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學即在平面上再現空間感、立體感的方法及相關的科學。
達文西手稿
狹義透視學(即線性透視學)方法是文藝復興時代的產物,即合乎科學規則地再現物體的實際空間位置。這種系統總結研究物體形狀變化和規律的方法,是線性透視的基礎。15世紀義大利畫家L.B.阿爾貝蒂的畫論敘述了繪畫的數學基礎,論述了透視的重要性。同期的義大利畫家皮耶羅·德拉弗蘭切斯卡對透視學最有貢獻。德國畫家A.丟勒把幾何學運用到藝術中來,使這一門科學獲得理論上的發展。18世紀末,法國工程師蒙許創立的直角投影畫法,完成了正確描繪任何物體及其空間位置的作圖方法,即線性透視。L.達·文西還通過實例研究,創造了科學的空氣透視和隱形透視,這些成果總稱透視學。
因物體對眼睛的作用有3個屬性,即形狀、色彩和體積,因距離遠近不同呈現的透視現象主要為縮小、變色和模糊消失。相應的透視學研究對象為:
①物體的透視形(輪廓線),即上、下、左、右、前、後不同距離形的變化和縮小的原因;
達文西建築手稿
②距離造成的色彩變化,即色彩透視和空氣透視的科學化;
達文西-雕塑作品
③物體在不同距離上的模糊程度,即隱形透視。
達文西-水之素描
透視有三種:
色彩透視
消逝透視
線透視
建築設計手稿-達文西
在線性透視出現之前,有多種透視法。
①縱透視。將平面上離視者遠的物體畫在離視者近的物體上面.
②斜透視。離視者遠的物體,沿斜軸線向上延伸.
③重疊法。前景物體在後景物體之上.
④近大遠小法,將遠的物體畫得比近處的同等物體小.
⑤近縮法。有意縮小近部,防止由於近部透視正常而擋遠部的表現.
⑥空氣透視法。物體距離越遠,形象越模糊;或一定距離外物體偏藍,越遠越偏色重,也可歸於色彩透視法.
⑦色彩透視法。因空氣阻隔,同顏色物體距近則鮮明,距遠則色彩灰淡.
透視學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名詞很多,有視點、足點、畫面、基面、基線、視角、視圈、點心、視心、視平線、滅點、消滅線、心點、距點、餘點、天點、地點、平行透視、成角透視、仰視透視、俯視透視等。
1,透視——通過一層透明的平面去研究後面物體的視覺科學。「透視」一詞
來源於拉丁文「Perspclre"(看透),故有人解釋為」透而視之「。
2,透視圖——將看到的或設想的物體、人物等,依照透視規律在某種媒介物上表現出來,所得到的圖叫透視圖。
3,視點——人眼睛所在的地方。標識為S。(EYEPOINT)
4,視平線——與人眼等高的一條水平線HL。(HORIZOUTALLINE)
5,視線——視點與物體任何部位的假象連線。(LINEOESIGHT)
6,視角——視點與任意兩條視線之間的夾角。(VISUALANGLE)
7,視域——眼睛所能看到的空間範圍。
8,視錐——視點與無數條視線構成的圓錐體。(VISUALCONE)
9,中視線——視錐的中心軸。又稱中視點。(LINEOEVISUALCENTER)
10,站點——觀者所站的位置。又稱停點。標識為G。(STANDINGPOINT)
11,視距——視點到心點的垂直距離。
12,距點——將視距的長度反映在視平線上心點的左右兩邊所得的兩個點。
標識為d。(DISTANCEPOINT)
13,餘點——在視平線上,除心點距點外,其他的點統稱餘點。標識為V。(COMP
LEMENTPOINT)14,天點——視平線上方消失的點。標識為T。(TOP—VANISHIUG)
15,地點——視平線下方消失的點。標識為U。(BOTTOM—VANISHIUG)
16,滅點——透視點的消失點。
17,測點——用來測量成角物體透視深度的點。標識為M。(MEASURINGPOINT)
18,畫面——畫家或設計師用來變現物體的媒介面,一般垂直於地面平行於觀者。標識為PP(PICTUREPLANE)
19,基面——景物的放置平面。一般指地面。標識為GP(GROUNDPLANE)
20,畫面線——畫面與地面脫離後留在地面上的線。標識為PL。(PICTURELINE)
21,原線——與畫面平行的線。在透視圖中保持原方向,無消失。
22,變線——與畫面不平行的線。在透視圖中有消失。
23,視高——從視平線到基面的垂直距離。標識為h(VISUALHIGH)
24,平面圖——物體在平面上形成的痕跡。標識為N(PLAN)
25,跡點——平面圖引向基面的交點。標識為TP(TRACKPOINT)
26,影滅點——正面自然光照射,陰影向後的消失點。標識為VS(VANISHINGOFSHADOW)
27,光滅點——影滅點向下垂直於觸影面的點。標識為VL(VANISHINGOFLIGHT)
28,頂點——物體的頂端。標識為BP(BASEPOINT)
29,影跡點——確定投影長度的點。標識為SP(SHADOWPOINT)
達文西弓弩.機械.人體解剖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