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鎮景色宜人,孕育了大批的文化名人,人傑地靈的嘉興
大家好,今天小編給您介紹的景色宜人,名人眾多的嘉興。嘉興的美,有文化歷史底蘊的美,有小橋流水的美,有千裡波濤的美……嘉興的美可謂很全面了。初到嘉興的人會喜愛那些帶著時光痕跡的古舊房子,在嘉興住上兩日,又愛上了這裡的水,再住久些,迷人的又將是那些遠古和稍近些時候的文化,直到後來,你會想要定居這裡,一刻也不要離開。
1959年在嘉興發現了馬家浜遺址,馬家浜文化由此而命名。馬家浜文化是中國長江下遊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的代表,崧澤文化、良渚文化皆由它發展而來。太湖流域的文化自成系統,表現出了鮮明的地域特色。馬家浜文化對後代文化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對考古有重大價值,也確立了嘉興為中華博大的文化的源頭之一的地位。馬家浜文化的居民主要從事稻作農業,並用骨耜、木鏟、陶杵等作為生產工具,漁獵為重要的經濟。馬家浜文化的特徵非常顯著:當時流行的俯身葬是種特別的葬俗,是將死者頭骨用陶器覆蓋或放在陶器內。陶器主要以紅陶為主,其中以牛鼻形器耳的罐、圓錐足鼎等最具有代表性。他們平時的裝飾都是用玉璜、玉等做飾品,後來這些習慣一直流傳到了後世。
有人說,嘉興的文人佔了全國的四分之一,因為中國的文人有一半在浙江浙江的文人有一半在嘉興。這樣說可能讓嘉興都有些不好意思,說這話的人可能也是嘉興人吧,但說這裡人傑地靈的確不錯,在各朝各代都是人才輩出之地。陸贄是唐代卓越的政治家,同時也是個文學家,他出生在一個已衰落的貴族家庭內,但陸贄聰穎好學,仕途上也一直平步青雲,貞元八年為宰相。陸贄具有遠見卓識,針砭時事,提出過許多利國利民的重要建議。德宗後來卻聽信奸臣而冷落了他,當順宗下詔召回陸贄時陸贄已逝,留下了「古代十大名相之一」的稱號和《陸宣公翰苑集》。朱彝尊在清代以詩文而著名,詩與王土禛齊名,時稱「南朱北王」,為浙西詞派的創始者。
康熙十八年以布衣授翰林院檢討,入直南書房,參加纂修了《明史》。其一生著作甚豐,有《經義考》、《日下舊聞》、《曝書亭集》等。不論那些過去很久的文人騷客,僅是近代的文化名人,在嘉興也能列出大批重量級的人物。國學大師王國維父親早逝,17歲中秀才,24歲赴日留學,回國後首開用西方美學理論研究中國古典文學之先河。他一生著作很多,最為出名的便是《人間詞話》一書,書中「三境界說」對後人有諸多幫助。「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須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浪漫而富有熱情的詩人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再別康橋》等新體詩使他在詞壇成了為偶像級的人物徐志摩的一生都在追求愛與美,而他與三個女人糾結纏綿的故事正是愛與美結合,那段羅曼史還在被今天的人津津樂道。
嘉興在中國近現代文學中絕對是一顆光芒萬丈的明珠,僅僅文壇巨匠茅盾漫畫家豐子愷和張樂平、武俠小說大師金庸、當代文豪餘華等的名字都可算是嘉興亮麗的風景了。南湖是嘉興一處風景如畫的景點,其分為東西兩湖,而東西兩湖形似鴛鴦交頸因此又名鴛鴦湖。乾隆很是喜愛南湖,他一生六下江南,八次到過南湖,他在詩文中便把煙雨樓比作蓬萊仙島,而把南湖比作杭州西湖。乾隆實在太愛南湖了,可惜這湖帶不走,他在第五次南巡時卻把煙雨樓帶走了,在承德避暑山莊花了三萬五千餘兩白銀仿造了一座煙雨樓。
但南湖的歷史中最重要的還不是乾隆,而是中國共產黨一大」在此續會。當馬克思主義廣泛在中國傳播之後,許多共產主義小組悄然成立,無奈缺乏一個強有力的核心領導。1921年六月,12名代表到上海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因有法國搜查人員的介人會議被迫終止,轉至嘉興南湖一艘紅船上進行,這次大會的圓滿落幕正式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那艘紅船是中國紅色革命的星星之火,悠悠地行在南湖之上,駛向了全國。江南美好中有一部分是屬於小橋流水人家的安靜和祥和,臨水而建的房屋,開窗便看到小船從門口過,又隨著船上的歌而飄遠。多水的城市總不乏這樣水墨畫般的城鎮,仿佛被排斥在喧囂的大城市之外而成為一個與世無爭的存在。
「春秋的水,唐宋的鎮,明清的建築,現代的人」是對西塘最恰當的描述了。西塘的水是春秋時的伍子胥興水利通鹽運,開鑿伍子塘,引胥山以北之水而來的,故而西塘又叫做胥塘。這裡地勢平坦,唐時便臨水建了許多房屋,南宋時的這裡已經形成了集市。明清時,這裡的商業繁華,華美的建築也就順應需要而建成。古鎮的美都有些相同,美在水,美在建築,而西塘卻多了一樣其他水鄉古鎮不具有的美—雨廊。雨廊是帶頂的街,雨廊大多臨水,長度加起來共有一千多米。下雨的天氣裡還能照樣的在街上購物,淅淅瀝瀝的雨儼然成了有節奏的出音樂聲,而不是惱人的潮溼。水鄉烏鎮以河成街,街橋相連。流水行船,黑瓦白牆的人家枕河而眠,綠水蕩漾出的波紋好似歷史在微微的喘息。
烏鎮的美卻不盡在那些石板小巷和小橋流水,謝靈運、沈約、陳與義、範成大等大家都在這裡留下了如烏鎮水一般柔美的詩文。而這裡的水不是普通的水,是孕育文化的水,中國最早的詩文總集編選者梁昭明太子,中國最早的鎮志編撰者沈平、著名的理學家張楊園、藏書家鮑廷博、晚清翰林嚴辰、夏同善、文壇巨匠茅盾等都是喝了這裡的水長大的。烏鎮是個書香古鎮,在歷史上曾出過64個進士,161名舉人。「千裡波濤滾滾來,雪花飛向釣魚臺。人山紛贊陣容闊鐵馬從容殺敵回。」當置身於海寧鹽官海塘上,看著氣勢磅礴,仿佛要吞沒一切的海潮洶湧而來的時候,默念毛主席的這首《海潮》便會情不自禁地從胸中湧出一股豪情壯志。這自然的奇觀千萬年來都咆哮著,是江南水鄉難見的壯闊之景。在海寧全年共有150多個觀潮佳日,在旅遊的淡季,登臨鹽官海塘大堤,用安靜的心去感受這氣勢非凡的大潮,更有種飄然欲仙、物我兩忘的體會。今天的介紹就到這裡了,感謝您的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