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斯·萊傑
Heath Ledger
澳大利亞影視演員
1979.4.4~2008.1.22
他, 曾一鳴震驚過好萊塢;
他,是奧斯卡最出眾的最佳男配;
他,是《蝙蝠俠:黑夜騎士》中用近乎癲狂的演繹
把痛苦還給世界、把邪惡轉化成藝術的小丑;
他也是《斷背山》中最孤獨的身影,他叫希斯·萊傑。
希斯·萊傑是一位優異的演員以及難得的人才。人之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對於一位風華絕代的演員來說更是殘酷的。他用短暫的一生,出演了《斷背山》、《蝙蝠俠:黑暗騎士》等電影,經歷過風華正茂、青春逼人的偶像盛世,暗流洶湧、頹靡不振的低潮期;也體嘗過鹹魚翻身,締造輝煌的事業回春。他的傳奇,最終成為「遺恨」。他的英年早逝是澳大利亞的一大損失,他還正處於自己生命的黃金時期。希斯對於各種反差巨大、富有挑戰性角色的演繹將作為澳洲演員的典範被人們所牢記。
希斯·萊傑的一生都致力於他的電影事業當中,他為了完美演繹「小丑」,承受著巨大精神壓力,以致他服用了多種藥物而猝死,亦或許,是自己活在了自己所演的角色而無法自拔,希斯·萊傑在拍攝《蝙蝠俠:暗夜騎士》時,精神狀況已極不穩定。他的家人回憶說,他總是把自己關在房間裡,為了融入角色。他自己在接受訪問時透露:「我看了所有關於小丑的漫畫,然後把自己鎖在酒店的房間整整一個月,寫下日記,嘗試不同的狂笑聲,終於令自己進入精神病患者的狀態,變成一位冷血狂人。」
1979年4月4日,生於澳大利亞,母親莎莉·萊傑·貝爾是一名法語老師,父親金·萊傑為賽車手,也是一名採礦工程師。母親來自蘇格蘭高地氏族,父親則是珀斯當地的名門望族出身。希斯的父母在他10歲時就離婚了。10歲那年,萊傑有了初次表演的經驗——在學校編排的一出童話劇中飾演「小飛俠」彼得·潘。萊傑畢業於Marys Mount小學,隨後進入Guildford預科學校中的預備學校就讀。
17歲時希斯·萊傑和一個朋友一起離開學校,駕車來到了雪梨,他認為雪梨是他圓夢的地方。
1997年,電視劇《汗水》(Sweat)為他提供了兩個角色——遊泳選手和同性戀自行車手,萊傑選擇了後者。
隨後,他又出演了澳大利亞最成功的電視劇之一《家裡戶外》,並在低成本影片《黑石》(Blackrock)中飾演角色。
《咆哮》( Roar)
1999年,他在好萊塢出演了兩部影片《雙手》和《對面惡女看過來》,並獲得第一屆青少年選擇獎最性感電影浪漫戲的提名,同時,他獲得了和梅爾·吉勃遜一起出演影片《愛國者》的機會。
2001年希斯·萊傑出演了影片《聖戰騎士》,使他獲得第三屆青少年選擇獎最佳電影男演員的提名,該片的走紅也令他成為好萊塢新一代的青春偶像。
2002年他又出演了大製作影片《四根羽毛》,但卻沒有預料中的成功,2003年他又出演了《食罪人》與《凱利黨》,這些影片都顯得雷聲打雨點小。電影事業由高峰漸入底谷,希斯·萊傑調整了一段時間,在2004年並沒有他的作品上映。
2005年希斯·萊傑捲土重來,帶來了五部電影作品,分別是《格林兄弟》、《狗鎮議員》、《斷背山》、《卡薩諾瓦》、《糖果》,其中猶以《斷背山》中的出色表演令其受讚揚,使他成為第78屆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的有力競爭者。也使他在強手如雲的好萊塢站穩了腳跟。
接下來的時間裡,希斯一鼓作氣,出演了眾多大明星參與的《我不在那兒》,在其中扮演傳奇歌手鮑勃·迪倫的一個「分身」。
他還在年度大片《蝙蝠俠前傳2》中,扮演蝙蝠俠最強勁的對手「小丑」,拍片過程中屢傳希斯因入戲太深不可自拔的傳聞,其投入的表現引得眾人翹首以待。
2008年希斯參與了特瑞·吉列姆的新片《帕那索斯博士的奇幻秀》。
可惜《蝙蝠俠前傳2》還未及上映,2008年1月22日,希斯被人發現死於紐約的公寓內,享年僅28歲。死因眾說紛紜。如此的情勢不免使人扼腕嘆息,感嘆他的英年早逝。隨後的許多電影頒獎禮,包括奧斯卡,都把最佳男配角的獎盃送給了遠在天堂之上的希斯,表彰他無與倫比的表演。而《帕那索斯博士的奇幻秀》則找來了約翰尼·德普等幾位男星,繼續完成希斯未竟的作品。
希斯曾與米歇爾·威廉士有過一段婚姻,兩人因拍攝《斷臂山》生情,但最後仍以離婚告終。育有一女瑪蒂爾達。
紀錄片
(素材及圖片來自網絡,鳥人與魚整理編輯)
▼
微博:@鳥人與魚 | 微信ID:nryy2012
轉載請事先獲得授權
並註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