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張赫)近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監管中心推出了《2019網絡原創節目發展分析報告》。近幾年網絡原創視聽節目持續快速發展,已經成為網絡文藝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網絡視聽產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2019年,在政策引導、市場推動、以及行業自我演進的多重作用下,網絡劇、網絡綜藝、網絡電影等作品的創作生產傳播在轉型中發展,在調整中提升,更加自覺地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為網民提供了更加積極健康、豐富多彩的網絡視聽精神食糧。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監管中心將大量網絡原創節目相關的數據,整理成《2019網絡原創節目發展分析報告》(網絡劇、網絡綜藝和網絡電影三冊)。
在網絡劇方面,2019年網絡劇在重點劇目備案審核流程調整、影視行業轉型優化的背景下,創作生產減量提質。全年共上線網絡劇202部,相比2018年的215部略有下降,同時在價值引導、題材結構、內容呈現、形態創新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2019年上線的網絡劇中,古裝劇共26部,佔全年上線作品的13%,與2018年上線40部古裝劇相比下降35%。與此同時,現實題材作品比例顯著提高,且「瑪麗蘇」「霸道總裁」等「套路劇」有所減少,反映青年人奮鬥風貌的體育類、競技類明顯增加。雖然網絡劇中的現實題材作品質量仍有較大提高空間,但相比往年,可以說實現了較為明顯的升級。
2019年,在5G技術投入商用的背景下,製作播出機構積極探索網絡劇的形式創新,搶佔新「賽道」。「互動劇」在技術標準設計、基礎設施搭建方面有所突破,並上線了4部作品。「互動劇」的概念開始為網民所熟悉和接受。
此外,2019年共有73部劇取得《電視劇發行許可證》,並首先在網際網路平臺播出,相比2018年的82部有所減少。但網絡首播電視劇數量減少,影響力提高。其中出現了《破冰行動》《長安十二時辰》《慶餘年》等熱度與口碑兼具的大劇。
在網絡綜藝節目方面,2019年在政策和市場等因素的積極引導影響下,在投資、製作、傳播、開發等環節都趨於理性。全年網絡綜藝節目新上線網絡綜藝221檔,相比2018年的241檔略有下降,尾部綜藝大幅減少,腰部綜藝也有收緊趨勢,總體上保持了穩中求進的勢頭。
製作播出機構圍繞網絡綜藝主要受眾,即青年網民的需求,打造了一系列符合青年人題材興趣、觀看習慣、審美偏好的網絡綜藝節目特別是頭部節目,「青年文化」逐漸成為網絡綜藝節目的重要標籤之一。這些節目在環節設置、舞美設計、剪輯手法方面均有顯著特色,如《樂隊的夏天》《這!就是街舞第二季》《極限青春》等。此外,為滿足青年網民需求,2019年網絡綜藝的題材也在國風、電音、滑板、樂隊等方向上有所擴展。
競技選拔類節目受到了更為嚴格的引導調控。同時,由於前兩年此類節目特別是大規模選秀節目的出現,導致觀眾審美疲勞、有能力的選手儲備不足,雖然2019年騰訊、愛奇藝、優酷節目也繼續推出類似節目,但影響力普遍走低。一些機構將目光投向「偶像 + 比拼」「偶像 + 情感」「偶像 + 生活體驗」,湧現一批偶像團體的定製綜藝,但這些節目普遍影響較為有限。
圍繞頭部節目製作的周邊衍生綜藝越來越多。從2018年的116檔,增加到2019年的186檔。這些節目或是正片未播出的花絮片段,或是嘉賓的個人專輯,或是為節目進一步宣介,或是重新製作一檔與正片相關的互動娛樂節目。
新京報記者 張赫
編輯 佟娜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