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土壤環境專家齊聚廣州,為土壤科學與綠色可持續發展建言獻策

2020-11-22 騰訊網

11月20-22日,「土壤科學與綠色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暨廣東省土壤學會2020學術研討會」在廣州舉行。會議由廣東省土壤學會、中國土壤學會土壤環境專業委員會和中國土壤學會土壤化學專業委員會等單位聯合召開,由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和華南理工大學共同承辦,會議設有高峰論壇和分論壇。來自全國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政府管理部門、企業等74個單位的300多名各界人士參加了會議。

2020年既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又是《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五年實施期滿之年。本次會議旨在系統總結土壤科學支撐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理論與技術、進一步提高土壤科學服務新時代國家社會轉型發展的能力與水平、全面促進我國土壤科學的創新發展。

中國科學院院士朱永官做學術演講。

中國科學院院士朱永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地球科學部三處處長劉羽研究員以及劉崇炫、徐明崗、趙秉強、丁維新、譚文鋒、高彥徵、周建斌、徐仁扣、劉同旭、巨曉棠、賈永鋒、周順桂、魯劍巍等15位國內土壤學領域知名專家在「土壤科學與綠色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上做了學術演講。話題涉及土壤健康與人群健康關係、環境地球科學學科發展戰略與展望、汙染物環境行為與風險效應、土壤-微生物界面反應、土壤有機質、土壤團聚體、土壤酸化、肥料創製與利用等多個土壤學領域。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校長程萍致辭。

同時,廣東省土壤學會秘書長曾曉舵主持了廣東省土壤學會第二屆科技獎及首屆優秀青年科學家獎的頒獎儀式,表彰了一批在土壤學基礎研究和社會服務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在「土壤汙染防控與產地環境安全」、「資源高效利用與綠色可持續發展」、「青年學者論壇暨廣東省土壤學會第五屆青年學者論壇」、「研究生論壇」4個分論壇,數十位專家學者、青年學生匯報了各自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

本次大會報告內容豐富、學術交流活躍、氣氛濃厚熱烈,實現了預期目的,既充分展示了我國土壤學相關領域的最新水平,又增進了同行之間的聯繫。大會還號召廣東省內、外的土壤科技工作者要進一步加強合作和學術思想碰撞,繼續聚焦和解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綠色發展的重大土壤學難題,為建設社會主義強國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記者】杜瑋淦

【通訊員】曾獻尼 龔慧楓 郭小娜

【作者】 杜瑋淦

廣東教育頭條

相關焦點

  • 保水保肥,乾旱、鹽漬化土壤就得用這款肥!
    12月18日,由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主辦,兵團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創想未來生物工程(新疆)有限公司(下簡稱創想未來)聯合承辦,雷邦斯生物技術(北京)有限公司(下簡稱雷邦斯)協辦的西北地區園藝作物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技術培訓與研討暨海藻凝膠土壤修復劑實驗示範總結會在新疆烏魯木齊舉行。
  • 土壤環境探測與修復技術學術交流會在長春召開
    由吉林大學和吉林省生態環境廳主辦的主題為「智慧探測與鄉村振興」的「土壤環境探測與修復技術」學術交流會於12月21日至22日在長春召開,來自全國三十餘家科研生產單位的百餘名相關領域專家參加了此次會議。近年來,吉林大學相關學科立足於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國家戰略的重大需求,結合學科優勢,瞄準土壤環境探測和土壤修復等難題,狠抓科研攻關,實施科技創新,促進成果轉化,服務地方建設,不斷提出新技術、新方案。為促進成果交流,吉林大學邀請國內相關領域專家進行本次學術交流。
  • 為土壤綠色「增肥」 華東師範大學團隊「生態米」首年大豐收
    華東師範大學生態與環境科學學院在崇明橫沙島的土壤改良示範田迎來豐收。 (受訪者供圖)在今年的收穫季,位於本市崇明橫沙島的一片試驗田傳來好消息:改良田水稻單位面積產量比對照田增產最高達128%!原來,由華東師範大學生態與環境科學學院鄧泓副教授領銜的科研團隊在這裡通過生態方法改良了土壤,種植的「生態米」在第一年就迎來了豐收。把貧瘠的土地變為富饒的良田,使得水稻產量更高的同時農藥使用更少,發展生態農業不但能為當地農民帶來當下實實在在的增產效益,從長期看也更有利於崇明島的環境保護。「未來,這片經過修復的土壤除了種植水稻外,還能種植更多品種的農作物。」
  • 國內外專家齊聚雄安新區 共論綠色發展
    人民網雄安8月26日電 (胡宇濃、李雪晴)2019年「雄安綠色發展高峰論壇」日前在雄安市民服務中心舉行,來自德國和國內相關領域的專家解析了生態城市規劃及綠色建築領域的先進成果和發展機遇,為建設綠色雄安、宜居雄安建言獻策。論壇吸引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科研院所及企業代表等200餘人參加。
  • 重磅:黑超人為環渤海土壤改良注入新活力!
    他說,中國農業轉型發展承擔著國家謀富強、人民謀健康的歷史使命,我們應當轉變發展理念:將有機肥替代落實到農業生產中去。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是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的有效途徑,是促進農業節本增效的可行方法。2017年,農業農村部成立了耕地監測質量保護中心,開展耕地監測和質量保護與提升,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就是落實耕地質量保護的最有效途徑。
  • 戴厚良發表講話,院士專家建言獻策,這場高規格大會在研討什麼?
    戴厚良發表講話,院士專家建言獻策,這場高規格大會在研討什麼?戴厚良強調實現高質量發展目標,要在科學的規劃上下功夫。要深刻了解電動革命、市場革命、數字革命、綠色革命在推動能源轉型過程中對油氣行業的機遇和挑戰。在堅持油氣主業發展的同時,洞察未來能源格局變化,在研究和規劃方面邁出實質性步伐。要落實創新驅動戰略,提高研發的效率和效能,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
  • 【體育臨夏】全省體育記者齊聚「花兒之鄉」為體育發展建言獻策
    人民日報、新華社、中新社等中央媒體駐甘單位,甘肅日報、省廣電總臺、新甘肅、每日甘肅網、甘肅經濟日報等省級主流媒體,蘭州日報、蘭州晚報、蘭州電視臺、民族日報、臨夏電視臺、和政縣融媒體中心等省州縣主流媒體,以及省內各大網絡平臺、新媒體的體育記者共聚一堂,就2021年甘肅省體育事業發展、賽事宣傳報導建言獻策,共謀甘肅體育宣傳之路。
  • 海外鄉親為家鄉發展建言獻策
    在2008年世界文昌鄉親懇親節活動期間,前來參加活動的海外華僑華人、港澳同胞暢所欲言,為家鄉的發展建言獻策。  林鴻鵬(泰國海南商會理事長):讓海外新生代多接受中華傳統文化教育  在泰國華裔青少年的華語不是很好,學習漢語環境不是很暢通。
  • 打好淨土清廢攻堅戰:創建全域「無廢城市」 守護土壤環境安全
    為守護與水環境、大氣環境安全同樣重要的土壤環境安全,杭州市生態環境部門不斷推進淨土清廢保衛戰,推動城市在可持續發展道路上一路前行。詳查家底 守住土壤安全底線近年來,杭州市農業農村部門、生態環境部門一直在開展農用地土壤詳查和重點行業企業地塊土壤詳查工作,徹底摸清現狀,掌握真實情況。
  • 遼寧邀您建言獻策,說說你心中的「十四五」規劃
    7月3日,記者從省發展改革委獲悉,為更好地編制出符合我省省情、順應時代要求、凝聚人民意志的「十四五」《規劃綱要》,省發展改革委面向社會各界開展「十四五」規劃建言獻策活動,活動截止日期為今年10月31日。
  • 土壤線蟲作為土壤健康評價的生物指標|FASE專輯
    ,因此線蟲群落可以作為土壤健康的重要生物指標,線蟲的豐度、多樣性、群落結構和代謝等特徵均與土壤環境密切相關。文章摘要健康土壤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土壤健康是指土壤在生態系統和土地利用範圍內作為重要生命系統以維持土壤生產力,維持環境質量,促進動植物健康的能力。土壤健康評價指標包括物理指標、化學指標和生物指標,其中生物指標包括微生物、原生動物和後生動物等。
  • ...天津土壤汙染防治高峰論壇成功舉辦 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話...
    本屆論壇主題為「聚焦土壤環境汙染防治,促進土壤資源永續利用——『十四五』土壤生態環境保護與展望」,旨在持續加大對《土壤汙染防治法》的宣貫力度,推動土壤汙染防治工作深入開展,整合政府、業界、社會組織等資源共同參與環境治理,促進京津冀土壤汙染防治領域協同發展。天津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苗加興出席開幕式並發表致辭。
  • 第二屆廣州海洋科學與產業技術國際高端論壇在南沙舉行
    中國發展網訊大批院士專家正在南沙集結,為助力「海洋強國」建設建言獻策!12月16日至17日,第二屆廣州海洋科學與產業技術國際高端論壇暨專項學術年會在南沙舉行。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秦大河、蘇紀蘭、陳十一,中國工程院院士丁德文、潘德爐,以及聯合國環境署首席科學家劉健等在內的數十位海洋領域專家學者齊聚南沙,為加快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構建現代海洋產業結構體系、發展海洋經濟出謀獻策,共同謀劃海洋科學與產業技術發展的新篇章。廣州市副市長王東、南沙區常務副區長謝明出席論壇開幕式。
  • ...生態環境部土壤與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監管技術中心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加強合作尋找汙染防治良方山東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宋繼寶說:「當前正處於汙染防治攻堅戰關鍵時期,山東省是工業、化工大省,土壤重點監管單位和汙染地塊數量全國第一,風險管控和修復任務都非常繁重。持續推進地下水汙染防治,啟動全省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完成「水十條」地下水環境質量考核任務,全面優化建設化工企業集聚區地下水監測井,為地下水汙染防治打下堅實基礎。
  • 為營商環境建言獻策 越城「智囊團」首次出動
    ,通過走訪紹興水木灣區科學園、紹興集成電路產業園展示中心等地,考察該區的營商環境。 在當天的活動中,觀察員們還共聚一堂參與座談會,大家在會上暢所欲言「頭腦風暴」,結合各自的專長領域,為越城區的營商環境高質量發展貢獻「金點子」。
  • 為羅湖全面振興發展建言獻策 聽聽他們說什麼
    同心協力興羅湖——建言資政會在羅湖區黨群服務中心召開。2019年12月31日,同心協力興羅湖——建言資政會在羅湖區黨群服務中心召開,羅湖區八大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共聚一堂,為羅湖全面振興發展建言獻策。LH代表羅湖,環繞的彩帶代表圍繞羅湖中心工作匯聚統一戰線的智慧和力量,外面的圓圈代表畫出最大「同心圓」,為全面推進羅湖振興發展貢獻統戰力量。發揮「黨外智庫」功能重點調研課題獲獎建言獻策是民主黨派及無黨派人士履職的重要形式。
  • 上半年鄭州全市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
    原標題:上半年全市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開展淨土保衛戰和農業農村汙染治理,是讓人民群眾「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的前提和保證。今年上半年,我市生態環境系統穩步推進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強化建設用地準入聯動監管,科學統籌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全面啟動地下水汙染防治工作。截至6月底,全市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落實汙染地塊風險管控上半年,我市穩步推進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強化建設用地再利用風險管控。累計完成25個疑似汙染地塊的初步調查,確認有5個地塊為汙染地塊。
  • 2020全國高質量發展百強區榜單發布
    近日,新華網權威發布2020城市市轄區高質量發展100強榜單,順德在全國700多個市轄區中脫穎而出,位居城市市轄區高質量發展100強(地級城市)第一名,南海區緊隨其後位列第二,佛山五區均有上榜,禪城區、三水區、高明區分別排名第十、第二十七和第三十一。
  • 廣東律師40年 | 吳青:積極發揮律師專業優勢,為地方及全國的環境...
    同時兼任生態環境部法律顧問,最高人民法院特約監督員、環境資源司法審判諮詢專家和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監察研究分會副主任,中央統戰部建言獻策專家組生態組專家,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環境資源與能源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生態環境部環境執法大練兵專家評審組組長。
  • 專家學者:創新引領綠色新時代_要聞_中國環境
    國合會研究項目組長,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史育龍認為,「一帶一路」倡議與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宗旨一致、理念相通、路徑相同,完全能夠加強對接、相互促進。5年來,共建「一帶一路」的實踐正在為世界各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創造新的機遇,搭建起新的合作共贏平臺。