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斯·萊傑飾演的小丑為什麼會讓很多人喜歡?

2021-02-21 知乎日報

知友:Roc Lee

正好最近畫了個兒童簡筆畫:

上次回答「為什麼同樣是以打擊罪惡為初衷,夜神月和蝙蝠俠卻走了兩個極端?」的時候,就陷入了這種困境。那個問題下面,主要是老爺粉抨擊卡密粉,大家紛紛站隊(其實倒是沒怎麼看到什麼人給看似主角實為反派的夜神月站隊)。可我哪邊的粉都不是,而且我覺得自己好像老到不會粉一個虛擬的角色了。到了這把年紀,我說粉一個角色的時候,其實是粉創造它的人。

當我說「我是小丑的粉絲」時,我是專指希斯·萊傑的小丑,而不是這一個:

我當然不是說傑克·尼克爾森演得不好。放在 1989 年來看,還有誰會比傑克·尼克爾森演得更好呢?誰都不敢帶著百分百的自信給出一個名字。可我就是不粉這個版本的小丑,一部分原因是,這個角色跟傑克·尼克爾森飾演過的許多其他角色比起來,並不怎麼搶眼。而希斯·萊傑的小丑,會讓你遐想聯翩:

「這個在二十八歲上死去的演員,如果沒有遇到那場意外,會再帶來怎樣令人驚喜的表現?」

討論李國豪和他的《烏鴉》時,我們思考的也是這個一模一樣的問題。只是這個問題在希斯·萊傑的案例裡顯得更加遺憾而有力——畢竟,作為一個演員,李國豪當時才剛剛找到自我,而且李國豪的外因加成太多(李小龍的光環;以武帶文)。

有人說《黑暗騎士》裡小丑一角的成功,主要不是希斯·萊傑的功勞,而是導演和編劇的功勞。我不能贊同。對比便知:傑克·尼克爾森這樣的老戲骨演的小丑如何呢?能力都是在比較中展現的。

在希斯·萊傑以前,所有的超級英雄電影裡,從來沒有一個畸形(freak)反派能被演得如此血肉真實。在希斯·萊傑以前,不管多好的演員,總是在潛意識裡先把自己的角色定位成了一個「漫畫裡的誇張反派」。只有希斯·萊傑,在酒店裡閉關一個月後,悟到了這個其實並不複雜的道理:

「我是小丑。我是現實世界裡一個活生生的精神扭曲的人物。」

不能說諾蘭在這方面沒有功勞,但要讓一個角色在虛擬世界裡的癲狂和現實世界裡的合理之間找到一個準確的定位,就必須依託演員的天賦了。

「把握角色心理」這種玄妙理論咱們就不討論了,說點一目了然的。

首先是聲音

希斯·萊傑在酒店閉關一個月研究出的這把聲音,與他這套表演方法如此貼切。這方面跟傑克·尼克爾森一比較就特別明顯:老傑克用了漫畫化的誇張表演,可聲音的使用方法卻一如往常。

這裡說的聲音,是指聲線的變化,而不是梅姨和本·金斯利的那種口音變化。

說到用變化的聲線來表現角色,吳鎮宇是經常被提到的演員。靚坤的塑造為人津津樂道。那把嘶啞的聲線,就像《像少年啦飛弛》裡描述張洪量的聲音:聽上去就讓人覺得「縱慾過度」。這四個字當然適合靚坤這個角色。我覺得靚坤這個角色對於吳鎮宇來說更像一個試驗的機會。通過《古惑仔》裡的這個試驗,他真正意識到了臺詞的力量,也修煉了臺詞的功力。後來《無間道 II》裡倪永孝那冷靜卻氣場十足的臺詞功力,濫觴便出於靚坤。

但那還是普通段位的玩聲線。小丑的聲線,如上所說,是要在虛擬世界裡的癲狂和現實世界裡的合理之間找到一個準確的定位。

他做到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哦,咿,咿,啊哈,哈,嗚,嘻,哈,哈。

然後是動作設計

多年前央視電影頻道有一個專題節目,《中國武俠電影人物誌》,是邀請一些動作電影界的大腕做的訪談,對動作電影愛好者有很好的啟蒙作用。而那麼多集裡,我覺得動作設計師董瑋的一句話的啟發意義超越了這個系列的其它任何部分:

「拿起杯水喝也是叫動作。」

孔乙己熱衷於研究茴香豆的茴字有幾種寫法,在常人眼裡當然是迂腐。可是書法家卻真的需要這樣咬文嚼字,好好研究「右」字的第一筆是撇還是橫,「茂」字的下面是「戊」還是「戍」,然後找到最適合自己風格的寫法。

動作也是這樣。

即便不是影視工作者,我想很多人也會跟我一樣,拿一瓶水或者一把摺疊傘、一枚硬幣在手裡的時候,也會想著有哪些不同的方法可以把玩。在生活裡,打傘就是為了避雨。打開傘,撐起來,讓傘為你擋住雨。可是到了藝術的層面上,打傘的花樣就多了。

打傘有多少種打法?

因為手裡有個東西的時候我才會思考怎樣設計動作,於是對打傘的花招就格外留意。

在斜飄的雨中,對著雨走,背著雨走,在鏡頭裡會營造不同的氣氛和情緒。

單手持傘,雙手持傘;傘杆貼在身上,或懸在半空——加以利用,它們都能傳達不同的信息。

下面《文雀》裡的這兩張截圖,在持傘的方式上使用了同一個詭計,你看出來了嗎?

下面這張呢?

舉手投足都是動作。這就是動作設計的真諦。不過,似乎,大部分動作導演都是只負責「打」的設計的。

在《致命伴旅》這部雖然有我喜歡的約翰尼·德普出演但是我依然覺得很爛的電影裡,當安吉麗娜·朱麗走上大街,用一個優雅的動作將手中的包從一隻手換到另一隻手時,我確實吃驚了一下。這個動作應該是朱麗自己設計的,有些花哨,但是在這裡用得恰如其分。

演員不是念臺詞的機器。演員需要在模擬角色的心理狀態後,適當地添加劇本上沒有的東西,來讓角色更豐滿,更有魅力。這就是需要「小動作」設計的時候了。

沒有人會忘記小丑在騷擾籌款聚會時見到 Rachel 後的舉止:

「Well… Hello, beautiful!」

他一邊舉起拿著匕首的右手向左邊整理頭髮,同時伸出舌頭舔了舔嘴唇,然後又理了理右邊的頭髮。

你很難確定地說清楚這個小動作到底表達了什麼意義,你甚至可以做出幾十種解讀。但重要的是,當你看到這一串小動作的時候,你就獲得了強有力的暗示:這個角色的舉止是和常人不一樣的。這一層重要的鋪墊,便使接下來那連篇累牘、內容誇張的獨白顯得流暢而自然了。

這就是動作設計的力量。

是的,《黑暗騎士》裡借小丑進行的價值觀討論也是極富吸引力,但還是希斯·萊傑的表演更讓我入迷。

(題圖來源:《The Dark Knight》)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最有趣且高質的閱讀平臺「知乎日報」,總能找到一篇文章為您提供實踐美好生活的新契機。

↓ ↓ ↓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希斯·萊傑之後再無小丑?看看這八個幕後故事你就會明白
    二、希斯·萊傑飾演小丑一角時,曾遭到許多DC粉絲的反對和抵制在「小丑」這一角色之前,希斯·萊傑確實是一個很棒的演員,只是後來小丑這一角色讓希斯·萊傑的演技進入了更深的層次,這也是希斯·萊傑唯一做到的一個角色。當導演諾蘭決定讓希斯·萊傑飾演小丑這一角色的消息流傳到網上時,很多DC粉絲議論紛紛,甚至有的人因為覺得希斯·萊傑不能勝任這一角色而要求抵制這部電影。
  • 希斯·萊傑紀錄片預告放出:我是希斯·萊傑 不是小丑
    提到希斯·萊傑,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他所飾演的小丑。這個角色無疑是當今最成功、多人喜歡的反派角色,有傳言希斯萊傑·本人因為入戲太深所以才造成了悲劇,更有人在現實中模仿起了小丑的行徑,製造恐怖襲擊。有人說他把靈魂給了惡魔,所以我們才看到了一個如此逼真的小丑。因為拍攝《黑暗騎士》的時候,那個臉上畫著恐怖笑臉的人就是小丑本人,不是希斯·萊傑。
  • 傑昆·菲尼克斯的《小丑》,喚起了粉絲對希斯·萊傑的回憶與比較
    《小丑》電影,喚起了粉絲對希斯·萊傑的回憶最近傑昆·菲尼克斯飾演的《小丑》,讓不少人回憶起了《蝙蝠俠:黑暗騎士》的希斯·萊傑。《宿醉》導演託德·菲利普斯執導的這部新片,雖然尚未正式在影院上映,但已經獲得了大量宣傳和好評。
  • 為何希斯·萊傑之後無「小丑」?對比5版「小丑」你會得出答案
    小丑這個角色1940年第一次出現在DC的漫畫裡,是蝙蝠俠最大的對手。而第一次在熒幕上露面是在1966年上映的《蝙蝠俠》中,由凱撒羅莫洛飾演的小丑。扮演者是位老戲骨,扮演出來的「小丑」也是中規中矩的傳統型反派,戲份不太多,並沒有太多可創造的空間。
  • 希斯·萊傑:小丑會被超越嗎?
    提及「小丑」,這部電影無可避免地要拿來被和《蝙蝠俠:黑暗騎士》作比較,傑昆·菲尼克斯是偉大的演員,而希斯·萊傑亦是世界影壇上無法避過的一個名字。更由於希斯·萊傑的英年早逝,他變成了多少人心中無法觸及的痛,也為這個角色增添了一抹傳奇色彩。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淺析希斯·萊傑如何成為最偉大的小丑
    各位可愛的小夥伴們大家好呀,很高興小編還能活著和你們再見啦,問我為什麼要用「活著」這個詞?他所飾演的小丑褒貶不一:有人說他偏離的小丑的最原始形象,不尊重原著,擅加戲份:而另一部分人則說他所飾演的小丑表現出了一種更為黑暗、更為深邃的瘋狂,全身上下無一不是亮點。儘管希斯·萊傑的小丑毀譽參半,但這並不影響他將小丑的形象推向新的高峰,超越傑克·尼科爾森成為新的小丑巔峰。說起這些大家一定都已經很熟悉了,那麼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有哪些我們不為人知的有趣的故事吧!
  • 永遠的小丑 希斯·萊傑
    ,他叫希斯·萊傑。希斯·萊傑是一位優異的演員以及難得的人才。人之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對於一位風華絕代的演員來說更是殘酷的。希斯·萊傑的一生都致力於他的電影事業當中,他為了完美演繹「小丑」,承受著巨大精神壓力,以致他服用了多種藥物而猝死,亦或許,是自己活在了自己所演的角色而無法自拔,希斯·萊傑在拍攝《蝙蝠俠:暗夜騎士》時,精神狀況已極不穩定。
  • 真相大白,史上「最出色小丑」希斯·萊傑的死因並不是抑鬱症自殺
    就在十年前的1月22號,一則新聞引爆了全世界,這位飾演小丑的年輕演員就在出演完這部電影之後不久便突然離開了人世,他的名字叫希斯·萊傑。這些年來,希斯·萊傑因為小丑這一角色一直被認為是超級英雄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反派之一。同樣也是因為這一角色,外界普遍認為就是由於他出演小丑這個角色入戲太深,才會心情抑鬱,最後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 希斯·萊傑-偉大的小丑,永遠的記憶
    在這部主打梅爾·吉勃遜名號的影片中,希斯·萊傑英氣逼人,壯志躊躇。——李安在記者眼中,希斯·萊傑是暴躁、囂張的,但在朋友眼裡,他是一個有趣的人,和他在一起,能讓人很放鬆。在圈中以「很少與演員交往」、「朋友少」出名的克裡斯蒂安·貝爾,唯一一個被他承認的圈內好友,便是希斯·萊傑。
  • 飾演小丑的五大演員,《小丑》僅是其中一位,他才是扮演者的傳奇
    看過《蝙蝠俠:黑暗騎士》的人都知道小丑是一個超級大反派,但很多人就喜歡小丑而討厭蝙蝠俠,至於原因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答案;飾演小丑的演員一共有五位,今年最新上映的《小丑》已榮獲威尼斯最佳影片獎,其電影整體凸顯出了兩個字:真實!
  • 《我是希斯·萊傑》:我們原本會在<黑暗騎士崛起>中再見小丑
    他的姐姐凱特·萊傑近日通過「每日電訊報」對媒體所聲稱的因為飾演小丑導致希思·萊傑陷入抑鬱並最終死亡的說法表示反對。 有趣的是,她還透露,其實希斯·萊傑打算繼續飾演小丑: 「我在(他死亡)前一天晚上還和他聊天,我們笑著開玩笑,他對自己在蝙蝠俠電影中所做的一切感到驕傲。我知道他有計劃出演另一部蝙蝠俠電影。
  • 電影日曆丨希斯·萊傑,他是反派,卻是最受歡迎的小丑
    反派角色在影視劇作品中是不可或缺的,很多反派角色也讓人過目難忘,但是真正稱得上最受歡迎的卻只有這一個——DC宇宙裡的小丑男。
  • 最完美的小丑卻成為銀幕絕唱!還記得希斯·萊傑麼?
    希斯·萊傑(Heath Ledger,1979年4月4日-2008年1月22日),出生於澳大利亞珀斯市,澳大利亞影視演員。
  • 希斯·萊傑後繼有人:DC新起源電影《小丑》續寫經典!
    小丑不再是純粹的邪惡?電影《小丑》的全新概要已經由官方「2019編輯指南欄目」發布,現在網絡推測的一些小丑故事正在逐漸被證實:「電影《小丑》以兩位角色的對手戲為中心,這是一個原創的獨立故事,故事版本是不曾在過往DC電影中出現的。電影中的小丑原名亞瑟·富萊克,他是一個被社會所遺忘的人。
  • 《小丑》2019「希斯·萊傑後再無小丑」
    《小丑》大家可能並不陌生,但有很多版本。2019年的新作沒有一部比它更受歡迎,不僅打破了多項票房紀錄,而且口碑也在上升。主角雅克·菲尼克斯也憑藉在影片中的出色表現獲得了包括威尼斯金獅最佳影片在內的諸多獎項。作為DC的虛擬惡棍,它象徵著純粹的邪惡和瘋狂。
  • 他飾演反派小丑獲得金像獎,可惜電影還沒上映就去世了
    從來沒有人會喜歡反派。但是諾蘭導演竟然做到了,諾蘭導演創造了一個沒有被人們厭惡的反派,反被很多人作為信仰的反派。他就是小丑(希斯·萊傑),在《蝙蝠俠:黑暗騎士》扮演超級反派的小丑。因為這部電影,希斯·萊傑在2009年奧斯卡金像獎獲得了最佳男配角獎項。在第66屆金球獎 (2009)獲得了電影類 最佳男配角。
  • 小丑扮演者希斯·萊傑之死之謎,意外服藥過量而死
    大家還記得《蝙蝠俠:黑暗騎士》中的小丑嗎?他被稱為扮演小丑最成功的人,他就是澳大利亞演員希斯·萊傑,憑藉著小丑一角他獲得第81屆奧斯卡金獎最佳男配角。但是年僅28歲的他,就被人發現死於紐約公寓內,這讓許多粉絲都非常傷心。
  • 「希斯·萊傑之後再無小丑」這句話,可以收回了...
    是的,儘管《小丑》是一個定位在80年代的故事,但其中折射出來的都是眼熟的現狀:貧富差距,偏見,社會戾氣,犯罪率高漲,民粹主義抬頭…電影裡時時在強調,我們處於一個艱難的時代(Tough Times)。新鮮的故事背景是備受稱讚的一點,但也有個別評論者對於本片的社會議題表達不是很滿意。Arthur原本是一個會被自己不小心走火的槍聲嚇得不輕的膽小鬼,人到中年也還是個「媽寶男」。
  • 他飾演的反派小丑,搶盡了蝙蝠俠所有風頭
    T叔很愛《蝙蝠俠:黑暗騎士》,愛的原因並非蝙蝠俠,也不是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而是希斯·萊傑飾演的小丑。
  • 除了小丑,我還特懷念希斯·萊傑的這部片
    希斯·萊傑在28歲逝世的時候,參演作品不過20多部,但他在短暫的演藝生涯中飾演的角色之廣,塑造的經典之多,是許多演員幾十年都比不上的。爆炸時出了故障,可諾蘭沒喊卡,希斯就即興地演了下去,仿佛這就是小丑的本能反應。而最後呈現的效果,堪稱完美。為了詮釋出這個角色的每分每毫,他甚至寫了一本[瘋狂小丑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