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0日,著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在香港去世,享年94歲。
自此,俠客已乘閒雲去,江湖空餘俠義說。
2020年10月17日下午,由高地文化聯合朗聲圖書,在廣州購書中心六樓多功能廳舉辦了一場『金庸經典影視音樂分享會』,由傅邦老師主講,聯合青年音樂家秋羽、李嘉健的現場演奏,十八般樂器輪番上場,重現金庸武俠影視音樂,為現場的金庸迷們獻上了一場聽覺盛宴。
香港紅學家林以亮曾說:凡有中國人、有唐人街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小說。
這句由金庸先生的中、長篇武俠小說名字串聯而成的藏頭詩,早已為廣大金庸迷們所熟知。
以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為題材拍攝的影視作品也是數不勝數,其中有不少是80、90後心目中的經典。
每次那些耳熟能詳的旋律一響起,仿佛都能馬上把人們帶到那個快意恩仇的世界裡,醉一場,夢一場。
《雪山飛狐》作於1959年,故事以胡一刀夫婦為主線,通過寶樹、苗人鳳之女苗若蘭、平阿四及陶百歲之口講述了數年前與此相關的一段武林往事,該作品對主人公胡斐的成長之路基本沒有提及,所以後來作者又補著了一本相關作品《飛狐外傳》來講述主人公的成長曆程。讓青春吹動了你的長髮,讓它牽引你的夢。
不知不覺這城市的歷史,已記取了你的笑容。
——《追夢人》
作詞、作曲:羅大佑
(1991年臺灣電視連續劇《雪山飛狐》片尾曲)
《連城訣》作於1963年,書名本做《素心劍》。講述農家子弟狄雲因為生性質樸,屢被冤枉欺騙,在歷經磨難之後,終於看穿人世險惡,回歸自然的故事。
心曲低訴不休,月明花滿小樓。
曲曲相應,心事倆相串,笛琴和應風中留。
——《菊花淚》
作詞:黃霑,作曲:顧嘉輝
(1989年香港連續劇《連城訣》插曲)
《天龍八部》從1963年開始創作,歷時4年完成。小說以宋哲宗時代為背景,通過宋、遼、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國之間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從哲學的高度對人生和社會進行審視和描寫,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生活畫卷。
如是我聞,愛本是恨的來處。
胡漢不歸路,一個輸一個苦。
——《寬恕》
作詞:林夕,作曲:趙季平
(2003年央視版電視連續劇《天龍八部》片尾曲)
《射鵰英雄傳》最初連載於1957~1959年,以寧宗慶元五年(1199年)至成吉思汗逝世(1227年)這段歷史為背景,反映了南宋抵抗金國與蒙古兩大強敵的鬥爭,充滿愛國的民族主義情愫。
逐草四方沙漠蒼茫,那懼雪霜撲面。
射鵰引弓塞外奔馳,笑傲此生無厭倦。
——《鐵血丹心》
作詞:黃霑,作曲:顧嘉輝
(1983年TVB版電視劇《射鵰英雄傳之鐵血丹心》主題曲)
《白馬嘯西風》作於1961年,以金銀小劍三娘子上官虹和白馬李三先後遇害拉開序幕,通過「呂梁三傑」追尋高昌迷宮的地圖,展開了李文秀與蘇普、馬家駿、瓦耳拉齊等人之間的愛恨情仇,同時穿插了蘇魯克與盜賊漢人、瓦耳拉齊與車爾庫之間的糾葛。
《鹿鼎記》創作於1969-1972年間,背景設置在明末清初(1644-1689年),講述從小在揚州妓院長大的韋小寶,以不會任何武功之姿態闖江湖各大幫會,周旋於皇帝朝臣之間並奉旨遠徵雲南、俄羅斯之故事,塑造了一個與傳統俠客完全不同的小人物形象,並借這個形象諷刺了一些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和迂腐頑固的思想,表現了民族統一的思想。
在情在理,他心我心,不必爭論也懶問。
為人為我,不必區分,一切事幹,開心要緊。
——《始終會行運》
作詞:黃霑,作曲:顧嘉輝
(1984年TVB版電視劇《鹿鼎記》主題曲)
《笑傲江湖》作於1967年,小說通過敘述華山派大弟子令狐衝的江湖經歷,反映了武林各派爭霸奪權的歷程。作品沒有設置時代背景,「類似的情景可以發生在任何朝代」,折射出中國人獨特的政治鬥爭狀態,同時也表露出對鬥爭的哀嘆,具有一定的政治寓意。小說情節跌宕起伏,波譎雲詭,人物形象個性鮮明,生動可感。
滄海一聲笑,滔滔兩岸潮,浮沉隨浪,只記今朝。
蒼天笑,紛紛世上潮,誰負誰勝出,天知曉。
——《滄海一聲笑》
作詞、作曲:黃霑
(1990年電影版《笑傲江湖》主題曲)
《書劍恩仇錄》作於1955年,小說以清乾隆年間漢人反滿鬥爭為背景,圍繞乾隆皇帝與陳家洛二人間奇特的矛盾糾葛而展開,他倆既是有手足之情的兄弟,又是不共戴天的仇敵,一個是滿族皇帝,一個是反清組織紅花會的總會主。
山谷無限秀麗,四岸香花作布幃。
長蘆葦,輕遮蔽,寄情綠波心意系。
——《綠水情波》
作詞:盧國沾,作曲:顧嘉輝
(1976年TVB版電視劇《書劍恩仇錄》插曲)
《神鵰俠侶》創作於1959—1961年,小說的主脈寫的是楊康之遺孤楊過與其師小龍女之間的愛情故事。楊過14歲起師從小龍女,於古墓派之中苦練武功,師徒二人情深義重、日久生情,卻無奈於江湖陰鷙險惡、蒙古鐵騎來犯使得有情之人難成眷屬。歷經一番坎坷與磨難的考驗,楊過衝破封建禮教之禁錮,最終與小龍女由師徒變為「俠侶」。同時,在這段磨難經歷中,楊過也消除了對郭靖、黃蓉夫婦的誤會,在家仇與國難間作出抉擇,成為真正的「俠之大者」。
拔長劍,跨神鵰,心系佳人路迢迢。
揮柔荑,斬情緣,冰心玉潔有誰憐。
——《神鵰俠侶》
作詞:朱羽,作曲:張勇強
(1984年臺灣版電視劇《神鵰俠侶》主題曲)
《俠客行》作於1965年,主要敘述一個懵懂少年石破天的江湖經歷。《俠客行》有許多耐人尋思之處,潛隱著許多「玄機」,體現著金庸對於人生、人性、生命和宇宙的新的體驗。
縱馬江湖道,今生任逍遙,英雄不為紅顏折腰。
——《縱橫江湖》
作詞:翟廷雅,作曲:羅曉音
(2002年內地版電視劇《俠客行》片頭曲)
《倚天屠龍記》作於1961年,以安徽農民朱元璋揭竿而起建立明朝天下為背景,以張無忌的成長為線索,敘寫江湖上的各幫各派、各種人物的恩怨情仇,它把中國歷史上元朝的興衰和江湖道義、恩仇平行交叉起來。
我醉,一片朦朧,恩和怨是幻是空;
我醒,一場春夢,生與死一切成空。
——《刀劍如夢》
作詞:周華健、詹德茂,作曲:周華健
(1994年臺灣電視劇《倚天屠龍記》片頭曲)
《碧血劍》發表於1956年,主線故事是明末被冤殺的大將袁崇煥之子袁承志及其師門華山派義助闖王,奪取大明江山所引起的一系列江湖恩怨。袁承志的家仇、師仇構成推動故事發展的主要動力,他的復仇之路與天下江山的爭奪交織在一起。
誰管世間滿風浪,仗劍匹馬走天涯。
湖海秀色如圖畫,奔波無厭倦,只怕萬裡天地窄。
——《浪跡天涯》
作詞:鄧偉雄,作曲:顧嘉輝
(1985年TVB版電視劇《碧血劍》插曲)
《鴛鴦刀》作於1961年,敘述了江湖上盛傳的鴛鴦寶刀的秘密以及圍繞它發生的故事。該小說情節曲折,語言詼諧,在不長的篇幅中展示了人物性格,塑造出幾個不同的江湖俠士形象,可讀性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