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載機炮之王!我國730近防炮的仿製對象,一個點射毀一輛坦克

2020-12-23 逆火行

都說A10的核心是機炮,那麼我們就來好好說說這門世界範圍內最強的機載機炮。在原型機階段,發動機和武器等都是同步進行的,但是機炮的進度稍慢,所以原型機使用了威力稍弱的M61機炮。其實倒也不是稍弱,那是弱得多。

先說個事,我國軍艦上使用的730近防炮就是參考GAU8機炮設計的,威力奇大。GAU8有7根炮管,每根炮管口徑30毫米,整體的尺寸比M61大得多,這張著名的照片就能說明一切。

M61成功後,通用電氣將M61縮小變成了minigun,按道理講,只要把M61變成30毫米而且多加上一根炮管就能變成威力更大的型號,但是通用電氣為了滿足重量要求,只能重新設計,否者會影響A10的飛行性能。

可能大家沒有概念,我們這麼來說,30毫米炮彈可不是20毫米小炮彈能比的。GAU8的重量約為280千克,不算很重但也絕對不輕。我們所說的GAU8僅僅只是機炮的名字,整套武器系統重量高達1.83噸,其中龐大的彈箱佔據了大部分重量。這套武器系統名為A/A49E-6機炮系統,我們一般簡稱為GAU8。

很多人都聽聞過機炮後坐力大的趣事,甚至在很多遊戲裡也有機炮開火導致停在地面的飛機後退甚至在空中減速的事情。在A10這裡,這些事情還都是真的。我們先來說個例子,強5兩臺發動機不開加力的總推力大約為5噸,而A10在開炮射擊時,這門炮的後坐力居然高達4.6噸,「推力」足夠讓強5起飛!

由於機炮重量和體積都很大,因此的不將機炮稍微偏離機身軸線,不敢離軸線太遠,而且開火的炮管離軸線最近,非常巧妙的解決了偏航的問題。戰鬥機雖然也在一側,但是戰鬥機機炮的後坐力可和這玩意不在一個級別。為此,YA9和A10都將前起落架移到機身軸線另一側,純屬不得已的設計。

整個武器系統的結構不算複雜,最前面是機炮,中間是供彈器,後面是彈鼓。機炮射擊時產生的濃煙很大,而且彈殼也更大更多,加上威力巨大,實際使用當中,A10都是短點射來開火的,這個在使命召喚等遊戲裡都有所描述。為了防止拋出的彈殼被被發動機吸入造成停車甚至爆炸損傷,整門機炮的彈殼是不拋出的,被重新裝回彈鼓,然後在地面取出來。

這種大尺寸機炮無異於大雪茄,一般的小年輕來上一根都會欲仙欲死,況且,這可是美國大雪茄,沒準裡面還有攙著大麻呢!原型機階段的強5在開炮時會造成發動機停車,那這門炮要是噴起火來,還不得讓發動機挨個熄火。設計人員非常直接暴力,把機炮的開火鍵和發動機的啟動電路接在一起,只要開火就強制啟動發動機。

這樣的粗暴設計雖然能讓煙霧對發動機的影響降低,但是煙霧依舊會讓飛機受到其他影響。大家湊進了看A10會發現這傢伙傷痕累累而且非常髒,基本就是個真的疣豬。除了日常的磕磕碰碰外,機頭加油處經常被硬管加油管懟得到處是傷,機腹也一直都有大面積的髒跡。

在機炮開火的時候,飛行員基本是看不清前面情況的,除了煙霧,還有火焰。火焰是很難避免的,但是設計師給A10安裝了玻璃清洗裝置,有些類似汽車,先通過噴嘴噴射玻璃水,再用吹風機吹乾,以保證視野清晰。

GAU8機炮的炮彈種類較多,通常使用高爆燃燒彈和訓練彈,後來也增加了貧鈾彈頭的穿甲燃燒彈。機炮的炮彈尺寸相當於稍微細一點的瓶子,能夠在俯衝中輕易擊毀幾乎任何坦克的頂部裝甲。這三種炮彈都使用鋁合金彈殼,用來減重,後來則使用了塑料彈殼,減少對機炮本身的磨損,增加壽命。

A10充分說明了什麼叫做地勤的憤怒。早期機炮的炮彈需要地勤手動裝彈!這意味著地勤要用手把一千多個啤酒瓶子大小的炮彈裝進A10的彈鼓裡,而飛行員出去撒歡只要十來秒鐘就把所有炮彈全部射完了,然後又躺在休息室裡談著晚上去哪條街找樂子!我要是地勤,非拿著貧鈾彈把飛行員打成骨折!好在空軍知道這麼做的效率太低,在後來使用了可以快速裝彈卸彈的設備,總算讓地勤沒有起義!

A10使用的三種彈藥分別是代號PGU-13/B的高爆燃燒彈和PGU-14/B穿甲燃燒彈以及PGU-15/B訓練彈。訓練彈不用多說,最重要的是這兩種攻擊型彈藥。美軍在使用中一般是四枚穿甲燃燒彈和一枚高爆燃燒彈,每根炮管發射兩枚炮彈就能完全擊毀一輛二代坦克或者全部裝甲車。正常情況下,飛行員的點射時間在1到2秒,這意味著一次點射能夠發射近一百枚炮彈,即便是第三代坦克,也能從頂部擊穿,就算依舊沒擊穿,坦克的外部設施包括發動機都要報廢,等於說是喪失了戰鬥力。

這裡面最主要的就是PGU-14/B穿甲燃燒彈。美國人也知道鎢合金的優勢,但是奈何這種金屬幾乎都產自社會主義陣營,那會這三個誰都看不慣誰,鎢合金很難搞到手。美國人的基礎科技非常發達,選擇了核廢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貧鈾。貧鈾的硬度非常高,適合當做穿甲彈,而且還能爆炸燃燒,純天然的穿甲燃燒彈。

很多人都說貧鈾彈的放射性危害很大,這個毋庸置疑,美國在伊拉克和其他國家發射了數不清的貧鈾彈,是非常不人道的行為,不過美軍自己使用的貧鈾彈對成員的危害遠遠沒有自媒體宣傳的那麼大。飛行員腚下面就是近1000枚高輻射的貧鈾彈,是讓人斷子絕孫嗎?

首先,貧鈾彈的輻射已經很低,以飛行員接觸的時間長度來看,基本不會有什麼傷害,沒準地勤接觸的時間更長,也沒見這些人把苦命的地勤拉出來「同情」下!炮彈的貧鈾材料不是直接暴露在外的,外面有金屬保護層,飛行員腚下面還有厚重的鈦合金裝甲艙,飛上一兩個小時是不會有什麼輻射危害的。

至於說輻射的危害,主要是對敵人,美國人徵戰兩百多年,怎麼能不懂這個道理?貧鈾彈擊中目標後會產生傷害極高的氣溶膠,而鈾是易燃物,極易爆炸燃燒,如果直接擊穿裝甲,就算成員存活也會吸入大量氣溶膠以及鈾的氧化物,生不如死。大量貧鈾彈也會對平民和敵方軍人造成傷害,這才是貧鈾彈真正傷害的人,人家美國飛行員安全得很!

這門炮看起來什麼都好,但是問題也是非常的多,大雪茄抽多了,誰的肺敢說沒毛病?首先就是強烈的振動問題。上次F14節目裡說到過摩擦焊,A10在早期使用中發現一個讓人無語的問題,當機炮連續高速射擊會產生嚴重的震動,雖然不至於影響飛行安全,但是這樣的震動居然達到了摩擦焊的效果,能把部分相接的金屬零件焊接在一起!類似的抖動問題後來的蘇25也遇見過,高射速的機炮非常難伺候。

其次就是折騰幾十年的濃煙問題。美國先後測試了三種不同的裝置,基本原理都是將火焰和煙霧偏轉並且遠離發動機和機翼。不過美軍都沒有採用,也許是這樣做降低了飛機的實際性能。通用電氣則改進了火藥的結構,從根本上減少了煙霧的影響。不過從目前的實際使用情況來看,煙霧問題依舊存在。

相關焦點

  • 最佳選擇:海軍近防炮用30mm,而陸軍用35mm高炮
    我國海軍使用的730、1130近防炮採用的是加特林多管結構,這種結構射速快,但重量和體積都相當大。海軍近防炮是作為最後道防線「鐵褲衩」而使用,對於攔截成功率要求苛刻,攔截失敗就是船毀人亡,自然對於射速要求越高越好。至於重量和體積,作為艦載裝備來說並不是太大難題。
  • 越南最強近防炮開火,外形酷炫火力猛,卻坦言:穿甲彈太貴買不起
    從本質上講,這種綜合防空系統就是將近防炮和防空飛彈合二為一進行設計,是繼「卡什坦」近防系統後俄羅斯第二代彈炮合一近防系統。圖片:我軍裝備的俄制「卡什坦」近程防禦系統正在發射飛彈,下方是6管30毫米機炮。
  • 看上去非常相似,中國1130近防炮與「守門員」誰更強?差距太大!
    在現代艦載防空武器之中,近端防禦的主力仍然是近防空,又以俄制AK630、美制「密集陣」和荷蘭「守門員」最為知名。其中,「守門員」SGE-30從外觀上看與中國研製的730近防炮非常相似。中國此後又發展出了1130近防炮,成為了新一代主戰艦艇的最後一道防線,730炮和1130近防炮在國際上處於什麼水平呢?1130是中國730炮的升級版,把730的H/PJ12型7管30毫米火炮換成了11管30毫米炮,其炮彈射速每分鐘可以達到上萬發,已經處於全球頂尖水平。事實上,730近防炮都有實力和其他王牌近防炮進行對比,而且實力非常強大。
  • 遼寧艦1130近防炮,點射1秒就要花30萬
    提到中國航母,大家肯定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遼寧艦了,雖然它是由瓦良格號改造而來的,但是仍然是我國的第一艘航空母艦,因此在老百姓的心裡,遼寧艦的地位是要高於山東艦的。而航母出行都是有艦隊隨行的,可以說這些艦隊是帶刀侍衛也不為過,那麼遼寧艦上裝載的近防炮就可以說是貼身護衛了,那麼這個貼身護衛有多燒錢呢?點射一秒鐘就要花費30萬。
  • 中國海軍730近防炮性能如何?恐怖分子企圖搶船,10秒全部被擊斃
    與中國海軍裝備的053H3型護衛艦相比,F-22P型護衛艦安裝了國產第二代730型近防炮,這也是該型裝備首次出口到國外。但是誰也沒有想到,首先立下戰功卻是最不起眼的730型近防炮。在2014年,得知美國海軍在阿拉伯海進行換防之後,美國的頭號對手蓋達組織隨即展開了一個非常大膽的復仇計劃,即偷偷潛入防守鬆懈的巴基斯坦海軍基地,去將巴基斯坦海軍的主力戰艦F-22P級的首艦佐勒菲卡爾號飛彈護衛艦搶過來,然後再駕駛這艘軍艦前往阿拉伯海,利用艦載C-802反艦飛彈去擊沉美國海軍的軍艦,作為對美國的一次軍事報復行動。
  • 中海軍主力近防炮性能出色,採用11管配置,每分鐘可發射上萬炮彈
    在艦載近端防禦武器中,俄制AK630、美制"密集陣"等近防炮系統都享譽全球。在近防炮領域研發方面,中國作為後起之秀,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迎來重大突破。85/730艦炮就成為中國第二代近防炮中的卓越代表。在此基礎上,目前中國海軍主力近防炮系統為性能更出色的1130炮。
  • 36國通用防空炮有多強?看看解放軍就知道
    我國的90式35毫米雙管防空炮是一款有著歐洲血統的武器,該炮於上個世紀80年代從瑞士引入我國,憑藉優良的性能迅速成為我國仿製的目標裝備,2000年前後誕生的90式高炮便是最終的仿製結果。說起我國的90高炮之前,還得先來講講仿製原型:瑞士厄利孔35這杆暢銷全球36國的經典名炮。
  • 730炮火力兇悍,為何炮口焰如此耀眼猛烈,仿佛一個巨大火球?
    日前,中國軍網英文版發布了一組我國海軍的訓練照片,其中一張730近防炮的射擊瞬間,十分罕見,記者使用高速快門,拍下了30毫米口徑脫殼穿甲彈出膛以後,四瓣彈託分離的狀態。730近防炮是我國的第三代艦載高炮,技術水平世界領先,是繼美國密集陣20毫米加特林炮以後,產量和服役規模第二大的近防炮,該炮的型號為H/PJ12(我們經常稱其為「海槓泡椒十二」)。
  • 730近防炮性能和質量達西方標準,卻無法淘汰國產俄式近防炮?
    圖:730 在武器裝備的研發中,它能否被成功的裝備、裝備範圍的廣泛與否,需要受到相當多的因素限制。 比如對於艦艇上裝備的近防炮,國產730火炮無論是上述的主要性能,還是實際設計和生產質量,都要遠遠優於俄式技術來源的630炮。
  • 中美俄近防炮對比:中國1130系統射速1萬發穿甲彈攔截超音速飛彈
    其中最先進的是,俄羅斯AK-630系統,美國密集陣系統和我國1130系統。美軍密集陣系統為6管20毫米加特林機炮,射速4500發/分鐘,系統反應時間3.7秒。多次參加實戰,密集陣系統一共裝備1000多套。密集陣系統沒有敵我識別系統,是獨立的全自動接戰系統,就是為了增加反應速度。
  • 校場:艦艇的近防炮是否將要退出歷史舞臺?
    在現代水面艦艇的防空系統中,近防炮如同戰鬥機的機炮一般,都是平時用處不大、關鍵時刻十分順手的武器。現代水面艦艇近防炮發揮作用的場景,除了平時打打一些小目標之外,就是在面對強敵發動的飛彈打擊時,在多重攔截網被突破後,為保證自身安全進行最後嘗試。
  • 我們的近防炮口徑為何是30毫米,而不是美國的20毫米?有講究嗎?
    熟悉中國海軍裝備的讀者基本上都知道,如果不算從俄羅斯隨艦原裝進口的「卡什坦」近防武器系統,目前中國海軍一共擁有3種比較成熟且大量使用的近防炮系統:H/P-J13近防炮系統、730近防炮系統和1130近防炮系統。
  • 中國1130近防炮與「守門員」外形雷同,性能孰強孰弱?差距太大
    當中國需要研發近防炮的時候,從其手中引進了AK-630速射近防炮,開始了「高仿」之路。雖然「山寨」一詞確實不好聽,但也不妨礙我們實現自主創新。在中國接手AK-630速射近防炮的時候,美國也明白中國是想要山寨,然後創新研發自己的近防炮。一如既往美國是不信的。可經過努力之後,730型近防炮誕生了,發展至今1130型近防炮也誕生了。
  • 近防炮即將被淘汰?「加特林」為何至今火不起來|輕武專欄
    實際直到1982年的貝卡谷地之戰期間,「火神」機炮都是一種在近距離格鬥中能與「響尾蛇」空空飛彈平分秋色的空戰利器。隨著飛彈技術的不斷發展,近防炮正由原先的近防幹將淪為艦載防空體系中的一項補救措施,從艦艇的救命稻草變為諸多點防禦方案中的一個選項,且並不唯一。因此,其地位的下降也是必然。
  • 踢館:我軍1130近防炮獨步天下,美軍卻要放棄密集陣,這是為何?
    問:我軍近防炮1130的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似乎世界發達軍事強國對此興趣不高,是不是近防炮在當今作用不大,還是有什麼其它的原因? 因為近防炮現在也確實面臨很尷尬的局面,射程畢竟還是太近了,一般也就是一公裡上下發揮作用,所以就是最後時刻賭命的裝備。
  • 有了1130近防炮,為何還要海紅旗10防空飛彈?一數據差距明顯
    而航母上安裝的防禦系統一般都是近防炮和近程點防空飛彈,作為最後的攔截手段。我國海軍在2012年就已經裝備了一艘中型航母遼寧艦,而在2019年直接裝備了第一艘國產航母山東艦。而這兩艘航母在近程防禦系統上的裝備都大致相同,可以說基本上一模一樣,都是1130型近防炮和海紅旗-10近程防空飛彈。
  • 中國自行高射炮裝備新型炮彈,上攔飛彈下打坦克,摸到高炮天花板
    在對手飛彈來襲時,採用「阿海德智能炮彈」的PGZ-07自行高炮只需要一輪10發炮彈的短點射便能有效攔截對手的飛彈。在炮彈接近被攔截目標後,前部會自動炸開,將上百粒彈丸噴射而出,從而有效攔截目標。在這種情況下,根本不需要直接命中,只需要少數彈丸碰撞對手飛彈,便能將其「撞」出原有飛行軌跡,令其無法正常飛行。可以說,在阿海德智能炮彈面前,基本上沒有什麼無法攔截的目標。
  • 俄式海鎧甲顏值爆表,12根炮管32枚飛彈,也打不過中國一門1130炮
    目前,世界上已經服役的艦載近防系統有13種之多,其中美國的20毫米6管密集陣,俄羅斯的AK630和「卡什坦」,荷蘭的守門員,以及中國的730和1130艦炮,都是性能頂尖的佼佼者。最新的型號以俄羅斯推出的「海鎧甲」為代表,號稱世界最先進最完善最有威力的艦載近程反導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