識這個世界,認識到美善。
至簡的「水派」畫
「簡」,是對水禾田畫作的第一印象。
粗細不一的線條是荷葉的莖、三片濃墨繪出大片荷葉、幾點朱紅代表果子成熟.寥寥幾筆,濃淡水墨變幻間,水禾田用中國最簡單的元素筆、墨、紙「塗」出想呈現的思想境界,別有一番「墨韻」。
「中國畫有工筆和寫意,而我愛上了水墨畫的寫意,細膩而又精緻,濃淡不一的墨能在宣紙上染出豐富的層次。」談及繪畫藝術,水禾田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
他站在本次展出的作品旁,開始興致勃勃地如數家珍,第一類作品是荷花與小鳥善善,以疊字為小鳥取名是借中國文字的魅力,給人傳遞一種溫暖、舒適的感覺。「我的這隻善善是一隻很有愛心的鳥兒。」
一幅名為《共舞》的作品中,渾潤的筆墨下的善善和同伴圍繞著幼枝翩翩起舞,給觀者帶來美善和愉悅。
水禾田的每一幅畫作都會包含一處相同的落款:毛筆字揮灑的「阿水」以及印章刻著的「禾田」,合起來正是他的名字水禾田,代表「水派」獨創的作品。
「這是小喇嘛,你看他沒眼沒鼻,腕上掛著念珠,頭上有幾個點,臉上還有兩個紅腮幫。」水禾田作畫很少「完整」呈現所畫的人和物,但只要用心觀賞便能識別出來,而這種「至簡」的畫法也使人產生無限聯想以及延伸的空間感。
生長在「泥土中」的藝術
水禾田認為藝術源於生活,可以在普通的地方「生長」,而藝術家也非高人一等,他自嘲道,「我就是個鄉下佬、農民,水禾田嘛,就是生長在泥土中的。」
誠然,正如水禾田這個名字,他所創作的作品很平民化、接地氣。
從本次展出的水墨畫來看,除了小鳥善善,還包括了小魚喜喜、僧侶無無、葫蘆、桂林山水等等,這些作品滿滿的自然與生活氣息。
有意思的是,這位幽默的「小老頭」三兩句話總會冒出一些生動的比喻。比如將藝術家比作遊牧民族,居無定所到處「流浪」,可以去到任何一個地方創作。
廣州、北京、雲南、山東、臺灣、澳門、印度.「塗鴉」塗了大半輩子的水禾田去過「數不清」的國家及地區,每到一處,他總喜歡在當地報紙上作畫,記錄下曾經來過這裡的「足跡」。
而在他筆下畫過的眾多中國「高山流水」中,桂林山水是最愛。
在南沙的美學館展出的桂林山水畫作,以藍色為主色調,畫中呈現的是重重疊疊的山巒,空中雲霧迷濛,山下有如棋子般布局於天地間的小屋。
「桂林山水的美,美在早晨的霧景和日落的霞霧,因為那時有水蒸氣,使得眼前的山呈現出「藍」的景象,真的太美了。」在水禾田畫卷中的桂林山水,是獨一無二、充滿浪漫色彩的。「看東西要用心,而不是用眼睛。」
讓畫在南沙「安家」
「畫可以進到南沙的每家每戶,家中有畫才是家。」
在好友設計師陳俊文眼中,水禾田在家居美學上造詣頗高。
他尤為關注繪畫藝術在居家美學的作用。水禾田希望家居美學能夠潛移默化地對人產生積極樂觀的影響,讓每個到訪的親友能夠 「如沐春風」,感受藝術帶來的「最純粹」的體驗。
水禾田回憶道,其實中國自古以來的家居布局就很有文化藝術和修養。
「在我印象中,舊時門前會貼上對聯,踏進中堂能看到放置的古典長椅,桌上擺著招待客人的水果,廳堂正中間會掛著一幅大的畫作。」
這是代代相傳的家風,我們稱之為「詩禮傳家」。老一輩人由於重視子女教育,在家中營造出一種書香薰陶的環境,教育孩子多讀書,將來做一個有學問、有出息的人。
「現在很多人都不明白為什麼家裡要擺畫,更不知道什麼是詩禮傳家。」
水禾田感嘆道,而這次將展覽的主題定為「是家是畫·美學南沙」也是期望以南沙為一個出發點,讓大眾能夠「溫古而知新」,重視藝術在家居的呈現,重拾生活中的美。
阿水開啟南沙藝術創作之旅
時光如梭,2019年水禾田來到南沙。那麼,為什麼會選擇在南沙辦展?
水禾田的回答是:「因為南沙是個全新的、乾淨而簡潔的地方,適合藝術的生長。」
在水禾田眼中,南沙是個很適合傳播藝術「種子」的地方。
一方面,南沙很新,充滿各種未知和不確定性,他希望做只「開荒牛」,從無到有,在南沙這片土地上推動文化藝術的發展。
另一方面,南沙是連接珠江口兩岸城市及港澳地區的重要樞紐節點,位於粵港澳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其中心位置使得未來藝術的發展可以輻射各地。
他有一個美好願景:希望以後能夠形成一種藝術概念,即來中國看藝術一定要到南沙,就如外國人來中國要去看敦煌莫高窟一樣。
而早在10多年前,水禾田就曾來到南沙,此後多次舊地重遊,目睹南沙日新月異的變化,此次在南沙辦主題展也是機緣巧合下結下「果子」。
臺灣女生王思淨投資創立的「原素美聯美學館」由廠房改造而成,館舍設計為白色平房有「大隱」之意。因是非盈利性展覽,展品得到很多朋友和義工的支持,水禾田也將部分作品「移居」南沙,開啟南沙的藝術創作與普及之旅。
原素關聯美學館還將陸續展出水禾田作品,如明年初開始,將再展出其創作的20幅「山水人家」主題水墨畫展。
原素關聯美學館主題展只是水禾田「試水」,他希望南沙的路牌、街燈、行人斑馬線甚至一個垃圾桶都經過設計與眾不同,充滿「藝術」氣息,希望自己有機會能夠參與到南沙的城市設計中,為南沙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目前,水禾田正在構思「專屬」南沙的藝術作品,如正在構思「時間無限」雕塑作品,計劃設立在南沙城區的中心位置,作品將用玻璃制漏鬥型計時器,內藏南沙海沙,象徵著南沙與大自然和平共存,聚沙成城,肩負世界,奔赴未來的美好願景。
水禾田堅信,藝術既要傳承又要發展,在藝術創作中,永不止步是南沙。
作者:盧育辛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點點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