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名以前的黃渤,曾經整整七年時間,不斷遊走於全國各地,駐唱演出。曾一天轉場11次,多年後的採訪中,黃渤自嘲道:
然而,那麼大聲的唱,用心的唱,你我又可曾聽到過隻言片語?
在北京歌廳唱歌的時候,黃渤認識了樸樹、滿江、楊坤、沙寶亮等,和黃渤一起出道的毛寧、周迅等唱一批火一批,早已都成名成腕了,而他依然在遊走奔波,看不到出路和希望。
撫摸著懷中的舊破吉他,默念著自己一手組建的樂隊名字「藍色風沙」,不是沒有才華,不是不夠努力,一直到駐唱的歌廳都倒閉了,舞臺也早已沒了往日的繁華,黃渤還是沒有火,不得不開始考慮轉行。
有人覺得七年的唱歌生涯,對於黃渤來說很苦很累很卑微,而他自己卻說:
曾經打著港星的名號,跑到東北大唱粵語歌,唱歌掙的少了就去做舞蹈教練,動作教完了,就去看錄像,現學現賣。像我們每個普通人一樣,四處摸索,艱難而倔強。
黃渤這些年不僅收穫了快樂和自由,也收穫了愛情,當年「藍色風沙」成員小歐是黃渤的初中同學,也是黃渤苦追了13年的校園初戀。
後來更是成為相濡以沫、默默支持的結髮妻子。
雖然最終音樂這條路沒有讓他成名,但是音樂確實也算對他不薄,底層的摸爬滾打,積累了對生活的深刻感悟,讓他日後演的每個小人物都栩栩如生。
當年選擇去唱歌,是因為黃渤學習成績不好,唱歌跳舞是他找回自信,博得面子的方式。
黃渤的童年,跟我們大多數普通人差不多,不是學霸,也沒有開掛,恰恰相反是學渣、搗蛋鬼。
上學時家長經常被老師請到學校去,不是鉛筆尖不小心扎到了同學頭皮,就是搞了別的什麼惡作劇。
但是上帝是公平的,給了每個人技能包,就看你能不能發現這個彩蛋。黃渤就發現雖然自己學習成績不行,但在唱歌跳舞方面卻小有天賦,參加校園卡拉OK大賽,深受追捧,還一路過關斬將獲了獎。
於是高中沒畢業就背著父母去歌廳唱歌,掙的錢比父母的工資收入高多了。從青島到廣州再到北京。
但是父母一直覺得他是不務正業,雖然能掙點小錢,終歸不是長久之計。隨著年齡增長,唱歌演出也今非昔比,黃渤自己也陷入了人生迷茫。
有一天正在西安演出,接到演員高虎的電話,說有個電影角色問他願不願意試試,而高虎正是他當年參加青島電視臺舉辦的校園卡拉OK大賽時認識的朋友。
反正也在到處想轍找出路,那不妨就試試,於是第一次出演了《上車,走吧》,在裡面扮演一個農民工,其質樸的演繹深受好評,還出人意料的這部片子獲得了金雞獎。
黃渤去參加頒獎典禮時,收到了很多名角大腕的肯定和鼓勵,那時黃渤驚喜的發現,或許和唱歌一樣,自己在演戲這方面也很有天賦,說不定日後真能混口飯吃。
剛剛找到方向,有點飄的黃渤,又被現實抽了耳光,後面又參演了兩部戲,卻表現不佳,讓很多業內人士從《上車,走吧》的眼前一亮,到大失所望。
此時黃渤也意識到自己對於表演認識的欠缺,當時對拍電影完全沒有概念,他甚至會替導演喊「停」,導演高虎告訴他,「只有我有這個權力」。
為了給父母一個自己就在北京的理由,也為了追逐眼前才看到的曙光,黃渤報考了北京電影學院,幾經努力,快到30歲了才被配音專業錄取,和劉亦菲同級,由於年齡大,成了班裡的「老班長」。
不得不說黃渤是個努力和深刻的人,為了加強對表演的理解報考了北影,而成名後為了增加對藝術的深度和緯度,自導自演了《一齣好戲》,他說不做一回導演,永遠體會不到那個視角和關切。
讓黃渤一戰成名的還是一部小成本電影《瘋狂的石頭》,劉德華為了扶植新人,出資500萬,後來壓縮至300萬。卻意想不到的口碑炸裂,成為當年的一匹黑馬,名利雙收。
不僅成就了黃渤,更成就了電影導演奇才寧浩,現已躋身國內頂級大牌,2020年作為總導演執導國慶檔電影《我和我的家鄉》,日前票房已破23億。
黃渤《瘋狂的石頭》中飾演的「黑皮」,真實生動,讓人印象深刻,捧腹大笑。
後來又主演了《鬥牛》《瘋狂的賽車》等電影,並憑藉《鬥牛》一角獲得了金馬獎,成為大陸唯二的金馬影帝。
黃渤演繹事業迎來了大爆發,成為了笑點擔當,票房擔當,已經家喻戶曉,人們才發現原來演傻子太像的黃渤,也曾是多才多藝的「追風少年」。
事業風生水起,不用考慮吃飯問題,黃渤終於又開始「發聲」,重拾音樂,一展歌喉,2016年正式加盟索尼,回歸樂壇,發行專輯,電影主題曲,巡迴演唱會,並數次登上央視春晚舞臺獻唱。
要問黃渤在唱歌和表演兩方面,哪一個更有天賦,我覺得還是表演,要問影帝更喜歡哪個,黃渤給出的答案是「唱歌」,唱歌之於黃渤就像校園初戀,始終念念不忘,拼命找尋當年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