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來了,就是香港人。」這是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於今年1月16日在施政報告中所講的一番話, 它體現了香港包容開放、追求公平、自由民主的氣度與胸懷。
正是這樣的氣度與胸懷,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內地人選擇在香港落地生根,安家落戶。他們為何選擇來到香港尋求機遇?他們在香港過得好不好?香港給他們帶來了什麼?他們在香港書寫著怎樣的人生?人民網2013年新春特別企劃「人在香港2013」,透過十位不同領域代表人物的真情訴說,感受內地人在「獅子山下」勤奮進取、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
本期人物:楊舒
來港時間:2005年
畢業學校:香港浸會大學財經新聞碩士
工作崗位:鳳凰衛視節目主持人
新年願望:集中精力做好新節目
她曾經是央視的學生主播,清新可人,宛如鄰家姐姐。6年前,她來到香港,加盟鳳凰衛視;如今,她是鳳凰衛視的當紅新聞主播,她有著對事業的追求,也有對生活的感恩;她是鳳凰主播中的「早起鳥」, 也是觀眾心中的「楊老鼠」。她,就是楊舒。
層層選拔, 被鳳凰衛視看中
還在中國傳媒大學上學時,楊舒就在中央電視臺主持節目,兩年的主持經歷,楊舒積累了很多經驗,在知名度不斷提升的同時,也讓楊舒開始思考,是不是應該繼續提升自己? 2005年,香港鳳凰衛視在楊舒的學校招聘主持人,這讓楊舒看到了曙光。
在通過一試、二試後,楊舒開始最後的面試階段:與人在香港的總裁劉長樂、中文臺臺長王紀言、評論員阮次山進行衛星連線面試;走進錄影棚,現場模擬主持一檔節目。憑藉在央視打下的基礎,楊舒在鏡頭面前落落大方,正常發揮,最後憑藉優秀的表現,加盟鳳凰衛視。
楊舒說,當時考官告訴她:面試的題目是模擬主持一段《鳳凰早班車》,沒想到,模擬主持的題目就成為六年來她在鳳凰衛視的主打欄目。
加入鳳凰,做一塊「好學的海綿」
2006年1月1日,是楊舒到鳳凰衛視上班的第一天,當時,鳳凰衛視還在九龍紅磡的海濱廣場辦公。走進鳳凰,讓楊舒大開眼界:最先進的德國冷凍光;可以旋轉的演播室;員工集中辦公;見到吳小莉、胡一虎等前輩。第一天上班,讓楊舒興奮之餘,也感覺到鳳凰「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作為新人,楊舒很努力:跟記者一同外出採訪,感受並適應香港傳媒人的工作節奏;資深主持人吳小莉進行業務指導,出鏡採訪、報導角度有問題,吳小莉都會一一指出;做《鳳凰全球連線》欄目的編輯,熟悉鳳凰幕後工作的基本環節,看主持人胡一虎如何與編輯溝通,「熟悉了幕後工作各個環節,坐在主播臺上播新聞會更有底氣。」來到鳳凰,楊舒就像一塊海綿,每天都在學習,汲取營養。
半夜播新聞,經得起考驗
熟悉了業務流程後,楊舒開始上手主持工作,但是名主播不是一夜成名的。在鳳凰,對主持人的培養和磨練是從通宵播新聞開始的。楊舒說,她有一段時間主持的是半夜時段的新聞。半夜時段播新聞,似乎沒什麼人看,但楊舒不這麼認為。「咱們的半夜時段正好是歐美國家的黃金時段,我通宵播新聞的時候,不知道遇上過多少國家大事。」
2008年11月26日,印度孟買發生連環恐怖襲擊爆炸,晚上11點,還在化妝的楊舒就被叫到直播間開始突發事件直播,當時的情景,楊舒忙到來不及反應。「一邊眼線沒畫完,另一邊還沒畫眼線就上去直播了。」與評論員對話,連線場外嘉賓,突發新聞直播讓楊舒經受了考驗。除了突發事件直播,楊舒還會就重大國際會議直播,進行同聲傳譯。「主持夜間新聞對我的鍛鍊很大。」
主持《鳳凰早班車》,堅持做自己
2007年1月1日,來鳳凰僅工作一年的楊舒,就主持早間新聞節目《鳳凰早班車》,這在楊舒看來是領導大膽的決定。「我很年輕,不能和大師級主持人比,所以在主持《鳳凰早班車》時,沒有想過要複製別人的風格,只想做好自己,把新聞播好。」剛開始主持《鳳凰早班車》,有觀眾不習慣她的主持風格,認為她不如前輩主持的好,這讓楊舒糾結了一段時間,但是楊舒說:「我需要時間去跟觀眾磨合,讓觀眾適應自己的風格。」堅持與努力,讓楊舒的播報風格,逐漸被廣大觀眾所熟知和認可。
當年的「死羊」,如今的「早起鳥」
這些年的早新聞播報,讓楊舒沒睡過幾天安穩覺,生怕自己起不來。為了能夠保證早上五點起床,楊舒在床頭擺了好幾個鬧鐘,但更多時候,楊舒不是被鬧鐘叫醒,而是從夢中驚醒。「鳳凰的節目都是直播的,容不得你開天窗。有時候晚上想早睡,卻睡不著,這比倒時差更困難。」
楊舒坦言,上大學的時候,自己永遠都是宿舍裡最後一個起床的。「宿舍其他人都起來了,拿著枕頭噼裡啪啦砸我。」楊舒在宿舍裡有一外號,叫「死羊」,因為睡得跟羊一樣死。如今,當年的「死羊」,早已歷練成敬業的「早起鳥」。「大學同學聚會的時候都說,當年睡懶覺的『死羊』,後來竟然成為天天早起,從不睡懶覺的人。」楊舒笑言,「這是對我以前睡太多的報應」。
2013年心願:新節目《全媒體全時空》越做越好
2013年,楊舒開始主持鳳凰衛視全新一檔新聞節目《全媒體全時空》。楊舒說,節目整合手機、網絡、廣播等不同的傳播媒介,這是鳳凰衛視的一次全新嘗試,也是她本人的全新嘗試。「節目剛開播一個月,還有很多不足,我們會聽觀眾的反饋,希望自己今年能集中精力把這檔節目做好。」
(明天,「人在香港2013」系列報導將向您介紹一位來港十年的女琵琶演奏家,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