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大量優質盜墓題材的影視作品、文學作品的迅速躥火,跌宕起伏、驚險神秘的劇情除了收穫了大批該類題材作品的熱衷粉,同時也讓一部分觀眾對文物方面的興趣日益濃厚。不過也有些負面的影響有些讀者入戲太深一時興趣使然,做出一些追悔莫及的事也偶有出現。
在這裡我想給大家普及一下,我國已明確的將盜墓行為作為刑事違法犯罪的條例規制進了《刑法》中,依據《刑法》第三百二十八條,盜掘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一)盜掘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的;(二)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集團的首要分子;(三)多次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的;(四)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並盜竊珍貴文物或者造成珍貴文物嚴重破壞的。
所以文學作品看看就好,切莫太過當真,如果真的熱衷對文物的探索,這裡建議可以去學習考古,使用合法的方式對未知進行探索。話雖這麼說,但不得不承認文學作品中的那些吸引人的情節真的很令人好奇,那麼今天我就簡單的滿足一下大家的好奇心。
說起盜墓人們總會產生各種好奇心,比如尋龍訣是真的存在嗎?古代真的有摸金校尉嗎?盜墓常見的洛陽鏟考古學家們真的會用到嗎?墓裡真的有千年的粽子嗎那為什麼考古學家沒遇見過?黑驢蹄子真的管用嗎?諸如此類的問題還有很多,在這裡我大致解答一下一些比較靠譜的問題,同時讓大家對考古學能夠有一個更全面的認識。
關於摸金校尉
摸金校尉一詞最早出現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漢代陳琳所作的《為袁紹檄豫州》一文中。文中講曹操為彌補軍餉不足,設立了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軍銜,負責挖掘一些漢代皇親貴族的墓盜取財物用於貼補軍餉。這個傳聞已經很常見了,也因此考古界人士常說「漢墓的發掘十室九空,漢墓考古靠的是運氣」,其中幾分心酸無奈在這句話中盡顯出來。
雖然這個說法大多數人都聽說過,也的確有文獻記載,但很多歷史學家卻並不是很認可這個說法,首先因為《為袁紹檄豫州》一文是曹操與袁紹開戰時陳琳為袁紹寫的用來徵討曹操的表文,為的是師出有名,因此極有可能該文中寫的內容是為了給曹操扣鍋才這麼寫的。另外說「漢墓十室九空」不假,但很多大型墓葬的考古現場,經常能發現不只一個盜洞。
盜墓者中有個不成文的規定,下墓後要留下幾個銅板,意味墓中的東西並未偷走的,而是我花錢買下了,有不少墓葬發掘的過程中能發現不少不同年代的銅錢,由此可見漢墓之所以被搬空了很有可能是好幾代盜墓者共同「努力」的傑作,這樣看來曹操說不定真的是被黑的也說不定呢。
真的有尋龍訣嗎?
《鬼吹燈》中胡八有一句臺詞是手持羅盤念一段:「尋龍分金看纏山,一重纏是一重關,關門如有八重險,不出陰陽八卦形。」這一幕讓觀眾印象最為深刻,之後就如有神助一般總能精準的找到墓穴的位置。那麼尋龍訣真的存在嗎?又真的有這麼神奇嗎?
尋龍訣是堪輿學中的一個口訣,不僅存在,甚至我國專業考古發掘中找尋墓葬也會借鑑這個方法,這裡解釋下堪輿學也就是所謂的風水學。不過堪輿學中的尋龍訣並沒有文學作品中寫的那樣繁瑣,很是簡單精煉就八個字「覓龍、察砂、觀水、點穴」。不過若是看懂了這幾個字的意思,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文學作品中的尋龍訣會那麼神奇了。
覓龍由於王侯將相墓葬多修在山間,覓龍就是通過觀察山脈起伏走勢找到山脈的宗族,首先要找到群山的起源處,之後再從源頭一點點觀察各個山峰的走勢,山脊山澗的陰陽分隔等,最終找到所謂的「龍脈」。
察砂察砂是指龍脈附近的小山,通過這些小山的分布判斷從屬關係,古代帝王必定是前呼後擁,要有屬衛隨從的,因此墓葬也講究主從之說。
觀水水在我國堪輿學中自古就是很重要的存在,「水隨山而行,山界水而止」,通過觀察水源也可以幫助尋找龍脈的走勢。
點穴通過上面的觀察最終選定墓穴的位置,這個位置要怎麼選呢?古人講究聚氣,也就是選擇一個生機勃發的地方,一般這種地方是聚氣的寶地。之後還要再觀察附近砂石、土壤等,來確定這個地方危險與否。
因為我國古代王侯將相選擇墓葬及其注重風水之說,這也就是為什麼尋龍訣總能夠精準的定位到墓葬的原因。
考古神器洛陽鏟
探查墓葬土層盜墓作品中必不可少的神器之——洛陽鏟。我可以肯定的回答這個東西是真的存在的,且在考古發掘中不僅會用到,而且非常好用!不過在考古學中洛陽鏟還有另外一個正經的名字,叫做探鏟。由於不同朝代的墓葬結構各不相同,早期墓室最外層會選用打實的夯土,為了驅蟲除溼還會在夯土外層撒石灰,且留有人類活動痕跡的活土曾也與自然的土壤有些許不同。
分析地址推斷朝代正如小說中所說的那樣,洛陽鏟是用來查探地下土層的,如果帶上來的土層中能夠有與普通泥沙不一樣的土層,那麼就可以肯定這下面一定有墓葬了。且在地理學的角度來講,是近代變遷也會產生不同時代的地質層,考古學家們還可以根據洛陽鏟帶上來的土層樣本分析出墓葬的大致朝代。所以說稱洛陽鏟為神器完全不為過。
考古大致方法
至於文學作品中粽子之類的虛擬形象,考古發掘中應該是見不到的。就像書中描述的那樣,這些東西一般大多怕見光,考古發掘並不像盜墓者那樣,打了盜洞進到墓裡,考古發掘是有規定的模式的。大多是在發掘墓葬之前專家學者通過多次探查在發掘前就繪製出墓葬的大致結構圖,之後將墓葬用探方發掘或是深溝發掘法按結構逐層發掘。
總之考古發掘與盜墓是有本質上的差別的,小說中盜墓者經常遇到這樣那樣的危險,而現實中盜墓者能遇到的最大的危險大概就是盜洞不幸坍塌,導致自己悶死在墓葬中這一種了。考古學者們逐層發掘墓葬不僅可以完全避開這些危險,也是十分方便分析墓室的工藝與結構,同時還能夠更大程度的發掘並保護好出土的文物。
如果你真心熱愛對文物的探索,請用科學合法的方式去熱愛,千萬不要盲目的去自己學習盜墓,違法是小但生命可貴,真愛生命人人有責哦。
喜歡更多歷史知識,請點擊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