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傭的故事》:未來的你,終會感謝現在拼命努力的自己

2020-12-24 松蝴蝶

暢銷書女作家芭芭拉艾倫瑞克,為了親身體驗一下「貧困」這個話題,決定「臥底」潛入美國底層,看自己能不能憑藉努力成功「脫貧」。

為此她隱姓埋名,先後闖蕩了佛羅裡達、緬因、明尼蘇達幾個州,分別嘗試了餐廳服務員、清潔工、超市售貨員等一線員工生活。在每一個工作期間,她都要求自己盡最大努力去完成任務,但往往最後精疲力盡,而且依然入不敷出。

所謂入不敷出,是指在時薪6到8美元之下,芭芭拉的終日辛勤工作依然無法維持正常開銷。想要正常生活,那就必須跟別人合租房子,或者打兩份甚至多份工。

在三次經歷裡,芭芭拉都需要同時至少做一份半的工作,後來總結時她發現,只有在曾經打了兩份工,每周工作了七天的狀態下,才唯一一次「幾乎收支平衡」。

她把這次的「臥底」經歷,完完整整記錄在了暢銷書《我在底層的生活》中,引發了當時關於社會制度和福利等一系列討論狂潮。

或許也正是這次經歷,讓芭芭拉開始正式關注起經濟不平等的社會問題。她開創了經濟困難報導項目,持續關注那些處在掙扎邊緣的人們,於是她遇見了史蒂芬妮蘭德,誕生了這本《女傭的故事:我只想讓我女兒有個家》。

史蒂芬妮蘭德(Stephanie Land),單親媽媽、清潔工、社會救助對象,同時也是一位專欄作家,文章散見於《紐約時報》《衛報》《華盛頓郵報》等。

史蒂芬妮蘭德在讀大學前,發現自己懷孕,為了逃離家暴的男友,給自己和女兒一個庇護所,她不斷求助社會福利機構,與此同時她也沒有放棄努力,最終借著助學貸款,以及自己的辛勤工作,最終為女兒提供了穩定的生活,也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作家夢。

「光是養活自己,那不叫活著」。如果覺得生活不如意,不妨看看這本《女傭的故事:我只想讓我女兒有個家》,一位美國的單親媽媽帶你直面精確到分毫的開支計算生活,體驗各類絕望交織的底層現實,蘭德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從來沒有救世主,想過幸福生活只有靠我們自己」。

一、選擇即負責

「 我這輩子唯一的遺憾並不是告訴傑米我懷孕了、獨自養育孩子,而是放棄了自己的大學計劃。」

在青春花季的年齡,遇到一個真心相愛的人,相信對很多女孩來說,都是理想中的幸福模樣。

史蒂芬妮 蘭德便是這樣一個女生。

她下班後和同事們去酒吧休閒,從酒吧出來後,從公園長椅傳來了吉他聲,順著歌聲她看見了傑米,兩個人沐浴在音樂聲中,蘭德感覺很愜意,給男孩留下了電話,兩個人就這樣約會並且相愛了。

生活在離異家庭的蘭德經濟拮据,父母各自開始新生活後她便像浮萍一樣自給自足。打工度日的她,心裡一直有一個作家夢,遇到了傑米後,兩個人互相鼓勵扶持,儘可能打多份工來保障生活,也為各自的夢想蓄力——蘭德想去上大學深造,傑米則想去遠方自助旅行。

美好的計劃隨著蘭德的不斷嘔吐中止了。28歲那天,蘭德發現自己懷孕,開始猶豫是不是要留下這個孩子,男友傑米在知道她懷孕後,沒有太多欣喜若狂,反而狂躁憤怒勸她打掉。畢竟兩個人都太年輕,還不夠有實力撫養一個新生命。「我可不想你跟在我屁股後面討那該死的贍養費!」

蘭德自己也很猶豫,雖然缺乏生育和撫養的經驗,但是她也依稀能預感,養育是一個重大的工程。無措之下,她給父親打了一個電話詢問建議。

父親得知蘭德懷孕後告訴她,在發現有了蘭德時,他和蘭德媽媽也還沒有成年,他們也不知道留下她對不對,也不知道後續撫養她的生活現在來看是否美滿,但「後來我們都挺好,我也知道你、傑米、這個孩子,會好好的,就算接下來不是你想的那樣。」

或許母愛就是從那一刻開始,為蘭德注入了勇氣。

我會盡父母的責任,一如幾代人為人父母的樣子——我能讓這一切行得通。毫無疑問,別無選擇。現在我是個母親了。我的餘生將會以這份責任為榮。我站起來,走出去,撕掉我的大學申請書,工作去了。

二、勝利往往來源於再堅持一下的勇氣

孩子就是手榴彈,當你有了孩子,你就在婚姻中引發了一場爆炸。當騷亂平息的時候,你的婚姻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了,它不一定會更好,也不一定會更差,只是和原來不一樣。 ——Nora Ephron

我之前一直以為美國的福利制度較為全面,這樣就算人們短暫缺少工作來源,至少也能夠靠著政府的幫助勉強撐過那段艱苦的歲月。

但看了《女傭的故事:我只想讓我女兒有個家》,我才明白我錯了。

政府福利救濟看似全面可靠,像支撐住人們走投無路時的最後一張安全網,卻有一個扼腕之處,那就是對於低收入者的收入標準限制

蘭德回憶自己在最艱難的時候,曾經同時申請過7份政府救助。而她之所以能夠申請到很多種福利,是因為她的勞動所得沒有超過這個標準。

其實運氣好的時候,蘭德也能夠偶爾多接一些清潔工作,多掙一點錢。可是她發現,一旦努力將自己收入跨過了救助標準,那麼反而之前能夠扣抵支出的很多福利,她就享受不到了。換句話說,她不敢全力以赴去掙更多的錢,所以社會的福利救助制度,從某種程度限制了底層人員想要用自己雙手奮力追求幸福的道路。

這個矛盾處境會消磨很多人想自力更生脫離政府補助的決心。

另一方面,領取政府補助度日,也並不是一件大家預想中那麼輕鬆容易的事。

首先你要有超乎常人的勇氣和自尊。

蘭德不止一次在使用那些救濟券時,遭受過服務員異樣的眼光,更別提部分排隊的顧客,也在憤憤不平所謂「自己的稅金用來養活了這些手心向上的人」。

更甚至,曾經有素不相識的排隊顧客,故意大聲對著蘭德說"不用謝!"

這種社會歧視,其實很容易擊垮一個本就求生不易的底層人士。

除了身邊的不友好,蘭德還需要克服的,是對自身能力的無力感。

明明女兒米婭年紀太小,需要家長每時每刻的細心陪伴和照料,可是蘭德卻只能為了兩人的生存口糧,放棄了這份親密培養,轉而狠心將米婭送進託兒所,自己則每天不停歇奔赴於各個需要清潔的場所努力打掃;

長時間面對灰塵、塵蟎和各類有腐蝕刺激性氣味的清潔劑,讓蘭德呼吸器官受損,用力的部位也變得疼痛,可是她沒有休假的資格,也沒有去看醫生的資本,她的所有努力,依然是為了滿足馬斯洛模型的最基本——生存需求而努力。

因而當女兒米婭耳朵受傷需要手術時,醫生說她沒有照顧好米婭,她很無助;當住所環境不夠好卻無法搬遷,抑或是政策變化,導致本就捉襟見肘的福利券更加無法維持生存必須營養的時候,她也會感到絕望。

很多人無力的時候,會沮喪,頹廢,消極情緒反饋到生活裡,越發導致惡性循環。

而面對嗷嗷待哺的女兒,和捉襟見肘的生活,蘭德比大多數人都要更深刻感受生存之艱難。但她始終沒有被擊敗,而且選擇了一個很多人沒想到的解壓方式,那就是書寫記錄和分享。

她在社交平臺裡記錄了自己一直以來的生活軌跡:發現自己懷孕後,她選擇勇敢生下了米婭,卻沒有因為「孩子需要一個父親」,繼續委屈求全生活在暴力狂男友的身邊;

她曾再次勇敢追尋幸福,也想過依靠另一個肩膀,但在發現兩人有無法逾越的鴻溝後,哪怕女兒已經完全接受了這個新成員,她依然勇敢跨出新的嘗試,帶著孩子重新走出舒適圈。

一路上蘭德經歷過很多嘲笑,也感受過諸多好意,兩相交織的生活讓她嘗遍生活冷暖。

窮則思變,太多絕境求生的時刻,讓蘭德開始變得想法多起來,她敢於和收銀員爭論限制期限沒到,所以自己依然可以用福利券買到更有營養的有機奶;面對心儀但價高的房子,她敢於詢問是否可以通過自己的勞動抵租,從而變相獲得了房子的居住權,讓女兒米婭有了更好的居住環境,也讓她收穫了很多同齡朋友。

終日忙於柴米油鹽,很容易讓人流於世俗,庸碌一生,但蘭德的堅持最終給她帶來了好運。在志願者機構的工作人員鼓勵和幫助下,她鼓起勇氣向一個獎學金組織申請獎學金,想要從喘不過氣的忙碌工作中抽身出來,兼顧女兒和自己的學業,完成自己的夢想。

信封裡的金黃色紙屑落到地板上。他們接受了我的獎學金申請!米婭撿起地上的紙屑。『陽光女性』不僅要給我發放2000美金的秋季獎學金,還給了我1000美金的夏季獎學金。我們不用再搬家了。在夏秋學期之間的空當,我還有了度假的餘裕,我可以去一趟米蘇拉了。

三、每個人都在為生活努力,不是只有你受盡委屈

曾經在社交平臺上看過一個故事,北京有兩個打工的女孩,她們工作和居住的地方相隔非常遠,但恰好兩人的兩點一線相反。為了節省來回的交通費用,她們商量好每天通勤時約在一個地方見面,然後互換交通卡,這樣每天的交通費用就能控制在最低額度。

還有一個視頻,也是一線城市地鐵裡,一個喝醉了的銷售癱坐在柱子旁邊嘔吐不止,雖然站不起身,他還是用僅存的一點清醒對工作人員說「對不起,給你們添麻煩了,實在起不來了,我給我女朋友打電話了她馬上就來。」

後來女孩子終於趕到,對著工作人員說抱歉,醉醺醺的男生見到她,突然情緒失控,抱著她不住道歉說「寶寶對不起啊,讓你跟著我受委屈了,這麼努力還是沒能給你想要的生活。」

類似的場景每天都在上演。有人說,現代都市裡,成年人的崩潰失控,往往就是源於一瞬間,一個小細節的垮塌。

看似不經意,但實際上,它只是一個導火索,那之前其實已經被壓上了太多太多沉重的枷鎖。

有人在經歷挫折後無法自拔,強撐著去網上求助,問自己該怎麼排解。

排名最高的是這樣一句話「每個人都在為生活努力,不是只有你受盡委屈」

成年人的字典裡,沒有容易二字。只是大家往往都把痛苦咽下,展現給外界一副看似輕鬆的面孔。

芭芭拉艾倫瑞克那本《我在底層的生活》,英文原版的副標題是「難以度日」。她在書中想要表達的是,大部分窮人並沒有逆轉人生的資本,因為他要日復一日陷入為了明天那口飯的焦慮當中。

史蒂芬妮蘭德的故事,像極了芭芭拉艾倫瑞克曾經體驗過的人生,但芭芭拉艾倫瑞克再不濟,也還可以從這個臥底經歷裡抽身出來,回到自己衣食無憂的正常生活。而蘭德卻只能長期「為了證明自己是個(可以領取補助的)窮人,填寫各種各樣詳細證明的表格」。

她努力的樣子,是每一個都市夜歸人的縮影。而用一臺破電腦不停書寫和記錄的堅持抗爭,最終帶給蘭德翻轉自己和女兒命運的機會。

每個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蘭德說她這麼努力,只是想給女兒提供一個有保障的家。我想她的願望不僅如此,她希望女兒健康成長,也同時憧憬著除了住所穩定外,自己能夠學習更多知識,圓一個作家夢。

在每一個呵欠連天的深夜,那個強忍腰酸背痛還要挑燈夜讀的身影,終究堆積起了足夠改變自己人生的資本,讓蘭德鼓起勇氣,去往了她魂牽夢繞的米蘇拉,與此同時她還搞定了去心儀大學入學的條件、獎學金,住所還有女兒米婭的照顧環境。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牆高萬丈,擋的是不來的人。美國單親媽媽的奮鬥故事,也是所有追夢的底層人榜樣。

不要讓曾經的以後再說,變成將來的當時如果。假如覺得未來你值得擁有,那是因為現在你能夠把握。

未來的你,終會感謝現在拼命努力的自己。這本《女傭的故事:我只想讓我女兒有個家》,與每一個追夢人共勉。

相關焦點

  • 七言 那段你拼命努力卻看不到陽光的日子終會過去.
    想要不慌不亂地做好手頭的事,完成每一件必須完成的任務,慢慢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不管是孤身穿越廣袤的荒原,還是赤腳走在安靜的海邊。要每一次想示弱的念頭,都發生在我能夠忍住的時候。我會朝著你的方向走,即使一生遇不到你,也會遇見更好的自己。
  • 2020年終復盤:未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拼命的自己
    讀書貴在堅持,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就像每天要吃飯、睡覺一樣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哪怕你每天只用10分鐘,或者只讀一兩頁書,日積月累下來也是一個驚人的數字。疫情期間,三天一本書,我堅持了一個月。那一個月,讓吹不出褶的平靜日子也有了光,讓沒有方向的我,有了努力的方向。
  • 《女傭的故事》:清潔工的逆襲,全靠努力二字
    不知道寫什麼好,就把自己的生活經歷和獨自一人撫養女兒的艱辛全部記錄在VOX的專欄中,他自己都沒想到,寫出的文章大受好評,許多人覺得感同身受,3天之內閱讀量就超過了50萬人,成功與作家的夢想更近了一步。現在,史蒂芬妮·蘭德靠自己的雙手為女兒提供了一個穩定的生活,而她的文字被許多人要求出書出版,所以,她順利地出了一本廣受好評的《女傭的故事》。
  • 《女傭的故事》:從清潔工到作家、單親媽媽如何走出彷徨乘風破浪
    在拼命打工,盡力照顧好女兒的同時,她還努力擠出時間寫博客,記錄自己和女兒的生活點滴,同時也激勵自己要好好活下去。逐漸她的博客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與欣賞,後來她將博客結集成書,就是《女傭的故事》。那麼從這位勵志母親的身上,我向我們學到了:如何從絕境中站起來,並依靠自己走出困境,實現人生價值。
  • 《女傭的故事》:從清潔工到作家,美國底層單親媽媽的逆光飛翔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像的那麼好,但也不是會像你想像得那麼糟,我覺得人的脆弱和堅強都超乎自己的想像,有時,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話就淚流滿面;有時,也發現自己咬著牙走了很長的路。」這一段話,用在文章女主角史蒂芬妮的身上再合適不過。《女傭的故事》是一本回憶錄,也可以稱之為自傳體小說。
  • 《女傭的故事》:當你不想努力了,就來看看這個底層的單親媽媽吧
    你首先得承擔起媽媽的角色,其次是來自生活和經濟的巨大壓力,最後是來自情感上的孤獨與無助感。可儘管是這樣,你所做的大部分也只能算謀生,叫生存而不叫生活。這個時候,大多數單親媽媽可能會覺得光是活著就已經很難了,哪裡還敢有夢想呢?尤其是身在美國的單身媽媽。
  • 倒帶 | 第十期:勤奮與努力,終會成就最美的自己
    當夜晚來臨,熱鬧一天的農大校園重歸於平靜,每一盞亮起的燈光背後,都代表著一段時光,講述著東科人在這過去的一天時間裡的故事,經歷了什麼?留下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有一些風景過去了就不再回來,仿佛一趟過站了的公交車。人生有太多東西在流失,又有太多東西值得珍惜,假如人生能「倒帶」,一切皆是最美。
  • 《女傭的故事》:底層單親媽媽的自白,別讓「窮忙」毀了你的人生
    ——《女傭的故事》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為了養家餬口,美國底層單親媽媽史蒂芬妮一天輾轉幾個家庭打掃衛生,結果卻很悲哀地發現自己連最基本的生活帳單都付不起。如影隨形的挫敗無助感,把史蒂芬妮僅存的一絲生活鬥志都磨光,但為了讓女兒有個家,她不得不苦苦奮鬥。
  • 《女傭的故事》:為了讓女兒有個家,奮進逆轉自己的人生
    《女傭的故事》講的是一位單親媽媽只想讓女兒有個家,在社會底層拼命奮鬥努力掙錢,為了生活、為了住所幹著最卑微的工作——跪著刷馬桶。為了節省租房費用,蘭德搬到傑米那裡住,後來蘭德發現自己懷孕了,將這個好消息滿心歡喜地告訴傑米,她沒想到傑米竟讓她拿掉孩子,蘭德拒絕了,令她更出乎意料的是傑米大發雷霆,接著迎來的是頻繁的家暴,變成了自己的噩夢。原本期待的是幸福美好的愛情生活,卻沒想到遭到的是狠毒的家暴。遇到家暴,女人一定不能軟弱到忍氣吞聲、備受折磨。
  • 將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拼搏的自己
    大家好,歡迎你來聽我的演講。今天,文老師要演講的是: 將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拼搏的自己。我堅信大家對這個論題表達的內容並沒有異議。但我仍想說說某些簡單而深刻的認識,與大家交流。做這個演講的動因,是有個大學生打電話給我,表達在求學過程中的迷茫。
  • 不要讓未來的你討厭現在的自己
    是會說:「感謝你現在的努力和堅持,才有了現在這麼優秀幸福的我。」還是會把曾經的你當仇人一樣怒斥:「都是你害的,如果不是你現在這麼的無能,也不會害得我現在過得這麼的慘。」還可能會重重的扇曾經的自己幾巴掌。我的房間裡有一條勵志牆紙,我非常喜歡,文案是「將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奮鬥的你。」
  • 暖心文案|我現在的所有努力,都是為了遇見更好的你
    我現在的所有努力,都是為了遇見更好的你。All my efforts now are to meet the better of you.我真的可能有很多人說我不太懂愛情,甚至為什麼不在年輕的時候去為了喜歡的人拼一拼。
  • 《女傭的故事》:刷著馬桶的單身媽媽 ,活出了姐姐們的閃光,逆襲
    浪姐舞臺的姐姐們擁有這些閃光的品質,在《女傭的故事》中,也有這樣一個女性,她雖生活在社會底層,但是她有強烈的改變命運的渴望,最後,她通過自己堅韌不拔的努力,也一樣逆襲了人生,活出了如姐姐們一樣的精彩。這個女性就是史蒂芬妮·蘭德,她說:「我需要知道有一個人可以改善我的處境,我咬緊牙關,我認定這個人就是我自己。
  • 《深夜食堂:東京故事》是的,我們要感謝時間,但那個勇於拋下憂傷,忘記所有,為了重生而一直在努力的自己,請你一定要抱抱她。
    《深夜食堂》,很喜歡的基調,三種菜式,三個故事,緩緩的敘事,溫情又治癒。印象最深的是第三個小故事《咖喱飯》裡面的兩個小片段。第一個片段:明美喝多了酒去謙三先生住的酒店找他,我想明美也是喜歡謙三先生的吧,最起碼是完全信任他的。趴在桌子上睡著的前一刻她說:就保持志願者和救助者的關係有多好!後來她睡去了,平靜而沉穩的睡去。
  • 《曼哈頓女傭》的故事告訴我們,麻雀變鳳凰得靠自己,不是光飛上枝頭就行
    最近看了一部老電影《曼哈頓女傭》,電影的故事情節在現在看來確實挺老套。
  • 《女傭的故事》:一位手握「爛牌」的單親媽媽,教你如何逆襲人生
    在美國,從事這種「女傭」工作的女性,大多是單親媽媽,對她們來說在這個世界上已經沒有任何東西能靠得住了,沒有丈夫,沒有房子,沒有車,甚至不被人尊重。從一個母親的角度讀完這本《女傭的故事》,太能感同身受了。想起之前看過一部紀錄片,講得是一個計程車單親媽媽的故事,她從女兒5個月大時,就帶著女兒在夜班計程車上討生活。整日為了生計奔波,卻依舊連幼兒園學費都湊不夠。
  • 《女傭的故事》——女性獨立的重要性(上)
    只不過故事的主人公身在美國,是一名曾經每天只有6美金生活費的單親媽媽、清潔工、社會救助對象,同時也是一位專欄作家。她要講述的,是自己如何依靠雙手為女兒提供穩定生活,並找回夢想的故事。印象中每次看美劇,女傭和管家們都會身著制服,手拿託盤,舉著精緻的糕點和酒杯,在主人舉辦的晚宴上,禮貌地穿梭於把酒言歡的客人之間…可現實中的女傭,有那麼光鮮嗎?《女傭的故事》是一部真實的回憶錄,講述了一個生活在底層的單身媽媽,為了生活掙扎與奮鬥的故事。
  • 不要讓未來的你討厭現在的自己很經典的句子
    有些事情現在不懂,別等到了你懂得時候就晚了,20幾歲的迷茫,會造成30歲的恐慌,40歲的平庸。二十幾歲定好位,三十幾歲有地位將來的,一定會好好的感謝現在拼命的自己。我們不可能完全拒絕別人去做這些事情,唯一能做的只是努力地去做好你自己「最近覺得特別浪漫的詞是在課本上看到的,是個光學單位,叫做流明,是英文lumen的音譯,簡單說就是可以被人眼睛感受到的亮度。LED可以算出來有多少流明,太陽也可以算,月亮也可以算。喜歡的那個人會發光,也可以算。
  • 四個關於女傭的案件故事,降頭經血咖啡;老婦墜樓案;女傭殺主案;捨己救人的女傭.
    巴洛卡2000年第一次來到新加坡做女傭,在2003年的時候轉到馬來西亞做女傭。在馬來西亞期間,巴洛卡發現老公出軌了,於是不知道是為了報復還是寂寞難耐,總之她和一名有婦之夫通姦,生下一個男孩。 有婦之夫想娶巴洛卡做小妾,卻被巴洛卡拒絕。 巴洛卡將私生子男送給朋友領養,在2004年又回到新加坡做女傭。
  • 勸你拼命努力,是這個世界最大的騙局
    辯手陳銘的話,句句說進我的心坎: 行為主義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如果老在困的時候學習,未來你一學習,就困。 除了孩子半夜寫作業的這個辯題外,之前還有一個「他真的很努力了,是好話還是壞話」的辯題,他的回答也風靡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