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法醫》的類型再升級:用生命價值實現溫暖治癒|專訪

2021-02-11 骨朵網絡影視

《心靈法醫》開播四日後,便傳來了喜訊:愛奇藝站內熱度指數已經突破7000大關。而最讓總製片人董俊高興的是,「觀眾看懂了這部劇。我想潛移默化的讓別人感覺到我的表達,而不是強拉硬拽的灌輸觀點,告訴大家生命是美好的。」觀眾的真實聲音讓她「瞬間被治癒,感覺很溫暖。」而這份治癒則真切的來自於劇集的內容表達。

「我感覺這不是懸疑劇,這是一部情感心理劇。」「看完之後不覺得沉重,感覺被治癒。」諸如此類的評價反饋在劇集彈幕與評論區隨處可見,「溫暖治癒」成為這部法醫劇最大的氣質內核,並成為區別於市面上其他法醫劇的獨特屬性。而這源於總製片人董俊的堅持,「《心靈法醫》是在原有類型片的基礎上進行疊加升級,讓劇集的表達在情感層面更貼合觀眾。」總製片人董俊的創作初衷來源於一個佛教徒對於生命的信仰,有著宗教意味的救贖。「我希望《心靈法醫》帶給觀眾的思考是:當他們在生活中碰到一些仇恨時,能被曾經看到的劇情所提醒,想到我是不是要遠離死亡、遠離傷害。我製作《心靈法醫》的初衷,不是揭露真相,而是用生的價值警醒世人;故事的結局不是不可挽回的遺憾,而是深入心靈的溫暖治癒。於是在淡水海屍案裡,由聶遠飾演的法醫明川在告訴小男孩他的母親死訊之時,也用那句「你要記住,你的母親是一個很漂亮的女人」戳中了受眾的內心。「給生者慰藉、替亡者發聲」,圍繞著這一表達展開的《心靈法醫》,在每個案件裡都承載著形形色色的人間悲喜。淡水海屍案關注到了單身母親的艱辛與不易,狼人案背後是一個女人被欺瞞而犧牲自我的愛情,輻射案則是悲劇性質的母愛與父愛衝突的惡果。《心靈法醫》對法醫和刑警做出了職業界定,在探案戲中劃分清楚法醫的職責,案情的整套偵查流程是由他與刑警羅筆芯、丁春秋等人共同協作完成,而這一定位,也借用明川本人闡述出來:「我負責提供死者真正的死因,但這背後的真相探尋仍需要交給警察。」劇集以單元案件為環,串起了人與人之間的各種情感,「這一情感囊括方方面面的愛,藉助案件表達愛既能溫暖別人,也能傷害別人。」在生命與生命之間,《心靈法醫》講述的不只是真相探尋的緊張刺激,還有那份關乎人心與世間情的心理治癒。

治癒疊加,類型升級

《心靈法醫》是總製片人董俊與導演龔朝暉的第二次合作,在此之前,他們共同合作了《愛國者》,那份同甘共苦打磨出的互補讓第二次的《心靈法醫》多了幾分信任與想像空間。事實上,《心靈法醫》的項目起源於小說《聽屍》。「剛開始做出一稿劇本之後,我發現《聽屍》與傳統罪案劇的方向是一樣的。」這讓總製片人董俊開始重新思考項目的定位與概念。做劇本就花費了兩年多,其中打磨的版本已經記不清了,「從人設、故事走向到劇本開場,都是團隊的頭腦風暴。大家聚在一起,鼓足勁想要做出一個完全不同的法醫劇。」終於在無數次的磨合中,總製片人董俊與總編劇姜楊確定了主題。「我和姜楊討論過生和死的問題,法醫他面對的屍體同普通情況不一樣,都是非自然死亡。那這個人的死亡原因、他死後會有什麼樣的情感,他生前是什麼樣的人,這些點本身就自帶故事性。」在這樣的切入點內,總製片人董俊定下了整個故事的基調——「溫暖」。首先就是改編,導演龔朝暉告訴骨朵,「小說本身只是一個素材,它裡面的故事背景發生在八十年代,當時使用的刑偵手段跟現在差距也很大。」於是,故事做出了全面的升級。服化道團隊與演員提前去深圳公安局進行場景熟悉,「我們去看真實的法醫、公安局、監獄法庭這一套系統的運作,再1:1地展現出來。在風格上,我也要求時尚與現代感的搭配。並且是在查閱很多美劇資料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疊加。」總製片人董俊介紹道。職業劇的專業性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製作團隊專門請來國家一級警監張惠芹教授做總顧問,「我們拍攝死屍怎麼屍檢、現場有什麼樣的布置、大概有哪些人員,都由她坐鎮把關。」 除此之外還有深圳市公安公共關係處、深圳市公安局法醫檢驗中心、深圳市公安局刑事偵查劇技術處也提供了不少技術支持,還專門派來刑警與法醫顧問全程配合劇本打磨與拍攝,「尤其是深圳法醫張波,全程跟拍指導拍攝。劇本做完之後也是交給專業的法醫一集一集審,他們看完之後一場一場提意見。」進入拍攝階段,「都是法醫們一幀一幀看著拍出來的,包括那個死人的妝怎麼化,怎麼受的傷;包括法醫拿鑷子應該是什麼樣的動作,從什麼角度去解剖,全部是在法醫的指導下進行的。」每一場涉及到專業問題時,顧問人員以及刑警都在現場,一場一場指導。同時,單元案件的拍攝難度也不小,場景與演員的調度問題就足夠考驗人,「單元案件劇在現場拍的時候就有很多場,從演員到場景轉換都需要統籌規劃,可能會出現明天這個場景不能用,那個演員也不能來,這些演員又得要臨時要調過來…….每天都要聯繫統籌團隊,現場規劃處理大大小小的情況。」同時,「看劇本的時候你可能想像不到裡面的問題,但開拍之後為了做到前後統一,需要不停的查閱資料請教專家。」對專業性的高要求讓《心靈法醫》描摹出了一副新時代的警察形象。以真實、接地氣為基礎的《心靈法醫》擺脫了職業劇易懸浮的弊病,同時也能讓觀眾達到更好的共情。「觀眾會對案件故事進行心理投射,觀看的時候並不只是追求感官刺激,還能觀劇又觀己,從而留下思考空間。」故事內容的處理上,「原著小說本質是提供了一個素材,我們想通過法醫這個亡者代言人來表達生的重量與希望。」在達成共識之後,《心靈法醫》摒棄了傳統罪案劇的製作思路,「我們沒有走炫技的燒腦路線,選取的案件故事也並非錯綜複雜,都是真實接地氣的。」案件人物也關注到了社會的方方面面,從單親媽媽到送水工人,都是最普通但也最真實的小人物,「丈夫殺妻案、網約車案件等等帶有社會議題性質的案件,能讓觀眾覺得眼熟,會形成強烈的共情。案件是簡單的,但裡面的人情冷暖才是它好看的關鍵。」總製片人董俊告訴骨朵。

創新模式,溫暖表達

社會派別的《心靈法醫》落腳在心靈,而「心靈法醫」這一稱謂的靈感則來自於心理學的著名理論,「我們離死亡只有0.6秒的距離,人殺人,一瞬間的衝動只有0.6秒。」而探究「為什麼會有人走到這0.6秒,讓大家避免成為一念成魔」成了總製片人董俊與導演龔朝暉的創作初心。這個共識成就了《心靈法醫》的三層暖:第一個暖是對逝者的暖,《心靈法醫》使用了大量的篇幅來展現亡者的生前與人物特點,「劇集的核心是要讓世界知道他們如何活過,他們也曾擁有著鮮活的靈魂,借用一個法醫來訴說他的遺言,破解他死亡的真相洗刷冤屈。」淡水海屍案中,明川在開顱前向羅筆芯解釋為何沒有第一時間開顱,是他從死者的發卡上察覺到了覃紅內心對於美的追求與渴望。「她是一個愛美的人,我不想就那麼隨便剃掉她的頭髮。」這份對於逝者的尊重與柔軟感情也正是劇集的第一層暖。第二層是對生者的撫慰。「解決生者對逝者的悲傷、思念,甚至那些未盡之言,它有一個對生者的關愛。」明川沒有向小男孩隱瞞母親覃紅去世的真相,當孩子嚎啕大哭的時候,他用擁抱和陪伴來幫助小男孩重新走入新生活。當他傳遞出亡者的遺言時,生者的悲傷在這樣的連結中得到慰藉與疏解。第三層則是對觀眾的暖,關乎生死的話題總歸是沉重的。同樣是關於犯罪於人性的思考,不同劇集的切入視覺不同,帶給觀眾的心理體驗也完全不同。例如《我們與惡的距離》本質上是「人之初,性本惡」的一種表達,這種全然的嚴酷導致觀眾觀劇結束時,感受到是人性的惡而非人性的善。而在《心靈法醫》裡則是截然不同的景象:「觀眾能夠通過劇集治癒自己。」對現實生活的關照是一個很好的啟迪,「觀眾他或許會反思自己,在涉及到家人關係的案中看到自身,發覺也許我給的不是我家人所要的。」對人性之善的描摹是《心靈法醫》差異化的標籤,而在內容形式上,為了更好的達到心靈層面,導演龔朝暉提出心靈劇場與心理分析這兩種形式的展現。「在這個空間裡,能讓如生者和逝者有一個靈魂的對話,解答生者未解之言。」正片到心靈劇場、心理分析三層模式也讓《心靈法醫》的形式上更具有多元化。事實上,據龔朝暉介紹,「我們這個劇拍攝完成是三個部分,一個部分是完整的劇,一個部分是隨後作為彩蛋添加進去的心理分析,另一部分則是正片結束後的心靈劇場。」心理分析與心靈劇場的形式有所不同:心理分析是江小白和黃小蓉這兩個新警官,對當事人的心理分析,心靈劇場則是逝者與生者之間的對話。「心理分析在後面有一個對主線劇情的分析復盤,它還是影視化的實景拍攝。心靈劇場則更具備話劇性。」導演龔朝暉告訴骨朵,他將心靈劇場的設置成在一個未知的空間,「去掉了所有影響演員的一切,比如沒有真的花、真的桌子、真的杯子,注意力聚焦在演員的表演上,這種時候就是純粹以表演為中心的戲劇力量。」在這個劇場內,逝者與生者們對話、哭泣、爭吵,從某種程度上還原亡者的生活,這也極大的豐富了觀眾的觀感體驗。 而作為彩蛋的心理分析則相對冷靜和客觀,它的創作來源於倒推,「我們把整個案件拍完以後,請來心理專家一起來分析拍攝出來的每一個眼神、一句話、一個動作,探究人物的成長是怎麼回事、為何形成今日的性格以及對生活的選擇,雖然心理分析是一個單獨的單元,但這個層面上它與劇情結合的非常緊密。」《心靈法醫》對於心理的關注與治癒,背後也是對現實生活的關懷。「我們這部劇希望讓觀眾理解心理治療到底是什麼,什麼樣的人需要治癒,我們怎麼治癒、管理自身。如果大家能真的意識到情緒和心理管理、諮詢以及治療的重要性,我覺得這是我們對這個社會做的一點善事。」

差異嘗試,個性表達

在已經播出的評論反饋裡,導演龔朝暉不出意料地看到了部分觀眾對配樂的疑問。事實上,劇中的配樂設計源於他本人的創作風格。「《心靈法醫》的拍攝思路其實是電影化的,從燈光、美術、色彩到鏡頭……都是希望用區別於傳統罪案劇的視聽語言賦予劇集獨特的氣質屬性。」在他看來,影視語言由聲音和畫面兩個部分組成,一個部分是畫面,裡面囊括演員表演、鏡頭運用,另一部分則是聲音,其中包括臺詞、動效以及配樂。《心靈法醫》的內核氣質是溫暖治癒,但這並不意味著它是一部「糖水片。」導演龔朝暉希望在視聽語言的表達上,有著更為個性化的表達。「作為劇集的音樂製作人,我認為一個戲的氣質一定程度上是通過音樂展現出來的,整個戲的音樂創作是從情感音樂開始。」於是劇中的配樂可以大致劃分兩類,一類出現在主線人物的情感鋪陳線上,「我在這部分設定了一些比較歐洲化的,或者法蘭西化的音樂,就比如後期明川跟羅筆芯他們相處時的那些音樂,它們並不是我們常規聽到的美國式的、韓國式的、日本式的,它很有法蘭西味道。」這種法蘭西味道的音樂也是另一層面的浪漫表達。「這種調性可以稱為明川的生活主題。」法醫明川是一個有著生活氣息的男人,他的不按套路出牌、下了班不談工作的原則,這些人物的性格特質也暗藏在音樂表達中,是一種新的氛圍烘託。最具有刺激性的口琴音樂,則來自於導演龔朝暉對於稍顯平淡劇情的調和。「我使用了爵士口琴,它的半聲階是中國音樂裡沒有的。而它那種鋼琴縫中的聲音以及高音低音的表現,能夠營造出一種靈魂感,能夠讓觀眾覺得這是一個屍體的低語與傾述。」由此來營造一種懸念、懸疑、思考、琢磨、不知所云的氣質,「我們的配樂就是我們的標籤,當觀眾打開劇集聽到這些聲音,就知道這就是《心靈法醫》。」而對於部分網友的不接受,導演龔超暉告訴骨朵,「這也可能是因為我們沒能照顧好輸出媒介的統一性,還有部分原音則是過分突出音樂或許也造成了喧賓奪主之感。」不過,據導演龔超暉表示,「我們會在後續的播出中,對這些配樂進行適當的替換,在音量混錄的基礎上做一些減弱。希望觀眾們也能夠繼續監督,隨時提出意見,這些都會在播出之前及時修改。」另一層面的突破則在於主線人物塑造,龔朝暉並非想展示一個「全能戰士」。他的創作是以羅筆芯的視角對人物進行塑造。劇集一開始,所有的證據、照片都指向明川。羅筆芯作為偵查人員潛伏他身邊,進行調查。「然而在這個過程當中她不斷的推翻自己、懷疑自己,我看到的到底是不是一個罪犯。」懸念感與緊張感便從此而來,《心靈法醫》打碎了男主光環,在一開始就告訴觀眾「他可能是一個罪犯。」 由此鋪陳開來的主線劇情與人物感情線則充滿懸念,很好的中和了支線案件中的治癒風格。「主線劇情負責營造懸念與謎團,當最終謎底揭曉時,心靈法醫的真正含義觀眾才能懂得。」


送朵小花花吧

相關焦點

  • 《心靈法醫》:用「治癒」實現類型升級
    《心靈法醫》不但延續這一特質,還在此基礎上有創新:加快鏡頭剪接的速度,碎剪鏡頭不但加強了懸念,更加大了信息量,成為「硬核」「過癮」的源頭。更重要的是,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在灰藍色的色調外,《心靈法醫》的主創團隊始終不忘用暖黃光來平衡肅殺冷峻的氣息,即便是僅從窗戶當中透出的一束光亮,溫暖也不曾缺席。
  • 《心靈法醫》:做社會真相的安慰劑
    一個必須提到的事實是,作為影視劇中的經典類型,懸疑劇在這幾十年的傳承與流變中,從紀實迷案到本格推理,再到社會關注,懸疑劇不斷配合又重塑著大眾對於它的認知。但當類型影視作品迅速膨脹的體積,溢出了我們早已習慣並理所當然的傳統話語框架。改變,也是時候來了。
  • 愛奇藝《心靈法醫》開播,打造「懸疑+治癒」法醫劇新潮流
    11月15日,由北京愛奇藝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中匯影視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出品,戴瑩、董俊擔任總製片人,聶遠、蘆芳生領銜主演的「治癒系法醫劇」《心靈法醫》在京舉辦媒體看片會。愛奇藝副總裁、自製劇開發中心總經理、總製片人戴瑩,總製片人董俊,導演龔朝暉,公安部金盾影視文化中心網絡與IP部主任、製片人劉海英,製片人卞江,心靈劇場編劇侯慶超,以及演員張庭菲、郭耘奇、王子辰驚喜現身分享幕後故事。現場,總製片人戴瑩和導演龔朝暉傾情發言,兩人還突出強調劇集的「溫暖」與「治癒」創新優勢。
  • 《心靈法醫》:聚焦「生死」故事背後的現實冷暖
    《心靈法醫》的特別之處不僅在把「共情」拓展到了法醫題材上,更藉助高密度的社會話題,案件參與者和經歷者的多筆墨描繪,讓每個案件在謎團解開後,依舊具備強大的吸引力和價值。因「生育」問題而遭遇丈夫偏見與欺凌的妻子,為撫育兒子晝夜連軸工作的單親媽媽,給男友頂罪卻被男友貶低一文不值的痴愛女人,用生命給女兒疼愛和守護的出獄父親……通過描摹這些形象鮮明且具備較大現實輻射面的人物,《心靈法醫》讓每個案件都具備了強烈的情感內涵和社會關照
  • 《心靈法醫》收官 聶遠蘆芳生聯手偵破「乾屍案」
    12月10日報導由愛奇藝出品,中匯影視聯合出品,戴瑩、董俊擔任總製片人,龔朝暉執導,聶遠、蘆芳生主演的「治癒系法醫劇」《心靈法醫》即將收官。開播以來,該劇緊貼社會話題,以「暖核」為基,傳遞治癒力量,多次佔領微博熱搜、知乎熱榜,話題指數吸睛。
  • 《心靈法醫》——一部溫情默默的法醫劇
    排版/趙靈丹圖片來自網絡參加工作之前看過不少法醫劇,像《法證先鋒》、《鑑證實錄》、《CSI》、《大宋提刑官》等,參加工作以後,作為一名法醫參與過不少命案的偵破,也解剖過不少屍體,可能是有了親身體會,對所謂的血腥和驚悚早已習以為常,而且總覺得劇裡的情節和場景有些誇張,所以就很少再看。
  • 細數披著「瑪麗蘇」皮囊的治癒系《心靈法醫》犯了幾宗罪
    由聶遠、宋軼主演的《心靈法醫》近日正在愛奇藝播出,這部法醫類型的網劇剛開播就掀起一陣不小的熱潮。法醫類題材的影視劇這兩年屢屢出爆款,《法醫秦明》、《骨語》等都廣為觀眾接受,《心靈法醫》也是這一題材,再加之由此前通過《延禧攻略》大肆圈粉的聶遠主演,該劇一上線就備受關注。
  • 草根評《心靈奇旅》:溫暖治癒 撫慰心靈
    比真貓還治癒。還有爵士樂,喜歡過一陣放棄了,這次要撿起來,一定要去電影院看呀!@紫碎金藍 10分有幸跟隨新浪觀影團看了一部優秀的年度動畫大片。從「尋夢環遊記」到「心靈奇旅」皮克斯的動畫總能打動我,用屬於靈魂的爵士樂穩穩把握住了影片的節奏。豐富的角色情感表達,細膩的光影色彩運用,富於哲學對生命的思考,可以直接問鼎2021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片大獎。
  • 《心靈法醫》將播 聶遠蘆芳生屢破奇案
    鳳凰網娛樂訊(採寫/二萌)11月15日,網劇《心靈法醫》在京舉行看片會。劇中聶遠、蘆芳生變身「冷麵法醫」和「逗趣刑警」,聯手偵破多起案件。「治癒系法醫劇」《心靈法醫》改編自熱門網絡小說《聽屍》,主要講述了聶遠飾演的「聽屍者」法醫明川與蘆芳生飾演的副刑警隊長丁春秋聯手共同偵破多起離奇案件的懸疑故事。在11月18日播出的劇情中,深情又遺憾的「單親媽媽死亡案」既展現了母愛情深,也描繪了現實冷暖。對此,總製片人戴瑩表示:「《心靈法醫》注重故事和視角層面的創新,可以以多元視角來看這部劇。
  • 《心靈法醫》:攻心為上,攻城為下,這年代法醫也玩心理戰
    獵奇命案、燒腦解密,再搭配極具神秘感的職業設定,近兩年來,各式各樣的懸疑探案劇如雨後春筍般在各大視頻平臺交替上線。 《暗黑者》、《心理罪》、《法醫秦明》…… 雖然此類作品屢因血腥暴力的重口味鏡頭、兇犯的反社會人格遭人詬病,甚至慘遭禁播,卻未能改變觀眾對它們的喜愛、市場對它們的歡迎。
  • 愛奇藝自製大劇《心靈法醫》開機 聶遠宋軼首度合作新類型懸疑劇
    為了塑造法醫中心主任「明川」一角,聶遠也早早進組進行職業學習,與真實法醫們的交流讓他發現,這是一個非常有人情有溫度的職業,「見慣生死,但從不漠視生命愛奇藝打造新類型  一改法醫劇固有重口印象開機日當天,《心靈法醫》也曝光了一款概念海報:指紋紋路意指人生之路,渦旋之中有一束手電光照亮真相,「我想讓世界知道你曾經活過」一語也勾勒出該劇區別於其他法醫劇的獨特氣質
  • 生命的力量《不死法醫》
    當生命有限的時候,許多人會狠狠把握在世的時間,計劃好自己的一生,創造價值,組織家庭,孕育兒女。而當生命無限的時候,人們不免開始迷茫,我有很多很多的時間,永遠用不完的時間,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對我再沒有教導意義,那麼我該做些什麼?一旦迷茫產生了,人就沒有動力了。因為時間永遠都有很多事我可以慢慢做。但永生何嘗不痛苦呢?
  • 新播熱劇《心靈法醫》:聶遠、宋軼領銜破懸案,網友:太精彩了
    這是一部改編自法醫朱明川小說《聽屍》的治癒系法醫劇。由愛奇藝中國影視出品,演員聶遠、宋軼、盧芳生等領銜主演,主要講述了「冷麵法醫」聶遠、宋軼、刑警隊副隊長丁春秋等聯手共同偵破迷案重重案件的故事。《心靈法醫》在展示不為大眾所知的法醫行業細節的同時,也因為「強話題」引發了熱議。
  • 《心靈法醫》開播獲好評,鄭羅茜聶遠「餘情未了」
    由聶遠、宋軼、蘆芳生領銜主演的《心靈法醫》於11月18日登陸愛奇藝,該劇主要講述了法醫明川(聶遠 飾)與刑警隊長丁春秋(蘆芳生 飾)聯手共同偵破多起離奇案件的懸疑故事,劇中明川和羅筆芯(宋軼 飾)的感情線也是一大看點。不過隨著劇情的展開,讓網友意外的是,明川這麼個「冷麵法醫」,居然也有個「魂牽夢縈」的人,便是由鄭羅茜所飾演的宋薇寒。
  • 《心靈法醫》11月18日開播 聶遠搭檔蘆芳生聯手破案
    由戴瑩、董俊擔任總製片人,聶遠、蘆芳生領銜主演的「治癒系法醫劇」《心靈法醫》今晚(11月18日)20點正式上線愛奇藝。  《心靈法醫》治癒懸疑另有路數   敬業法醫還原真相致敬生命  在《心靈法醫》中,「冷麵法醫」明川文武雙全、善良正直的形象一覽無餘,他前往案發地點,尋找蛛絲馬跡,與嫉惡如仇的副刑警隊長丁春秋一起聯手破案,為「死者」正名發聲。
  • 《心靈法醫》全集高清資源在線觀看百度雲網盤
    」《心靈法醫》今晚(11月25日)8點即將更新。據悉,該劇講述了洞察世事的神秘法醫明川(聶遠 飾)搭檔嫉惡如仇的副刑警隊長丁春秋(蘆芳生 飾)共同應對黑惡勢力、揭露案件背後撲朔迷離事實真相的驚險故事。播出一周,《心靈法醫》愛奇藝熱度破7000,多次登上微博熱搜和熱門話題,寫實的還原引發網友熱議不斷,「暖核」本色深顯。
  • 《心靈法醫》和《法醫秦明》,為何是零差評?哪一部更受歡迎?
    文|冷絲 欄目|懸疑劇創作 《心靈法醫》(聶遠、宋軼、蘆芳生主演)與《法醫秦明》(張若昀、焦俊豔、李現、程皓楓、屈菁菁主演)都是典型的法醫劇,與傳統類似故事敘事不盡相同,這兩部劇不追求獵奇、刺激,而是以法醫視角分析、判定案件,推動劇情發展,由此贏得了觀眾和網友的追捧
  • 《心靈法醫》背景音樂魔性出道,網友吐槽太洗腦,導演:換新音樂
    最近由聶遠、宋軼主演的《心靈法醫》正在熱播,這部劇在破案的同時,更加注重治癒風,充滿了溫暖走心的氣質,更注重於案件背後情感的糾葛和社會話題的探討,因此從一播出開始就受到了廣泛關注,收視率也是不斷升高。看過這部劇的人都知道,《心靈法醫》這首魔幻BGM是用口琴吹出的一個聲音,聽上去就像是火車發出的鳴笛聲。
  • FAENZA法恩莎|用藝術治癒心靈,感受生命的律動
    當藝術遇上醫學將會擦出怎樣的火花讓我們一起在對美的感動中感受生命的律動商丘市立醫院選擇法恩莎衛浴鐫刻舒適時光悅享健康生活商丘市立醫院2006年建成投入使用是國家為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投資興建的一所二級專科醫院,經過十餘年的快速發展,已由建院之初的二級專科醫院,
  • 《心靈法醫》資源獲取,全集百度雲已更新,自取
    治癒系法醫劇《心靈法醫》將於今晚20:00登陸愛奇藝,片方恰逢其時的發布了一組物料,包括一支終極片花、一張群像海報以及一組案件版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